杜月笙四歲喪母,六歲喪父,只上過半年私塾就被迫輟學了。十四歲這一年,他來到了上海,在一家水果店裡當夥計。
杜月笙在水果店練就了一手削梨絕技:一邊看人賭錢一邊削梨,削下來的梨皮寬窄一致、厚薄均勻,而且是細細長長的一整根,絕不會斷開,杜月笙因此得了個「萊陽梨」的外號。他不是一個老實本分的夥計,為了在江湖上立足,杜月笙拜了青幫的陳世昌為「老頭子」,正式成為青幫的一員。不久,杜月笙被陳世昌的弟兄黃振億推薦,去黃金榮的公館打雜。
黃公館的女主人林桂生是個狠角色,能力強、資歷深,尤其擅長網羅人才,在青幫中的身份不次於黃金榮,江湖人稱「阿桂姐」。這一日,阿桂姐生了一場大病,杜月笙一連數日衣不解帶,守在榻前服侍病人,面面俱到,十分盡心,林桂生被打動了,覺得這孩子是個可造之材。恰巧此時黃府出了個意外,杜月笙抓住了機會,從一群門徒中脫穎而出。
事情是這樣的:黃府的一麻袋煙土被一名門徒拐跑了。可巧那天黃金榮不在家,打手們都外出辦事,林桂生一時間無人可用,正在束手無策的時候,杜月笙站起來,「我去。」
一句話給林桂生解了圍。
他單槍匹馬上路,槍還是跟阿桂姐借的。杜月笙分析:小偷肯定不敢進法租界,因為那是黃金榮的地盤。上海的城門晚上落鎖,小偷進不去。能走的路只剩一條:去英租界的路。想到這裡,杜月笙直奔英租界而去。剛過孔子路,就看見小偷正坐在黃包車上左顧右盼。杜月笙追上前去,提槍命令車夫:「馬上掉頭,拉到黃府!」
車夫都嚇傻了,小偷苦苦哀求杜月笙放自己一條生路,杜月笙一言不發,押著小偷回到黃公館。
外表文弱的杜月笙居然立下如此大功,林桂生對他刮目相看,決定對他進行全方位的考驗。這一次,阿桂姐帶著杜月笙去賭場豪賭,贏回兩千多塊大洋,全賞給了他!
在當時的上海,兩千大洋足可以買下一套豪宅。為什麼要給杜月笙這麼多錢呢?阿桂姐是想看看他怎麼花錢。
如果杜月笙用這筆錢買房置地,說明此人可靠,但不可大用。
為什麼呢?眼界淺。
如果他拿這錢吃喝嫖賭,那就說明他既不可靠,更不可用。
杜月笙拿到這筆錢,先還清了自己的賭債,其餘的散給了從前和自己一起混街頭的弟兄。林桂生不由得暗挑大拇指:此人辦事牢靠,不貪財,敢交朋友,可堪大用。
從此,杜月笙進入黃金榮生意的核心圈。
上海灘素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的說法。正如其秘書胡敘五所說:「杜月笙之勝,不在做事,而在做人。」北伐成功後,吳開先擔任國民黨上海黨部負責人。杜月笙多次託人帶話請吳吃飯,吳開先看不起杜月笙,屢屢拒絕。後來連藉口都不找了,就嘴上答應完,再不聲不響地爽約。即便如此,杜月笙依然不放棄,三天兩頭請人找吳開先。吳開先被糾纏不過,索性心下一橫:難道杜月笙還有三頭六臂不成,我為什麼不能去會會他?就答應了邀請。
第二天,吳開先如約來到杜家豪宅,定睛一看,只見杜府的大管家萬墨林正在大門前畢恭畢敬等候;走進二道門,杜的頭號法律顧問、上海名律師秦聯奎客客氣氣上前迎接;進得內廳,只見杜月笙穿著一身長衫,雙手扶膝,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在沙發上正襟危坐,長衫代表「文化人」。杜月笙剛發跡的時候,是「白相人」的打扮:一身短打,紡綢繡緞,左胸前掛一條粗金表鏈,系一個西洋彈簧金掛表,手上一隻光芒四射的大火油鑽戒。後來有一次參加上流社會的宴會,看到身邊有地位、有教養的社會名流們的衣著打扮,杜月笙自慚形穢,不動聲色地在桌下將鑽戒摘下來,從此再不佩戴。據熟悉他的人說,他習慣穿一雙布鞋,麻布長衫加身,所有的扣子都扣得整整齊齊,即使盛夏也不例外。
見吳開先進門,杜月笙滿面春風,起身相接。三道迎賓,禮數周全,吳開先不由心中一動:前幾次答應來時,人家也曾這樣等過我吧?試想三人一線,大眼瞪小眼,盼了又盼,最後沒等到人,他們該有多失望?想到此處,抱愧之情油然而生。
杜月笙開口:「早想約吳先生過來坐坐,因為我這裡一天到晚人來客往,實在太忙,所以一直拖到今天,您別怪罪。」言語從容,態度平和,就好像此前被吳開先拒絕多次的人,不是他杜月笙一樣。
吳一時不知如何應對,只好含糊地說:「豈敢豈敢。」
打從這兒起,兩人成為生死之交。
如果說「結交吳開先」說明了杜月笙多麼會拉攏人脈。那麼與戴笠的交往,足以說明杜月笙的識人之能。
1921年的戴笠還是個遊手好閒的小光棍,成天在賭場廝混,有一次他在杜月笙的賭場裡擲骰子,連連得手,莊家出了不少血。看場子的人懷疑戴笠出老千,把他關進小房間,打算收拾一頓。情急之下,戴笠指名道姓,大喊大叫,非要見杜月笙不可。
杜月笙被驚動了,出面見了戴笠,讓這個少年展示一下賭技。戴笠便從容演示了一番,杜月笙對他大為欣賞,戴笠心思機敏、手腕靈活,這倒不稀奇,他臨危不亂、膽識過人,說明魄力遠非常人可比,杜月笙當機立斷,提出與戴笠結拜,兩人從此兄弟相稱。
不久,戴笠報考黃埔軍校,杜月笙還求黃金榮出面給蔣介石寫了封推薦信,成就了戴笠日後的飛黃騰達。多年以後,戴笠掌握了整個軍統,成為蔣介石最信任的心腹將領,杜月笙也攀龍附鳳,迅速隨之發展壯大。
杜月笙比戴笠大九歲,兩人關係極好。戴笠經常來看自己這位兄長,每次造訪前,必會先打電話和杜月笙寒暄幾句。杜月笙放下電話,就趕緊噴上法國進口的香水,讓傭人把鴉片煙槍藏到臥室床底下,然後用熱騰騰的溼毛巾把臉擦了又擦。因為二人見面時,戴笠一旦聞出他身上有煙味,就會責備他「怎麼又抽菸了」,足可見兩人的交情之深。
1946年,杜月笙得知戴笠的死訊,一時間呆若木雞,定定地坐著,不動、不哭、不說話。家人大聲喊他,他才如夢初醒,放聲大哭,哭得是熱淚滂沱!如喪考妣!這是杜月笙平生最悲痛的一次號啕!痛哭引發了劇烈的哮喘,杜月笙青筋直暴,淚與汗俱下,臉孔漲得絳紫,幾乎送掉半條性命。戴笠一死,杜月笙失魂落魄,很久都難以從巨大的心理打擊中平復。
杜月笙有一句著名的口頭禪,叫做「別人存錢,我存交情」。這位上海灘的中國版教父,一生仗義疏財,世人都以為他家大業大。臨終前杜月笙告訴家人,自己的遺產只有十萬美金,眾人無不驚怔錯愕。誰也想不到,一輩子揮金如土的杜月笙,留給家族的遺產居然如此之薄。這筆錢要分給四位太太和四兒三女,一個人能到手幾文呢?清高如孟小冬,也忍不住當場脫口而出:「這麼一點錢,怎麼活?」
杜月笙命大女兒杜美如去銀行拿來一個保險柜,在家人面前打開,只見櫃中滿滿都是借條。少則5000美元,多則500根金條!向杜月笙借錢的人裡,有商界大亨、政界要員,也有青幫子弟,借款總額接近十億元。正當眾人驚嘆時,杜月笙親自點火,將借條一張張銷毀。
銷毀的全都是錢啊!
在兒女們困惑的眼神中,杜月笙開口了:「借出去的看上去是錢,實際上是交情。感恩的,會永遠記住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們去要,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我不希望,我死後,家裡人還要碰刀斧。」
他撕掉借條,別人欠他的帳也就一筆勾銷了。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病逝於香港,終年63歲。杜月笙一生的傳奇,也最終落下帷幕。
黎元洪的秘書饒漢祥曾經為杜月笙寫過一副對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杜月笙很喜歡,將楹聯掛在自己公館的客廳裡,這幅楹聯將杜月笙與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並舉,以稱讚杜月「散盡千金之財,廣結天下之友」的氣魄。
杜月笙的一些見解、行為,到今天還是很值得細品。他的一生有功有過,但確實是上海灘上一個響噹噹的人物!
本文節選自
《撿史》
作者: 郭德綱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
副標題: 郭論
出版年: 20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