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宋瀟:「biang」字抄千遍,其義能自現?
陝西民間自創的「biang」字,被譽為漢字中筆畫最多的字。最近,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的學生親身體驗了抄這個字1000遍,原因是上課遲到。有學生在罰抄200遍過後,表示再也不敢遲到了。(中國青年網10月28日)
防止學生翹課,有老師以課堂發紅包的形式來活躍氣氛鼓勵學習;防止學生遲到,有老師用罰抄1000遍「biang」字來警示學生;這麼多創新的教學方式背後,筆者不禁想問:大學生們,你們是怎麼了?
作為融匯了傳統美食文化的「biang」字,也憑藉biangbiang面而走紅,這個字在手機和電腦上都打不出來,很多網站的配圖也都是字帖形式,可見手寫的難度有多麼大。老師的良苦用心能夠理解,起到的效果也是顯而易見,但是,對大學生來說,「biang」字罰抄1000遍,其義就能自現?
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能」,畢竟大學生遲到缺課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化的事情,對於當堂老師來說也是一項難題。在各種苦口婆心的相勸下,老師們對於這種現象也束手無策,以至於就出現了各種高校老師為防學生缺課的奇招,但是有爭議就會有質疑,過於機械化的方法同樣也會適得其反。
任何教育都需要與時俱進,改進教學方式的背後是一雙雙期待的眼睛,可是,還是會存在問題。大學當是培養獨立意識的時期,大學生也是文化水平相對較高的群體,如果有老師選擇用小學式的懲罰方法來處理遲到問題,那麼這不能不說是大學生的悲哀。一方面,遲到是課堂時間把握不準、自我約束觀念不強等原因造成;另一方面,老師的懲罰也是在出於無奈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而點讚卻成為了對此事的一邊倒觀點,那真正留給大學生的又是什麼?是那一張張作業紙上的「biang」字,還是老師與眾不同的「變態化」懲罰?公眾視線的轉移恰巧誤解了老師想告訴學生的道理:懲罰不是目的。
抄完「biang」字一千遍或者更多遍,老師的懲罰自有其道理,而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老師的用意,從此不缺課不遲到才能起到效果。
大學生朋友們,業精於勤而荒於嬉的道理大家都懂,可為何就是做不到?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