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一輩子的好事

2020-12-21 湛江新聞網

12月12日,記者從市婦聯獲悉,省文明辦、省婦聯近日聯合公布了第十五屆廣東「優秀書香家庭」名單,湛江謝衛華家庭獲此殊榮。

謝衛華是一名審判員、國家三級高級法官。謝衛華一家酷愛讀書,藏書達六千餘冊,全家人常常在書房、飯桌談論讀書心得,家中書香滿溢,散發著沁人的芬芳,他說,讀書是一輩子的好事。

成長:讀書為他插上理想的翅膀

1979年,謝衛華在湛江藝校中專畢業後被分配到市雷劇團工作。面對單調而艱辛的梨園生活,有的年輕人隨意地打發了時光,而謝衛華卻抓住時機,通過閱讀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謝衛華一位師姐在雷州師專(現嶺南師範學院)圖書館工作,每次下鄉都必帶好書,謝衛華經常向師姐借書,在演出結束後繼續挑燈夜讀。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雨果的《悲慘世界》、但丁的《神曲》、高爾基「人生三部曲」等偉大文學名著,使謝衛華年輕的心靈得以豐富,對青春、理想充滿激情和嚮往。

1999年,時任湛江中級人民法院辦公室主任的謝衛華曾在《湛江日報》發表《梨園歲月》一文,特別懷念、感恩年輕時的讀書生活。「白天練功後,已經十分辛苦,晩上仍捧書夜讀,思考人生憧憬未來。正是那個時候,人類一些高尚智慧善良的靈魂諸如莎士比亞、託尓斯泰、雨果、但丁、羅曼·羅蘭、高爾基、曹雪芹、巴金等,走進自己青蔥的精神世界,滋潤著迷茫彷徨的心靈,使思想得以充實並為日後工作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築巢:書香代代傳家風日日盛

謝衛華的母親今年已九十三歲高齡,仍堅持每天讀書。謝衛華的父親從六十歲退休至九十歲生命最後一刻,三十年如一日堅持讀書,完整通讀《史記》《資治通鑑》並細緻認真做好讀書筆記。

謝衛華曾在《南方日報》發表《慈父》一文,記述了父親晚年堅持向上向善、樂於讀書的美好生活。謝衛華說對父母盡孝不僅體現在物質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溝通。

閱讀一旦養成習慣,便會伴隨整個人生旅途,貫穿家庭生活,成為人生幸福的底色。謝衛華回憶,結婚時只有一個書櫃,幾十年間,搬了四次家,現在家中書房有八個書櫃,成為家庭生活最愉悅清淨的精神園地。

「讀書是婚姻家庭穩定幸福的基石。」謝衛華還這樣認為。夫妻二人酷愛讀書、孜孜不倦。謝衛華從中專起點一路學習,直至研究生畢業,妻子在他的鼓勵與幫助下從高中起點讀至大學畢業。妻子常說,最喜歡的家庭氛圍是丈夫在書房讀書寫作,兒子靜靜地閱讀學習,而她輕輕地唱著喜歡的歌曲。

謝衛華與妻子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夫妻二人一起教兒子從小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等傳統經典著作,讓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浸潤孩子的心靈,從小培樹正確的價值觀。兒子謝韜正勤奮好學,思想積極向上,成為一名中共黨員,尤為喜歡閱讀毛主席的著作,在大學三年級時成功考取法律資格證書,現已成為一名律師。

擔當:讀書與割捨不斷的家國情懷

在幾十年的法官生涯中,謝衛華見到不少原本十分幸福的婚姻家庭陷入困境、本來充滿希望的生命最終走上不歸路,這使得謝衛華更加關注傳統經典哲學,關注人性問題的思考與探討。

1988年5月,謝衛華曾滿懷激情致信當代大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探討讀書與人生幸福快樂的哲學問題。信函發出幾天後,竟然收到馮先生的回信,馮先生詢問可否將來信公開發表,還贈送其親筆籤名的哲學著作。

「正因為那次通信之緣擦出的思想火花,使我更加熱衷於哲學沉思和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謝衛華認為,如果每個家庭能讀到聖賢書籍,悟及聖賢心音,從中得到生命覺悟,以孝心伺候父母,以愛心對待夫妻,以慈心對待子女,以誠心對待朋友,以仁心對待社會,從善為本,其人生將更加快樂幸福,家庭也更和諧美滿。

謝衛華還積極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從2000年至今,他作為首批導讀專家向社會傳播讀書心得,弘揚雷州半島傳統文化,並在《湛江日報》連續發表十篇文章對雷劇唱腔大師陳湘唱腔音樂特色進行文化解讀。今年,霞山區文明辦、區作協聯合舉辦「半城雨讀書文化沙龍」,謝衛華作為特邀嘉賓分享閱讀經驗。

多年來,謝衛華將讀書、工作、思考、作文融於人生旅途,其一家人也熱愛閱讀,讓讀書回歸生命實踐、回歸家庭、回歸生活。展望未來,謝衛華表示,願讀人間未見書,將讀書進行到底。

相關焦點

  • 楊正權:做一輩子好人做一輩子好事
    原標題:楊正權:做一輩子好人做一輩子好事 楊正權和他資助的孩子們在一起。  1月16日凌晨,因病醫治無效,好人楊正權在家中去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令無數人心痛不已。  在62年的人生中,楊正權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這樣一張令無數人敬仰的答卷:一輩子做好人,一輩子做好事。  累計資助100多名孤寡老人、1000多名貧困學子、100多名下崗職工,扶持12所中小學校、3所敬老院、12個貧困村,上繳稅金900多萬元,捐贈突破1000萬元。  「不給組織添麻煩,喪事一切從儉,孩子們要繼續做好事。」
  • 季羨林《心安即是歸處》: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近年來,關於「讀書無用論」被提出的次數越來越多,很多人往往以個體代替群體,從某一個人的某一件事情出發,往往以透過個體現象看向整體,私以為自己的想法就一定是正確的,這才有了「讀書無用論」這種論調。但季羨林卻認為,讀書其實是一件好事。從《心安即是歸處》這本書中就可以看出來:「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 「初心讀書會」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豈能說說而已?
    編者按: 讀書是一種享受,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生活。書中可以傾聽千古絕唱,可以品味人間百態,也可以鑑照內省…… 今天,我們拿起書,重新欣賞文字留下的墨韻,撿拾文字背後的故事。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來冬又至,不如等待到來年。 在浮躁的時代,讀書帶來的寧靜和智慧尤為珍貴。
  • 讀書為了什麼?打動我去讀書的30條理由
    身邊多數人對於讀書的觀念,太過隆重,認為讀書是件可以納入鄙視鏈的事情,甚至上升到品格的層面。其實,先要把讀書看得平凡,讀書無非是人從外界接受信息的一種方式,並不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要忘記讀書人是一種特殊人物才可以讀書。對待讀書這件事情的態度應該是將讀書視為生活的一部分,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或是習慣。
  • 閱見世界丨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
    作者供圖□葉露出版界巨擘、浙江海鹽人張元濟曾書寫一副對聯——「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這副對聯,也影響了之後的數代人。「讀書,不是為了背書,而是為了感悟」,閱讀在我,就是尋找一份曾經經歷的認同感,尋找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的一份共鳴。 所以我眼裡的好書標準很簡單,只要能打動我,並讓我對其中某一章節某一片段印象深刻的,就是好書,當然如果再有優美的文字,那就是上乘之作了。
  • 明代第一惡王朱桂,一輩子竟然沒有幹過一件好事
    俗話說的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人活著都得注重自己的名聲,可在明代,偏偏有這樣一位王爺,他在一生中,幾乎沒幹過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而是整天利用自己的權力製造麻煩,他就是明代第一惡王朱桂,但朱桂究竟都幹了些什麼事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吧!
  • 《馮唐成事心法》:讀書,成事,修行;讀好書,成好事,不斷行
    在別人頑劣地打鳥打遊戲時,馮唐六、七歲就開始系統讀書,初中開始讀英文小說,在協和讀醫科,更是經常讀書至凌晨一點,麥肯錫每周80小時的工作量,他還利用機場候機,年假休息時間去寫作……如果沒有這些積累,如果不是如此自律,是否能有《萬物生長》,馮唐能不能成為「馮唐」,都是一件尚未可知的事兒。
  • 廣西首富黎東明病逝,曾隱瞞81人礦難,卻稱一輩子想做好事
    據新華社報導,他因7.17南丹礦難被抓時,從容地坐進警車,長嘆一聲:「一輩子都想做好事,想不到可能要變犯人了。」諷刺的是,發家之年,黎東明還曾留下一首詩:「福伏禍根餘早知,財有害源又何疑?自古創業多艱險,欲為蒼生怎惜私!」
  • 他做了一輩子好事,沒做過一件壞事!這句話最初不是評價雷鋒的
    我軍內部有規定,是不允許過大壽的,但是毛主席專門為吳玉章破了例,在1940年1月15日給吳玉章補辦了60大壽,而且在壽宴上,毛主席還親自致辭,其中有一個名言:「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很多人都以為這句話是說雷鋒,但實際上是說吳玉章的。
  • 愛讀書 讀好書 善讀書
    全民閱讀,幹部先行;全民讀書熱,幹部先開卷。實際上,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率先垂範,不僅本身堪稱讀書典範,而且在許多場合提倡讀書和推薦好書,為推動全民閱讀注入強大動力。黨員領導幹部當有追隨之志、倡導之意、引領之範,自覺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帶動全民閱讀成為生活方式和習慣,進而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早日實現。
  • 做好事,應該成為人們的本分
    毛主席說「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這些天一段年輕人默默做好事的視頻在網上流傳,據說感動了青島一城的人。做好事這種事,應該是發自內心善良的一種自我外在表現。但過去也許是為了更快地引領社會的風氣,也許是為了更好地營造一種良好的生活氛圍,把做好事這樣一個需要長期良知修養的事情,過於功利化了。那時為學而學的現象很嚴重,為了樹標杆、為了當典型,有些人為了做好事甚至會不惜造假和自殘。
  • 人這輩子,儘量避免做這三件「好事」,做得越多惹禍越多
    許多人的一輩子,心中常念叨的,往往是「我做個好人,做個善良的人,總不會錯的。」好心的人,善意的人,遇到知恩感恩的人,是會有連鎖反應的。一顆好心的播下,最容易生根發芽。來年,又在某些意料不到的地方,播下了相同的種子。可有時候,一個人的好心,一個人做的善事,也會走到很尷尬的境界。
  • 讀書苦一時,不讀書,苦一世!
    前段日子與幾個家長聊天,聊到了孩子學習問題上時,多數的家長都在反應,現在的孩子都嫌讀書苦,讀書累,不願意努力付出。 這樣的情形,真是讓人很頭疼。說這些話的媽媽,臉上的表情都是那樣的無奈 。在此可以告訴大家的就是,這樣的想法,在今後註定會讓你受若一輩子。那天有位媽媽深有感觸地告訴我們,與其整天對孩子說讓他們好好學習,倒不如放手讓他們去體驗一下生活的不易。她是這樣在說,也是這樣在做。由於孩子成績一直都不太好,她索性讓孩子休學一學期,在這一學期,她沒有讓孩子呆在家裡,而是讓孩子和她一起外出去工作。
  • 讀書,也是一場最好的心靈旅行
    在母校的一家小賣部,見到一位學妹不停地擦汗,腳邊則堆放一摞書,還不無感慨地說:「終於畢業了,把書賣掉,以後不用再讀書了。」我忽然覺得這話似曾相識。原來,當年的自己也有過這樣的感慨。那年我大學畢業時,收拾滿滿當當的書要搬到小賣部去賣掉,我自豪地說:「我畢業了,以後不用再讀書了。」
  • 李佳琦背靠研究生團隊,讀書、不讀書真的不一樣
    幾十年前,有人嘲笑認真的學習的人都是傻子,讀書根本沒有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年代這樣說無傷大雅,但是現在這個,衣食住行都有著落的當代,這句話顯然就很無力,但是被深深影響的老一代仍然無法改變這種思想。01那我就舉幾個例子來證明「讀書無用論」已經過時了!
  • 張桂梅女校長:女子讀書可以改變三代人,窮人翻身,唯有讀書最快
    她只能讀書才走得出去,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變三代人。我現在不是說做什麼好事,而是追求教育公平。」張桂梅女校長自從上次讓當全職太太的女生滾出去上了熱搜,引起人們的關注,而為人們所熟知。她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高校長,12年間,共幫助1804名女生圓了大學夢,她被稱為「時代楷模」。
  • 高中生讀書筆記怎麼寫 讀書筆記的格式
    高中生讀書筆記怎麼寫 讀書筆記的格式讀書筆記是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讀書筆記的寫法,供參考!讀書筆記的格式是什麼樣的(一)提綱式讀書筆記。以記住書的主要內容為目的。
  • 李佳琦團隊全是研究生,孩子:讀書與不讀書差的不僅是成績!
    文丨木棉媽媽媽媽,為什麼我要讀書?作為家長,你也一定被孩子問過這些問題吧,難道不讀書的人長大後就不能生活了嗎?據透露李佳琦背後的團隊全是研究生畢業,當你看到這樣的消息,你還以為讀書只是為了考好成績嗎?在未來,不讀書可能連最基本的選擇都沒有了。讀書的孩子未來有更多選擇亦如龍應臺所說,讀書是為了將來有更多的選擇,有更多的選擇會給你快樂。還記得那個北大畢業賣豬肉的才子嗎?
  • 讀書和不讀書的女孩,命運差別不是一般大,命不好,更要多讀書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命不好的女孩,更要多讀書。讀書改變命運,不是一句空話。讀書能讓一個女孩提升眼界,增長見識,也能豐富內心世界。讀書越多的女孩,思想越獨立,越獨立,就越有自己的主見,不會去依附男人。
  • 惠州企業家做20多年好事:別等到很富了才去做
    從1990年開始,他在革命老區惠州市惠城區瀝林鎮泮瀝小學設立橋勝獎教助學金;從1990年開始,為豐富農民業餘生活,他每年出資舉辦泮瀝農民運動會;從1993年開始,他為駐惠部隊做好事、辦實事,並幫扶烈軍屬;從1993年開始,他每月為瀝林鎮近60名孤寡老人發放生活補貼……20多年來,陳橋頓各項慈善事業從未間斷,慈善總支出超過16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