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記者從市婦聯獲悉,省文明辦、省婦聯近日聯合公布了第十五屆廣東「優秀書香家庭」名單,湛江謝衛華家庭獲此殊榮。
謝衛華是一名審判員、國家三級高級法官。謝衛華一家酷愛讀書,藏書達六千餘冊,全家人常常在書房、飯桌談論讀書心得,家中書香滿溢,散發著沁人的芬芳,他說,讀書是一輩子的好事。
成長:讀書為他插上理想的翅膀
1979年,謝衛華在湛江藝校中專畢業後被分配到市雷劇團工作。面對單調而艱辛的梨園生活,有的年輕人隨意地打發了時光,而謝衛華卻抓住時機,通過閱讀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謝衛華一位師姐在雷州師專(現嶺南師範學院)圖書館工作,每次下鄉都必帶好書,謝衛華經常向師姐借書,在演出結束後繼續挑燈夜讀。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雨果的《悲慘世界》、但丁的《神曲》、高爾基「人生三部曲」等偉大文學名著,使謝衛華年輕的心靈得以豐富,對青春、理想充滿激情和嚮往。
1999年,時任湛江中級人民法院辦公室主任的謝衛華曾在《湛江日報》發表《梨園歲月》一文,特別懷念、感恩年輕時的讀書生活。「白天練功後,已經十分辛苦,晩上仍捧書夜讀,思考人生憧憬未來。正是那個時候,人類一些高尚智慧善良的靈魂諸如莎士比亞、託尓斯泰、雨果、但丁、羅曼·羅蘭、高爾基、曹雪芹、巴金等,走進自己青蔥的精神世界,滋潤著迷茫彷徨的心靈,使思想得以充實並為日後工作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築巢:書香代代傳家風日日盛
謝衛華的母親今年已九十三歲高齡,仍堅持每天讀書。謝衛華的父親從六十歲退休至九十歲生命最後一刻,三十年如一日堅持讀書,完整通讀《史記》《資治通鑑》並細緻認真做好讀書筆記。
謝衛華曾在《南方日報》發表《慈父》一文,記述了父親晚年堅持向上向善、樂於讀書的美好生活。謝衛華說對父母盡孝不僅體現在物質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溝通。
閱讀一旦養成習慣,便會伴隨整個人生旅途,貫穿家庭生活,成為人生幸福的底色。謝衛華回憶,結婚時只有一個書櫃,幾十年間,搬了四次家,現在家中書房有八個書櫃,成為家庭生活最愉悅清淨的精神園地。
「讀書是婚姻家庭穩定幸福的基石。」謝衛華還這樣認為。夫妻二人酷愛讀書、孜孜不倦。謝衛華從中專起點一路學習,直至研究生畢業,妻子在他的鼓勵與幫助下從高中起點讀至大學畢業。妻子常說,最喜歡的家庭氛圍是丈夫在書房讀書寫作,兒子靜靜地閱讀學習,而她輕輕地唱著喜歡的歌曲。
謝衛華與妻子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夫妻二人一起教兒子從小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等傳統經典著作,讓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浸潤孩子的心靈,從小培樹正確的價值觀。兒子謝韜正勤奮好學,思想積極向上,成為一名中共黨員,尤為喜歡閱讀毛主席的著作,在大學三年級時成功考取法律資格證書,現已成為一名律師。
擔當:讀書與割捨不斷的家國情懷
在幾十年的法官生涯中,謝衛華見到不少原本十分幸福的婚姻家庭陷入困境、本來充滿希望的生命最終走上不歸路,這使得謝衛華更加關注傳統經典哲學,關注人性問題的思考與探討。
1988年5月,謝衛華曾滿懷激情致信當代大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探討讀書與人生幸福快樂的哲學問題。信函發出幾天後,竟然收到馮先生的回信,馮先生詢問可否將來信公開發表,還贈送其親筆籤名的哲學著作。
「正因為那次通信之緣擦出的思想火花,使我更加熱衷於哲學沉思和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謝衛華認為,如果每個家庭能讀到聖賢書籍,悟及聖賢心音,從中得到生命覺悟,以孝心伺候父母,以愛心對待夫妻,以慈心對待子女,以誠心對待朋友,以仁心對待社會,從善為本,其人生將更加快樂幸福,家庭也更和諧美滿。
謝衛華還積極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從2000年至今,他作為首批導讀專家向社會傳播讀書心得,弘揚雷州半島傳統文化,並在《湛江日報》連續發表十篇文章對雷劇唱腔大師陳湘唱腔音樂特色進行文化解讀。今年,霞山區文明辦、區作協聯合舉辦「半城雨讀書文化沙龍」,謝衛華作為特邀嘉賓分享閱讀經驗。
多年來,謝衛華將讀書、工作、思考、作文融於人生旅途,其一家人也熱愛閱讀,讓讀書回歸生命實踐、回歸家庭、回歸生活。展望未來,謝衛華表示,願讀人間未見書,將讀書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