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灘水電站3號洩洪洞上平段最後一倉底板混凝土襯砌澆築完成,標誌著3號洩洪洞洞室混凝土襯砌施工全部完成。
由水電五局承建的白鶴灘水電站洩洪洞工程屬於世界最大的無壓洞室群,共有3條洩洪洞於金沙江左岸單側平行布置,每條洩洪洞洞身均由進口漸變段、上平段、龍落尾段、挑流鼻坎4個部分組成,總長為6.7公裡,洞身斷面呈城門洞型。3號洩洪洞洞長2181米,上平段洞長1706米,襯砌標準倉斷面長度12米,洞室截面均呈現城門洞型。
洩洪洞上平段是白鶴灘水電站洩洪洞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上平段底板混凝土澆築開始前,項目就如何澆築高質量混凝土做了大量現場試驗、數據分析,最終決定洩洪洞上平段底板混凝土襯砌使用低坍落度混凝土施工。同時,項目部積極聯合業主、監理等參建單位進行工藝試驗,對混凝土原材料的種類、參數、骨料級配、配合比進行深度優化;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採用了預冷混凝土的方法,有效降低運輸過程中混凝土升溫情況,確保底板混凝土質量。底板過流面混凝土溫控防裂要求極高,項目部採取預埋冷卻水管的方法通製冷水進行冷卻,達到降低底板混凝土內部溫度目的。
同時,項目部按照三峽業主要求,對澆築過程進行嚴格設計、精細施工、精心管理,對澆築時每一道襯砌環節和工序都進行全方位、全過程規範化管理;底板混凝土澆築完成後,項目部使用自主研發的自動灑水養護系統,不僅解決大體積混凝土出現溫度裂縫難題,也減少了用水、人工成本;自主研發的混凝土底板施工縫稜角保護工具,保護施工縫90度接壤處,減少人員走動時或磕碰留下質量缺陷。「一倉一總結,三倉成標準,五倉出工藝工法」的模式,總結出既能滿足作業環境,又能達到高質量要求的洞室混凝土澆築工藝工法,讓上平段底板混凝土澆築達到「鏡面」效果,相鄰倉位縫面達到無縫銜接的效果,將「鏡面混凝土」的成績延續到了整個底板混凝土施工當中。
3號洩洪洞洞身底板混凝土工程於2018年8月開始首倉澆築,2020年11月澆築完成,實際歷時25個月,最高每月澆築7倉,完成混凝土澆築約31700立方米,鋼筋制安2627餘噸。
白鶴灘水電站位於四川省涼山州寧南縣和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境內,是金沙江下遊幹流河段梯級開發的第二個梯級電站,具有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攔沙、改善下遊航運條件和發展庫區通航等綜合效益。 水庫正常蓄水位825米,相應庫容206億立方米,地下廠房裝有16臺機組,初擬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602.4億千瓦時。 電站計劃2013年主體工程正式開工,2021年首批機組發電,2022年工程完工。 電站建成後,將僅次於三峽水電站成為中國第二大水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