燴麵、黃河大鯉魚、牡丹燕菜、胡辣湯,哪個才是你心中的河南菜NO.1?
4月3日上午,河南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舉辦「中國地域菜系十大經典名菜、主題名宴申報研討會」,豫菜的代表性企業、技術性代表人物、代表地域齊聚鄭州,討論如何選拔足以代表河南的經典名菜和主題名宴。
作為河南人,不論豫菜選拔成功與否,
我們都應該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
不要等到我們老了,
子孫問「歷史上的河南菜是啥味兒?」的時候,
我們只能啞然無語。
請讓更多的朋友看到豫菜,了解豫菜!
豫菜十大名菜:糖醋軟熘黃河鯉魚焙面、煎扒青魚頭尾、炸紫酥肉、扒廣肚、洛陽水席、清湯鮑魚、紅燒黃河大鯉魚、蔥扒羊肉、汴京烤鴨、炸八塊。
十大面點:河南蒸餃、開封灌湯包子、雙麻火燒、雞蛋灌餅、韭頭菜盒、燙麵角、酸漿麵條、開花饃、水煎包、蘿蔔絲餅。
十大風味名吃:鄭州燴麵、高爐燒餅、羊肉裝饃、油旋、胡辣湯、羊肉湯、牛肉湯、博望鍋盔、羊雙腸、炒涼粉。
五大名湯:酸辣烏魚蛋湯、肚絲湯、燴三袋、生汆丸子、酸辣木湯。
五大滷味:開封桶子雞、道口燒雞、五香牛肉、五香羊蹄、燻肚。
在你心中,哪一樣才是最好吃的呢?請投票
➤ 糖醋軟熘黃河鯉魚焙面
糖醋軟熘黃河鯉魚焙面又稱熘魚焙面、鯉魚焙面,是豫菜的歷史名菜。此菜名,首先在鯉魚,河南得黃河中下遊之利,金色鯉魚,歷代珍品。「豈其食魚、必河之鯉」,此魚上市,宋代曾有「不惜百金持於歸」之語,可見之珍。其二是豫菜的軟熘,他以活汁而聞名。所謂活汁,歷來兩解,一是熘魚之汁需達到泛出泡花的程度,稱作汁要烘活;二是取方言中和、活之諧音,糖、醋、油三物,甜、鹹、酸三味要在高溫下,在攪拌中充分融和,各物、各味俱在但均不出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見油;不見糖;不見醋;甜中透酸;酸中透鹹,魚肉肥嫩爽口而不膩。魚肉食完而汁不盡,上火回汁,下入精細的焙面,熱汁酥面,口感極妙。
➤ 煎扒青魚頭尾此菜清末民初便享譽中原,素有「奇味」之稱。他以大青魚為主料,取頭尾巧施刀工,擺置扒盤兩端,魚肉剁塊圓鋪在頭尾之間。下鍋兩面煎黃後以冬筍、香菇、蔥段為配料,上鍋箅高湯旺火扒制,中小火收汁。汁濃魚透、色澤紅亮。食時頭酥肉嫩,香味醇厚。民國初年,康有為遊學汴京,嘗此菜後有「味烹侯鯖」之贊,康君知味,意猶未盡,又書扇面「海內存知己 小弟康有為」贈又一村灶頭黃潤生,成一段文人、名廚相交之佳話。
➤炸紫酥肉
炸紫酥肉號稱賽烤鴨,此菜選用豬硬五花肉,經浸煮、壓平、片皮處理,用蔥、姜、大茴、紫蘇葉及調料醃漬入味後蒸熟,再入油炸四五十分鐘。炸時用香醋反覆塗抹肉皮,直至呈金紅色,皮亦酥脆,切片裝碟,以蔥白、甜麵醬、荷葉夾或薄餅佐食,酥脆香美、肥而不膩,似烤鴨而勝烤鴨。
➤ 紅燒黃河大鯉魚
紅燒黃河大鯉魚是河南省的傳統名菜,屬於豫菜系。通常以黃河中超過1斤的鯉魚為主料,配以香菇絲、冬筍絲、蔥、姜、蒜、雞蛋等輔料蒸製而成。菜品色澤紅亮、味濃、肉質細嫩。肥而不膩、口感軟糯、唇齒留香、肉質筋軟、鮮鹹味美。
➤ 牡丹燕菜
牡丹燕菜,原名洛陽燕菜。洛陽之外多稱素燕菜或假燕菜,也是洛陽水席之頭菜。此菜製作十分精細,它以白蘿蔔切細絲,浸泡、空幹、拌上好的綠豆粉芡上籠稍蒸後,入涼水中撕散,麻上鹽味。再蒸成頗似燕窩之絲。此時配以蟹柳、海參、火腿、筍絲等物再上籠蒸透,然後以清湯加鹽、味精、胡椒粉、香油澆入既成。其味醇、質爽,十分利口。1973年周恩來總理陪加拿大總理食此菜,見洛陽名廚王鬍子將蒸製雕刻而成的牡丹花點綴其上,遂戲言道:「洛陽牡丹甲天下,菜中生花了」,自此,易名為牡丹燕菜。
➤ 扒廣肚
廣肚唐代已成貢品,宋代漸入酒肆。千百年來均屬珍品之列。此物入菜,七分在發,三分的烹製最佳是扒。豫菜的扒,以箅扒獨樹一幟。數百年來,「扒菜不勾芡,功到自然粘」,成為廚人與食客的共同標準與追求。扒廣肚作為傳統高檔筵席廣肚席的頭菜,是這一標準的和追求的體現。此菜將質地綿軟白亮的廣肚片片,汆殺後鋪在竹扒箅上,用上好的奶湯小武火扒制而成。成品柔、嫩、醇、美,湯汁白亮光潤,故又名白扒廣肚。
➤ 汴京烤鴨
汴京自古有江北水城之譽。故不乏鴨類菜餚。汴京爊鴨,宋時便是市肆名菜。爊者乃是以爐灰煨炙之法熟之,後演變為以果木明火烤炙而成,便以烤鴨取代爊鴨為治鴨之主流之法,北宋後傳入北方。汴京烤鴨風行千年而不廢,皮酥肉嫩,以荷葉餅、甜麵醬、菊花蔥、蝴蝶蘿蔔佐食,以骨架湯、綠豆麵條添味,當是一道大餐。
➤ 炸八塊
響堂報菜,多出妙語。河南酒樓堂倌「一隻雞子剁八瓣,又香又嫩又好看」的唱詞便是其一。這八瓣之雞就是叫響了二百餘年的炸八塊。此菜是用秋末之小公雞兩腿四塊,雞膀連脯四塊,以料酒、精鹽、醬油、薑汁醃麻入味後,旺火中油入鍋,頓火漿透,升溫再炸,使其外脆裡嫩。食時佐以椒鹽或辣醬油,及其爽口。此菜是魯迅當年愛吃的四個豫菜之一,作家姚雪垠有「我最喜歡河南的炸八塊又香又嫩」的贊語。
➤ 蔥扒羊肉
羊是祥,歷史上是貴族食品。宋代汴京72家正店均以羊肉為主要原料。羊肉性溫,老少鹹宜。此菜選用熟制後的肥肋條肉,切條,配炸黃的蔥段、玉蘭片鋪至鍋箅上,添高湯,下作料用中武火扒制,至汁濃後翻入盤內,鍋中湯汁勾流水芡,少下花椒油起鍋澆汁即成,成菜軟香適口,醇厚綿長。
➤ 清湯鮑魚
鮑魚,又稱腹魚、決明,肉極鮮嫩,乃海中珍品。宋代酒樓就多有應市,決明兜子是為代表作。清湯鮑魚亦稱清湯汆鮑魚,是將加工後的鮑魚片片,青豆、火腿片為配,放入海碗中,用兌入作料的上好清湯衝入碗內即成。此菜靠清湯汆制,湯清味醇,鮑魚鮮嫩,是極爽口而又回味極長的佳作,頗能說明豫菜講究制湯、用湯,淡而不薄之功力所在。
➤ 河南蒸餃
河南蒸餃是河南餡食名品,各地多有經營,鄭州蔡記最為知名。蒸餃之皮主要為燙麵製成,豬後腿肉制餡,包成後形似水餃,旺火蒸製,少時即熟。成品皮薄軟筋、餡嫩鮮香、灌湯流油、味美可口。
➤ 開封灌湯包子
又稱開封灌湯小籠包子,宋代便有經營。此包皮薄、餡大、湯滿,餡嫩味醇。有「提起像燈籠,放下似菊花」之說。從1922年以後,黃繼善經營的開封第一樓成為灌湯小籠包子名店,近二十年來更是享譽四方,是開封餐飲的城市名片。
➤ 雙麻火燒
雙麻火燒是汴京胡餅店名品,在開封延續經營至今。此餅油麵為皮面,酥面為裡,合二為一,擀片包圓制餅,兩面刷水沾芝麻,先用鏊子焙,再入爐膛烤,成品微黃、酥焦、五香味濃。
➤ 雞蛋灌餅
熱水和面,擀片刷油成形,上鏊烙制,似乎很簡單,但就在這餅將熟之時,把油餅開口灌入雞蛋是個關鍵,要求雞蛋灌得勻、灌得滿,成熟後外焦裡暄,鮮香利口,開封王饃頭老店最為拿手。
➤ 韭頭菜盒
所謂菜盒,是用兩張薄餅,包入時鮮韭頭為主料的素餡在平底鍋上炕制而成的。成品白餅黃花,這黃花是炕制時麵皮泛起的氣泡破碎而成。火候掌握的好,花勻微黃,入口軟筋,透著韭頭特有的清香。
➤ 燙麵角
燙麵角和蒸餃相似,皆是用燙麵制皮,但用水量不同,燙麵的熟度不同、口感不同,燙麵角水量大,麵皮質軟,食來自是一番風味。洛陽新安縣豬肉白菜餡的燙麵角最為知名。
➤ 酸漿麵條
酸漿麵條是把磨好的綠豆粉漿發酵至酸時加水、見開、下面至熟,再撈出麵條,用適量麵粉加入粉漿令其濃厚,混合麵條即成。此面用花椒油、辣椒油調味、以芹菜、菠菜等為配,口感酸辣,粉漿風味獨特,以洛陽漿麵條的名聲最大。
➤ 開花饃
開花饃可以追溯到晉代,當時便有「坼作十字」形的蒸餅市售。今之開花饃是在麵團充分發酵後加入適量白糖,餳到一定程度後下劑、成形、蒸製。成熟後,饃頂均勻綻放如花朵,故稱開花饃,口感暄甜。
➤ 水煎包
河南餡食分類很細,如水煎包和鍋貼,基本操作程序大同,都是將麵皮包餡,下入平底鍋,加水或稀麵漿大火煎制,但鍋貼要二次下漿,成熟後成片相連,水煎包是將熟時淋入小磨油,翻身再煎便成。最大差別是用面,水煎包是發酵面,鍋貼是水調面,水煎包皮更暄軟。信陽的水煎包和開封的鍋貼都很有名。
➤ 蘿蔔絲餅
蘿蔔絲餅是用一定量的豬油和制酥面和皮面,包入以蘿蔔絲為主料的餡心,上下鏊煎、烤而成,此餅酥香可口,餡心透出濃厚的蘿蔔清香味,是河南筵席上的常備之點。
➤ 鄭州燴麵
河南麵食多有所長,燴麵是代表之一,此面漢魏時期亦稱湯餅,唐以後名稱漸變,宋代汴京食店便有「插肉麵、大奧面」的供應,後多稱羊肉燴麵,取其筋軟光滑、湯醇性溫。鄭州燴麵大興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得益於改革開放、流動人口大量增加、餐飲業需求大增,先是老字號「合記」的羊肉燴麵獨領風騷,然後是蕭記的三鮮燴麵異軍突起,並快速發展,二十年間不但成為鄭州市餐飲的城市名片,一碗在手,酣暢淋漓的燴麵也成為了河南、鄭州的另種風情。
➤ 高爐燒餅
高爐燒餅亦是胡餅的一種,所謂高爐原是吊爐,又有叫雞窩爐的,可挑擔沿街售賣,後漸固定營業,爐頂之鍋亦不再吊。此餅多以發酵面製作,擀片包芯,砍花攤圓,然後單面沾芝麻貼烤。成熟後外酥裡嫩,可單食,但河南民間多視豐儉,或夾食牛羊肉;或夾食油條饊子;或夾食炒涼粉,均是美味。故開封一帶常是以盒論燒餅的,百姓走親戚有時也就是提幾盒油饃。
➤ 羊肉壯饃
羊肉壯饃是河南餡食中體積最大的,濮陽傳統的壯饃每個重五斤,皮二斤半、餡二斤半,直徑一尺多。不要說今日,過去也少有能吃下一個的。因此,壯饃多是切賣。羊肉壯饃的餡心多用肉餡、粉皮、蔥調配,麵皮用三分燙麵七分死面。包好後在平底鍋內煎炸而成,成品外焦裡嫩,肥美可口。
➤ 油旋
河南油旋有用八分燙麵二分油旋死面的,也有用溫水和面的。所以稱作旋是指將面劑或甩或擀成長薄條,攤撒上肉餡、蔥花、姜米等佐料,然後卷卷、按圓如旋,上平底鍋先烙兩面見黃,再如爐膛內烘烤而成。此餅外焦酥內鮮嫩香。
➤ 胡辣湯
河南各地均有,胡辣湯配料雖異,風格一致。素胡辣湯是清水見開後,涮麵筋成穗,用洗麵筋的面汁清水勾兌,掌握好濃度,然後下入配料、調料而成。羊肉胡辣湯則要用肉湯調治。但不論何種類,麵筋要用好,胡椒要用好,用辣椒出辣味,就不是胡辣湯了,也無胡椒暖胃、開胃之效果了。
➤ 羊肉湯
羊肉湯河南各地均有,近二十年來成為各階層人士均願一嘗的食品,不但早餐,中餐亦多有人光顧,鄭州已有多家以羊肉湯為主要產品的連鎖企業。羊肉湯有清湯的和白湯的,有下配料和純湯的,各有所長。
➤ 牛肉湯
牛肉湯有全牛湯和牛骨湯,牛肉性稍涼,無明顯的羶腥味,故很受一部分人的歡迎。洛陽、開封都有很好的牛肉湯應市。
➤ 博望鍋盔
博望鍋盔得名於南陽地區方城縣博望屯。有始於先秦和始於三國的兩種傳說。此鍋盔麵團由四分發麵和六分死面和制、用平底鍋小火炕烙而成。特點是底、面、心三白,食之酥香甘甜。
➤ 羊雙腸
羊雙腸是將羊的大羊雙腸、小腸精細加工,煮製後食腸、食湯而得名。食來羊腸豐腴柔美,湯又極醇厚,雖仍有腥味,但一入口便覺味道異常之好,是開封小吃中特殊之物。因宗教信仰關係,回族不食羊下水、所以羊腰、羊外腰、羊血、羊胎盤等也是在羊雙腸館售賣。
➤ 炒涼粉
炒涼粉有綠豆芡和紅薯芡的,先是要製成粉坨,然後切成長方塊在平底鍋內煎炒。開封炒涼粉在炒制時要求形整不碎,並用當地西瓜豆瓣醬調味,故有獨特的鮮美。
➤ 酸辣烏魚蛋湯
烏魚蛋並非蛋,乃酸辣烏魚蛋湯是雌性墨魚的卵腺體,沿海均產,治法亦多。但以清湯和之,是我豫菜獨有。上世紀七十年代豫菜大師侯瑞軒將其帶入釣魚臺國賓館成為國宴菜。此菜湯要清且醇,小館子作不了,是因套不出好湯。再則調味要精準,鹹鮮中透酸辣,酸辣中透清淡,把握的好,才有鮮美利口,味道適中的效果,此湯可當豫菜第一羹之名。
➤ 肚絲湯
肚絲湯又叫酸辣肚絲湯。以豬肚為主料,以胡椒調味出香,是筵席上變化味型,調動食慾的必備之品。
➤ 燴三袋
用牛之熟制後的三袋、百葉、花肚切片、切塊,用白湯下鍋,武火餷制到湯汁濃白即成,上桌時外帶芝麻醬、辣椒油、香菜調味,是口感極醇厚之湯菜。
➤ 生汆丸子
肥三瘦七精豬肉加調、配料制糊,臨鍋擠成小紅棗大小的丸子下鍋,水沸點水調味便成。丸子軟嫩、湯極清爽,十分利口。
➤ 酸辣木樨湯
木樨即桂花,色黃,此湯中有用雞蛋炒製成的桂花朵形而得名。酸辣木樨湯味厚重,是筵席上醒酒、開胃之物。
➤ 開封桶子雞
百年名雞,外脆裡嫩,圓而似桶,是河南開封獨有,創始字號是「馬豫興」。
➤ 道口燒雞
歷史名吃,全國聞名,色、香、味、爛是為四絕,「義興張」是正宗。
➤ 五香牛肉
全省各地俱有。色紅、肉爛、透大料之香。
➤ 五香羊蹄
開封名小吃,筋柔香爛,廣受歡迎,有鹹鮮、麻辣兩種味型。
➤ 燻肚
滷熟豬肚再用果木枝或松木枝及鋸末燻制,脆而柔,透清香,是安陽名產。
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李曉影
合作:微信,limx30,電話:0371-56568040
領導說了!
你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一塊錢!
求轉發求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