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從來就沒有人完全看懂過《秒速五釐米》
我已經看過無數遍《秒速五釐米》。除去每一次看都會讚嘆新海誠作品場景美術的美輪美奐之外,這麼多遍《秒五》都讓我有不一樣的感受。 我相信它是一部幾乎所有人都看過,也都有熱情討論一番的作品。新海誠在片尾設計的一來一往的兩列電車,是大家最愛討論的話題。有恨鐵不成鋼的「炸電車」,也有「遺憾的結局並非不完美」之類的說法。不同的人對結局有著不同的看法,而我覺得他們眼中看到的,或許也是不同的故事。
我第一遍看《秒五》的時候,覺得這是一個充滿了遺憾的故事,或許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如此。「大團圓結局才是完美的」,我抱著這樣的想法,期待著在電車駛離後,明裡能站在原地,轉過頭來和貴樹相會。鐵道、列車、飄落的櫻花、久別重逢的情侶,想像中的這再會的一幕,充斥著浪漫的符號,我們妄想著在這兩個人的再會中,除了愛情什麼都沒有。 那時我還是個初中生,還滿腦子都是理想的愛情。我看到了《櫻花抄》中貴樹為了明裡坐了很久的列車,忍耐了很久只是為了見明裡一面,我也看到了《太空人》中與明裡相隔兩地的貴樹在幻想中依然對明裡念念不忘,我將這種執著與隱忍視為理想的愛情
但我沒有看見明裡與貴樹的心逐漸遠離,而明裡已經戴上了訂婚戒指。我那時理想中的愛情是永不褪色的,是時間無法衝淡的,但現實顯然遠非如此。雖然即使現在再看《秒五》,它依然是一個充滿遺憾的故事,但這種遺憾是從開頭就隱隱散發出了苦澀的氣息的。
我後來看《秒五》時,將目光轉移到了故事的「講述者」:遠野貴樹的身上。因為從《櫻花抄》故事的一開始,貴樹作為初中生出現在觀眾的眼前時,就幾乎沒有了明裡的身影。無論是在學校裡,還是在列車上,貴樹也總是孤身一人。所以我覺得,《秒五》是一個講述孤獨的故事。
新海誠用大量的鏡頭展現了這種孤獨:《櫻花抄》中純白一片的雪原,雪原上只有單單一輛電車,而電車上只有貴樹一個人,還經過了兩個小時。這種相對於漫長時間與廣闊空間的渺小,展現的恰是煢煢孑立的孤獨。
又或是空曠的車站,丟掉了信封的貴樹站在原地。這裡的透視增強了縱深上的距離,同樣是「小」與「大」對比展現出的孤獨
不過這種孤獨並不是受人排擠,或是性情乖戾,而是貴樹對自我的封閉。他將自己的目光局限於明裡一人。從小學的時候便是如此,觀眾沒有看到過貴樹有什麼別的朋友,而貴樹本身,從這個牽著明裡的手從教室中逃開的鏡頭就可以看出,同樣在逃避他人。
在《櫻花抄》中,許多鏡頭也若有若無地暗含了這種封閉。例如這個在站臺等車的畫面,貴樹與普通的路人之間有著微妙的距離。而這裡的貴樹是沒有面部表情的,路人大叔卻有。我覺得並不是「流海擋住了眼睛」這樣簡單的解釋,而是新海誠刻意將貴樹塑造為一個不顯露感情的人。
如果這兩輛電車沒有駛過,或許二人會見面,但即使是看到明裡的臉,貴樹也會發現這不是自己記憶中的那個明裡。如果明裡不回頭,相信貴樹也將只是站在原地目送著她離開。他不會和明裡談起過去,就像列車駛過後他沒有再追逐的原因是一樣的:他們已經離開了過去了。這一來一往的兩輛電車,在我看來,是新海誠對於貴樹「釋懷」的刻意的含蓄。無論有沒有電車,無論明裡回不回頭,貴樹的微笑、轉身、離開,都是註定的結局
在我們不同的人生階段看《秒五》,都能看到不同的故事。孤獨者看到孤獨,迷茫者看到迷茫,渴望愛情著扼腕嘆息,被記憶糾纏者隨之釋懷。這些都是這部講述「現實的愛情」的故事的一個方面,我無法簡單地告訴各位《秒五》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但是我覺得,《秒五》講述的是人生。隨著一切新的體驗,我們對它都會有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