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是很多年輕男女都有過的經歷,當你刻骨銘心地喜歡一個人,即便心裡清楚你們之間沒有可能,仍然忍不住為他牽掛成癮,用文藝的話來形容這種痴戀:思念是一種癮。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多蘿西·坦諾夫(Dorothy Tennov)寫了一本書,用Limerence(不由自主的痴戀)這個單詞來形容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痴戀,這個單詞還被選為世界上最美的十大單詞之一,還被翻譯為純愛至上,有人在國外知乎Quora上問「最美的英文單詞是什麼」,它是獲得最高票的答案。在多蘿西看來,痴戀包含了3個部分:
1、闖入性的白日夢(intrusive Fantasies)
失戀之後,你忍不住去想他,沒有辦法集中精神去應對眼前的人和事,各種各樣的東西都能讓你觸景生情,這些回憶讓你感到溫暖,你甚至想沉溺在這些白日夢裡,不再清醒。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覺,分開之後,明明不在身邊了,卻感覺生活中處處都是他,思念到了一定程度,連夢到的人都是他。
2、對拒絕的焦慮(Fear of Rejection)
自從遇見了他,你再也看不上其他人,你仰望他,因為愛上他而感到自卑,失戀之後,你一次次重放你們相處的情節,想檢討出他沒有留在你身邊的原因。在一起前害怕他拒絕你的愛意,失戀後,又陷入百般思索求「他為何不愛我了」的答案的焦慮。
3、延綿不斷的希望(Hope)
失戀後,雖然理智上告訴你應該忘記這個人,但你還是期盼他終有一天能回到你身邊,你仍然想堅持自己的那份心意,仍然處處為對方著想。在他看得見的地方幫助他,為他著想,希望他能回心轉意,在他看不到的地方,還是為他百般著想地辦事,不能自控地圍繞著他而生活。
這樣一種思念有多深?認知神經學家海倫·費舍爾(Helen Fisher)和搭檔找了一些痴戀的人,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掃描他們的大腦,研究結果顯示,大腦中獎勵系統的幾個分區都出現了激活狀態,就像對古柯鹼上癮時一樣。所以痴戀到無法自拔原來是有科學依據的。
此外,由於大腦中的憤怒系統和獎勵系統緊密相連,所以我們看到,痴戀的人除了無法自拔外,有時還想要打擊報復對方。比如,經常看到有這樣的新聞,失戀之後,其中一個人想不開,找昔日戀人同歸於盡,就是典型由於痴戀產生的報復心理。
一旦痴戀的人選擇放棄,獎勵系統會降低活躍程度,從而讓當事人出現精神不佳,意志消沉和抑鬱的現象。有研究發現,失戀8周的人裡40%出現了抑鬱症,輕微的抑鬱不可怕,但是一些心碎的失戀者嚴重的可能死於抑鬱症引發的心臟病和中風。
戀愛是美好的,失戀之後的痴戀也是美好的,但是生活也是美好的,如果有戒不掉的人,也要學著接受,不能因為太愛了而傷害自己,因為美好不應該帶來傷害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