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一個非常熟悉的地名,很多外地人都去過,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大理也是雲南歷史上重要的發祥地。其中,白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先民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種植水稻,馴養家畜,從事採集,漁獵,創造了大理地區的遠古文明,但人們也許不知道在這裡也曾誕生一個強大的古代王國叫南詔國。
史書記載:南詔國(738年-902年)由白族先民蒙舍部落首領皮羅閣於738年建立。南詔在西南歷史上起著重要作用,它是西南地區第一個統一的王朝,也是西南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南詔以洱海地區為根基與核心,東邊與爨[cuàn]區相連,東南達越南北部,西邊與印度接壤,西北部和吐蕃接界,南面抵寮國,北邊抵大渡河,東北與貴州、兩湖連接,地域範圍「東西三千裡,南北四千六百裡」,大大超過了今天雲南省的版圖。
隋末唐初
今天的大理洱海周圍及哀牢山、 無量山北部地區,分布有烏、白蠻眾多部族和部落,其中有六個勢力最大的烏蠻部落,史稱「六詔」,即蒙舍、蒙嶲[guī]、浪穹、鄧賧、施浪及越析,蒙舍詔地處各詔之南,故又稱南詔。
唐玄宗時
邏盛之孫皮邏閣在唐的扶持下統一六詔,遷都太和城,皮邏閣及其子閣羅鳳即以洱海地區為中心,發展其勢力。南詔在境內發展生產,溝通本地區及中南亞與中原經濟、文化的聯繫,在歷史上起著積極的作用。
南詔晚期
這個時期頻繁發動戰爭,賦役繁重,生產凋敝,各種矛盾激化。公元902年,權臣鄭買嗣利用民怨沸騰之機,殺死南詔王舜化真,奪取王位,另建政權,南詔亡。但時至今日,南詔國悠久的文化在大理仍然能尋得其蹤跡,也對這裡的人們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今天 的巍寶山位於大理巍山縣城東南面11公裡處,面積19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569米。該山南依太極頂、西鄰陽瓜江、東連五道河、北與大理點蒼山遙望,峰巒起伏,綿延數十裡,前人認為山中有寶氣放出,因而得名。美景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