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是珠三角地區民間公益慈善最富活力的地區之一。」昨日,談到佛山近年來公益慈善成果,中山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胡小軍博士給予肯定。
佛山樂善蔚然成風,慈善之花開遍城市每個角落,而不斷完善的公益慈善圈也激勵著有志之士不斷創新,引領佛山公益慈善攀越更高山峰。2016年公益慈善圈,環保公益、文化保育等新領域次第花開,助力佛山城市發展。
公益慈善領域花開朵朵
近年來,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全民參與公益日趨成型,公益慈善呈現勃勃生機。在佛山公益慈善圈,一批致力於公益慈善事業的先進創新典型湧現,取得良好社會效益。
今年年初,廣東省綠盟公益基金會(簡稱「綠盟公益」)剛獲得「2016年度公益創新獎」,而綠盟公益項目之一「中國美麗鄉村計劃」更被授予「2016年公益項目」。作為本屆公益節唯一獲獎的美麗鄉村公益項目,綠盟公益副秘書長李倩表示,「這是中國公益界和大眾對綠盟公益推動建設美麗鄉村創新模式的一種肯定」。
「中國美麗鄉村計劃」項目從村莊、鄉鎮和縣域三個層面全面展開,已先後啟動15個建設試點,分布在廣東、湖南、山東等省份。社會公益慈善項目的發展,需要大眾和眾多社會資源的參與,而綠盟公益是一個推動的角色。李倩說,綠盟公益就是對公益、產品、技術、服務、資金、人脈等平臺資源進行有效梳理和整合。
谷堆自然社的自然導師帶領小朋友在東平河邊的溼地公園觀察昆蟲。/資料圖片
作為綠盟公益和南莊鎮政府共同啟動的「中國美麗鄉村計劃」第一個試點村,羅園村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團隊做規劃,綠盟公益引入開發公司,開發公司推動了遊船項目,參與建設的照明和環保企業也捐贈了相關用品。鄉村文化發展、鄉村生態環境治理及現代村居功能等資源配套整合,小鎮特色顯現。經過穩步推進,羅園水鄉初現雛形。
樂善成風的佛山,社會公益組織出現在更多更新領域。
近兩年來,國內自然教育領域公益組織數量明顯增多。在佛山,一家致力於中小學生自然教育課程的公益組織悄然興起——它就是佛山市谷堆自然保育宣教中心,即市民熟知的「谷堆自然社」。
過去兩年,谷堆自然社致力於組織野外體驗式自然科普活動、校園內的自然知識普及和小區自然手工繪畫等公益慈善活動,培養青少年兒童愛護環境,親近大自然,養成環保意識。2016年,谷堆自然社和東平小學、樂從小學等6所小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成立「林間成長計劃」。
公益慈善助力城市發展
經過前些年的孕育,2016年佛山公益慈善圈,環保公益、文化保育等新領域開花結果。樂善成風的大城佛山裡,他們逐漸成為一股不可被忽視的社會力量,為經濟、文化和環保公益等領域發展出力。
如今,谷堆自然社是佛山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協助機構,負責在全市進行創森的推廣。創始人劉雪君認為,自然教育課程可以改變很多青少年兒童的環境保護觀念,會比傳統的環保教育更有效果,同時更加有趣。
曾作為佛山公益慈善項目大賽評委之一的廣州市漢達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幹事費明晶認為,「這是一個正向、可喜的結果,也是對之前缺失領域的一些補充,對社會文化發展有較大的價值。」她補充,公益慈善組織讓佛山這座城市資源有了正確流向,助力城市成長。
「佛山是全國文明城市之一,其中志願者和公益慈善文化是備受認可的部分。」胡小軍認為,佛山作為珠三角地區民間公益慈善最富活力的地區之一,公益慈善組織有望更多地發揮佛山創新性城市優勢,進行慈善模式創新。
公益活動往往和公共服務結合起來。政府通過購買公益服務來實現公共服務,讓更多市民受益。
迄今,全市共有社會組織6021家,總數繼續位列全省第三,地級市首位。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政府購買服務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並且每年都嚴格按照要求,編制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的社會組織目錄,為政府購買服務提供服務平臺。
就在去年3月,南海啟動的第二屆「益動全城家·南海」社會服務洽談會就發布了社會服務項目416個,投入總金額超1.6億元,其中社工服務項目183個,投入金額4627萬元。活動搭建起政府採購服務的陽光交易平臺、社會服務創新項目扶持平臺,促進社會組織公平競爭發展。
匯聚扶持公益慈善人才
去年4月15日,「綠盟公益學院」在佛山成立,這是國內首家致力於培養美麗鄉村建設公益人才的教育機構。「綠盟公益學院」的成立,是近年來佛山公益慈善圈愈發注重人才培養的縮影。
2015年起,佛山市南海區社會服務聯合會連續兩年啟動「檸檬計劃——南海區社會服務機構總幹事培訓班」,培育了34名社會服務機構負責人。「作為機構負責人,知識面一定要廣,視野也要廣。」南海社聯秘書長黎玉婷表示,兩期課程都邀請了兩岸三地各個領域的專家教授前來授課,不同的導師可以給予學員不同層面的知識,藉此讓機構骨幹擁有多重技能,成為一個跨界人才,帶動行業聯盟和資源共享。
佛山市順德區社會創新中心2014年啟動了「匯賢計劃」,通過一個跨界人才培育交流平臺,以實踐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匯聚具有社會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釋放民間創意和力量,鼓勵支持社會創新實踐,孕育社會創業項目。機構開展的首次「匯創行」社會創新實踐支持計劃就收到12份項目方案,其中10個項目獲得資助,涵蓋社會調研、能力培訓、社區巡講、分享沙龍、公益集市、青年創業等多元化領域。
各區加大地方財政資金投入,通過舉行免費社工考前培訓、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加大購買服務投入等舉措,為社工機構的規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推動社工人才隊伍發展壯大。與此同時,扶持力度加大、社工機構發展逐步規範化、政府購買社工服務項目增多,越來越多周邊的社工人才來到佛山開展服務。
為提升佛山公益環境,佛山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局還加大培訓力度,努力提升社工專業人才隊伍素質。「大力開展社工考前培訓、繼續教育培訓班。」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十二五」期間各級民政部門以及各社工機構累計組織開展各種類型的社工培訓達47000多人次,通過恆常專業培訓、督導培訓及加強對外交流學習,使我市社工專業人才素質逐步提升。
統籌/佛山日報記者岑雪瑩
採寫/佛山日報記者唐格楨、宋世偉、周龍鳳、岑雪瑩、李曄至 通訊員麥鳳莊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