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入朝之前人民軍打過幾次戰役?數量驚人一致,可惜功敗垂成

2020-12-09 騰訊網

麥克阿瑟被吹到雲端的仁川登陸,聯軍共出動了75000人馬和絕對優勢的海空力量(300艘軍艦和500架飛機),而此時人民軍主力全部頂在「釜山防禦圈」的洛東江戰線上,仁川地區只有一個海軍陸戰團和一個炮兵團6500人,這樣壓倒性優勢的兩棲登陸作戰,成功的未必是名將,失敗的一定是蠢貨。

麥克阿瑟

人民軍在戰爭爆發之初雖然勢如破竹,但揍得是裝備、訓練和素質都比較差的南韓部隊,所以傷亡不大。但是自1950年7月5日起,美軍駐日本的第24步兵師先頭部隊已經到達戰場,儘管人民軍也擊敗了還沒有完成集結和戰爭準備的美軍,但是戰損逐漸增大,美軍畢竟不是泥捏的。

從軍事專業角度評述,人民軍在推進到洛東江北岸之前,也是先後進行了「五次戰役」(跟志願軍的五次戰役沒有關係)。其中第一戰役是指徹底突破「三八線」的作戰行動,此時面對的是純粹的南韓軍隊,所以敵人防線很快土崩瓦解,人民軍僅用三天時間就逼近漢城,6月28日南韓軍政機關和衛戍部隊全部逃離城市。

撤退的美軍

第二戰役則是人民軍全面突破漢江防線的戰鬥,儘管韓軍在撤退前炸毀了漢江大橋,人民軍仍然順利完成強渡,而戰前擁有98000人的韓國軍隊,撤過漢江後其參謀總部能夠掌握到的部隊,已經僅有20000餘人,用「重創」一詞那都算輕的了。此間麥克阿瑟經過不斷的申請,終於得到了可以向半島投入兩個美軍作戰師的授權,時間是1950年6月29日深夜,次日,擁兵12197人(缺編5000)的美軍第24步兵師奉命出發。

第三戰役又被稱為「大田戰役」,人民軍於7月7日起以突破錦江防線和佔領大田為目標,從而兵鋒可以直指釜山,把美韓軍徹底趕下海去餵魚,期間美軍第24師的三個團均遭沉重打擊。然而也就是在這一天,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決議,正式組建所謂「聯合國軍」,也就是說,在第三戰役發起的同時,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大舉增兵已成定局。

麥克阿瑟與阿爾蒙德

第四戰役於7月21日打響,人民軍在擊敗美軍第24師後乘勝前進,戰役目標是金泉和大丘,解放洛東江以北和以西的大片區域,同時要迅速搶渡洛東江,為最後攻擊釜山做準備。這也是人民軍已經頗感勉強的一次戰役,8月8日渡江成功,先期投入戰場的美軍第1騎兵師、第25師和第2師仍然節節敗退,一直退到釜山的門戶:馬山。

人民軍的第四戰役在8月20日結束,又殲滅掉美韓軍30000餘人,佔領了半島90%的土地,看起來距離最後的勝利只差一步之遙,然而這一步實在太難了。因為人民軍此時其實已是強弩之末,雖然前線兵力仍然維持在98000人左右的規模,但由於前期傷亡較大,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士兵都是補充的新兵,戰鬥力大損。

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少將

相反,隨著大批美軍和英軍的登陸,在釜山防禦圈裡面的聯軍包括美第八集團軍在內已有84000人,大肆徵兵補充的韓軍也恢復到92000人,也就是說,看起來是人民軍包圍著美韓軍,實際上雙方兵力已經徹底逆轉,達到了攻守雙方1:2的局面,這是非常奇葩的軍事形勢。

儘管如此,人民軍仍然於1950年8月31日發起了第五戰役,雖然初期有一點進展,然而在美國遠東空軍24小時「不間斷轟炸」和懸殊的兵力對比之下,戰至9月10日,人民軍終於攻不動了,被迫轉攻為守,雙方在北緯35度線附近形成對峙。而麥克阿瑟坐擁絕對優勢的陸軍、海軍和空軍力量,卻不發起大規模的反攻,那是非常危險的徵候,連北京方面都憂心忡忡。

作戰中

人民軍總部卻對此保持樂觀,盡一切努力向前線增援兵力和物資,以為再努把力就可競全功,對來自兩棲登陸的危險缺乏足夠的認識。果然,9月15日聯軍實施了仁川登陸,不僅迅速佔領了漢城,同時也把人民軍的前後方一劈兩半,洛東江前線的人民軍已處在腹背受敵的狀態下。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軍只能從洛東江前線調動一部北上增援,試圖擊敗登陸仁川的聯軍部隊,這也進一步造成兵力的分散,在人員和裝備損失都非常嚴重的情況下,人民軍的戰敗已不可避免。1950年9月22日,美韓軍大舉反攻突破人民軍的洛東江防線,而人民軍北上增援的部隊也告失利,在敵人南北夾擊之下,人民軍終於全線崩潰。

彭總

這一階段人民軍的損失是巨大而致命的,在敵人實施仁川登陸時尚存70000餘人的人民軍,接到撤往三八線的命令後,由於退路完全被封鎖,到10月初僅有不到30000人撤到三八線以北,戰場傷亡10000餘人,被俘12000餘人,另有20000餘人被迫散入南部山區成為了遊擊隊。可以說,人民軍的血在這個時間點已經基本流幹。

而兵力已達17萬多人的聯軍開始瘋狂追擊,三八線肯定也是守不住了,人民軍甚至做好了分散到北部山區打遊擊的準備,這個時候,英勇的志願軍必須出動了,否則人民軍將全部淪為遊擊武裝。經過人民軍總部的多次緊急求援,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先頭部隊渡過鴨綠江,那一場永載史冊和氣壯山河的保家衛國之戰,終於在25日正式打響了!

作戰中

相關焦點

  • 入朝第三次戰役,志願軍為何止步「三七線」?
    這個結果甚至有些令人「出乎意料」,火力強大、戰力一流的美軍到底在打什麼算盤?具體部署如下:志願軍共投入6個軍兵力,加上配合作戰的朝鮮人民軍3個軍團,一線兵力約為31萬人。以4個軍組成西線攻擊集團,主要目標是漢城周邊的兩個南朝鮮師,然後視進展情況決定後撤或奪取漢城,人民軍1軍團負責保障右翼;以2個軍切斷漢城東側與外界的聯繫,人民軍2、5兩軍團協同攻擊。
  • 中國志願軍入朝打的那麼艱苦,朝鮮人民軍在幹嘛?戰鬥力如何?
    而我國則是將境內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三支精銳朝鮮師悉數交由北朝鮮,編入朝鮮人民軍。1949年4月28日,朝鮮派勞動黨派政治局委員金一向我國請求將朝鮮族部隊移交朝鮮,對於朝鮮的請求,毛主席當即回覆: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共有三個朝鮮師,駐紮在瀋陽和長春的兩個師可以隨時移交朝鮮,另一個師因正在參加解放戰爭,待戰鬥結束後再移交朝鮮。
  • 朝鮮人民軍為什麼會兵敗釜山?我國志願軍為什麼要抗美援朝?
    韓戰其實是朝鮮在賭,他們賭的是美國不會支援韓國,或者說在美國全力支援韓國之前,朝鮮有信心一口氣收復南朝鮮,他們同樣賭的是即便這場仗打輸了,中蘇也不會坐視不理,至少維持在38線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在綜合力量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朝鮮試圖統一朝鮮半島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朝鮮只需要打閃電戰,在美國還沒完全布防之前,將南部一舉拿下,再加上中國蘇聯的支持,美國大概率也不會真的出兵。所以,朝鮮自從南北分治以來,就是在等一個機會。
  • 志願軍連戰連捷,一路打到「三七線」,彭總:我感到有些擔心
    1950年10月底到11月初,進入朝鮮戰場的志願軍發動了第一次戰役,共殲敵1.5萬餘人,把進犯到了鴨綠江邊的聯合國軍趕回了清川江以南,徹底粉碎了其打算在感恩節前結束戰鬥的美夢。不甘心失敗的聯合國軍緊接著又糾結了大批軍力,發動起第二次戰役,這次的目標變成了在「聖誕節前結束韓戰」,開開心心回家過聖誕。
  • 打過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在長津湖遭遇了恐慌
    並且,他們都認為戰爭就快要結束了,只要北部的推進任務不出現意外,那麼他們就可以在聖誕節之前趕回去和家人一起度過聖誕節! 美軍陸戰第一師的士兵們非常堅信不會有意外發生,畢竟根據此前的戰鬥經驗得出,朝鮮人民軍已經不存在令他們感到恐懼的力量了。 可是,願望總是豐滿的,而現實卻是骨感的。
  • 打過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卻在長津湖遭遇了恐慌
    並且,他們都認為戰爭就快要結束了,只要北部的推進任務不出現意外,那麼他們就可以在聖誕節之前趕回去和家人一起度過聖誕節! 美軍陸戰第一師的士兵們非常堅信不會有意外發生,畢竟根據此前的戰鬥經驗得出,朝鮮人民軍已經不存在令他們感到恐懼的力量了。 可是,願望總是豐滿的,而現實卻是骨感的。
  • 金城戰役,美軍一旁看著志願軍暴揍韓軍,致使韓軍四個師被打殘
    因此在前五次戰役結束後,美軍就開始主動尋找談判的機會,不要繼續打下去了。雖然美國人不想打,但是以李承晚為首的南朝鮮軍還是想繼續打,李承晚認為只要這場戰爭繼續打下去,美國人的援助就會源源不斷地送到南朝鮮。一旦戰爭結束,不僅美軍的援助可能會沒有,就連他的位子都很難保住。
  • 抗美援朝志願軍為何能與美軍打成平手
    除非已經攻佔並鞏固陣地,否則志願軍一般在黎明的時候結束戰鬥,黎明拿不下陣地,一晚上的攻擊就前功盡棄。五次戰役分析:第一次戰役:聯合國軍完全沒料到志願軍會參戰,以團或營的規模分兵冒進對朝鮮人民軍清剿,甚至允許新聞機構公布其行進計劃。雲山的美騎8團和韓軍15團則被志願軍突襲,美騎8團遭受重大損失,其第3營被圍殲。
  • 【黨史故事】炒麵是志願軍打贏戰爭的一大功臣,周恩來曾親自動手...
    炒麵是志願軍打贏抗美援朝戰爭的一大功臣。來自老紅軍的「食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戰爭離不開後勤的保障。1950年10月中旬,志願軍入朝前,東北軍區後勤部在邊境地區共儲備糧食1.67萬噸,食用油400噸,乾菜920噸,這些物資的儲備,為保障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初期物資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
  • 軍史罕見的一幕:彭總決心發起第五次戰役,兩位副司令員同時反對
    在志司召開的軍事會議上,另外一位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也罕見地支持了洪學智的意見:「洪副司令員的意見有道理,應該把敵人放進來打,目前,三兵團和十九兵團剛剛入朝,九兵團也剛剛往前開進,地形都不熟悉,行動十分倉促。把敵人放進來,一是我們準備得更充分一些,可以以逸待勞,二是可以把地形摸清楚」,一旁的洪學智當即表示,如果擔心附近存儲的物資落入敵手,他保證兩天之內向北搬完。
  • 《金剛川》橋修了幾次 金剛川橋在現在的哪裡
    《金剛川》橋修了幾次《金剛川》故事的主角是志願軍工兵和防空部隊,時間是在1953年,它的背後就是志願軍的進化史。在抗美援朝初期,我軍的火炮等裝備甚至不如朝鮮人民軍,我軍是在戰鬥中越打越強,在戰爭中有了和聯合國軍打陣地戰的資本。
  • 抗美援朝最慘烈一戰,志願軍傷亡超過上甘嶺戰役,是美軍的二倍
    但是他永遠也無法想到的是,他很快就會為他的狂妄輕敵付出慘重的代價,志願軍在一次戰役之後,迅速通廣長津湖、清川江戰役為代表的二次戰役粉碎了麥克阿瑟的圖謀,並將美軍趕回了「三八線」以南。
  • 志願軍老兵回憶:和朝鮮族一起夜襲,他們突然大喊烏拉,壞了大事!
    戰鬥力驚人的「人民軍」讓美軍猝不及防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以 T-34/85蘇式坦克充當先鋒的朝鮮人民軍僅用2天時間就連續突破韓軍兩道防線,並於28日進抵漢城。
  • 面對美軍鋼鐵洪流,火力貧弱的志願軍如何妙打「鐵烏龜」?
    韓戰中,交戰雙方都投入了數量可觀的坦克裝甲部隊,以協同步兵、炮兵力量進行進攻或防禦作戰。但在抗美援朝的運動戰階段(第一至第五次戰役),志願軍各部均沒有使用坦克,朝鮮人民軍的坦克部隊也在仁川登陸前後的激烈戰事中消耗殆盡。因此,聯合國軍特別是美軍針對中朝軍隊缺乏裝甲力量且反坦克火力貧弱的現狀,在前線大規模使用坦克,給我軍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 炒麵是志願軍打贏戰爭的一大功臣,周恩來曾親自動手參與炒炒麵
    在苦思志願軍給養供應問題食不下咽、夜不能寐之時,他忽然想到了十幾年前,西路軍受挫祁連山,部隊被打散了,他不得不只身沿途乞討,尋找黨中央。途中,他在青海、寧夏一帶吃過幾次當地百姓給的炒麵。炒麵和點水就能吃,便於攜帶,易於保存,而且加工簡單,正符合當前志願軍作戰的需要。
  • 五次戰役:把敵人從鴨綠江打回三八線
    戰役開始後,志願軍先以一部在朝鮮東北部長津湖地區節節阻擊,誘使敵軍逐步深入預設戰場,然後志願軍主力突然發起猛烈反擊,分東西兩線包圍、殲滅和重創包括美軍「王牌」部隊陸戰第一師在內的大批敵軍,再戰告捷。至12月24日戰役結束時,中朝軍隊共殲敵3. 6萬餘人,收復了平壤及三八線以北除襄陽以外所有地區,朝鮮人民軍一部並進至三八線以南部分地區。
  • 志願軍停止追擊美軍,讓金日成不滿,而史達林一句話讓他不敢反駁
    而金日成的北朝鮮人民軍正在大規模潰退,很多部隊已經失去了聯絡,向北的道路也都被美國空軍破壞,很多官兵被俘或是被殲滅,可以說如今的人民軍已經毫無抵抗能力。如果此時志願軍不進入朝鮮,那麼「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佔領北朝鮮只是時間的問題。而金日成也正是在志願軍的幫助下,才能在後方得以喘息,並重整旗鼓、捲土重來。
  • 長津湖戰役背後:129名志願軍戰士被凍成冰雕,犧牲後槍口仍指向敵方
    有些部隊曾遭受過朝鮮人民軍的打擊,如美144師、騎1師。志願軍副統帥鄧華還談到「敵人步兵的戰鬥力除黑人外一般是弱的,這是它致命的弱點。美軍的戰術弱點主要是攻擊力弱、怕近戰夜戰、怕被斷後。」進攻時,程式化的「三板斧」,先以飛機、大炮轟擊,爾後坦克引導步兵衝鋒,並以小部隊迂迴。遇到志願軍抵抗即龜縮不前,復以飛機、大炮轟擊,如此再三,直至摧毀我陣地為止。
  • 志願軍破解美軍二次登陸,萬裡堡壘加50萬大軍,粉碎克拉克計劃
    眾所周知,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指揮美軍第7軍,出其不意地從登陸條件最不好的仁川上岸,迅速楔入仁川、漢城一線,切斷了朝鮮人民軍的後路,將朝鮮人民軍擊潰。既然有這麼好的戰法,美軍為什麼不用到志願軍身上呢?一方面,有志願軍兇悍的五次攻勢製造的威懾效果,美軍怕被志願軍幾次衝鋒直接趕下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