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無錫清名橋街廊(之一)

2022-01-24 無錫吳文化

無錫清名橋街廊(之一)


名列世界運河之最的中國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公裡,北起北京,南至杭州,一路越平原,跨江河,匯川流,繞城廂,歷經滄桑。而在江蘇無錫西北五牧,它直入無錫城,穿城而過,將它的無限的柔情,灑落在沿河兩岸,像一條翠綠的玉帶,鑲嵌在無錫富饒的大地上。這條玉帶最美處就是南長橋至清名橋一段「無錫清名橋街廊」,它是這條玉帶上的一枝玉如意,被贊為「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堪稱古運河的精華絕品。

   

無錫清名橋街廊又稱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也稱南長街區,依運河而建,因水而市。街廊長5.6公裡,十裡長街,十裡風光。以它綺麗的水鄉景色、優秀的吳地歷史文化、原生態的江南古巷而躋身「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街區內清名橋古運河段長1.6公裡,河面寬約20米,令人驚嘆的是那一座座石拱橋,歷經著千百年的風雨,承背著世間的榮衰,屹立在運河上。其中最有名的是古清名橋。清名橋為單孔石拱橋,橋長43.2米,寬5.5米,高8.5米,橋孔跨度13.1米,全系花崗巖堆砌而成。拱橋古樸,造型勻稱,穩固雄偉。清名橋,原叫清寧橋,始建於16世紀明萬曆年間(1573年-1620年)。它是無錫名士秦太清、秦太寧兩兄弟捐資建造的,兩兄弟名字中各取一字就叫做「清寧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6年),此橋由無錫縣令吳興祚重建。到了道光年間,因諱皇帝的名字旻寧改名為清名橋,也有人稱它為「清明橋」。


凝立在被美譽為街區明珠的清名橋上眺望,兩岸前店後坊的江南民居,粉牆黛瓦,鱗次櫛比。橋下流淌著河水,流淌的是時光,流淌的是歷史,「千古興亡多少事,不盡流水思悠悠」。清名橋的南面,運河和古伯瀆河相連,再向南,直通無錫梅村,那是吳文化主要發源地。通過思維和回憶的時空隧道,我們再見那一幕幕令人神醉的歷史。

   

3200年前的商周時期,一伙人風塵僕僕地來到古梅裡,他們是從遠方陝西周部落而來,領頭的叫吳太伯,還有他的二弟仲雍,他們是周部落首領周太王古公亶的兒子。他們怎麼會從西部奔到東南來的呢?據史書記載,約公元前1212年左右,周部落的首領周太王古公亶為王位的繼承事發愁。他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太伯,老二仲雍,老三季歷。季歷生下一個神童,叫昌。周太王對這個孫子寵愛有加,有意要將周的天下傳給他。太伯和仲雍理解了老父親的心願,決定讓王位。他們結伴出走,跋山涉水,一直跑到東南沿海的荊蠻之地,就是現在無錫梅村一帶,一去不回。這樣,季歷就被立為太子,後接位。太伯、仲雍在梅裡尊從當地吳人的習俗,剪短了頭髮,身上刺了圖紋,感動了當地吳人,都歸從他,擁護他做首領,太伯建立了 「勾吳」國。泰伯、仲雍帶領了大家不畏艱辛、勇於開拓,發展農耕。泰伯、仲雍帶領百姓開鑿了伯瀆河,全長43公裡,這是人類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條運河,灌溉農田,便利交通,數年之間,人民就富起來了。泰伯被尊為「吳文化」鼻祖。唐代元和八年(813),刺史孟簡整治了伯瀆河。元代後與古運河相通,交匯處稱「伯瀆港」。

   

再說周,季歷去世,兒子昌繼位,就是歷史上的周文王,文王之後是周武王,起兵伐商,將商王朝推翻了,建立了統治了中華八百年之久的周王朝。周王朝的建立,太伯有不朽的功績。中國的聖人孔子讚揚太伯讓王位的品德說是「至高無上」的。

   

在清名橋南面不遠處,有一古廟,叫南水仙廟。南水仙廟又稱松滋王侯廟,是為紀念明代嘉靖年間無錫知縣王其勤而建, 王其勤是湖北松滋人,廟因此取名。王其勤生於明嘉靖十年(1531年),嘉靖三十二年中進士,授無錫縣知縣。時倭寇正從我國東南沿海大舉入侵內地,燒殺搶掠,無錫得警報。他到任後的第三天,就召集地方耆老士紳,商議抗倭與修築城牆。自嘉靖三十三年二月初九日起,用了70天時間,將原來無錫土城垣改建成一座長18 裡、高2丈 l尺的磚石城牆。同時又向民間募兵,將招募來的兵卒編成窯兵、腳兵、弩兵、僧兵、柴兵、子弟兵、義勇兵、園兵,進行訓練。城牆才修好三天,倭寇侵犯無錫,他親自督戰,歷時18天,擊潰倭寇,全城得保。無錫百姓,立廟紀念。據說清康熙帝龍舟南巡到此,面對紀念這位抗敵衛民的明代地方官的小廟,令停舟,命人持香致禮,以表敬仰之心。


清名橋的北面,街區的北端,有一古寺,叫南禪寺,寺內有一古塔,叫妙光塔。南禪寺建於南梁武帝太清初年(547), (唐)杜牧詩句:「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禪寺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剎。它歷史悠久,規模宏大、高僧輩出,後人又稱「江南最勝叢林」。寺中有妙光塔,始建於北宋雍熙年間(984年—987年),由無錫名士未承福捐資募建。相傳,無錫地下曾有神鱉作亂,當時寺中有位叫妙光禪師的高僧,號召眾人建塔鎮鱉,塔成之日的夜晚,禪師手持桃木寶劍入塔作法,獻出了生命,自此無錫代代安穩。宋崇寧三年(1104) ,宋徽宗賜塔名「妙光」。歷代屢有興廢,如今,塔高43.3米,系樓閣式磚塔,八面七層,翹角飛簷,每角懸風鈴共56隻,風吹鈴響,素有「十裡傳聞金鐸響,半天飛下玉龍來」之譽。(清)無錫詩人秦琦有詩:「南禪古寺佛場寬,松竹陰中塔幾盤。夜半客船橋下過,鐘聲隔岸月光寒。」將南禪美景寫絕了。


  長按二維碼    關注吳文化


相關焦點

  • [原創]無錫古運河絕版地 迷醉「水弄堂」風情(圖)
    早就聽傳無錫的水有靈魂,坐在古色古香的畫舫船頭,輕風吹過,搖曳的畫舫隨燈影蕩漾,似乎結著愁怨的江南水鄉,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流進了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悠悠古運河在無錫穿城而過。河兩岸雖歷經歲月變遷,依然保留著近一千米清代至民國建造的前店後坊式的古民居建築群。
  • 無錫有一條被稱為運河絕版地的街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洋溢濃鬱江南市井風情的南長街,曾是馬蹄噠噠的古驛道。南長街內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大運河畔典型的江南水鄉,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在地上投射了趙孟頫的《夜泊伯瀆》,清晰醒目,平添了幾分歷史厚重感。
  • 清名橋古運河
    夜遊無錫清名橋無錫古運河  清名橋古運河水上遊活動於2009年3月25日正式開遊的無錫清名橋古運河景區,位於無錫市中心南端,佔地約44公頃,是市政府重點打造的無錫著名歷史文化保護區粉牆、小橋、駁岸、垂柳、小船在悠悠的水面上傳播開去……古運河伴您走進槳聲燈影中的水弄堂。   無錫古運河開鑿最早、保護最好,既是古運河的發源地,又最是古運河文化絕版之地。民居民窯共存、河道小巷縱橫、戶戶碼頭親水、商鋪鱗次櫛比。也正因為此,「水弄堂」兩岸保護規劃從1993年至今歷時16年,前後共進行了6輪規劃編制。專家們在編制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規劃時慎之又慎。
  • 無錫市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江南水弄堂 運河絕版地
    核心提示:無錫市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該市南長區,它以清名橋為中心、古運河為軸線,素有「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之美譽。2007年年底,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性修復工程正式啟動。  古運河上的清名橋  無錫市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該市南長區,它以清名橋為中心、古運河為軸線,素有「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之美譽。
  • 無錫清名橋古街區重現風華
    江蘇省無錫市南長區近日在京舉行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推介會,重點推介無錫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傳承、保護、創新、發展及運河文化與申遺等內容。著名文物保護專家羅哲文等出席。清名橋位於古運河與伯瀆港交匯處,跨越運河,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清代多次重修,現存橋重建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該橋系單孔石拱橋,全長43.4米,頂面寬5.5米,高8.5米,橋孔跨徑12米。橋身全用花崗石構築,橋形雄偉古樸,不尚雕飾。清名橋是運河無錫段最具特色的古橋(見圖),是古運河「水弄堂」的標誌。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以古運河為中軸,南長古街和南下塘古弄分列左右。
  • 無錫市清名橋街區:江南水弄堂 運河絕版地(圖)
    街區集江南民俗文化、民族工商業文化、水弄堂文化、古建景觀文化、宗教文化於一體,被譽為運河文化的「露天活態博物館」,充分體現了歷史文化內涵的豐富性。  據史料記載,3200多年前,泰伯由中原奔吳,定居梅裡(今無錫梅村),開鑿了中國最古老的運河伯瀆港(位於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內),後吳王夫差開鑿無錫古運河,至隋、元時期,伯瀆港、無錫古運河與京杭大運河連通,成為貫通中國南北水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 清名橋古運河
    夜遊無錫清名橋無錫古運河  清名橋古運河水上遊活動於2009年3月25日正式開遊的無錫清名橋古運河景區,位於無錫市中心南端,佔地約44公頃,是市政府重點打造的無錫著名歷史文化保護區。粉牆、小橋、駁岸、垂柳、小船在悠悠的水面上傳播開去……古運河伴您走進槳聲燈影中的水弄堂。   無錫古運河開鑿最早、保護最好,既是古運河的發源地,又最是古運河文化絕版之地。民居民窯共存、河道小巷縱橫、戶戶碼頭親水、商鋪鱗次櫛比。也正因為此,「水弄堂」兩岸保護規劃從1993年至今歷時16年,前後共進行了6輪規劃編制。專家們在編制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規劃時慎之又慎。
  • 江蘇有條千年古街,是江南富庶的見證,人稱「運河絕版地」
    是啊,古巷在江南古鎮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正是一條古色古香的江南老街——南長街,此古街歷史悠久,坐落在京杭大運河畔,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人稱其為「運河絕版地」。而南長街內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大運河畔典型的江南水鄉,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由南長街、京杭大運河無錫段、南下塘等眾多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的景區組成,構成了以寺、塔、河、街、橋等眾多景觀於一體的特色環境,有著濃厚的江南水鄉韻味。
  • 無錫有一條被稱為運河絕版地的街
    南長街是無錫的一條老街,位於無錫市梁溪區中心地段。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洋溢濃鬱江南市井風情的南長街,曾是馬蹄噠噠的古驛道。南長街內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大運河畔典型的江南水鄉,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在地上投射了趙孟頫的《夜泊伯瀆》,清晰醒目,平添了幾分歷史厚重感。
  • 網紅地 南長街 (無錫老街)
    南長街是無錫的著名古街,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繁華中心地段,大運河北通長江南達太湖的世界文化遺產。在高樓林立的無錫市中心,溫婉綿長、古色古香的南長街是一方柔情似水的心靈歸處。南長街內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大運河畔典型的江南水鄉,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街區由南長街、京杭大運河無錫段(運河古邑)、南下塘、伯瀆港、大窯路一帶等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的區域組成。運河古邑以古運河為軸,佔地18.78公頃,由寺、塔、河、街、橋、窯、坊等眾多景觀組成特色環境,構築了獨具風韻的江南水弄堂。
  • 旅遊:它是無錫的著名古街,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
    作為無錫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部分,特色小店雲集於此,和無錫的老式建築融為一體,頗有一番味道,無論是白天或者是夜晚去,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南長街(Nanchang Ancient Street)是無錫的著名古街,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繁華中心地段,大運河北通長江南達太湖的世界文化遺產。
  • 無錫打造運河文化新品牌 推動歷史文化名街保護
    中新網北京1月14日電(記者 陶社蘭)尋求「老無錫味道」,品味運河文化、體驗太湖風情。無錫市南長區近年來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尤其在打造運河文化新品牌、推動歷史文化名街傳承、保護、創新、活態、發展、打造創新創意新經濟做出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探索。
  • 無錫南長街與古運河交相輝映的江南水弄堂,值得去一次
    南長街是無錫古街之一,臨河而建,很有江南水鄉的特色,沿途的景色也不錯,典型的小橋流水,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街區由南長街、京杭大運河無錫段、南下塘、伯瀆港、大窯路一帶等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的區域組成,繁衍生息著運河百姓的南長街依然生機勃勃,這條十裡古街,如今已成為無錫古城數千年吳文化、水文化、佛文化凝聚而成的縮影。南長街沿河歷史街區現有少量明、清古民居,絕大部分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建。
  • 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第二屆運博會在無錫清名橋揭幕
    燈火綻放,炫亮運河絕版地;丹桂飄香,馥鬱江南水弄堂。、水巷情韻、碼頭威風、江南雅韻、吳韻悠揚11個場景;結合無錫地方文化元素,分別通過燈光秀、米碼頭情景再現、江南絲竹《紫竹調》、錫劇表演《贈塔》、名畫投影、鳳羽龍表演、管弦三重奏《查爾達什》、舞蹈表演《繡娘》、石鎖表演、崑曲《牡丹亭》選段、吳歌對唱等節目,將戲曲舞蹈、詩詞歌賦等古典藝術融入江南運河靈動秀美的自然風光,通過全息影像等現代視覺技術進行生動呈現。
  • 旅遊:南長街是無錫的一條古街,是一個柔情似水的心靈歸處!
    南長街是無錫的一條老街,位於無錫市梁溪區中心地段。南長街內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大運河畔典型的江南水鄉,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街區以古運河為軸,佔地18.78公頃,由寺、塔、河、街、橋、窯、坊眾多景觀組成特色環境,構築了獨具風韻的江南水弄堂。
  • 第二屆運博會9月3日在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開幕
    「運河絕版地,江南水弄堂」。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將於9月3日在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開幕。目前,開幕式主舞臺已搭建完畢,千年古運河沿線淨化、亮化、美化工作也已進入尾聲,梁溪區將以一條更美的河、一座更美的城迎接盛會。
  • 數說無錫旅遊勝地——南長街,你值得擁有
    南長街是無錫的一條古街,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中心地段。在高樓林立的無錫市中心,溫婉綿長、古色古香的南長街是一個柔情似水的心靈歸處。南長街內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大運河畔典型的江南水鄉,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
  • 江南水鄉——美麗的無錫水弄堂
    此行走訪景點中最富水鄉風情的,就屬無錫的清名橋水弄堂了。古運河、清名橋、南長街…… 構畫出輕靈秀逸的江南水弄堂。古運河的兩岸粉牆黛瓦櫛比鱗次,花窗小閣隔水相望,碼頭石埠錯落有致,盡寫「江南人家盡枕河」的水鄉風情。
  • 無錫古街燈光夜景,美的讓人陶醉,你是否欣賞過?
    帶你欣賞形態萬千的無錫古街夜景,太美了,五顏六色的燈光景色,美的讓人陶醉,古街的古老建築,具有獨特的風格,留下了歷史的足跡,古街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中心地段,在高樓林立的無錫市中心,溫婉綿長、古色古香的南長街是一個柔情似水的心靈歸處,南長街內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是大運河畔典型的江南水鄉
  • 無錫2020-3 南長街
    在高樓林立的無錫市中心,溫婉綿長、古色古香的南長街是一方柔情似水的心靈歸處。南長街內的,是畔典型的,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街區由南長街、無錫段(運河古邑)、、、一帶等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的區域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