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讓孩子今後過的渾渾噩噩,請從小喚醒這份覺察

2021-02-12 幼教創新智慧聯盟

兩條正值青春年少的魚兒,肩並肩遊著,遇到一條年長的魚。

年長的魚向他們點頭打招呼:「早安啊,孩子們。水怎麼樣?」

這兩條年輕的魚繼續往前遊,其中一條終於忍不住,問道:「水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這是美國作家大衛•福斯特•華萊士2005年在肯揚學院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水是什麼?魚也許不會理解。生命是什麼?人也許不會理解。因為魚在水中,我們在生命中,這讓我們變得對習以為常的事物變得無意識。

「啊,已經7月份了啊,2017年上半年怎麼就這麼過去了」

「我其實也不想發脾氣的,但當時就脫口而出了」

「我都沒買什麼東西,錢就沒了」

「我每天都好忙啊,特別羨慕你們這些還有時間鍛鍊讀書的」

我們每天都在用一套默認設置來應對,變得渾渾噩噩,看似度過了一年365天,但其實只是每天重複地過著一樣的生活。

華萊士的這段演講就是在告訴我們,要真正做自己的主人,就不能被默認設置牽著鼻子走。在成人生活中,日復一日地保持生命的覺察與警醒,是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情。


自我覺察,而不要做一個不斷重複的機器人

很巧,最近在學的育兒課程裡就提到了這樣一個類似的話題,叫Mindful Parenting,裡面一個核心思想也和這個演講不謀而合。

就是提醒我們,在育兒時,一定要時刻帶著覺察,不能總是隨著自己思維慣性、行為慣性進行,滑到哪裡是哪裡。

這份覺察不僅對成人很重要,對孩子來說也非常重要。一個有覺察的孩子,可以更好地感知自己、他人、這個社會,從而就能更有助於自我情緒調節,更熱愛生活,更積極正面,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覺察,聽上去非常抽象,但其實有不少可以親子互動的小遊戲,讓孩子從小學會這份覺察。掌握這份覺察越早的孩子,是越幸運的,而這些小遊戲也能幫助我們成人更好地找回覺察。

▲愛我中華引領者夏令營·戶外體驗課《綻放的生命》

覺察自己的呼吸

帶著孩子一起練習深呼吸是最簡單的讓覺察引入到生活的小方法。帶著孩子一起去體會,從1數到5慢慢吸氣是一種什麼感覺,再從1數到5慢慢吐氣又是什麼感覺。

我曾經在關於教會孩子情緒管理中和大家分享過,我教小D平靜下來的一個小方,「你現在很生氣,我們需要讓身體平靜下來。跟著媽媽一起,吸氣~呼氣~慢慢地,讓身體平靜下來」。

現在上了這門課後,就發現,這其實就是讓孩子引入覺察,通過深呼吸去感受,自己到底怎麼了。

這個小遊戲完全不佔時間,從孩子一歲開始就可以進行。隨著孩子慢慢掌握,還可以進行一些變形,比如,「你可以吸氣三秒這麼長嗎?」;「我們一起試試看,誰吐氣可以吐的慢」。

當一個人開始意識到「自己在呼吸」時,她就會開始留意,生活中那些我們已經太習以為常卻常常忽略的事物,這就是覺察。

吸氣,讓身體平靜;

呼氣,微笑並且放鬆。

▲愛我中華引領者夏令營《超級學習法》

覺察自己的情緒

打造高情商的孩子第一點就是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父母幫助孩子情緒命名就是在教孩子覺察自己的情緒。

有時對低幼年齡的孩子談情緒本身也許挺抽象困難,這時不妨可以加入談論身體如何反應,會有助於孩子更好理解。

比如,當孩子開心時,「我注意到,爸爸剛才表揚你時,你很開心,雙手比劃耶,你注意到自己身體的感覺了嗎?」

比如,當孩子生氣時,「我注意到姐姐把你的玩具拿走時,你很生氣,你雙手握拳了,你注意到你的手的變化嗎?」

小D已經3歲,因為之前一直有意識幫助她的情緒命名,所以她對自己常見情緒都是熟悉的。但有時如果太過於生氣,她第一反應還是會出現哭叫打人等行動表達,然後再會用語言表達。

最近我開始和小D實踐教授的新方法後,我發現當引入讓她觀察自己身體反應,並通過她身體的反應和情緒做聯繫後,的確更加有助於她的情緒管理,這就好比她自己意識到了自己生氣發火的源頭,會更容易按下暫停鍵。

說句題外話,很多父母容易脾氣暴躁,也可以參考一下這個方式,看一下自己每次對孩子吼叫那個瞬間,身體是怎麼反應的。

比如我就是聲音會提高八度,語速變急,那下一次當我意識到這個身體變化後,我就會及時提醒自己,放慢語速,就能有效控制自己情緒了。

覺察自己的思維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覺察,人可以從固定思維中跳脫出來,最重要的就是要意識到自己在思考什麼,然後學會調整自己如何思考。這裡面就有兩個小技巧,分享給大家。

1、區分人和事

我們現在很多成人都會有一個傾向,一遇到自己做不好的事情,第一反應就是全盤否定自我。明明就是今天孩子胃口不好沒怎麼吃你做的輔食,結果就變成了,「我這個人一點都沒用,連帶孩子都帶不好。「

從小學會區分人和事的思維覺察,可以受益一生。一般從1歲開始,我們就會發現孩子容易出現沮喪,玩玩具玩不好都會發脾氣,這時,一定記得給予孩子足夠的語言提示,幫助她區分,「我做不好這件事」,而不是「我這個人不好」。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要貼標籤,同時用語言來引導孩子正向思維,「我看到你搭不好積木很沮喪,這的確很難,但你可以繼續努力,或者尋求幫助」。

我是個胖子。不,我只是有一點脂肪。我的體重不能定義我這個人

2、多運用因果關係的句式

很多成人在生活中總會出現要麼思維混亂,想做一件事卻不知道如何開始;要麼行動力很差,想做一件事卻一直拖延。教授說,這不僅僅是習慣的問題,也有可能是這個人缺乏思維覺察。

平時和孩子互動中,多使用因果關係的句式,「當我想要做XXX時,我就XXX」,可以有助於孩子從小建立思維覺察。

我現在會幫助小D說出這樣的話,「當小D想要出去玩時,就要放下手裡的玩具,去門口把鞋子穿好」;「當小D要吃飯時,就要先去洗手,然後幫助媽媽擺放碗筷」。

千萬不要小看這樣的句式,這就是在幫助孩子建立自己思維和行為的連接,只要從小有這樣的覺察意識,長大後才能形成思維清晰的自然而然。

我不解決問題,我解決我的思維,然後問題自然就會解決。

教育的真正目的從來和知識無關,而是教會孩子去生活,去思考,去感知。只有意識到生命中什麼是最真實最重要的事,才不是被日復一日、無聊瑣碎的生活所困住。

一個值得過的一生,首先需要讓我們有這份覺察去體會,記得時刻提醒自己和孩子,這是水!這是水!

最後附上這個視頻,視頻講的內容遠遠大於我今天分享的,很值得一看。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

別忘了文末【點讚】和【在看】

大J,坐標紐約,曾經知名外企經理,現全職媽媽,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微信公眾號:大J小D。圖片來源:愛我中華青少年引領者夏令營。


相關焦點

  • 喚醒不想起床的孩子的12種方法
    科學證明,擁有充足睡眠的孩子通常會更加健康,在學校表現更好,記憶力和行為良好。然而,孩子睡覺之後的喚醒工作,這對父母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有那麼一些小方法則可以更為有效地讓孩子起床。這一次,V哥就要帶來,喚醒不想起床的孩子的12種方法。
  • 豆瓣9.0分的《小王子》|讓大人恢復覺察,走進孩子的世界
    一陣尖利的哭聲劃破了這份寧靜。「你上次就說這次一定帶我去的,又失約,每次都這樣,我再也不相信你了!」「爸爸真的是有正事,爸爸答應你,下次絕不失約,來不及了,爸爸先走了,乖啊!」孩子的心最是細膩、敏感,能敏銳覺察到大人的態度,很多時候,孩子哭鬧,不是不能理解大人的「忙」,而是面對大人敷衍的態度,委屈感爆棚。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孩子,但大人們都忘記了。《小王子》從這一層面講,也是一本讓大人恢復覺察的書。
  • 重要的不是帶孩子從小「行萬裡路」,而是投入這份心思
    因為這對家長在文章裡雖然表示「不想僅僅教會你(孩子)如何拼命的學習,如何擁有所謂勵志人生」,但依然還是在強調環球旅行有哪些好處,「跌倒時如何跌的從容而有尊嚴」「受到傷害時,如何獲得內心的平靜」「衝突與分歧時,如何包容、退讓和堅持」。在毛利看來,這依然是功利心太重的表現,「小孩一出去玩,回來拼命說孩子有變化,旅行很值得,這跟上早教班有什麼區別」。她還舉了個反例,「聽說過一生沒出過遠門的康德嗎?」
  • 從小背古詩的孩子,以下優勢很明顯,將來學習差不了
    而從小背古詩的孩子,接觸了更多優美的詞句,積累下的漢語語感會更好。這樣的孩子,將來不僅語文學得更好,只要是帶漢字的書,他都能更快的理解。孩子從小背古詩,大腦與記憶相關的腦區就會得到更多的鍛鍊,孩子將來在記憶力方面就會更有優勢。
  • 覺察修習就是借假修真
    如果我希望得到真正的心安:不被外境侵擾的心境,就可以選擇修習覺察。覺察,即借用放映師(請參看文章《最便捷的修行之道》)的身份看待世間萬相,而放映師是不會對電影中的人和事產生情緒的。覺察的過程,就是清除障礙的過程。任何獲得都要有付出,因此這個過程也勢必伴隨著巨大的痛苦。但是當你獲得之後,你會發現再多的痛苦都是值得的。覺察修習在行為層次的體現,就是:不把情緒帶入行為,只讓情緒在自己內充分展現釋放。這樣做就是在證明情緒是虛妄的,虛妄的自然就會消散。
  • 聰明的孩子,從小讀哲學
    聰明的孩子,從小讀哲學 為什麼一定要給孩子哲學啟蒙? 而且哲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 對孩子今後其他學科的學習很有幫助。 只是許多家長擔心孩子還小, 接觸哲學,看不懂,理解不了。
  • 從小培養孩子的行為美
    (原標題:從小培養孩子的行為美) 行為美是心靈美的反映,一個人待人接物
  • 孩子從小必須學會的8件事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老」,這句話充分的顯示出,孩子從小要學會為人處世之道,以下幾個細節孩子必須從小就要學會。1、謙遜有禮孩子要從小就學會謙遜有禮,待人謙遜是與人交流首要條件。從小就保持謙遜有禮,不僅體現家庭的教養,更體現個人的綜合魅力。2、待人真誠每個人都逃不過待人接物,如何做到讓別人對你不抱怨,不吐槽,這的確是一門值得專研的課程。從小就學會待人真誠,並長期保持,直到成為一種習慣。
  • 猶太人獨特的育兒觀,從小要培養孩子「三心、三氣」,長大頂天立地
    孩子從小的教育基礎打得好,長大後才能超人一等。今天就家一起來借鑑猶太人家庭教育理念,讓咱中國的孩子,也越來越聰明優秀>總結下來,就是兩點:"三氣"和"三心"。什麼是三氣?2、 上進心上進心是一個人前進的根本,一個安於現狀的人永遠不會成功,相反,一個勇於冒險,敢於去闖的人即使失敗也失敗的光榮,在失敗的過程中,孩子會學到更多,這一切,都在為今後的成功打基礎。3.
  • 孩子是我的一面鏡子!——親道導師分享
    我不止一次有過這樣的念頭:給孩子轉學。但是轉念一想,如果在這個學校孩子都待不下去,就沒有哪個學校可去的了。因為我家孩子上的是華德福教育,我對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老師的教育工作是很認可的。孩子的問題不是換學校就能解決的。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我都無法調整自己,別人家的故事怎麼會發生在我孩子身上呢?
  • ...適合帶孩子看嗎?國慶檔有哪些大片?這份觀影攻略請查收|教育光影
    最近很火的《八佰》適合帶孩子看嗎?近期有哪些大片值得期待呢?這份觀影攻略請查收!程女士帶著小學四年級的女兒前來觀影,她表示,看電影之前想過《八佰》有血腥鏡頭,但沒想到有這麼多血腥鏡頭,本來打算讓孩子接受下教育,看看以前戰爭年代的歷史,回家後寫寫觀後感,現在看來確實有點不合適。程女士笑言:「有類似電影,麻煩片方或影院給個提示唄!」有媒體人表示,電影《八佰》裡出現血腥暴力的畫面,這也是沒有辦法的,畢竟真實的歷史就是如此慘烈。
  • 專家告訴你,從小聽音樂的孩子為什麼聰明
    他認為現代父母最迫切的問題是,從小培養孩子聆聽古典音樂的能力; 而在那麼多的古典音樂作品當中,他特別推崇巴赫的音樂, 因為巴赫的樂曲不僅能平靜人心,對情緒與人格有顯著的EQ效應,對小朋友的腦力開發與創意展現都有不錯的引導作用。
  • 孩子不想上學了,泰國一位媽媽的舉動,立馬讓孩子回心轉意
    當孩子們到了一定的年齡,他們需要去上學,學習文化知識,學會建立自己的朋友圈,為將來的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學習本身就很無聊,而且耗費腦力,所以那些從小沒有在父母保護下受苦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厭學情緒,告訴父母「我不想上學」。
  • 保持覺察,讓改變和精進發生!
    覺察是改變的開始。我常常這樣告訴給我的學員。可是,怎麼才能讓一個 4 歲的小傢伙去自我覺察並發生改變呢?想到他喜歡看奧特曼,我去坐到他床邊,摸摸他的小腦袋,說:「叔叔懂你的。其實是魔鬼讓你玩手機,你剛剛被魔鬼打敗了。」
  • 為什麼有錢人,讓孩子從小看歷史書?白巖松:不光看,還要逼著讀
    李湘在節目中曾透露過,自己非常重視孩子的文化課,並且從小就會讓孩子學習歷史,閱讀歷史類書籍。同樣讓孩子從小就學歷史的孩子,還有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他不僅會讓孩子從小就看歷史書,還會「逼著孩子讀歷史」,如今白巖松的兒子白清揚就在英國讀一個很冷門的專業「蒙古史」。
  • 孩子不想上學,家長應該怎麼做?高情商父母的做法值得借鑑
    所以經常會有孩子忍不住說出「不想去上學了」,這種時候,父母的回答不僅體現出情商,更能影響到孩子今後的學習態度。01孩子不想上學,高情商父母的做法值得借鑑1)詢問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所以每當父母聽到孩子說不想上學的時候,第一反應肯定會有怒氣,有的父母甚至二話不說便開始責備孩子「不懂事」。其實高情商的父母應該意識到,孩子說出這樣的話也許並不是一時興起,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耐心詢問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知道了原因之後,父母才能「對症下藥」,更精準地解決孩子的問題。
  • 孩子生日過陽曆還是過陰曆?「3個規則」很重要,寶媽看完再決定
    過後想起這件事,開始考慮是否以後給女兒過陽曆生日。寶媽詢問了女兒的意見,朵朵雖然不太了解「陰曆」和「陽曆」的概念,但表現出了強烈支持的意向。加之如今確實流行生日過陽曆,所以寶媽決定今後女兒的生日過陽曆。這個決定告知給家人聽,孩子爺爺奶奶堅決不同意。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說教更管用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父母的頭等大事,而如今這個社會,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讀書學習。只有通過讀書學習才能讓孩子更好成長成才,才能讓孩子更好適應這個社會,特別是為孩子規劃好美好的未來。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而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應該採取一些讓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從而激起孩子的興趣,而哈佛女校長就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很寶貴的建議。這位女校長就是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校長,她每年都會堅持帶孩子到處旅行,讓孩子領略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和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
  • 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這位泰國媽媽的做法值的學習!
    在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孩子不想上學、沉迷手機、玩遊戲的事情,中國父母的大多數做法不是苦口婆心的說教,就是直接打罵。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媽媽」,下面這位泰國媽媽的做法,值的大家學習和深思。
  • 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家長應該這樣做!
    很多家長諮詢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說:「自己的孩子現在不想上學了,應該怎麼辦呢。」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非常非常地多,有的孩子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導致孩子不想去上學;有的孩子是因為被學校的老師批評了,不想去上學;有的孩子是因為不喜歡某一個學科,不想去上學了;有的孩子是因為在學校受到欺負了,不想去上學……,只有家長找到孩子不想上學的真正原因,才能幫助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