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必須學會的8件事

2020-12-13 教師的枕邊書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老」,這句話充分的顯示出,孩子從小要學會為人處世之道,以下幾個細節孩子必須從小就要學會。

1、謙遜有禮

孩子要從小就學會謙遜有禮,待人謙遜是與人交流首要條件。如果一個人用傲慢無禮的態度與他人交往,不僅會讓人質疑你的個人素養,更讓人質疑你原生家庭的教育是否缺失。

從小就保持謙遜有禮,不僅體現家庭的教養,更體現個人的綜合魅力。

2、待人真誠

每個人都逃不過待人接物,如何做到讓別人對你不抱怨,不吐槽,這的確是一門值得專研的課程。從小就學會待人真誠,並長期保持,直到成為一種習慣。那麼,在今後的人際交往中,才不會因為戴著面具待人而被人在背後說閒話。

待人真誠是與人交朋友的前提條件,如果你對待他人是虛偽的,那麼別人不會有和你交朋友的想法,甚至儘可能的遠離你,畢竟大家都會覺得虛偽的人不適合長期放在身邊。

3、懂得考慮別人

在生活中,很多人不懂得考慮別人,和別人一起吃飯從不問別人的意見,只顧自己點。只要不是自己買單,就往貴的餐廳鑽,什麼菜貴就點什麼。自己不吃的菜不讓點,就因為自己喜歡,別人忌口的菜也要點。

從頭到尾,不考慮別人,甚至在眾人面前揭別人的短,拿別人的缺陷肆意的開玩笑。這樣不懂考慮別人的註定得不到別人的接受。

4、守時

現在越來越多的沒有時間觀念,不知道別人時間的寶貴。尤其是女孩子,你永遠不知道女孩子的「馬上」是多久。

有些人口中的「馬上」至少一個小時起,說好了一起出門,結果別人到了,有些人還沒起床,不要求你能提前時間到達,但至少要準時,不要讓別人一等就是兩個小時。這不僅是在浪費別人的時間,更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

儘管你們是閨蜜或兄弟,儘管他們口中都說著「沒事」,但該有的尊重和重視也要給足。

5、說話算話

有些人說出的話,時時刻刻都在變卦。可能剛給出一個承諾,三分鐘後立馬變了立場。我們都知道去「一諾千金」,但有些人的承諾毫無價值可言。

當你答應別人一件事時,一定要說到做到。做不到的事情一定不要輕易開口答應,不要因為不好拒絕、抹不開面子就想著先答應,然後等到別人讓你付出行動的時候,你再拒絕,這是不尊重別人的一種行為。

任何時候,當話說出去了,一定要履行,不要為自己找藉口拒絕,因為你不知道,當你沒有說到做到的時候,給人帶去了多大的傷害。

6、要學會傾聽

與別人溝通交流時,一定是傾聽的時間多於說話的時間。如果你只顧自己說,從不聽別人講什麼,那麼別人會覺得你不懂禮貌,會認為你是在「賣弄」。

傾聽是最有意義的一種交流方式,當你能夠認認真真的聽別人說話,不僅能夠幫助更清楚的認識眼前的人,更讓說話者感覺到被關注和被重視。

7、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講話

在別人交談時,最忌隨意打斷別人的說話,這在人際交往中是大忌。有的人在聽別人說話的過程中,當別人聊到自己感興趣或相似的經歷時,總喜歡打斷別人去,然後不停的輸出自己的意見和故事,而忽視了開啟這個話題的人,讓別人無法將自己的故事說完。

8、不要在背後議論別人

這個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八卦,每個場合都會有很多的小團體,而每個小團體議論的中心都是不在場的那個人。但是,每個人都不會出現在所有的場合,也就是說,你也會在某個時間成為別人八卦的中心。

這其中聊到的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摻了水分的,沒人知道,但是不變的是,有些話對別人造成了傷害。

如果你熱衷於在背後說別人的閒話,那麼總有一天,你會被閒言碎語惹了一身的腥。

相關焦點

  • 別讓李心草事件重演,從小開始,這件事刻不容緩
    作為父母,一定要從小注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照顧自己的能力。01讓孩子從小學會照顧自己,承擔責任,辨識善惡,這件事刻不容緩,越早開始越好!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現在還小,有些事長大了自然就會做;把學習成績搞好就行,其他的事不用操心。當孩子嘗試著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你是否會急忙過去「別動,我來!」
  • 三歲看老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孩子素質教育必須從小抓
    一個人的品行那是從小時候,身邊的每一個人身上一點一滴跟著學會的,孩子身邊人的品行決定了孩子長大後的整體個人人品素質。也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決定你本身素質未來走向的是你所處的環境中的人的素質。這幾天還有一個事情發生,一位老人照看孩子,就因為孩子調皮老人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的父母當街就毆打自己的老母親。這種事首先你身為子女這樣做簡直是天理難容,再一個這也是犯法的,更有深遠影響的是你對孩子做了一次現場教育,你教會了孩子可以打自己的父母,也許你母親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天道輪迴,何曾放過誰。誰
  • 怎樣讓孩子學會提防壞人?人民日報:這9件事要儘早教會孩子
    只有36%的孩子選擇了「內褲覆蓋部位」,剩餘的64%則是選擇了手、臉、頭髮等部位,這個調查值得所有父母深思!是父母沒有教會孩子自我保護嗎?還是父母教了孩子卻沒有學會?怎樣讓孩子學會提防壞人?人民日報:這9件事要儘早教會孩子壞人無處不在,作為父母我們應當如何提前教會孩子提防壞人?如何讓孩子分清楚好人和壞人,人民日報給出了9點建議,家長一定要教給孩子。
  • 如何讓孩子學會提防壞人?人民日報:這15件事要儘早教會孩子
    人民日報:這15件事要儘早教會孩子那麼壞人和好人從外表看不出來,要如何教會孩子提防壞人呢?人民日報給出了15點建議,家長一定要教給孩子。1、你可以向成年人說「不!」8、會用家庭暗碼家長如果有事不能接孩子,需要鄰居、親戚等來接的話,那麼要告訴孩子,只有回答上和父母溝通好的暗號才可以跟他走。
  • 保護牙齒有6件小事,從小開始,讓孩子從小擺脫牙齒發黃!
    保護牙齒有六件小事,從小開始注意保護牙齒,從根本上防止牙齒發黃。大多數人在幼年時期就開始有牙齒發黃的現象,這也就代表著護牙在小時候就應該開始了。本次推薦六種護牙方法,讓孩子從小擺脫黃牙。2、口腔清潔從小做起很多人認為在嬰兒牙齒剛長出來時不需要對其口腔進行清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嬰兒的乳牙剛長出來時父母就需要用紗布包住手指,輕輕擦拭嬰兒乳牙和牙齦,頻率可以是一天一次。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把這3件事做好,勝過給娃報10個興趣班2019年馬雲在「重回課堂」當中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一定要培養他的3商3力」所謂3商就是:情商、智商、逆商;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 家長要做的8件事
    -01-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做到8件事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首先,父母要改變你所有的教育模式。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但到這個階段不要這樣了。我們誇孩子不能只是以學習多好作為評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我生病的時候他怎麼照顧我,孩子在班裡是不是做了一件對別人有幫助的事。我孩子跟我說,媽媽,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大家都不理他,但我知道他父母離婚了,我以後要跟他做朋友。我就誇我的孩子,哎呀你真懂事,你知道別人不好,但是願意去了解這是為什麼。這樣的時候,你要肯定孩子。
  • 工薪族在理財路上必須要做的五件事
    為此,資深理財師羅列了工薪族在理財路上必須要做的5件事,幫助大家解決這些問題。  1、努力攢錢  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如果每月拿到的工資,一分不留地全都花完,那哪裡還有財來給自己理呢?所以,對工薪族來說,要想理好財,首先就要培養自己的攢錢意識。
  • 仔細看,你的泰國之旅必須要知道的8件事在這裡
    泰國是一個很有魅力的旅遊國家,但是對於很多沒去過的小夥伴,前去旅遊沒有準備好就可能踩雷,不知道去哪裡玩,不知道準備什麼東西,交通又如何等,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泰國之行當中,必須要知道的8件事,希望對於大家有所幫助。去泰國旅遊帶多少錢合適?
  • 不想孩子升初中後成績「如同銀河落九天」就必須要從小做好這件事
    我身邊絕大部分家長從小學低年級起在要求孩子的學習成績要如何如何,讓孩子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完成作業和課外文化課輔導班裡面了,只要孩子可以考高分,一切都好說。其實,這樣做對孩子來說是得不償失的。為什麼說對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是得不償失呢?
  • 從小要教孩子學會這4種良好品德,很多家長都在這樣做,錯過可惜
    有遠見的家長,從小教孩子這5種良好品德,錯過可惜。1.誠實守信俗話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因此,從小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德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家長平時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關於誠信的故事,如「曾子殺豬教子」「商鞅立木取信」等故事,以此來幫助孩子樹立誠信意識。
  • 面對魚缸裡的硝化細菌,有三件事你必須做,有三件事你千萬不能做
    水泡金魚面對魚缸裡的硝化細菌,這三件事你是必須做的既然硝化細菌如此重要,我們必須先了解硝化細菌喜歡什麼,然後順著它的喜好做事,這樣才能讓它開心工作所以,這第二件你必須做的事情,就是在你的魚缸濾材下方安置一個增氧氣頭。最後就是第三條,它喜歡多孔多面的東西。我們市面上見到的魚缸濾材都是多孔多面的,究其原因就是——硝化細菌喜歡。因為硝化細菌不會隨著水流到處遊蕩,它們是要定居在濾材上的生物。
  • 這個暑假孩子最該做的10件事,完成5件就很有意義!家長不防試試
    漫長的暑假,如果放任孩子,無目的地玩耍。不但浪費的時間,而且沒有任何的收穫。如何才能過上一個有意義的暑假呢?我這裡提倡孩子最該做的10件小事。完成5件就很有意義了。家長不妨讓孩子做一做。一、讀一本好書最好選擇一本有意義的書。
  • 孩子獨立長大才不「啃老」,家長從小這樣培養,老了等著享福吧
    每個孩子的成長中都必須要學會獨立,在一定的年齡階段,家長就需要適應性的放手,教孩子怎麼自己完成一件事,比如孩子的穿衣,吃飯,做家務等其它方面,這些完全可以讓孩子自主完成的。因為孩子的自理能力還比較差,在自主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小差錯,但父母們一定要有耐心的指導。
  • 3-6歲是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做好這4件事,孩子越來越聰明
    ,由於他在被人發現的時候已經7歲,身上沒有任何完全喪失了同齡孩子的特徵,就像是一頭狼一樣的爬著,更加不會與人交流,在專業護理人員的護理之下,他用了長達3年的時間才學會走路,在他17歲那年才只會30個單詞,智商也只有4歲孩子的水平。
  • 30件做了就會變更好的小事!改變,從小長假開始
    今天,我們給出30件做了就會變更好的小事!讓改變,從小長假開始!自律篇1、從今天起,比往常早起20分鐘,這20分鐘用來做什麼都可以。做早餐、冥想、聽音樂、看書都沒問題。2、每天保證6小時以上的睡眠。根據早起時間推算入睡時間。3、在入睡前把手機放在臥室以外的其他房間充電。
  • 新學期,讓孩子同這四件事,揚帆起航!
    想必每個孩子都在新的學期立下了目標,要好好努力!但是成績還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明白:走正確的路,遠比盲目往前走更重要!這四件事情幫助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正確道路!01合理的學習規劃很重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不想讓孩子今後過的渾渾噩噩,請從小喚醒這份覺察
    1、區分人和事我們現在很多成人都會有一個傾向,一遇到自己做不好的事情,第一反應就是全盤否定自我。明明就是今天孩子胃口不好沒怎麼吃你做的輔食,結果就變成了,「我這個人一點都沒用,連帶孩子都帶不好。「從小學會區分人和事的思維覺察,可以受益一生。
  • 孩子在幼兒園必須學會的11個「本領」!爸媽們要馬克起來
    這樣的社交對於孩子上學之後融入集體大有幫助。學會怎樣說故事聽老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無形中培養了孩子對書籍的愛好。孩子們還常常會在老師要求下同小夥伴合作表演老師講過的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漸漸學會了抓住故事的中心,知道說故事的時候怎樣開頭、發展、結尾,求知慾就在這樣的氛圍裡萌芽。
  • 想要孩子學好音樂,家長必須要知道這7件事
    經常回想學琴的初心 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目的,比如吃飯是為了補充能量,睡覺是為了緩解疲勞。 相信大家在決定讓孩子學音樂時,一定是為了讓孩子培養對音樂的興趣、陶冶情操,使孩子更有氣質…… 可當家長們發現身邊學琴的孩子都在考級,為了自己的孩子不落後,在不知不覺中,就把考級變為了孩子學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