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要教孩子學會這4種良好品德,很多家長都在這樣做,錯過可惜

2020-12-14 育兒臺官方號

都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一個國家的未來與這個國家對下一代的教育息息相關。「先成人,再成才」是大家都認同的教育觀點,作為父母,如何管教孩子永遠是他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我們國家現在推行的素質教育正在逐步走向正軌,其中,家庭教育作為這其中很重要的一環,理應得到足夠的重視。有遠見的家長,從小教孩子這5種良好品德,錯過可惜。

1.誠實守信

俗話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因此,從小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德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家長平時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關於誠信的故事,如「曾子殺豬教子」「商鞅立木取信」等故事,以此來幫助孩子樹立誠信意識。再者,家長以身作則,營造一個好的家庭氛圍,比如家庭成員之間要坦誠相待、相互信任,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信任,自然也會誠信對待他人。此外,家長在發現孩子說謊時,應該和孩子深入交流,弄清楚孩子說謊的原因,再進行教育。

2.寬容大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要想孩子在未來有所建樹,就必須要學會寬容大度。首先,家長要讓孩子學會理解、善待他人,在這裡要提醒各位家長朋友的是,所謂寬容大度,不僅僅是要包容他人的缺點和不足,還要包容他人的優秀與出眾,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向比自己優秀的同伴學習。再者,換位思考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他人的感受,就能更理解他人,慢慢地,孩子就學會寬容他人了。

3.謙虛謹慎

莎士比亞曾說過:「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裡毀滅了自己。」如果說驕傲是人生的大敵,那麼謙虛就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墊腳石。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些關于謙虛的故事,告訴孩子那些有成就的偉人雖然都有大智慧,但他們從不自高自大,而是十分謙虛,虛心地向別人請教。謙虛謹慎能幫助孩子腳踏實地、不斷進步,也能幫助孩子建立好人緣,贏得他人的尊敬和喜愛。

4.感恩他人

人是群居動物,沒有人能孤立地存在,只要活在這世上,就會得到來自不同人的「恩惠」。比如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傳道解惑之恩,大自然的饋贈之恩……沒有誰可以理所當然地接受來自他人的關愛,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孩子將來必定會被社會所孤立,所以,家長勢必要教會孩子學會感恩。學會感恩他人,從學會說「謝謝」開始,學會說「謝謝」,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會得到更多人的幫助,同時也會主動去幫助他人。之後,可以給孩子講一些有關感恩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用感恩一切的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有一顆博愛的心。

總之,美好品德的培養是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想成才,先要成人。良好品德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父母應該靜下心來,心平氣和地教孩子學會做人。

【本文由「育兒臺」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圖圖,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相關焦點

  • 老師反映孩子「愛傳話」?品德教育很重要,這3點家長要重視!
    如今家長們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越發的專注起來,父母們不惜花大價錢為孩子報名各種課外的輔導班,希望孩子能夠在分數上有提高。與此同時,家長們對孩子的品德教育卻有選擇性的忽略了。挑撥離間原本是出現在大人身上的一種品德缺失的行為,但是家長們會發現這樣的行為偏差在孩子身上也有一定程度的體現。
  • 孩子良好品行,從小就得培養
    由於一些千年佛像緊鄰過道,許多遊客伸手觸摸,甚至還有小孩鑽進護欄拍照,令不少佛像都被摸出了包漿。另有多家媒體報導,10月4日在海南海口龍華區某影城,一位家長帶兩個小朋友看電影,影廳當時的場次只售出三張票。第二天發現銀幕有問題,上面有很多腳印。監控顯示,電影放映時,兩個小朋友輪番腳踢銀幕。讓人氣憤的是,監控裡沒有看到家長有任何制止行為。
  • 李玫瑾教授: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不取決於學歷和智商,而是品德
    從古至今,凡是成大事者,無一不有高尚的品德。父母們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有出息,從小就給孩子報各種補課班,希望孩子成績好、智商高,但只培養這樣真的能保證孩子將來走得長遠嗎?音樂家貝多芬說過:把德行交給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錢。
  • 給孩子良好品德修養遠比送貴重禮物重要的多
    臨近雙節,親友之間都開始贈送禮物。我給親友的孩子選擇了幾本書,女兒說:「媽媽,這個學期我表現很好,老師給我的全是優,你也送我一件禮物吧。」「你要什麼樣的禮物呢?」現在的孩子,仿佛從小就是用禮物「堆」起來的,過生日家長給買禮物;過節日家長給買禮物;學習成績好了家長給買禮物;就連成績下滑家長都要買禮物……  很多時候,我們把時間花在為孩子購買禮物上,但這些禮物對孩子是否有用,孩子是否需要我們都不知道。也許做家長的,真的應該認真思考一下什麼樣的禮物才是孩子必須的真正的禮物。
  • 從小學習樂器的孩子,有4大「優勢」,家長引導讓娃贏在起跑線上
    其實家長讓孩子從小學習樂器是一個非常正確且機智的想法,值得提倡和踐行。在孩子成長發育階段中,在孩子3-11歲的階段裡,是孩子接收知識的敏感期,在這一期間,孩子的大腦思維十分活躍,不斷的渴求接收新的知識。所以,在這一階段,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是影響深遠的。
  • 讓孩子學會感恩和孝順,家長可以這麼做|親子
    很多父母總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從而錯過了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的關鍵期,這是家教的失誤,會對孩子日後優良品格的形成造成不利影響。如下班回家後,孩子為父母端上一杯茶;父母做飯時,孩子幫忙擇菜;父母疲憊時,孩子為父母捶捶背;父母生病時,孩子為父母端水拿藥。父母要學會享受這些「愛的行為」,並對這些行為進行真心表揚和讚美,引導孩子逐漸將孝順的行為內化為自身習慣。 作為家庭的一員,孩子也要具有家庭成員的責任感,承擔一些家務以減輕父母的負擔。
  • 孩子獨立長大才不「啃老」,家長從小這樣培養,老了等著享福吧
    每個孩子的成長中都必須要學會獨立,在一定的年齡階段,家長就需要適應性的放手,教孩子怎麼自己完成一件事,比如孩子的穿衣,吃飯,做家務等其它方面,這些完全可以讓孩子自主完成的。因為孩子的自理能力還比較差,在自主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小差錯,但父母們一定要有耐心的指導。
  • 李玫瑾坦言:發現孩子有這4種舉止,該打就打!教育孩子從小開始
    孩子在3-6歲這個階段,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求知慾也特別強,有了自我意識,所以說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如果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李玫瑾建議:發現孩子有這4種舉止,就要打!教育孩子從小開始若發現孩子有這4種舉止,必須要打!
  • 從小學習樂器的孩子,有4大「優勢」,家長引導讓娃贏在起跑線上
    其實家長讓孩子從小學習樂器是一個非常正確且機智的想法,值得提倡和踐行。在孩子成長發育階段中,在孩子3-11歲的階段裡,是孩子接收知識的敏感期,在這一期間,孩子的大腦思維十分活躍,不斷的渴求接收新的知識。所以,在這一階段,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是影響深遠的。
  • 四歲的孩子認識很多字家長卻說沒有特意教這是通過什麼方法學會?
    對大多數家長來說,孩子的學習和認知發展問題,都成了他們非常關心的問題,畢竟現在這個社會,競爭壓力大,孩子能否領先他人一步,就得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了。但是,不同的孩子在文字認知上的水平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年紀輕輕,就可以認識很多字,他們的家長卻說,並沒有刻意去教,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孩子是怎麼學會的這些字的呢?
  • 想要孩子脫穎而出,想要孩子更加優秀,家長要學會給孩子「造勢」
    每個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優秀、比別人強。那麼該如何讓自家的孩子更勝一籌呢?家長要懂得給孩子「造勢」,也就是幫助孩子塑造屬於自己的優勢。
  • 讀書|小學生應該培養什麼品德特性?《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3
    相信很多父母都很羨慕,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如此優秀。那麼我們繼續分享書中的觀點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小學生需要培養品德呢?1、要培養的品德就是孝順中國人常常說百善孝為先。而這些品德,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傳達給自己的孩子。3、要讓孩子學會勤儉節約雖然我們現在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了,吃喝穿用也都不愁。但是,勤儉節約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品德,將孩子勤儉節約並不是教孩子摳門兒,而是培養孩子對金錢的概念。是孩子理財觀念的基礎。
  • 寶寶開口說話前,要具備這6種「語前技能」,家長要這樣來訓練
    接下來我們就來逐一細看6大"語前技能"吧: (一)孩子在學說話前要學會聽 首先,孩子必須要先知道聲音的發出者,才能知道誰在說話,誰在與他交流。其次,孩子也要學會辨別不同的聲音,認清區別,這樣才能讓他辨別出聲音的意義。
  • 猶太人獨特的育兒觀,從小要培養孩子「三心、三氣」,長大頂天立地
    1、 正氣生活條件的提高,孩子們就像是嬌滴滴的花朵弱不禁風,甚至連男生也是這樣,甚至有的男生還沒有女生看起來陽光,而這些都是因為家長的"不放心",家長總是害怕他們在外遇到危險,於是盡一切可能的保護他們,卻從不想教他們自己保護自己。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對青少年心理頗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提到過: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首先父母需要讓孩子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看待問題。引導孩子在考慮自己的時候也要注意別人的想法。 例如,吃飯時孩子喜歡的菜只剩最後一塊了時,孩子應該適當考慮一下其他人喜不喜歡這道菜。
  • 李玫瑾:0到6歲是孩子性格塑造黃金期,家長要讓孩子學會這4點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孩子的性格決定了孩子以後的辦事方式,自然也就影響著孩子人生的最終成就。而父母想要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性格就一定要做好家庭教育。李玫瑾教授認為:0-6歲的孩子正處於性格塑造的黃金時期,做好這階段的性格教育對孩子未來的影響事半功倍。而在孩子的性格教育過程中有這4條是家長一定要做到的重中之重。
  • 孩子作業不會寫,家長這樣教,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一些家長內心是想要教育小孩教小孩寫作業的,但是卻苦於沒有正確的方法。在小孩的成長過程當中,不僅在學校學習要抓緊,課後家長在家裡教育小孩同樣也很關鍵。尤其是在指導作業的時候使用正確的方法會讓小孩的成績有所進步,反之每天只是打罵小孩只會讓小孩對於寫作業這件事情更加的抗拒。
  • 孩子嘴笨不僅是情商低,教孩子學會表達到能說會道,家長要用3招
    教孩子會說話,家長需要從小教起。1.教會孩子「察言觀色」簡單來說,就是教會孩子如何處理情境下的對話,在說話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對方的表情,注意對方的心情,探究對方的心理想法。引導孩子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孩子容易說出傷害別人的話,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家長要引導孩子學會設身處地,學會理解別人的情緒、感受別人的感受,不要在別人傷心的時候強行開玩笑,也不要在別人開心的時候潑冷水,要適當表達出自己對所處情境的情緒,或是開心或是難過,注意安慰別人。
  • 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從小就明白的幾個規矩,家長應及時教育
    然而我們生活在一個社會裡,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需要都一定的原則。知道對錯好壞,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很多家長總是認為有些道理和規則孩子不適合說教,孩子長大後自然就都懂。如此便一味地放縱,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使其認為對的事情。
  • 3——6歲的孩子怎麼教?大師教你怎樣做父母,看看你做得怎麼樣?
    這就是中國吉代說的「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親愛的父母們,一定要記住:儘早培養核手的良好的品德與生活、行為習慣,會事半功信,會為核子的生奠定良好而堅實的基礎。智慧與幸福:我們的很多家長會說:「孩 子還小呢,先玩玩吧,教他有什麼用啊?」原來不是這樣,好習慣還是要及早培養。清新天空: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同樣根醒年輕的父母們人格教育要從小重視,讓核F在各種優秀給本中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感情,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