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酒店:香港文華東方酒店
入住房型:高級客房
參考價格:2898元/晚
酒店地址:香港中西區中環幹諾道5號
在我的印象裡,香港是有顏色的,是朦朧的、老港片裡泛著的淡淡黃色。是的,我覺得香港就應該是大大小小密布的燈牌,是晃晃悠悠的雙層巴士,是街邊簡單的茶餐廳,是旗袍和油頭,這些都是香港兩個字在我腦子裡發散出來的意象。我印象裡的香港不是古惑仔,也不是警匪槍戰,而是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和 2046 。這次的香港之行就仿佛是一場懷舊電影專場,我走進那些具有獨特香港味道的一幕幕場景,而影片最主要的場景就是我入住的香港文華東方酒店,具有 2046 味道的一家酒店。
1963年,香港文華東方酒店建立,這也是文華東方的第一家酒店,之後的半個多世紀,文華東方在21個國家和地區經營了31家酒店及8個酒店管理式住宅項目。酒店的品牌logo是一把打開的摺扇,充滿了東方味道,精緻的房卡上也印著這個獨特的logo,在酒店的禮品店還有酒店特製的扇子出售當紀念品。
提起香港文華東方酒店,雖然不想冒犯,但是繞不過去的一個人就是張國榮,這個風華絕代的男人,16前在這裡的24樓一躍而下,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懷念與不舍,直到今天,每年的4月1日仍會有人來這裡紀念張國榮先生。
步入文華東方酒店的大堂就像是走進了 80 年代的賓館,充滿了歲月的沉澱。黑色作為主色調,在金色燈光的映照下,低調而奢華,輔以大片的飛天雕刻,鎏金的木雕,非常有東方特色。香港高樓大廈很多,豪華酒店也很多,但是再沒有哪家像文華東方這樣優雅厚重。
穿著紅色禮服的前臺很有禮貌的幫我辦理了入住,服務很細緻,但是更換房間等待了近兩個小時,讓人有點糟心。在這裡用普通話交流比較困難,需要粵語或者英文。幸好房間讓人很滿意,衝淡了心裡的一點煩躁。
在香港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酒店房間還是比較寬敞,整體偏暖的黃色系很有老香港的味道,暖黃色的燈光讓人感覺走進了膠片電影裡,很舒服。床很大,對於我這種最喜歡在床上打滾的人來說非常友好,床墊軟硬度適中,躺在上面很放鬆,同時還有不同軟硬的枕頭可以選擇。透過寬大的落地窗可以看見香港的夜景,當然樓層越高越好,雖然並不是專門的海景、觀景房,也可以眺望到維多利亞港的景色。
我最喜歡的還是房間裡的書桌和沙發區這塊。黃色的木質書桌,黃色皮質的沙發和座椅,非常有老香港的感覺。特別是書桌旁牆上掛著的大圓鏡,應該是香港這邊比較特有的習慣,經常能在老港片裡看到。從鏡子裡,我仿佛能看到梁朝偉梳著一絲不苟的油頭正低頭在檯燈下寫著一本名字叫做《2046》的小說,穿著旗袍的張曼玉窩在皮沙發裡,就那樣看著他。
在這的三天發現了很多讓人舒心的細節,每天服務員都會打掃房間;淋浴頭放置都是朝內的,防止剛打開時水過冷或過熱;浴室的大鏡子有一個防霧的鏡中鏡,即使洗完澡霧氣蒸騰也能清晰地看到自己;浴室設計很合理,馬桶、洗漱臺、洗浴區三個空間是分別隔開的;衛浴品牌用的是愛馬仕,毛巾浴袍也很舒服,總體體驗很不錯。
香港文華東方酒店的地理位置非常出色,座落於中環幹諾道商業金融中心黃金地段 , 俯覽整個維多利亞海港的迷人景色和中環鬧市景況 , 三分鐘便可以步行到中環天星碼頭和中環地鐵站 , 約十分鐘便可以步行到連接香港國際機場的機鐵香港站 , 距離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只有十分鐘車程 , 前往香港國際機場只有三十五分鐘車程 , 著名的購物中心和晚間娛樂場所近在咫尺 , 位於交通樞紐,方便前往各區旅遊景點。
香港文華東方酒店共有486間客房和55間套房,從大部分房間的落地玻璃窗都可以看見美麗的香港景色。除此之外,擁有能容納接近四百人的會議和宴會廳,水療中心可以桑拿按摩,非常適合休閒放鬆,而24樓的健身房便是張國榮先生離開的地方。
來到香港,美食自然不可辜負。作為集團的旗艦酒店,香港文華東方酒店的三間餐廳共榮獲四顆米其林星級。米其林三星名廚Pierre Gagnaire主理的Pierre 餐廳以其屢獲殊榮的大膽菜式,於「2016米其林美食指南」中保持了二星評級,不過在吃這樣一頓優雅的現代法餐之前,一定要記住是有服裝要求的。深受港人喜愛的文華扒房亦連續七年穩奪一星榮譽,這裡有全香港最棒的楊枝甘露和玫瑰豆豉雞。快船廊是傳統的英式下午茶,比半島的量少一些,但更精緻和創新,環境沒有半島那麼古典,卻多了一份東方味。順便一提的是除了下午茶,快船廊的常餐都很棒。
文華東方酒店25層的M Bar 是香港最熱門的酒吧場所之一,窗外風景超讚,酒吧提供的酒飲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以烈酒居多,想要一醉方休的一定要去。
而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這裡2樓的文華理髮店,開自1963年,作為香港最具傳奇的男士理髮店,剃鬚特色服務一定要體驗一次。
在香港文華東方酒店的三天短暫卻令人印象深刻,這裡不僅有細心體貼地服務和美麗的夜景,還有精緻正宗的港式美食和法式大餐。最重要的是,雖然不是那間2046,但是香港可能再沒有一家高級酒店能有這麼純正的東方特色和老香港味道了。
文&編輯=郭雅倫 攝影=陳光耀 部分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