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上海市金山區地處長三角地理中心位置,作為上海連接浙江的「橋頭堡」和「上海製造」的重要承載區,疫情防控工作面臨省界道口多、人員流動性強、返滬務工人員多等諸多考驗。連日來,該區採取一系列精細化、規範化、網格化、信息化防控手段,在每一個點位每一條防線上都築牢銅牆鐵壁,確保疫情發生以來確診人數保持上海各區較低水平。
「疫情發生以來,金山本著對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嚴而又嚴、細而又細、實而又實的措施做好防控工作。」金山區委書記胡衛國說,「疫情防控是一場阻擊戰,也是攻堅戰。我們將不斷細化工作方案、理順工作流程、壓實工作責任,堅決守牢上海『西南門戶』。」
指揮精細化,「一盤棋」車馬分明
防控工作面廣量大,指揮有力、政令暢通的「中軍帳」是決戰決勝的前提。金山區構建了精細的「1+6+X」疫情防控指揮模塊,「1」是金山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6個工作組分別是綜合協調組、救治防疫組、排查管控組、物資保障組、宣傳輿情組和組織保障組。
在每個工作組內,又精細設置若干個工作小組,每個小組都設有組長、副組長和明確的工作職責,確保指令如臂使指、任務劃分科學、責任壓實到位。比如排查管控組內細分為道口排查小組、社區排摸小組、集中隔離觀察點小組、人員轉運小組等,以此實現對道口、社區、集中隔離觀察點等防控重點區域以及人員轉運這一關鍵環節的「全覆蓋管控」,確保無遺漏、無死角。
同時,為進一步推動防疫指揮有力有效、直抵基層,金山區還建立區領導聯繫各街鎮(工業區)制度,該區四套班子領導深入基層一線,對各鎮、街道、工業區疫情防控工作各項措施落實情況開展檢查指導,第一時間把上級要求布置下去,把基層情況反映上來。
指揮精細化,還體現在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發布的「工作提示(指令)」。「金山通過發布工作提示(指令),不斷對基層防控工作『擰螺絲』『上發條』」,金山區區長劉健說,「就是為了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跡可依、有據可查,增強對基層防控工作指導的針對性和操作性。」
流程規範化,「路線圖」心中有術
基層一線是防控工作的「最前線」,然而面對千頭萬緒的任務和錯綜複雜的人員情況,如何讓一線防控人員「心中有術、遇事不慌」?金山區將科學的制度和流程擺在一切工作的最前端,以科學規範的防控流程指導打好打贏防控阻擊戰。陸續制定出臺疫情一線排查、信息報送、應急處置、道口應急處置等工作流程,明確各項工作推進的流程規範及具體任務,並以流程圖的形式下發,便於基層單位操作執行。
這兩天正是外來務工人員「返工潮」。面對人員入滬的防控壓力,金山區在元月末就出臺了建築工地復工報批制度、返滬職工的摸底排查登記報備制度和重點區域和體溫異常員工的隔離觀察制度,要求企業在復工前就進行摸底排查,掌握員工在外地的數量及相應地點,並一律在復工前將返滬員工情況登記匯總後向所在街鎮(工業區)報備,並實行審批制,誰審批誰負責。
同時,金山各地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科學防控流程。其中,山陽鎮探索出9張工作「流程圖」,分別針對一線防控、村(居)防控、來滬人員防控、賓館防控、交通道口防控、應急處置、重點區域公安指揮、企業提前復工等9個重點領域,做出從排查、分類、上報、反饋等各環節的9套防控處置辦法和工作流程圖。石化街道總結出「三個『1+1』築牢三道『防線』」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經驗,即「黨員志願者+平安志願者」築起首道防線,「社區保安+居委幹部」築起第二道防線,「專業力量+街道工作組」築起第三道防線,確保防控工作步步為營、環環相扣。呂巷鎮發布疫情防控工作標準,分「人員管控」和「居家隔離」兩方面共18條,明確了疫情防控中人員管控和居家隔離等工作流程和標準。
防控網格化,「責任田」嚴防死守
2月2日下午3時許,金山區朱涇鎮溫河村村民胡阿姨向村委會反映:「租在我家附近的一個外來務工人員回來了,正在埭上溜達。」村幹部、協管員和社區民警當即前往核查情況。經了解,這名彭先生雖然是湖北荊州人,但他今年春節沒回老家,1月17日赴西安探親,2月2日下午2點多返回住處。「我春節沒回湖北啊!為什麼讓我隔離?」剛開始彭先生有點不能接受。村幹部多次前往其家中勸導,「不僅要為自己、他人的安全健康考慮,還要配合做好防控措施……」一番勸說,終於得到彭先生的理解和配合,籤訂居家隔離承諾書。
這只是金山區劃小「管理單元」、壓實基層責任的案例之一。金山區將防控責任層層壓實在街鎮(工業區)負責人、村居幹部和社區「三支隊伍」上,織密防控「監測網」「排查網」「管控網」。在朱涇鎮,一張張精細深入到組、到戶的群防群治網,正在疫情防控一線發揮著重要作用。該鎮各村居充分發揮黨小組長、村民小組長、婦女小組長「三支隊伍」以及各類志願者、樓組長、物業人員等多方力量作用,分組劃片做好轄區內疫情防控工作的宣傳告知,挨家挨戶電話、上門排摸登記。
產業園區企業多、員工來源地廣、人員流動性大,疫情防控面臨挑戰。記者了解到,金山工業區共有400多家企業,3萬餘名員工,有98家企業涉及湖北籍員工。新金山發展公司成立企業排查管控突擊隊,突擊隊成員共108人,直接下沉到企業。隊伍分為8大組,人均聯繫5家企業,並配備專業統計人員1名。同時成立一支13人疫情防控應急小組,及時應對各組排查管控工作中的突發應急事件。
開放式市場怎麼管?長三角物流中心專業市場位於亭林、葉榭、莊行三鎮交界處,外來人員佔到了87.5%,不僅人口流動量大,更存在四周無圍欄、物業人員配備不足的困難。對此,亭林鎮充分發揮派出所、協管員、志願者和物業保安的聯防聯控作用,分組分片挨家挨戶在市場內排查人員信息,對重點人員全部登記造冊,確保信息排查「一個都不能少」。
治理信息化,「零接觸」效率更高
2月8日上午,一架小型無人機從金山區張堰鎮舊港村門頭起飛,在升高至近80米安全高度後,開始執行村域周邊的低空巡邏任務。連日來,舊港村在做好道口志願者執勤、流動喇叭沿路宣傳、農村小廣播循環播放等規定作業的同時,重點加大各個易聚集場所的巡邏力度。但以現有的志願者人數,已經沒有多餘力量加派到巡邏隊伍中。獲悉村民莊先生有一架無人機且考取了飛行執照後,村委會與他取得聯繫,用無人機代替人力,在重點時間段、重點場所進行空中巡邏,大大提高效率。
力量來自基層,智慧也來自一線。金山區充分吸納民意民智,運用信息化手段防控疫情。在村居口罩發放工作中,探索採用「見物不見人」的無接觸方式。比如山陽鎮萬達華府,居民通過簡訊進行線上預約。遞送時,工作人員將口罩直接放進市民信箱中,將傳染風險降到最低。
金山區還大力推進政務服務「網上辦」「掌上辦」,讓「電子政務」在疫情防控中發揮更大作用。2月10日,「金山區疫情防控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細分疫情上報、企業復工審批、健康信息登記、口罩預約和社會捐贈等六大功能,為政府部門和企業群眾社會各界共同阻擊防控疫情提供信息化保障。
面對面接觸減少了,審批效率卻更高了。其中,在「企業復工審批」板塊中,一方面,企業開工(復工)後的員工體溫篩查、人員變化、場所消毒等情況均可通過該平臺上報。另一方面,金山各街鎮(工業區)可以通過該平臺,在線及時對企業上報信息進行審批、備案,金山區應急管理局可以對危化企業的開工(復工)進行備案。(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顏維琦、曹繼軍通訊員宗晨亮)
[ 責編:叢芳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