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夕 習 俗 !

2021-02-08 勵志人生早安心語


七夕除了保留著與其他地區相同的乞巧等習俗外,還有其獨特的、帶著濃厚閩臺民間色彩的民俗。


「七娘媽生」

有關七夕的傳說,我們普遍流傳著牛郎織女在七月初七相會的故事。人們傳說中的織女系天帝的第七個女兒,在民間習慣稱之為「七仙女」。


可是在潮閩臺地區尤其是農村中,傳說中的「七仙女」並非一個仙女,而是七個神娘,俗稱之為「七娘媽」,並且傳說七月初七是「七仙女」的生日,因而民間把這一天稱做「七娘媽生」。這也許是七夕民間流傳在宗教氛圍濃厚的閩南地區的衍化。


拜七娘媽

潮汕閩南地區七夕習俗

農曆七月初七日,沿海一帶俗稱「七娘媽生」,有16歲以下的孩子的家庭在節前要自糊或買一個「七娘媽紙亭」。所以也有俗稱是「小孩節」。在七夕這天中午,父母帶著孩子敬七娘媽,(七娘媽就是與織女在一起的七仙女)祈求平安成長。


七娘媽習俗

自古以來,在潮汕閩南地區勞動婦女的心目中,「七娘媽」是美麗、善良、慈愛、吉祥的化身,她不僅能給小孩子帶來撫愛、溫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長,因而,民間有七夕「拜天孫」的習俗。


七夕傳說

另外,關於「七夕」的傳說,閩南還有其精彩的說法。按照潮汕閩南地區的傳說,當年天帝盛怒於七仙女與董永成婚,以銀河為界,將這一對恩愛夫妻隔開,後允其每隔七天相會一次,命喜鵲把天帝這一命令傳給他倆,沒想到喜鵲不知是急了呢,還是嘴鈍舌笨,竟把七天一相會誤報為每年七月七日一相會。


據說,七月初七這一天,見不到喜鵲的影子,它們都搭橋去了;七夕過後,喜鵲頭部皆禿頂,那是因為牛郎牽牛過鵲橋時,牛蹄子蹂踏所致。


因而,在祭祀完「七娘媽」之後,人們會包一包糯米扔到屋頂上,以犒勞喜鵲們為牛郎織女搭橋之辛苦。


以前總聽老人們說,在七夕這一天,如果家中的爺爺、奶奶、父母雙親健在,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那麼這個人在中午時分,坐在葡萄架下,就能夠聽見牛郎和織女的對話。不過這樣的要求在現在似乎不怎麼可能了,只能當成是人們對牛郎織女的美好祝願吧。

廣州珠村七夕傳統七娘活動


初六至初七一連兩晚,姑娘們靚妝豔服,腳踏自己手工製作的珠片繡花鞋,左手持香扇右手持香,焚香點燭,遙對星空跪拜,這便是「迎仙」。自三至五更,連拜七次,向織女祈求幸福美滿,稱為「拜仙」。

地點:珠村明德堂

  七夕傳統習俗之如何「拜七娘」


  「乞巧節」是中國一個傳統的民間節日,而廣州妹「拜七娘」,則有著特別方式:七姐秧燈、拜仙草、芝麻香、七娘盆、米粒菊花、齋塔、鵲橋、黑夜穿針……在今天,上了年紀的廣州女人心目中都不會抹去這些記憶。過去廣州的姑娘們把這個節日看作一個比手巧的手工藝大賽,都各自在家擺出自己的代表作,任人參觀,哪家看的人越多,哪家的姑娘就越體面。初六晚上,姑娘們就默默地向七姐許願,在香菸繚繞中,附近的年輕男子們均認真地窺視姑娘們的一舉一動,甚至還有媒人從旁介紹,有鍾情的便會託媒人去說親。


  「拜七娘」,多由全鄉合辦,或與鄰村共辦,或三年、五年一次,一連七天,在祠堂或神廟內擺設數十方桌,陳設著各出心裁的精品。甚至搭棚設醮、請巫開壇、焚燒神衣、水陸招幽、聘請戲班演戲等等,邀請親戚朋友到來觀看和助慶,而鄰鄉也有擔果餅酒食來賀。據說有的廟誕,還比不上這盛會。

  在各村的古祠堂裡,村裡的多位婦女都聚到了「拜七娘」的香案旁,鄭重虔誠地開始了「乞巧節」的主要節目,也是最精彩的節日——月下頭頂穿針。據說,古時「對影穿針」要在三至五更時接連七次拜仙,還要手執彩線對燈影穿針,連穿七枚的就叫「得巧」,否則就叫「輸巧」了。只見「巧姐」們一手拿著針,一手拿著線,將針對著陽光,眨眼的功夫,一個接一個地舉起穿過彩線的針。

相關焦點

  • 文人五俗
    -以俗教安--《周禮》--俗謂土地所生習也,俗謂常所行與所惡也。
  • 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海絲信俗文化交流中心揭牌
    10月19日,位於三坊七巷郎官巷福州海絲信俗文化交流中心舉行了揭牌儀式,該中心是由福州市政府主辦、福州市民政局登記的非營利性機構。
  • 「俗」是什麼意思?拆開俗字是人吃五穀還是人住山谷?
    六甲番人今天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解釋了什麼叫「俗」,挺有意思,她說:「俗」字一「人」一「谷」,是說一個人只知道吃?這樣聯想沒毛病,「吃」確實很俗,民以食為天,「吃」是最大眾化的行為,也已形成一定的飲食習俗、風尚、習慣,可以說,「吃」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六甲番人覺得有趣,因此也湊趣回覆說:「俗」是二「人」一「八」一「口」,意為兩個人,一個八卦一個多嘴。
  • 「七」待已久「夕」望是你!丹江大觀苑穿針引線活動好禮送不停
    「七」待已久「夕」望是你,特殊的2020年,就讓我們在丹江大觀苑邂逅,今年七夕節,期待已久,希望是你。「七」待已久,「夕」望是你丹江大觀苑七夕活動持續進行中,為你和你愛的人送上祝福,我們在這裡不見不散。
  • 舊時南昌年俗知多少 擇九歸家寓意天長地久
    根據南昌志記載,舊時南昌百姓歸家一般擇九不擇十,因「九」與「久」諧音,逢九日歸家意味著天長地久;而出門擇日一般擇七不擇八,因俗謂「七勝八敗」,那時南昌人認為逢七日出門辦事容易成功。;忌購物,是日上街購物,說明其家庭貧窮無儲存;忌吃藥,俗以為是日吃藥會常年吃藥;忌吃稀飯,是日吃稀飯意味著貧窮,連過新年都吃粥;忌聽烏鴉叫,俗以為不吉利;忌殺雞等。
  • 福州海絲信俗文化交流中心揭牌,趣味信俗打開展館之門
    2019年10月19日,位於三坊七巷郎官巷福州海絲信俗文化交流中心舉行了揭牌儀式,該中心是由福州市政府主辦、福州市民政局登記的非營利性機構。福州海絲信俗文化交流中心負責人楊曉翔與福建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三處處長郭華偉,福州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分管處長鍾東海、三處張威納處長,福州市民政局審批處鄒堅民處長,鼓樓區民族與宗教事務局副局長林禮興共同為交流中心揭牌。
  • 「七」待已久·「夕」望是你丨七夕,童夢樂園承包你所有的甜蜜
    8月22日-8月25日西寧海洋世界-白鯨秀場與白鯨「童童」同框合影編輯文字「新華聯童夢樂園海洋世界七待已久僅限十套)戰斧牛排雙人套餐包含牛排雙人套餐(房間用餐)酒店客房1間(含早餐)用餐客人贈送七夕精美禮品客房七夕主題玫瑰花布置並贈送炫彩氣泡酒一瓶訂餐熱線0971-7777770「七」
  • 東瀛識略卷三·習尚(1873.04)
    今漸仁摩義,幾二百年,而好勇鬥狠之習,迄未盡除。往往睚眥之仇,報而後快。片言不合輒鬥,甚則械鬥,更甚則分類:或閩與粵分,或泉與漳分。分則至親密友,白刃相加不相認,雖富家巨室,亦必出資以助,從而遷徙。其始也,臨以兵戎,悍然弗顧;逮憤氣稍紓,徐以官法繩之,則亦弭耳聽命而已。然有足取者,輕財尚義,見有流離窮乏者,振之必使得所。尤重同鄉、同姓,設受陵辱,傾家拯援,身罹法網所不恤,頗有朱家、郭解風。
  • 夕月壇懷古
    月壇原名「夕月壇」,是北京五壇之一,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兩代帝王秋分日祭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諸星宿神祇的地方。鐘樓、天門、神庫等古建築均保存完好。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月壇於1955年闢為月壇公園。明·徐渭《駕幸月壇群望西街》玉露清秋湛碧空,金輿夕月引群工。紅雲自結龍文上,彩仗如移桂影中。
  • 「七」待已久 「夕」望是你,開發區青年聯誼拓展活動圓滿結束
    8月21日,由開發區總工會主辦的「七」待已久「夕」望是你「相約七夕」——青年聯誼拓展活動在小河古村石評梅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舉行。來自開發區機關單位、駐區企業等14家單位的60餘名單身青年歡聚一堂,共度浪漫時光。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劉振明出席活動,並為單身男女們送上美好祝福。
  • 2018七夕情人節是什麼時候 今年7夕是日期八月幾號哪一天時間
    漢魏時已有穿針乞巧,曬衣曝物的節俗。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針於襟樓,俱以習俗也。」另《藝文類聚》卷四載《竹林七賢論》:「舊俗,七月七日,法當曬衣。」後世圍繞著織女,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間習俗。  清代稱七夕為「乞巧節」,這是一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因為乞巧活動的花樣繁多,女孩子特別高興,他們穿新衣,拜雙星,做著各種各樣的乞巧活動。
  • 火影忍者手遊夕日紅和服怎麼樣-夕日紅和服技能
    火影忍者手遊夕日紅和服怎麼樣,有不少的玩家都想知道答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火影忍者手遊夕日紅和服技能,希望可以幫到玩家。火影忍者手遊夕日紅和服技能長按技能會持續向前方發動攻擊,此時的攻擊具有掃地效果,技能結束前鬆開按鍵還可實現位移,在位移過程中夕日紅「和服」會有無敵效果,可躲過部分對手的技能。  短按技能時會直接釋放位移,位移距離在x軸上接近半屏,而且同樣具有無敵效果,命中對手後可使其進入浮空狀態。
  • 陸琪:《朝花夕誓》二次元下包裹著女性情感共振點
    電影《朝花夕誓》以清新唯美的姿態上映,講述在世界盡頭有一群擁有長壽之血和不老面容的民族在歷經人間生離死別之後,守護共同信念的故事。2月21日,《今日影評》特邀情感作家陸琪從情感角度深度剖析影片《朝花夕誓》。被治癒的感情婚戀觀不迷信愛不要奢望地久天長在陸琪看來,同天上映的《阿麗塔:戰鬥天使》的想看人數是《朝花夕誓》的六到七倍,這主要是在於片方和宣傳方將電影《朝花夕誓》當成純二次元的電影來宣傳。
  • 習老是我們南嶺村的親人
    原標題:習老是我們南嶺村的親人 習老情系南嶺村,曾先後4次來到南嶺村。我作為南嶺村當時的支部書記,自始至終陪在他的身邊。習老對我們噓寒問暖、促膝談心、共度佳節,他的高風亮節、樸素本色、深切關懷,我們都永遠不會忘記。後來,習老住在深圳迎賓館,我還去看望了兩次。
  • 臺南安平夕遊出張所,找尋夢幻的七彩生日鹽
    或許是平日的關係,夕遊出張所附近的遊客沒有想像中的多,在停車場順利停好車後便步行到了出張所。它以有名的生日鹽聞名全臺,而夕遊出張所也是我放在口袋中許久未訪的景點名單。夕遊出張所外掛滿著寫滿願望的繪馬,夕遊出張所外側還擺放著一個小小的手洗舎,更是點出一點日式風情,光是洗手舍就讓阿公和阿嬤玩得不亦樂乎。
  • 鹽山縣第六中學學生:「我向習爺爺說句心裡話」
    王雅楠攝河北新聞網訊(張嵐山、戴紹志、王雅楠)「習爺爺,我想對您說,為國家操勞,您辛苦了!我一定會努力學習,成為雄鷹,展翅飛翔。」「新長徵路上,每個中國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責任。感謝習爺爺,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幸福美好……」8月3日,雨後初晴的鹽山縣碧空如洗,一群初中生走進鹽山縣第六中學,討論他們的暑期作業——「喜迎十九大 我向習爺爺說句心裡話」主題手抄報,十多名七年級學生在教室裡拿著自己的作品朗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