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番人今天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解釋了什麼叫「俗」,挺有意思,她說:
「俗」字一「人」一「谷」,是說一個人只知道吃?
這樣聯想沒毛病,「吃」確實很俗,民以食為天,「吃」是最大眾化的行為,也已形成一定的飲食習俗、風尚、習慣,可以說,「吃」本身就是一種文化。
六甲番人覺得有趣,因此也湊趣回覆說:「俗」是二「人」一「八」一「口」,意為兩個人,一個八卦一個多嘴。
當然這些都是玩笑解釋,「俗」字,按字典解釋,字義為:1、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2、大眾化的,最通行的,習見的;3、趣味不高的,令人討厭的。
但是六甲番人覺得這麼解釋還是太「俗」,漢字是很有意思的,可以讓人聯想到很多事情,這個「俗」字也可以。「俗」確實最早是由一人一谷組成,但「谷」不是指朋友圈說的穀物,而是指山谷,先民多穴居山谷,形成習俗。《說文解字》解釋為:
習也。習者、數飛也。引伸之凡相效謂之習。周禮大宰。禮俗以馭其民。舊所行也。大司徒以俗教安。曲禮。入國而問俗。(這段話其實最好讀繁體字,但迫於當今讀者只會簡體字,只能從之。)
從以上似懂非懂的解釋中,其實只需明白,俗的本義就是我們說的習俗就行了。既然是我們這個族群在這個地方形成的習俗,那麼我們當然要遵守並以之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但是,西學東進,西風東漸,於是我們上一代和這一代漸漸忘記了我們自己的習俗,反而學起西方的習俗來了,於是,各種不知來源的節日、禮儀、處事方法甚至倫理觀念都全盤西化。一切都很新奇,一切都在模仿,一切又都不倫不類。
六甲番人時常在想,這些年我們批判和拋棄的習俗,真的有那麼不堪麼?傳統習俗就一定代表愚昧落後?聖誕節感恩節就一定比清明節重陽節更有意義?AA制一定比爭著買單更文明?孩子十八歲就趕出家門老人無須子女贍養一定就是獨立自主?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