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年俗

2021-02-16 蓮悅靜音

南京老年俗

誦讀:嘟嘟 趙斌 彩衣 吳健 微塵

文字整理與音頻製作:趙斌 

來源:南京秦淮朗誦表演藝術協會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祭灶神;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

二十六,買年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炒米花;

二十九,貼「道友」;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挨家走」。

過年,是院裡的一串鞭炮;過年,是門口喜氣的春聯;過年,是步履匆匆歸家的腳步;過年,是家人圍坐在一起守歲團圓。

我國傳統習俗春節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傳統說法叫「過年」。南京人對過年是極其重視的,尤其「老南京」人。千百年來,傳統風俗習慣代代相傳,不少習俗至今仍然存在。老南京的春節民俗形式講究,內容豐富。從臘八開始,送灶接灶、撣塵、辦年貨、炒十景菜、祭天地,這僅僅還是些年前俗事,到祭祖、年夜飯、拜年、討口彩、接財神,貼春聯、提燈會等等,南京人過年吃、穿、用、娛都有一套規矩,可謂花樣豐富、各具特色。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在老南京年俗中,過臘八要喝臘八粥,喝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暖心暖胃,來年一定順順溜溜。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監視每家是非善惡情況的神靈,每年臘月廿三要上天匯報,所以家家戶戶要祭灶,給灶王爺送行。老南京祭灶的傳統食物是十一樣十五碗。首先是三果三素,三果是橘子、菱角和荸薺,三素是香菇、木耳和千張,其中千張要折成元寶的形狀。外加麥芽糖、年糕和炒青豆,還有茶三杯,小湯圓三碗,種類非常豐富。現在已經簡化成粽子糖 、麥芽糖和糯米糰子,給這些又甜又粘的「糖衣炮彈」, 就是希望灶王爺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說點好話,「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來年一家人順順利利,太平吉祥。南京人過年有個習慣,是「乾乾淨淨、清清爽爽過春節」,年前必定徹底打掃衛生,過去稱之為「撣塵」。用長柄掃帚撣掉屋頂四角及牆上灰塵、蜘蛛網。將家中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以一番新的氣象迎接新年的到來。可以說,一進臘月,老南京人就開始忙年了。

臘月三十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也叫除夕。經過數天的忙碌準備,過年氣氛達到高潮。這天,老南京人要祭祖、貼春聯、守歲、吃年夜飯、發壓歲錢。春聯真正的興起與發展始於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在除夕的時候下發詔令,無論是高官達貴,還是平民百姓,家家戶戶門上都要貼上紅色的春聯。春聯要用硃砂紙作底,用黑墨寫字,並取名為「萬年紅」。「紅」與「朱」意思相同,表明了朱元璋想讓朱家的大明江山萬代相傳。從此春聯用紅紙書寫的定製就延續了下來,直到現在仍然如此。由於是皇帝提倡,而且是以聖旨的形式推廣並身體力行,春節貼春聯的習俗也從南京推廣到了全國。

除夕的時候,家家戶戶大門上都要掛芝麻秸,寓意就是吉祥,芝麻開花節節高,寓意家庭生活越來越好過。一般在門上都要貼福字,主要是為了討個口彩,大人故意會把福字倒過來,讓孩子們說,怎麼了?孩子們會說「福倒了」,其實就是大人高興了會拿出糖果給孩子們,再把福字貼正。

古時守歲有兩種意思,年長的守歲是珍愛光陰,年少的守歲是為了延長父母的壽命。老南京人認為守歲可以守住財神,來年就可以金銀財寶滾進門。守歲時,要吃一種甜羹,又叫福壽湯。這湯由紅棗、蓮子、荸薺等熬製而成,取「增福添壽」的意思。大年初一,早上男女老少穿上節日新裝,照例每人吃一杯歡喜團茶,就是用糯米花搓成的圓球泡糖開水,寓意甜甜蜜蜜、歡歡喜喜,討個吉兆。做媳婦的要向公婆獻蓮子茶,行叩見禮。早餐一般是湯麵,取其「長長旺旺」之意,還吃元宵和年糕,有 「全家團圓」和「年年高」的寓意。隨後是親友互拜新年,客人來了就用糖、瓜子、花生、糖茶、松子茶、炒米糰、元寶蛋招待。在南京,初一有三祭,一祭潑水,二祭掃地,三祭動剪刀針線。初一是不能動笤帚的,否則會掃走運氣,容易破財。如果真要掃地只能從外往裡掃,把垃圾堆在一個小角落裡。初一如果要出行的話還要查一下黃曆,看看喜神的方位,拜了喜神才能出門。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老南京正月初五清晨要敬財神,希望財神保佑自己獲得財富。還有人裝扮成財神爺模樣:頭戴烏紗、嘴掛假須、身穿紅袍、足蹬官靴,手拿一根樹枝,上掛數枚銅錢,後面緊跟敲鑼打鼓的,挨門挨戶散發紅紙印的財神像。

過年的時候,老南京人的餐桌上都會有一道菜,叫「十樣菜」,又名「十景菜」、「什錦菜」,是由各種蔬菜組成的,據《金陵歲時記》記載:「除夕人家,以醬姜瓜、胡蘿蔔、金針菜、木耳、冬筍、白芹、醬油幹、百頁、麵筋十色,細切成絲,以油炒之,謂之十景。」製作時,先要把各種蔬菜洗淨,然後切成段、片或絲,刀工要求很高,段要整齊適中,片要薄、絲要細,先把菜一樣一樣地在鐵鍋裡炒至六七成熟盛起來,然後再集中燴炒,為了保持原色原味,油要放多一些,炒好後就會顯得油光亮亮的。「十樣菜」除了好吃之外還象徵著十全十美,南京人過年愛吃「什錦菜」也有圖個吉利的意思。

時間推移,社會變化,很多習俗都已不復存在。好在「上燈、落燈」這種「重大活動」依然興盛在夫子廟燈會中。夫子廟燈會,又稱秦淮燈會或金陵燈會,秦淮燈會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早在南朝時期,都城南京就出現了舉辦傳統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堪稱全國之冠。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導元宵燈節活動,制定了「初八上燈,十八落燈」的習俗,是我國燈節的鼎盛時期。那時,人們幾乎「家家走橋,人人看燈」。 明初至民國的元宵節,除了紛繁熱鬧的燈彩盛景外,人們還將畫舫遊船裝飾一新,船上布滿各種花燈。晚上,大隊春燈畫舫從中華門附近出發,沿秦淮河駛過武定橋、文德橋、利涉橋、東關頭,轉向大中橋,入明宮護城河。花船數百,火龍蜿蜒,兩岸河房鞭炮煙花輝映。到了今天,秦淮燈會更是大放異彩,成為全國唯一一個獨立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的燈會。第33屆中國·秦淮燈會也將於2019年1月28日、臘月二十三小年當晚正式亮燈。南京的年味也是越來越濃了。

總體來說,老南京過春節可以概括為九個字:圖吉利、討頭彩、盼來年,自六朝以來更是逐漸形成了崇祥和、重禮儀、講實在、避浮華的醇厚民風。隨著時間的推延、社會的變化、物質文明的提高,南京人的風俗習慣,也在不斷地「與時俱進」, 但不變的依然是那份濃濃的金陵情懷。

誦讀:童聲嘟嘟

誦讀:趙斌,南京秦淮朗誦表演藝術協會秘書長,江蘇省朗誦協會會員,影視演員。

誦讀:彩衣,江蘇省朗誦協會會員,南京秦淮朗誦表演藝術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報刊協會認證高級朗誦教師。榮獲首屆全國中小學生課文朗誦大賽二等獎、第五屆夏青杯朗誦大賽總決賽優秀獎。

誦讀:吳健,南京秦淮朗誦表演藝術協會常務副主席、發起人。
江蘇省朗誦協會會員、副研究員,電影《廬山戀2010》中飾演胡董事長。

誦讀:微塵  南京秦淮朗誦表演藝術協會會員。個人微信號:tdywch-nj,公眾平臺:蓮悅靜音。出版專輯《古寺禪影》系列、另《第九種風起》、《品淞雲詞中的山水意境》也深受大家的歡迎。日常習畫,修禪,古箏南藝十級優秀。

2019吉祥如意

相關焦點

  • 老年俗的生長出新的「臉」
    「許多老年俗並不是消失了,它們只是逐漸生長出適合現代社會生活的『模樣』,變成了年輕人喜愛的『新年俗』」,北京民俗博物館信息中心主任、民俗學者朱羿說。【老年俗在「退場」】「過年的『節俗』大多是為了除晦氣、討吉利。
  • 走人戶、搶元寶、耍火龍……這些四川年俗你知道嗎?丨川叔陪你過大...
    ……在新年,各地有著不同的年俗,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各地年俗也慢慢發生了變遷,為更好地傳承年俗文化,今天川叔就和大家聊一聊一些四川的老年俗或者特別的年俗。搶元寶、鬧年、出行正月初一又稱為「元日」,這一天四川有什麼老年俗呢?
  • 李貴龍丨燈火闌珊話燈俗
    豐富的文化內涵使燈俗儀式成為平民百姓乃至達官貴人的一種精神寄託,燈俗儀式數千年來在人生禮儀、年節時令中熠熠生輝,彰顯著極其旺盛的生命力。轉九曲還具驅邪祛病,闢瘟護生,祈福延壽,村社和諧,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等民俗寓意,是祈子、祈福、祈壽、祈財、祈祿的綜合性的燈俗文化大展演。擺燈山也是正月鬧社火的一項重要內容。
  • 南京各地喜氣洋洋慶元宵 賞非遺、吃元宵、做花燈...特色年俗活動...
    猜趣味燈謎吃暖心元宵南京南站變成了「秦淮燈會分會場」元宵佳節臨近,南京南站於2月18日當天提前上映了「歡度元宵」這一幕,車站的一角掛上趣味燈謎,還有不少手工藝人現場畫糖畫,做剪紙,車站更是為旅客們暖心地送上了湯圓,讓不少旅客感覺仿佛置身「秦淮燈會分會場」。
  • 北京旅博會多家旅行社爭搶老年客群
    隨著老年遊客群的增加,未來該客群也成為各家旅行社爭奪的領域。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多個旅行社展位均推出老年遊產品,在現場還專門設有「北京老年旅遊」的展位,該展位聚集了十家旅遊機構,在推銷的老年遊產品中,除了包含國內遊、出境遊、郵輪遊等產品,甚至包含輪椅等老年旅遊用品。
  • 南京南京,文化底蘊深厚,既是六朝古都也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不久前南京火了一次,因為一首叫做《南京南京》的在抖音上火爆了,據統計,與該歌曲相關的視頻播放量已累計到5億,可想而知,南京這座城市已經火到了什麼程度。但南京究竟是座怎樣的城市呢?估計很多人對於南京印象都只停留在一些不好的屈辱歷史和江蘇省省會。
  • 今康福被評選為三星級老年公寓
    經評審組對申報機構進行現場檢查和審核評定,島城11家養老服務機構獲得星級認定,其中青島市黃島區今康福老年公寓榮獲三星級養老公寓。  「異地候鳥互動養生」模式受追捧  今康福老年公寓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開辦於2010年,5年來,公寓秉承著「以老人為中心,認真傾聽老人需求,讓老人住得舒心,讓家屬放心」的宗旨,真心地為老人服務。
  • 新十景重現老年味 首屆龍江民俗時尚大集賊好玩
    記者在現場看到,20多天前還是哈爾濱時裝周「世界最長室內T臺」的西城紅場藝術長廊,此時變成了紅紅火火、地地道道的龍江年俗大集。在老少同樂的「狗娃鬧新春」實景內,一大群孩子在他們祖輩父輩示範下,跳房子、打口袋、套圈、夾娃娃,共同在這些老遊戲中盡享童年歡樂時光。獲勝者還會贏取充滿童趣的新春禮物。本次活動以「咱龍江人過咱自己的年」為主題,大集從小年正式開始,到正月十七結束。
  • 2018新年俗報告:在外就餐和搶紅包數量上海均列全國第一
    原標題:2018新年俗報告:在外就餐和搶紅包數量上海均列全國第一  東方網2月22日消息:昨天,阿里巴巴發布《2018中國人新年俗報告》,展示了一個充滿年俗味、人情味、科技感和國際範兒的新年。其中,上海人的春節元素海納百川、更加多元,年夜飯老字號受歡迎、全球美食擺上餐桌。
  • 發展老年大學滿足終身學習需求
    從供求關係上看,半數以上老年大學處於「供不應求」狀態。調查顯示,有17所老年大學學員「報名爆滿,供不應求」,13所老年大學學員「人數不多但有固定人群」。從教學水平上看,60%以上老年大學充分肯定自身教學水平,對整體發展現狀自我評價也較高。不過,雖然有金陵老年大學這樣全國老年大學示範名校,但老年大學發展上依然存在一些短板。
  • 總把新桃換舊符——老年俗帶來的文化小生意
    正是在這個小小的攤位,我們不但看到了文化浸潤人心的力量,也看到了包括年俗在內的傳統文化對文化消費生生不息的推動力,還看到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非首都功能等大事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總把新桃換舊符,小小「福」字蘊含著大大的文化內涵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新老年商業:傳統線下百貨轉型老年新零售的變化趨勢
    隨著國內一波接一波新老年人群的出現,中國老年消費市場正在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亮點,過去幾年網際網路在中老年人群中滲透率持續提高加速了信息在老年人群中的流通,從而又進一步加速了新老年生活觀和價值觀的普及,並正在重塑中國老年人群的消費行為。
  • 手機上繳納醫療保險費,他們面對面幫助老年村民
    揚子晚報網11月30日訊(記者 郭一鵬 通訊員 魏宏偉) 11月25日,南京高淳區古柏街道三保村黨群服務中心裡,社工們正在幫助老年村民從手機上繳納2021年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費。幫助老年村民繳納費用據了解,自11月1日啟動繳納2021年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費工作以來,三保村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了廣泛宣傳,達到了家喻戶曉,村民們紛紛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繳納保險費
  • 宿州鐵路部門貼心服務老年乘客 記者探訪:多項「購票指南」更便捷
    宿州鐵路部門貼心服務老年乘客 記者探訪:多項「購票指南」更便捷2020-12-18 11:08:59    拂曉新聞網--皖北晨刊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媽祖信俗
    媽祖信俗是指媽祖信仰習俗,又稱神女信俗、靈女信俗、神姑信俗、元君信俗、娘媽信俗 、娘娘信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天上聖母信俗、湄洲媽祖信俗等等,這是由於歷代民間、朝廷或宗教對媽祖的封號先後不同而嬗變 。是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媽祖宮廟為主要活動場所,以廟會、習俗和傳說等為表現形式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
  • 「俗文學派」鄭振鐸寫給董康的信:能否借閱《琅環山館雜技》?
    作者:方繼孝綬經先生:十二日承寵抬,因在南京未回,故不能到,歉甚。有機會很想到先生寓所暢談,不知什麼時候有空?近欲印行幾種關於敦煌寫本中的俗文學的書。我曾在南京購到此書的乾隆翻刊本,精美遠遜於先生所藏的那一部。俄國的李審堡,荷蘭的萊頓,德國的柏林,(西班牙、葡萄牙的京城亦有之。)法蘭西福諸地儲藏中國古籍頗富,已在託人設法鈔錄其目錄的一部分。不知何時可以得到。匆候,著安。
  • 蘇州誠品書店「大過鼠年」新春特展傳承年俗之美
    新華網南京1月13日電(記者劉巍巍)「大過鼠年——2020新春特展」12日在蘇州誠品書店啟幕,參觀者可親身體會年俗文化之美。    「大過鼠年」新春文化展是蘇州誠品書店攜手《漢聲》雜誌舉辦的大型聯合展覽。展覽以「去子鼠家過年」為概念,將傳統文化與民風民俗置入展場空間。
  • 武漢數位化老年大學、湖北省各高校老年大學
    其間與會嘉賓先後參觀了園區的百味果園、迷你高爾夫球場、時尚垂釣中心、未來科技館群、民俗花籃等各項專為老年大學服務的線下娛學設施。    交流儀式上,未來家園董事長尹維坊發表致辭,詳細介紹了企業基本情況,武漢數位化老年大學校長李鵬向大家展示了武漢數位化老年大學的發展計劃。
  • 文人五俗
    -以俗教安--《周禮》--俗謂土地所生習也,俗謂常所行與所惡也。
  • 打造老年教育新亮點 嘉興南湖區老年大學揭牌
    12月21日上午,嘉興市南湖區老年大學在秀州路266號揭牌,南湖老年人在家門口就可以上大學。據了解,截至2019年底,南湖區戶籍人口46.1萬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2.1萬人,老年人口佔全區戶籍人口的26.2%。為了充實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今年年初,南湖區就把籌建老年大學列入了區政府工作報告之中。南湖區委老幹部局、教育體育局等職能部門經過多次協商和精心摸排,將南湖區老幹部活動中心改建升級後作為南湖區老年大學辦學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