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把新桃換舊符——老年俗帶來的文化小生意

2020-12-07 中國經濟網

這一年,視角看向哪裡?

文化是什麼?文化消費是什麼?

當問題很大、很宏觀、很不好回答時,一個有效的思路是尋找「小」的切口。於是,當我們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間節點上,尋找文化、旅遊對這一大局的助力時,當尋求推動文化消費的答案時,我們將目光投向了華北大地上的一個小小的「福」字攤位。

正是在這個小小的攤位,我們不但看到了文化浸潤人心的力量,也看到了包括年俗在內的傳統文化對文化消費生生不息的推動力,還看到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非首都功能等大事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

總把新桃換舊符,小小「福」字蘊含著大大的文化內涵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020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早一些。

1月初,普降大雪的華北平原銀裝素裹,雪花緊鑼密鼓地落著,與植物、建築一道織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畫。下雪那天,李秀和丈夫在自家店鋪裡忙活著,顧不上欣賞雪景,不僅因為這不足20平方米的店鋪壓根沒有窗戶,更重要的是,離春節越近,兩口子的生意也就越忙。

店鋪內掛著大大小小無數副對聯、各種樣式的「福」字以及燈籠、門神畫等拉拉雜雜的各式年貨。年關將至,河北白溝國際商貿城最具實力的箱包店鋪顯得有些冷清,更加襯得李秀等少數幾家專門售賣「年味」的鋪位門庭若市,店內大面積的紅色加上明亮的燈光,映得賣家和買家面色紅潤,耳邊不時響起的噼噼啪啪的電子鞭炮聲音,足以讓人們感受到新春佳節的喜慶氣氛。

方寸之間,承載美好祝福

「我沒有多高的學歷,但我知道,我的客戶有百萬富翁,也有低保戶,一張『福』字、一副對聯沒幾個錢,可這是過年的一部分。」李秀一邊說著,一邊整理著自家的商品。李秀可能並不知道「儀式感」這個詞的含義,也不知道春聯、「福」字背後的文化內涵,但對為生活打拼的她來說,只要知道市場需要她的商品,便已經足夠了。

常言道:「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一省一市、一村一鎮興許都有著自己過年的習慣和風俗,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春聯、「福」字之於春節,等於月餅之於中秋、粽子之於端午,能且只能在春節張貼懸掛,在這樣的儀式感驅使下,春聯上的字究竟是「天增歲月人增壽」還是「生意興隆通四海」甚至都不那麼重要了。

「其實,很多人貼春聯、『福』字,就像是許願一樣,並不在乎它是否靈驗。如果這些東西真的靈驗,我每年在店裡掛這麼多,我是不是早就發財了?」李秀笑了。

正說著,記者遇到了來李秀店裡上貨的董平。在市場裡逛了幾家後,董平最終選擇了李秀的店,董平說著樣式,李秀飛快地在帳單上記錄著,不一會兒,近萬元的訂單便已經達成。「以前我都是去北京拿貨,後來市場搬這兒來了,我來得多開100多公裡呢。」董平家在黑龍江一座叫黑河的小城市。「從我們那開車撩(方言,意思是走、跑、開車等),撩不了一會就能到俄羅斯。」董平形象地解釋著他家鄉的位置。

和李秀一樣,董平也有著一家自營小店,很多年前他就靠售賣年貨維持生活。大概10年前,他覺得賣春聯、「福」字單價低,囤貨量大,賺不了什麼大錢,於是放棄了年貨買賣,開始倒騰網紅產品,網上什麼產品火,他就倒騰什麼。「我賣過手機殼,賣過按摩椅,還賣過保健品,但小城市裡這些生意並不好做。」去年大年三十傍晚,董平的一位老鄰居敲開了他家門,想買五幅「福」字,董平翻箱倒櫃找到了曾經的囤貨。「沒好意思收人家錢,東西都好多年了,褪色了,就是幾張紙。」滿口道謝的老鄰居走前對董平說了一句話:「別管咋地,都得過年啊!」

就是這麼一句話,董平感覺自己被點破了窗戶紙。「可不咋地,啥網紅不網紅的,年根底下,誰家不買對聯,誰家不沾點喜氣呢?我把這買賣撿回來,踏踏實實的多好。」就這樣,董平又把對聯、「福」字生意撿了起來,這次來白溝,他上的貨把小轎車塞得滿滿當當。「哎呀媽呀!不能整了,再整,瞅不見後玻璃了,回去上高速開車危險吶。」董平說。

小買賣的生意經

李秀和丈夫就是河北白溝本地人,平日裡,李秀的店鋪售賣平衡車,每年農曆十月一到,李秀就將店中的平衡車收進庫房,掛起春聯、「福」字,迎接八方來客。每年轉換經營內容前,李秀都要和丈夫南下1000多公裡去上貨。

距離白溝1000多公裡的上貨地叫義烏。這個浙江省的城市40年前還是個三面環山、交通不便、人多地少的傳統農業縣。改革開放的春風,讓這片曾經荒蕪貧瘠的土地,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如今,義烏產出的年畫、掛曆、「福」字在全國市場佔有率超過70%,那裡有近200家商戶,平均每家日均客流量可達300人次,總體年銷售額達30億元,年年都去義烏上貨的李秀很熟悉義烏的市場。

每年去義烏,李秀都要比較一下各家的東西,挑中意的、預感銷路好的,買回來。「我們靠人力拿不了那麼多,就自己坐火車帶回來一部分,其他的讓當地賣家打包用物流寄回白溝。」

白溝國際商貿城的情況與義烏大體相同,春聯、「福」字、年畫不愁賣,只是鼠年春節來得早,讓李秀感到有些緊迫。市場早上8點多開張,她總是早早來。「天冷了,大伙兒不願意早出門,其實客流量一般是下午一兩點才開始多起來,但我習慣了早來,萬一有顧客呢,多賣點兒是點兒。」李秀很注重跟顧客的面對面溝通,因為「福」字、年畫、春聯這類東西,主要還是靠實體店裡當面交易。「多拿貨的,人家肯定得現場看看款式、質量;自己家買個三張五張的,網購的話還不夠郵費錢,犯不上。」李秀說。

李秀介紹,小店的營業額不太穩定,多的時候一天能賣兩萬元上下,少的時候則只有幾千元。「來,看看來點什麼,那個大的『福』字二十塊,多拿還能便宜。」李秀一邊介紹店裡的情況,一邊招呼著進店的顧客。店門口,丈夫手裡拿著盒飯,但顧不上吃,筷子斜插在飯菜裡,忙著給另一撥顧客介紹電子鞭炮。「鞭炮汙染空氣,還危險,很多地方乾脆不讓放了。」他指著電子鞭炮說,「這東西是用電的,很安全,有個響動圖個喜慶。」

另一款賣得不錯的商品是帶生肖鼠的「福」字,廠家把老鼠做成各種可愛的樣子,有的中西結合,「福」字兩邊各有一隻卡通老鼠,裝上電池,老鼠的手就揮舞起來。「城裡人買小號的『福』字比較多,尺寸適合防盜門,農村的顧客願意買大號的,貼在院子大門上比較顯眼。批發也是大的走得多,他們拿回去賣,大的能賣上價兒。」李秀說,儘管生肖款好賣,自己卻並不敢上太多貨。「生肖的特徵太明顯了,一旦鼠年春節前賣不完,就只能扔了。普通的『福』字、春聯什麼的,還能留著以後賣。」李秀帶著笑容說,「小本生意嘛,就得精打細算,怕壓貨。」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李秀店鋪所在的市場,農曆臘月二十六就要關門休息了,李秀希望在市場停業前多賣出些貨。「市場關門,我也就回家休息了,置辦置辦年貨,準備過年了。」 李秀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春節期間的開銷也水漲船高。「我記得小時候,過年買點肉、買點布、買點糖,打幾斤酒,就行。不過,那時這些東西也讓一個家庭花不少錢了。」李秀回憶。

如今,曾經的這些東西顯然不足以滿足人們對於春節的期待和需求,「錢嘛,就是用來花的,一年到頭來的努力,一年的節儉,到春節該放肆一把。」這是很多人對於春節的需求,很難想像經濟發展到今天,人們還會需要這幾毛錢的紅紙,但事實勝於雄辯,李秀和董平這樣的「小生意人」,正是通過這區區紅紙,養活了一家老小。

「我理解現在的人,大家為了生活都很不容易,物價在上漲,生活成本在上漲,很多年輕人過年甚至不敢回家,一是為了春節期間掙那3倍的工資,二是現在過個節花銷太大了,隨隨便便花上幾千塊錢是很正常的。」說到這,李秀問出了一個問題,「錢越花越多,但是人們為啥總說年味淡了呢?」隨即,李秀得出了一個結論:花錢和年味無關。

「只要有人買,我的買賣就會做下去。我相信,春聯、『福』字、年畫不會過時,它們不貴,永遠不會成為年輕人心中的負擔。」李秀對自己的生意前景堅信不疑,「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就是這個意思。」李秀說。

趁一撥客人剛走,李秀走出店鋪在市場中買了一根同樣通體紅色的糖葫蘆,在北京要賣到6元、8元甚至12元的糖葫蘆,在這個市場內只賣3元。

把車塞得滿滿的,董平驅車去了加油站,將油箱加滿,啟程返回那個冰天雪地的家鄉,跟他一起回家的,還有滿車的「祝福」。雪後的馬路,被董平的車碾出了深深的車轍,翻起了泥濘……

(記者 胡克非 羅 群)

來源:中國文化報

相關焦點

  • 總把新桃換舊符——老年俗帶來的文化小生意
    文化是什麼?文化消費是什麼?當問題很大、很宏觀、很不好回答時,一個有效的思路是尋找「小」的切口。於是,當我們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間節點上,尋找文化、旅遊對這一大局的助力時,當尋求推動文化消費的答案時,我們將目光投向了華北大地上的一個小小的「福」字攤位。
  • 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新桃是什麼意思 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意思螞蟻莊園...
    螞蟻莊園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新桃是什麼東西呢?總把新桃換舊符是來自王安石的一首詩,這首詩是《元日》好多小夥伴可能不熟悉這首詩,這首詩是選學內容,有些小夥伴都沒有聽過,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答案。螞蟻莊園每天答案合集
  • 「總把新桃換舊符」:春聯裡的新年俗
    比如,正大門四字聯,次大門五字聯,小門七字聯,堂聯為十一眼或十三眼。他還說,是南遷而來的客家人,把中原的春聯文化帶到了南方。  「不能小看寫春聯、猜字謎、挑花燈等祖輩留下的文化,這些是我們的財富。」爺爺去世後,一家人手寫春聯的習慣一直保留下來。算起來,每寫一次春聯,就是一幅團圓的全家福。
  • 「總把新桃換舊符」中「桃」和「符」指的是一種東西嗎?
    「總把新桃換舊符」中「桃」和「符」指的是一種東西嗎?這是螞蟻莊園2021年1月1日的題目。答案中有兩個選項,你們覺得,總把新桃換舊符中桃和符是一種東西嗎?下面逗逼小胖就為玩家帶來螞蟻莊園小課堂2021年1月1日最新答案,今天是2021年的第一天,除了答題,逗逼小胖更希望大家2021都能夠順順利利。01「總把新桃換舊符」中「桃」和「符」指的是一種東西嗎?
  • 春節詩詞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節詩詞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古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
    18183首頁 支付寶 古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 螞蟻莊園2月14日答案 古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 螞蟻莊園2月14日答案
  • 書香盈歲月,新桃換舊符——2020年國家圖書館新春年俗展
    書香盈歲月,新桃換舊符——2020年國家圖書館新春年俗展 書香盈歲月 新桃換舊符
  • 春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其中「新桃」和「舊符」指的是同一個東西,即桃符,也就是現在的春聯。據說桃木有壓邪驅鬼的作用,古人在辭舊迎新之際,將「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或者畫像刻在桃木板上,並懸掛或鑲嵌在門板上,意在祈福避禍。
  • 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 2月14日莊園小課堂答案
    支付寶螞蟻莊園2月14日莊園小課堂的答案是什麼?螞蟻莊園莊園小課堂2月14日問題是古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答案,快來看看吧。  今天的問題是:古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
  • 總把新桃換舊符 手寫春聯讓年俗更有儀式感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北宋王安石的一首《元日》傳唱千古,生動地記載了在古時,人們過春節三個最重要的習俗:放爆竹、飲屠蘇酒和貼春聯。每年過春節,最有儀式感的年俗之一就是貼春聯了。站在凳子上,將門上舊年那幅落滿了塵埃的春聯揭下來,然後將一幅紅彤彤的嶄新的春聯貼上去,家門立刻煥然一新,也讓人精神抖擻——又是新的一年了!
  • 破舊立新不宜「新桃換舊符」
    破舊立新不宜「新桃換舊符」 發表時間:2015-03-04   來源:貴州文明網對於破舊,人們往往會不約而同站成一隊,因為舊東西不適合發展的需要,舊東西所帶來的負影響已經波及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人們對舊東西的影響已形成了共識。破舊不是問題,因此改革的重點就在於立新,改革的難點也在於立新。改革旨在惠民,旨在為社會的發展注入新的力量,所以筆者認為,改革不宜「新桃換舊符」。所謂新桃換舊符,就是人們在春節之際,將舊的桃符卸下,換上新的以表喜慶繼續闢邪。
  •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從北京到我的家鄉,坐火車需要9個小時半,然後再轉一趟汽車,火車只有早上7點多一趟。我記得小的時候過年,家裡到處都是鄰居家的春聯。為什麼,就是我爸字寫的好。現在家家戶戶都買現成的,過年好像慢慢的變成了一種形式。還有燒年火,我感覺我過年的意義好像就是燒年火。把一年積攢下來退休的東西燒掉,火燒的越旺,越表示來年紅紅火火。不過國家現在提倡護林防火,或者哪天也就取消了。
  • 往事|曾經見證時代的新年畫,總以新桃換舊符
    往事|曾經見證時代的新年畫,總以新桃換舊符 陳履生 2020-01-29 10:50 來源:澎湃新聞
  • 元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大家好,這裡是哈爾,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部不到六分鐘的小短片《元日》,是中國唱詩班的第二集。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過年了呢。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分鐘,但它讓我們看見了數百年前的濃濃人情和義理,也蘊含著中國人民對春節的美好的祝福。
  • 春節詩詞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節詩詞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春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其中「新桃」和「舊符」指的是同一個東西,即桃符,也就是現在的春聯。據說桃木有壓邪驅鬼的作用,古人在辭舊迎新之際,將「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或者畫像刻在桃木板上,並懸掛或鑲嵌在門板上,意在祈福避禍。
  • 壽星桃盆景:總把新桃換舊符
    壽星桃盆景:總把新桃換舊符花木君《元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關於春節的著名詩詞,描述的宋代百姓過年時的習俗,燃放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一派歡樂景象,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 年味兒|總把新桃換舊符
    其中有一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詩中的「新桃」和「舊符」,就是指每家每戶都在新年的時候取下舊春聯換上新春聯。所以說,春聯有著悠久的歷史,可謂是最濃的年味兒。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說說這春聯。
  • 【鄒魯融媒好聲音·啟航2021】總把新桃換舊符
    鄒魯融媒好聲音·啟航2021 總把新桃換舊符 朗誦 王娜 鄒城市融媒體中心主持人 散文《新年的夢想》節選 早先讀宋朝〔北宋〕王安石的《元日》詩,總有些不甚明白
  • 總把新桃換舊符 手寫春聯讓年俗更有儀式感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北宋王安石的一首《元日》傳唱千古,生動地記載了在古時,人們過春節三個最重要的習俗:放爆竹、飲屠蘇酒和貼春聯。每年過春節,最有儀式感的年俗之一就是貼春聯了。站在凳子上,將門上舊年那幅落滿了塵埃的春聯揭下來,然後將一幅紅彤彤的嶄新的春聯貼上去,家門立刻煥然一新,也讓人精神抖擻——又是新的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