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可持續發展藍圖

2021-02-20 玩透香港

香港政府於今年6月3日公布了《可持續大嶼藍圖》,再次介紹了未來大嶼山的發展方向和宗旨。這個位於香港西南方的全港最大島嶼,面積接近港島的兩倍,除了東湧新市鎮作為主要的居民區,還有梅窩、愉景灣、大澳等居住地,豐富的自然動植物資源,多樣的戶外運動環境,也是迪士尼樂園和機場的所在地。今天的發展藍圖是從何而出的呢?

大嶼山長逾20公裡,寬約6公裡,面積雖大,但地處偏遠,和港島九龍等地的連接十分薄弱。青嶼幹線是目前唯一通往大嶼山的公路,2015年汲水門大橋受到撞擊而緊急檢查,導致青嶼幹線交通中斷2小時,旅客趕飛機受阻,東湧市民無法回家。

早在70、80年代,港英政府就有過進一步發展大嶼山的計劃,在大嶼山東部的幾個島嶼之間進行填海,並修建隧道連接香港島西側,加強大嶼山的交通能力。

香港公路10號幹線早期的提議也是從港島西側開始,經交椅洲小島,連接大嶼山北部(現今迪士尼所在地),經青龍橋連接新界,然後一路北上連通深圳。不過最終還是擱置了方案,建成的10號幹線只是從元朗通到深圳灣口岸。

時光荏苒,如今全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屯門至赤蠟角的連接路也將在兩三年內通車,機場還將修建第三條跑道,大嶼山的地位已經今非昔比。

根據政府的研究,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的大嶼山,將在珠三角地區將佔有極佳的地理位置。面對未來的人口增長、市區的發展飽和、居民的住房需求等等,大嶼山的發展計劃又再度被提上日程。

2014年,香港政府提出計劃發展大嶼山,並向立法會申請撥款2.26億進行策略性研究和勘測工程,包括在大嶼山和港島之間的海域(就是今年紀念香港回歸活動期間航母來港停泊的位置)建造數個人工島,打造住宅、商業、辦公區,修建公路鐵路連接港島,以及土地、環境、交通、生態、海域、經濟等方方面面的評估和研究。

去年10月發布的跨越2030年的遠景規劃中,也有一部分專門針對「東大嶼都會」的初步概念。(見之前介紹文章《香港的「雄安新區」在哪裡?》)

今年剛公布不久的《可持續大嶼藍圖》,比較詳細的介紹了未來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的主旨,主要重點如下。

北發展

北大嶼及東大嶼都會,將為未來70萬至100萬人口提供居住環境,以及近50萬個就業機會。

首先,大嶼山目前人口最集中的東湧市鎮,將進一步擴大發展,並將在東湧的西邊和東邊各增加一個地鐵站。

機場將修建第三條跑道,增加運力,創造就業。機場島北部將打造新的零售、餐飲和娛樂專區。連接港珠澳大橋的口岸人工島上蓋也是發展範圍之一。

大嶼山北部的小蠔灣將開發住宅區,並可能新增地鐵站。如今從市區前往東湧的路上,也可以看到這裡預留了相當大的一塊地。欣澳和迪士尼將進一步擴大發展成為大嶼山旅遊門戶,以及體育比賽項目場地。

而交椅洲海域填海而造的東大嶼都會,則是跨越2030年的遠期規劃,可供40萬至70萬人口居住,也是繼中環商業區、東九龍商業區之外的第三個潛在核心商業區。

開發的同時,大嶼山北部的自然及文物保育工作也有囊括,包括增設東湧自然文化歷史徑、活化東湧河作河畔公園、保存馬灣湧鄉郊特色、設立大嶼山自然文化歷史展覽中心、保育大蠔谷,以及在新填海區應用生態海岸線。

南保育

南大嶼山擁有全港最為豐富的自然環境和文物資源,現有兩個海岸公園,貝澳溼地和大澳紅樹林等生態區,歷史建築、法定古蹟等文化遺產,全港最大的郊野公園,相鄰的海域還是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

藍圖建議在大嶼山水域再劃定四個海岸公園,加強保護不在郊野公園範圍內的土地,研究措施防止破壞現有的生態環境,推廣教育和生態旅遊。

在保存鄉郊特色方面,將探討建立展覽館以推廣大澳文化和歷史,推廣獨特傳統如製作蝦醬和鹹魚,保存已經評級的歷史建築,研究展示大澳鹽田及耕種活動的可行性。

作為市民的康樂用途,大嶼山將進一步完善單車徑和越野單車徑網絡,增加露營地點,改善行山步道的配套設施。貝澳等南部海灘將提供水上活動中心,沙灘排球場,並在選定的地點種植季節花卉或主題數目,推廣生態旅遊。

當然,這個發展藍圖日後還會經歷更多的變動,從數年前大嶼山初步發展概念誕生之時開始,也有不少的反對聲音。在報告內,港府也列出了以上措施實施的時間示意圖,分為短期(2017--2023),中期(2023--2030),以及遠期(2030+)。讓我們持續關注,拭目以待吧~

《可持續大嶼藍圖》的專頁網址

http://www.lantau.gov.hk/tc/

或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前往

除了網頁內容瀏覽

也可以下載24頁的摘要和64頁的報告

相關文章

香港的「雄安新區」在哪裡?

玩透香港

ComeAliveImages | 攝影師

上天、潛海、登山、滑雪

觀影、寫字、拍攝、讀書

INSTAGRAM:   K.W.DAVID & MOMENTHK

相關焦點

  • 香港特區政府公布大嶼山可持續發展藍圖
    人民網香港6月5日電 (陳瑤)香港特區政府3日公布一份《可持續大嶼藍圖》,介紹香港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平衡發展和保育」為原則,令香港的空間發展布局更均衡。根據藍圖,未來整個大嶼山有潛力為約70萬至100萬人口提供居所。
  • 香港特區政府公布大嶼山發展藍圖
    新華社香港6月3日電(記者丁梓懿)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3日消息,特區政府公布《可持續大嶼藍圖》,概述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的未來方向。  大嶼山位於香港西南面,為香港最大島嶼,面積達147平方公裡。港珠澳大橋的海中大橋起點正位於香港大嶼山,經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後成Y字形,一端連珠海,一端接澳門。
  • 【聚焦】大嶼山定新藍圖 可容百萬人口 提供47萬新職位
    發展局局長馬紹祥表示,發展藍圖是基於平衡發展和保育的原則而制訂,北大嶼山和東大嶼都會將聚焦房屋及經濟發展項目;東北大嶼山會發展為休閒、娛樂和旅遊樞紐,南大嶼山將加強作保育、文化及生態旅遊的角色。政府亦會預留三千萬元,作南大嶼保育工作之用。馬紹祥在昨日下午的記者會上指出,「可持續大嶼藍圖」是2007年「經修訂的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的延續及更新,是基於平衡發展和保育的原則而制訂。
  • 梁振英:香港將儘快成立「大嶼山拓展處」 推出大嶼山發展藍圖
    新華社香港1月13日電(記者牛琪)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13日表示,特區政府將於今年上半年諮詢公眾,然後推出大嶼山發展藍圖,為相關項目提供參考實施時間表。政府將儘快成立「大嶼山拓展處」,專責有關工作。梁振英當日在香港特區立法會發表2016年施政報告時說,「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已向其呈交工作報告,建議大嶼山北岸發展為一條經濟及房屋走廊,人口主要在東湧和小蠔灣,而產業發展,包括商業、旅遊及康樂,則分布在機場、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東湧東及欣澳填海區。東北部分則為休閒及娛樂用途。
  • 香港大嶼山將變超級樂園 規劃藍圖年底諮詢公眾
    中新網10月27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大嶼山即將「大變身」,特區政府有意將其發展為集旅遊、物流、休閒娛樂於一身的「超級樂園」。  報導說,繼迪士尼樂園之後,大嶼山北部更會興建一個如環球片場之類的大型主題公園。另外,特區政府亦預留小濠灣對出的地皮,作為興建跨境交通樞紐之用,有可能是未來港珠澳大橋的香港落腳點。
  • 團體倡大嶼山建輕鐵 發展旅遊博覽
    圖:大嶼山發展聯盟主席劉克華建議,改善交通設施,吸引更多大嶼山居民原區工作  大公報記者何進升攝  大公網4月13日訊(記者何進昇)大嶼山東湧區內交通工具不足情況嚴重大嶼山發展聯盟建議,透過引入專線小巴和興建輕鐵系統,改善區內交通,吸引更多居民原區工作,提升區內就業率,長遠冀將大嶼山發展成新旅遊經濟博覽區。發展局回應稱,歡迎各界提出意見,下半年將制定大嶼山發展藍圖。  東湧交通問題與就業率息息相關,大嶼山發展聯盟主席劉克華昨日表示,由市區往東湧上班十分方便,所需時間可能較東湧居民往機場更少。
  • 香港大嶼山有望成「雙門戶」 北發展南保育
    大嶼山位於香港西南面,是香港最大的島嶼,面積達147平方公裡,比香港第二大的島嶼香港島面積大近一倍。大嶼山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遠離香港市區,致使不少土地未開發,人煙稀少。隨著香港國際機場、青馬大橋等相繼落成,大嶼山與香港市區實現連接。  香港特區政府近日公布《可持續大嶼藍圖》,介紹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的未來路向,以平衡發展和保育為原則,使香港的空間發展布局更均衡。
  • 香港大嶼山將變成「超級樂園」
    人民網香港10月27日電香港大嶼山即將「大變身」,港府有意將其發展為集旅遊、物流、休閒娛樂於一身的「超級樂園」。繼迪斯尼樂園之後,大嶼山北部更會興建一個如環球片場之類的大型主題公園。另外,政府亦預留小濠灣附近的地皮,作為興建跨境交通樞紐之用,有可能是未來港珠澳大橋的香港落腳點。政府年底會就有關建議諮詢公眾。
  • 香港特區政府擬成立「大嶼山拓展處」 促大嶼山發展和擴建
    人民網香港1月13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6年《施政報告》中表示,特區政府將儘快成立「大嶼山拓展處」,專責處理大嶼山發展和擴建工作。特區政府將於今年上半年諮詢市民公眾,之後推出發展藍圖和時間表。 梁振英表示,大嶼山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
  • 發展大嶼山 增14景點打造悠閒娛樂區
    委員會料於今年下半年綜合更新及完備資料,推出新大嶼山發展藍圖,諮詢公眾。報告以《全民新空間》為題,綜合出多個發展大嶼山建議,當中焦點是按康樂與野外活動、品味與享樂、悠閒、文化與歷史及生態等5大主題,將大嶼山規劃成14個康樂及旅遊地點,在平衡保育需要的大前提下,將大嶼山塑造成「多採多姿的康樂及旅遊目的地」,冀港人在過著急促都市生活中,有更多元化的康樂及旅遊設施作選擇。
  • 香港大嶼山鋪展新藍圖
    隨著香港國際機場、青馬大橋等相繼落成,大嶼山與香港市區實現連接。   香港特區政府近日公布《可持續大嶼藍圖》,介紹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的未來路向,以平衡發展和保育為原則,使香港的空間發展布局更均衡。根據藍圖,未來整個大嶼山有潛力為約70萬至100萬人口提供居所。
  • 大嶼山發展六委員新獻九策 倡建環保輕軌應付人潮
    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攝  大公網7月11日訊 (記者 曾敏捷)大嶼山發展最快於今年內公布藍圖,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六名委員提出九項深化規劃建議,冀改善區內交通接駁及民生配套。針對大嶼山完成發展後將有近30萬人口,道路交通將不勝負荷,委員建議增建輕軌環保連接系統,例如建高架鐵路,全線設九站,貫通逸東、東湧市中心、機場、港珠澳人工島及擴展市區等,同時優化赤鱲角連接路接駁規劃、興建東湧往大澳沿海公路等。  政府銳意發展大嶼山,早前完成為期三個月的大嶼山發展諮詢,最快將於今年底公布規劃藍圖及發展時間表。
  • 大嶼山明日願景,打通粵港澳三地商貿經脈
    透過填海所得的土地儲備,可規劃用作興建26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供70萬至110萬人口居住。爭取首階段的填海工程於2025年展開,預計首階段的住宅單位可在2032年入夥。願景計劃還提出,政府將邀請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就香港口岸人工島上蓋發展項目提交發展方案,把大嶼山發展成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世界的「機場城市」,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商業中心地位。
  • 大澳文物酒店獲頒發「2015可持續發展酒店獎-可持續發展目的地」
    -可持續發展目的地」,成為香港首間獲得此項國際殊榮的酒店。 香港歷史文物保育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黃永光博士太平紳士於頒獎禮上接受"2015可持續發展酒店獎-可持續發展目的地"殊榮 由 Horwath HTL 及 Burba Hotel Network
  • 發展局:大嶼山發展平衡保育
    大公網3月14日訊 發展局昨日就大嶼山發展加開第三場公眾論壇,吸引近300人參加。大部分發言者支持發展大嶼山,但有市民關注計劃未能照顧偏遠地區,倡議建路發展南大嶼。發展局副局長馬紹祥稱,大嶼山發展以「北發展,南保育」為原則,以平衡保育及發展,但承諾會改善偏遠鄉村配套。
  • 香港大嶼山發展策略建議公布
    中新社香港9月26日電 香港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26日舉行第六次會議,通過大嶼山的整體空間規劃及保育概念、康樂及旅遊和社會發展策略建議。
  • 大嶼山明日願景 打通粵港澳三地商貿經脈
    透過填海所得的土地儲備,可規劃用作興建26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供70萬至110萬人口居住。爭取首階段的填海工程於2025年展開,預計首階段的住宅單位可在2032年入夥。願景計劃還提出,政府將邀請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就香港口岸人工島上蓋發展項目提交發展方案,把大嶼山發展成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世界的「機場城市」,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商業中心地位。
  • 大嶼山可拓多元旅遊
    圖:6名諮委會成員率先提出建議,倡議打造大嶼山為多元「旅遊島」  政府致力推動大嶼山發展,並成立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出謀獻策,6名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率先提出建議,倡議打造大嶼山為多元「旅遊島」,
  • 大嶼山成就「機場城市」典範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公布的《2018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倡議將大嶼山發展成為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以及連接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世界的「機場城市」,但該項建議卻引來不少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