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大嶼山發展平衡保育

2020-12-12 大公資訊

  大公網3月14日訊 發展局昨日就大嶼山發展加開第三場公眾論壇,吸引近300人參加。大部分發言者支持發展大嶼山,但有市民關注計劃未能照顧偏遠地區,倡議建路發展南大嶼。發展局副局長馬紹祥稱,大嶼山發展以「北發展,南保育」為原則,以平衡保育及發展,但承諾會改善偏遠鄉村配套。

  大嶼山發展諮詢四月底結束,當局徇眾要求在昨日加開一場公眾諮詢,與會發言者各有不同關注。

  大澳鄉事委員會主席劉焯榮認同發展是好事,因為大澳交通不便,令居民大量流失,由六、七十年代的三萬人口跌到現時僅2600名常住人口,促請政府儘快開通東湧直通大澳的道路,讓當地居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但認為現時未是時候將纜車伸展至大澳。有大嶼南村民則認為計劃忽略了南大嶼的發展。

  離島區區議員周浩鼎亦有到場,他支持大嶼山發展,但擔心交通配套不足,又質疑如要等東大嶼都會落成才有道路通往港島區,會令居民等得太久。不過,大澳文化工作室負責人黃惠?批評發展大嶼山會令區內失去特色,認為發展建議非為香港而設。

  發展局副局長馬紹祥回應時重申,當局的確是「北發展,南保育」,因大嶼山有七成面積為郊野公園,發展受很多限制。他承諾,會跟進鄉村改善工程。規劃署副署長李志苗指,大嶼山人口由現時十多萬增至70萬是個大工程,未來會集中在東湧、小蠔灣及東大嶼發展房屋,公私營比例為六比四。

  會前,有支持及反對團體在會場外請願。大嶼山四區鄉事委員會要求政府儘快發展大嶼山,並照顧偏遠地區的居民需要。守護大嶼聯盟則批評發展破壞生態環境,質疑諮詢有前設,應被擱置。

  大嶼山發展公眾參與活動舉行至四月三十日,市民若錯過論壇可書面遞交意見。當局另會向多區區議會舉行簡介會,巡迴展覽則會陸續在金鐘、中環、大澳、將軍澳、荃灣及柴灣等多處舉行。

相關焦點

  • 香港大嶼山有望成「雙門戶」 北發展南保育
    大嶼山位於香港西南面,是香港最大的島嶼,面積達147平方公裡,比香港第二大的島嶼香港島面積大近一倍。大嶼山過去由於交通不便、遠離香港市區,致使不少土地未開發,人煙稀少。隨著香港國際機場、青馬大橋等相繼落成,大嶼山與香港市區實現連接。  香港特區政府近日公布《可持續大嶼藍圖》,介紹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的未來路向,以平衡發展和保育為原則,使香港的空間發展布局更均衡。
  • 香港特區政府公布大嶼山可持續發展藍圖
    人民網香港6月5日電 (陳瑤)香港特區政府3日公布一份《可持續大嶼藍圖》,介紹香港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平衡發展和保育」為原則,令香港的空間發展布局更均衡。根據藍圖,未來整個大嶼山有潛力為約70萬至100萬人口提供居所。
  • 香港特區政府公布大嶼山發展藍圖
    新華社香港6月3日電(記者丁梓懿)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3日消息,特區政府公布《可持續大嶼藍圖》,概述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的未來方向。  大嶼山位於香港西南面,為香港最大島嶼,面積達147平方公裡。港珠澳大橋的海中大橋起點正位於香港大嶼山,經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後成Y字形,一端連珠海,一端接澳門。
  • 香港大嶼山鋪展新藍圖
    隨著香港國際機場、青馬大橋等相繼落成,大嶼山與香港市區實現連接。   香港特區政府近日公布《可持續大嶼藍圖》,介紹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的未來路向,以平衡發展和保育為原則,使香港的空間發展布局更均衡。根據藍圖,未來整個大嶼山有潛力為約70萬至100萬人口提供居所。
  • 香港大嶼山發展策略建議公布
    中新社香港9月26日電 香港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26日舉行第六次會議,通過大嶼山的整體空間規劃及保育概念、康樂及旅遊和社會發展策略建議。
  • 【聚焦】大嶼山定新藍圖 可容百萬人口 提供47萬新職位
    發展局局長馬紹祥表示,發展藍圖是基於平衡發展和保育的原則而制訂,北大嶼山和東大嶼都會將聚焦房屋及經濟發展項目;東北大嶼山會發展為休閒、娛樂和旅遊樞紐,南大嶼山將加強作保育、文化及生態旅遊的角色。政府亦會預留三千萬元,作南大嶼保育工作之用。馬紹祥在昨日下午的記者會上指出,「可持續大嶼藍圖」是2007年「經修訂的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的延續及更新,是基於平衡發展和保育的原則而制訂。
  • 團體倡大嶼山建輕鐵 發展旅遊博覽
    圖:大嶼山發展聯盟主席劉克華建議,改善交通設施,吸引更多大嶼山居民原區工作  大公報記者何進升攝  大公網4月13日訊(記者何進昇)大嶼山東湧區內交通工具不足情況嚴重大嶼山發展聯盟建議,透過引入專線小巴和興建輕鐵系統,改善區內交通,吸引更多居民原區工作,提升區內就業率,長遠冀將大嶼山發展成新旅遊經濟博覽區。發展局回應稱,歡迎各界提出意見,下半年將制定大嶼山發展藍圖。  東湧交通問題與就業率息息相關,大嶼山發展聯盟主席劉克華昨日表示,由市區往東湧上班十分方便,所需時間可能較東湧居民往機場更少。
  • 大嶼山可持續發展藍圖
    根據政府的研究,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的大嶼山,將在珠三角地區將佔有極佳的地理位置。面對未來的人口增長、市區的發展飽和、居民的住房需求等等,大嶼山的發展計劃又再度被提上日程。今年剛公布不久的《可持續大嶼藍圖》,比較詳細的介紹了未來大嶼山「北發展,南保育」的主旨,主要重點如下。
  • 香港大澳文物酒店奪得國際性文物保育殊榮
    ,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第一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六個項目之一,擁有111年歷史,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選為二級歷史建築,活化後的大澳文物酒店擁有九間客房,是大嶼山大澳漁村中具有文化特色的歷史性地標。
  • 香港發展局文物保育不力被批 16幢建築養蚊子(圖)
    來源: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4月1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文物保育政策將展開檢討,審計署最新報告批評發展局現時的文物保育政策欠周詳,16幢由政府持有的文物歷史建築瑰寶,長期被丟空荒廢。當中10幢歷史建築,包括兩幢有逾百年歷史的一級歷史建築物,淪為「孤兒仔」,未有政府部門認領以致長年失修。
  • 發展大嶼山 增14景點打造悠閒娛樂區
    ◎港澳網 秋謹 發自香港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成立2年,近日終於公布首份工作報告,銳意打造大嶼山成為
  • 香港發展局文物保育被批名不符實 16幢歷史建築養蚊子
    人民網4月1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文物保育政策將展開檢討,香港審計署最新報告批評香港發展局現時的文物保育政策欠周詳,16幢由香港政府持有的文物歷史建築瑰寶,長期被丟空荒廢。當中10幢歷史建築,包括兩幢有逾百年歷史的一級歷史建築物,淪為「孤兒仔」,未有香港政府部門認領以致長年失修。
  • 梁振英:香港將儘快成立「大嶼山拓展處」 推出大嶼山發展藍圖
    新華社香港1月13日電(記者牛琪)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13日表示,特區政府將於今年上半年諮詢公眾,然後推出大嶼山發展藍圖,為相關項目提供參考實施時間表。政府將儘快成立「大嶼山拓展處」,專責有關工作。梁振英當日在香港特區立法會發表2016年施政報告時說,「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已向其呈交工作報告,建議大嶼山北岸發展為一條經濟及房屋走廊,人口主要在東湧和小蠔灣,而產業發展,包括商業、旅遊及康樂,則分布在機場、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東湧東及欣澳填海區。東北部分則為休閒及娛樂用途。
  • 香港特區政府擬成立「大嶼山拓展處」 促大嶼山發展和擴建
    人民網香港1月13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6年《施政報告》中表示,特區政府將儘快成立「大嶼山拓展處」,專責處理大嶼山發展和擴建工作。特區政府將於今年上半年諮詢市民公眾,之後推出發展藍圖和時間表。 梁振英表示,大嶼山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
  • 大澳文物酒店獲頒發「2015可持續發展酒店獎-可持續發展目的地」
    亞太區酒店投資會議於2007年設立「可持續發展酒店獎」,旨在表揚亞太區內不遺餘力推動文化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酒店及發展項目。獎項評審團由可持續發展、旅遊、環境創新及酒店設計範疇的資深業界人士組成。評審團指出:「大澳文物酒店的獨特之處,在於積極保育及推動本地社區可持續發展,傳承並發揚漁村傳統文化。」
  • 港府致力推動大嶼山發展 將其打造成「旅遊島」
    中新網3月20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港府致力推動大嶼山發展,並成立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出謀獻策,6名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率先提出建議,倡議打造大嶼山為多元「旅遊島」,以 「商務會展、旅遊休閒」為發展主軸,優先完善道路網,貫通南北交通,同時建議活化區內旅遊資源,推廣休閒旅行,包括在南大嶼山增設越野單車徑、發展滑翔傘
  • 應加強古蹟保育
    這說明,平衡保育與發展是港主流民意,香港民間對文物古蹟、歷史建築保育等愈來愈關注。而政府在今後的發展項目中,亦應加強對文物古蹟的勘探、評估及保護工作,切勿因一時疏忽而破壞了那些極具歷史文化價值的古蹟。 今次百年歷史的配水庫被曝光可謂一次偶然,亦是一次幸運。
  • 大嶼山擬建人工島
    【大公報訊】綜合報導:政府擬在大嶼山和港島之間興建人工島,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表示,人工島將設於交椅洲或喜靈洲附近,人口可考慮定在40至70萬之間,配合港珠澳大橋等基建發展
  • 綜述:致力文物保護 香港景賢裡古蹟獲換地保育
    綜述:致力文物保護 香港景賢裡古蹟獲換地保育 2008年12月03日 02: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香港十二月二日電 (記者 曉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二日通過,特區政府與司徒拔道四十五號景賢裡的業主進行非原址換地,以保育該幢歷史建築作活化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