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轟動一時的旅美作家江南遇害案 蔣孝武從此淡出臺灣
劉宜良(江南)江南,真名劉宜良,生於1932年,江蘇靖江人。他幼年在家鄉念完初中,後隻身隨國民黨去臺灣,加入「國防部」政治幹部訓練班,班主任是蔣經國。隨後,就讀於臺灣師範大學英國文學系。1963年至1964年間任《臺灣日報》記者。
-
「江南案」斷送蔣家接班路
提起張安樂,會讓人第一時間聯想起當年轟動一時的「江南案」。誰能想到,一顆小小的子彈,使蔣家王朝三代傳承的如意算盤一朝夢斷。 誰是暗殺作家江南的兇手 1984年10月15日凌晨,3名華裔男子來到美國舊金山一片高級住宅區,悄無聲息地潛進一座大院。
-
1984年10月15日 旅美作家江南被刺
劉宜良(江南) 1984年10月15日,旅美作家江南在舊金山市郊住宅車庫內被槍擊,身中3發高爆開花子彈,打穿後腦,擊斷小腸、胰腺,擊穿左胸,送醫院途中死亡。 江南原名劉宜良,1932年生於江蘇靖江縣。17歲時隻身赴臺灣,參加過蔣經國主持的專門訓練班,後來脫離國民黨軍隊,1967年以《臺灣日報》特派記者身份到美國。在美國,他以江南為筆名發表了大量文章,披露蔣氏父子統治臺灣的黑幕,在華人世界引起強烈反響,亦引起了臺灣當局的不滿。他寫的《蔣經國傳》在美國《加州論壇報》上發表後,更令臺灣當局震怒。
-
1984年轟動一時的旅美作家江南遇害案 蔣孝武從此淡出臺灣
劉宜良(江南)江南,真名劉宜良,生於1932年,江蘇靖江人。他幼年在家鄉念完初中,後隻身隨國民黨去臺灣,加入「國防部」政治幹部訓練班,班主任是蔣經國。隨後,就讀於臺灣師範大學英國文學系。1963年至1964年間任《臺灣日報》記者。
-
1984年10月15日 旅美作家江南被刺
劉宜良(江南) 1984年10月15日,旅美作家江南在舊金山市郊住宅車庫內被槍擊,身中3發高爆開花子彈,打穿後腦,擊斷小腸、胰腺,擊穿左胸,送醫院途中死亡。 江南原名劉宜良,1932年生於江蘇靖江縣。17歲時隻身赴臺灣,參加過蔣經國主持的專門訓練班,後來脫離國民黨軍隊,1967年以《臺灣日報》特派記者身份到美國。在美國,他以江南為筆名發表了大量文章,披露蔣氏父子統治臺灣的黑幕,在華人世界引起強烈反響,亦引起了臺灣當局的不滿。他寫的《蔣經國傳》在美國《加州論壇報》上發表後,更令臺灣當局震怒。
-
日政壇再曝金錢政治醜聞 安倍親信或成眾矢之的
日本安倍晉三第三次內閣集體亮相(資料圖)【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現代商業》周刊雜誌3月9日報導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兩大親信——下村文博、鹽崎恭久被曝醜聞為日本政壇抹黑。前者作為日本文部科學相因「金錢政治」醜聞導致其政治形象低下,而後者作為日本厚生勞動大臣曾一度因動用公共年金運營日本政府養老金投資基金(GPIF)一事,與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及副長官世耕弘成產生了強烈對立。文部科學大臣下村:政治資金問題未了如今在日本 「金錢政治」已成為國會商討的一大難題,其中又涉及兩大問題。
-
唐代文人的江南情結
這個「江南」與其北邊的淮河流域,是「安史之亂」期間為唐王朝平定叛亂及以後維系統治提供經濟保障的區域。 讓黃河流域的士人遷來江南並愛上江南,其時間從公元三世紀的東晉延續至九世紀末唐朝的滅亡,長達六百年。其間偏安江南的幾個短命朝代,都算不得政治中心的南移。
-
「江南案」震蕩:蔣家後人永久出局
「十信弊案」對蔣經國刺激很大,他終於向黨內發出了最嚴厲警告:如果不進行改革,從根本上治理腐敗,國民黨沒有未來。但恰恰在他主政期間,又發生了國民黨特務勾結黑社會暗殺旅美作家江南的醜聞。1984年10月15日早晨,美國加州舊金山德裡市,華裔美籍作家劉宜良(筆名「江南」)吃完早餐後到樓下,正準備開車外出時,忽然出現三人朝著他開槍。劉宜良先是眉間中了一槍,當即倒地。緊接著,另兩人又先後朝著他的胸腹部開了兩槍。
-
唐代文人的江南情結
這個「江南」與其北邊的淮河流域,是「安史之亂」期間為唐王朝平定叛亂及以後維系統治提供經濟保障的區域。 讓黃河流域的士人遷來江南並愛上江南,其時間從公元三世紀的東晉延續至九世紀末唐朝的滅亡,長達六百年。其間偏安江南的幾個短命朝代,都算不得政治中心的南移。
-
兩次捲入亂倫醜聞的文學宗師,背後卻是有血有肉的光輝人生!
所以他在朝為官的大半生中也是非常坎坷的,為了堅持自己政治主張,以至於得罪了他的恩師晏殊和嶽父胥偃,在與範仲淹一起推行「慶曆新政」改革的時候更是得罪了朝廷一大批利益既得者。正因為如此,性格剛直的歐陽修在政治生涯中,幾次緋聞纏身,甚至亂倫的私生活醜聞都被爆出過幾次,即便不至於喪命,名節丟了,對文人來說是比生命更重要的打擊。那麼真的確有其事麼?
-
從「此江南」到「彼江南」,明清的朝鮮文人如何妙筆生「江南」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歷史發生,而後的朝鮮文人對於江南的描寫更多地添入了政治文化的內涵意蘊,不少都是帶著哀嘆的情感來感懷江南的。本是一個因為明清交替而被流至北方的南方女子,在榛子店留下筆墨,從一個顛沛流離無處安身的女子,一個希望可以被人憐惜而拯救的秀才之女,在時代的演變和新的內涵注入下,被重新塑造成了一個處於政治變動時期,一心對明朝懷著思念和哀懷之情的女子形象。由此可見,朝鮮文人的思鄉情懷也經歷了一個深刻的理解闡發和嬗變的過程。
-
張繼剛:江南與文人畫
從歷史上看,江南既是一個地理區域,也是一個社會政治區域,但文化意義上的「江南」所指的是江東、吳或三吳地區。元 王蒙 西郊草堂圖軸江南文人對文學藝術及文人畫創作與把握,反映在其文學、藝術創作之中,他們追求自由放逸與雍容中和的人生境界
-
茶道與權力政治
,至多像陸羽那樣為之附加一些文化意義,卻從未將其鄭重其事到與儒家天道倫理相提並論的程度。「粹」的構造》P84,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版)。事實上,對千利休之死的解讀,正是彰顯岡倉美學觀問題所在的極佳例子;觀察岡倉如何取捨對千利休的描述,正可以深入了解他怎樣以其美學主義掩蓋了歷史中的權力政治。作為茶道大師武野紹鷗的得意弟子,當時名為千宗易的千利休與其兩位師兄金井宗久、津田宗及是堺城的三大茶人。
-
從淫詞小調到《春宮圖》——明代文人彌留的最後一點風骨
然而,即使儀表堂堂的明代文人,無論怎樣正衣冠,都恢復不了唐宋時的文人風骨了。朱元璋政府的打壓朱元璋出身貧民,對身世之說極為在意,於是一系列的明朝文字獄便由此發生了。江南大儒徐一蘷循舊例上賀表,與以往一樣,大都是再平常不過的諛頌之詞,文中寫了「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等等的語句。
-
細數各國官員陷入經濟醜聞影響仕途事件
正如筆者在《性醜聞政治的非醜聞解讀》一文中所分析的,醜聞政治的產生源自於獨立檢察權、透明政治、競爭政治和國民道德期待水平,尋常的「經濟案件」因其專業性不像性醜聞那樣容易被傳播,其要上升為「經濟醜聞」也一樣離不開上面這些要素。除了少數天怒人怨的「經濟醜聞」最後會引起領導道歉和官場連鎖地震外,一般的「經濟醜聞」只會牽涉當事人的升遷降黜,但這一點仍是可貴的。
-
看一看英國國王是什麼時候徹底失去權力,淪為政治吉祥物的?
大家都知道,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國王只是政治上的象徵,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並沒有實際權力,真正掌握英國國家大權的是英國首相和議會。那麼英國國王是什麼時候徹底失去權力,淪為政治吉祥物的?威廉三世光榮革命後,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於1689年召集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從法律上確定議會的權力高於國王,從而明確了王在法下的政治體制,確保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施行。
-
尤一唯:是什麼讓一個日本議員捲入政治獻金醜聞中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左臂右膀甘利明由於政治資金來源不明,在輿論和在野黨的緊逼之下被迫辭職。一直以來日本政壇的「金權政治」醜聞層出不窮,雖然相信此次日本在野黨不會放棄追究到底,但仔細查看日本相關法律,甘利明可以理直氣壯地宣稱自己並未違反法律,相信可以全身而退。
-
聯合早報:美國富國銀行醜聞的政治效應
聯合早報:美國富國銀行醜聞的政治效應 2016-09-26 14:聽證會針對的是富國銀行僱員背著客戶,利用他們的個人資料私下開設新的銀行和信用卡帳號,非法向這些不知情的客戶收取行政費,五年間共偽造了超過200萬個虛假帳號的醜聞。在距離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日不到六周的敏感時刻,醜聞恐怕將有擴散的政治效應。 文章摘編如下: 富國在9月8日宣布,支付1.85億美元給美國政府,以便庭外和解。
-
江南文人怎樣以「清雅」抗衡「粗俗」
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宋代以後,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部分在江南保留得最多。有了這一基礎,江南文人的許多新動向、新追求,包括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往往輻射全國,在歷史上能夠產生很大影響。 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與大家講講古代江南文人的日常生活。由於時間有限,我主要以明代中後期為例。選擇這個時間段,是因為明代中後期江南文人的生活追求很有典型意義,對後人的影響也特別大。
-
2007年臺視釋股案 富士臺爆蘇貞昌團隊醜聞
但在2007年發生「臺視釋股案」,當時蘇團隊要求日本股東富士電視臺賣股給特定媒體,而且這事還是富士臺來臺灣開記者會踢爆,指控蘇團隊的做法,「若在美日,早已是醜聞」。2007年1月19日,《中國時報》率先報導行政機構推動臺視民營化的日資股東釋股案,由「新聞局」、經濟部門代傳旨意,要求日資股東(富士電視臺、東芝、日立、日本電氣)轉售臺視股權給《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