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飲漳河水,不忘築壩人!

2021-02-13 荊門社區網

當灼人的暑氣扣響門楣的時候

沒有什麼地方比一汪碧水更加治癒

圖:荊門社區網

在東經111度28分——111度53分

北緯30度——31度42分

在車水馬龍之外

兩岸青山,一河秀水

圖:荊門社區網

這裡

有130多個孤島、半島

或依山帶水,或馱水而出

或蒼松挺拔,或果香四溢

圖:荊門社區網

這裡,是幾十萬勞動人民

歷時8年,肩挑背扛築起的奇蹟!

這裡,是荊門漳河水庫!

圖:荊門社區網

我們感激生命中能與一條河相遇

我們對哺育我們長大的漳河有著無限的熱愛

漳河是長江中遊較大的支流沮漳河的東支,古與江漢並稱,左傳云:「江漢沮漳楚之望也」。

它源於荊山,上遊雨量充沛,建庫前每逢暴雨、山洪洶湧,兩岸往往潰決成災,並增加長江洪水壓力,嚴重影響荊江大堤安危。

然而就在這水患頻繁的漳河東岸,有一大片丘陵崗地,年年缺水苦旱,人畜飲水也較困難。灌區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水在河裡流,人在岸上愁,天旱地冒煙,十年九不收」。

無窮盡的水旱災害,舊中國無法根治,人民不堪其苦,多少年來治理沮漳河的夙願無法實現。

時光拉回到上世紀50~60年代

1953年至1957年,省水利廳組織力量對沮漳河的水文、地形、地質進行了反覆調查勘測,井提出了興建漳河水利工程的設想。

圖:選址測量/荊門社區網翻拍

1957年11月,在全省水利會上,張體學省長提出要興建漳河水庫。

1958年2月,省水利廳副廳長漆少川、許金彪,會同荊州地委書記盂筱澎,荊州專署副專員饒民太及一批工程技術人員到現場察勘,選擇水庫壩址,討論工程規模。

圖:省水利廳副廳長漆少川實地查勘/荊門社區網翻拍

圖:壩址測量/荊門社區網翻拍

5月初,中共湖北省委、省人委在隨縣召開水利現場會,會上正式確定興建漳河水庫。

6月5日,經湖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成立漳河水利工程總指揮部,任命荊州地委副書記梁久讓為黨委書記,荊州專署副專員饒民太為總指揮長。

6月9日到6月底,指揮部幹部,省水利勘測設計院漳河設計組,省水利廳工程一團施工技術人員及荊門縣民工先後進入施工現場。

圖:開發動員報告現場/荊門社區網翻拍

7月1日,觀音寺導流隧洞響起了施工的第一炮。

圖:八百壯士打通導流隧洞/荊門社區網翻拍

八百壯士,用兩隻手,以84天的驚人速度打穿499米的導流隧洞,為施工創造了條件。

從開始的這一天起,就決定了它是一場艱苦卓絕的鬥爭。因為,這是先輩們在極端困難自然災害時期,在沒有任何機械設備,在極其險惡的大自然中所進行的一項創世紀性的偉大工程。

圖:開工誓師大會/荊門社區網翻拍

圖:開工誓師大會/荊門社區網翻拍

與荒原較勁的人們,耗盡每一絲力量,為漳河歌唱。

圖:大壩清基/荊門社區網翻拍

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來自荊門、江陵、鍾祥、潛江和沙洋農場的12多萬民工,他們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憑著一把鋤頭、一把洋鎬、一條扁擔,風雨無阻,肩挑手扛。

圖:肩挑手扛的施工現場/荊門社區網翻拍

儘管「住的窩窩棚,睡的擠擠鋪,吃的碰碰飯,走的搖搖路,背起杆子晾衣服」,但他們卻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披星戴月,晝夜奮戰。

圖:浮橋運土/荊門社區網翻拍

沒有參考資料,土專家就親自勘測、精心設計;施工中,劈山開洞、砌牆架槽,需要大量的炸藥和水泥,沒有,就土法上馬。

圖:吊杆、獨創崩土法/荊門社區網翻拍

圖:土軌道運料/荊門社區網翻拍

圖:製造炸藥/荊門社區網翻拍

從1958年到1966年,先後湧現出呂明英、胡玉珍、雷朝友等特等勞動模範150多人,其中有5人出席了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和民兵積極分子大會。有200多名優秀兒女在工地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圖:呂明英巾幗突擊隊/荊門社區網翻拍

圖:雷朝友火箭突擊隊/荊門社區網翻拍

兩岸的青山不會忘記曾在這裡艱苦奮鬥過的人們,兩岸的人們也不會忘記這個流淌著祖輩汗水與鮮血的壯闊河流。

圖:施工剪影/荊門社區網翻拍

經過8年的艱苦奮鬥,1966年漳河水庫基本建成。巍巍漳河水,記述著先輩們"艱苦創業,改造自然"的偉績。

圖:參與建設漳河的長輩及其後輩文字回憶留影

從1958年7月1日到61年後的今天,秀美而靜謐的漳河,從不語它的歷史與功績。只有這一張張老照片,訴說著掩埋在歷史塵埃裡的過往。

漳河水庫,是全國第五大人工水庫,總庫容21.13億立方米,灌區260.52萬畝,居湖北省水庫灌溉之首。水質優良,達到國家Ⅰ類水質,多年發現被喻為生物進化「活化石」的桃花水母。

在這裡,漳河水灌溉出優質的水果、茶葉、蔬菜.養育出肥美的魚蝦,豐富了荊城人的餐桌。

▲圖:荊門社區網

這裡,有著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漳河風景區,景區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山水相融、相映成趣,是旅遊、休閒、度假、療養的絕佳去處。

▲攝影師:袁昌新

▲攝影師:袁昌新

這裡,更有正在崛起的航空新城——愛飛客小鎮,每年一次的飛行大會霸佔全國頭條。

▲圖:2018荊門愛飛客飛行大會 熊東東攝

▲圖:2018荊門愛飛客飛行大會 熊東東攝

同時,2018年,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成功實現水上首飛起降。2019年,「荊門造」晨龍天使飛機在荊門漳河機場首飛成功。

▲圖:鯤龍」AG600在漳河機場成功實現水上首飛 熊東東攝

▲圖:晨龍天使飛機在漳河機場首飛 熊東東攝

現在的漳河,旅遊業、航空業、都市農業等行業都在此生根發芽、快速發展。

現在的漳河,不僅僅只是荊門人的母親河,更是一張賦含歷史底蘊與無限生機的城市文化名片。

當每一滴漳河水流入千家萬戶

當每一波浪花裡捕獲出肥美魚蝦

當每一片漳河流域生長出鮮蔬甜果

當每一灣河灘上傳出歡聲與笑語

這些都在提醒著我們

有了漳河才有了這片土地的生機與繁華

視頻製作/荊門社區網

常飲漳河水,不忘築壩人

勿忘歷史,砥礪前行,未來可期

- end -

相關焦點

  • 湖北荊門東寶區:訴前磋商程序促成漳河水庫築壩攔汊整改
    正義網荊門5月14日電(記者劉怡廷 通訊員熊波 張妍)日前,伴隨挖掘機的陣陣轟鳴,在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檢察院第四檢察部檢察官的見證下,荊州漳河庫區黃集島水域的築壩攔汊點被逐漸拆除,庫區逐漸恢復了原貌。在此之前,該院舉行的一場磋商會議為此次築壩攔汊整改工作寫下了關鍵一筆。
  • 地方爭水權攔水築壩 只為掙錢不顧下遊用水問題
    在古人的詩詞裡,同飲一江水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現今,同一條河流,上下遊大幹快上,攔水築壩,互相爭奪越來越寶貴的水資源。古人的情懷如今只能在詩詞裡體味了。隨著河流被一個個水壩截斷,上下遊之間的聯繫,似乎只剩下了兩個字:"水權"。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同飲一江水已成往日情景。攔水築壩,截江斷流,水權之爭日益凸顯,聚焦水流困局。
  • 漳河:桃花水母生生不息的樂園
    漳河為國家重要溼地,自古是荊楚大地注入萬裡長江中遊的一條支流河,1966年,地處鄂中荊門山區的漳河築壩建設成為全國八大水庫之一,其庫容量為21億立方米,是長江中遊地區的重要水源地。本世紀初,漳河水庫經過艱苦的水環境治理,水質達到國家一類標準。近10年來,在荊門與宜昌當陽交界的漳河水庫上遊不斷有漁民報告發現有桃花水母。
  • 荊門漳河三乾渠城區段變成「納汙河」
    對於漳河庫區整個大環境來說,不管是三乾渠城區段「變身」「納汙河」,還是宏圖社區雨水排口濁水直排,兩處「小地方」似乎不足為慮。而小處方見真章,綜觀漳河庫區水環境保護,形勢十分嚴峻。近年來,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積極創新漳河水環境保護工作體制機制,切實推進漳河水環境保護。監測結果表明,漳河水源整體水質達到地面水一類標準,透明度達到7米。連續多年出現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的中華桃花水母。但從近三年監測數據來看,漳河水質有下降趨勢。
  • 漳河源頭何處尋,給你講訴一段你不知道的漳河水故事
    漳河一一源出於高山龜谷,流向低峽山川之河也。被譽為太行神女,上黨母親河。名泉聖水,涓涓細流,走出鄉關,牽手八支。百折不回,綴泊湖灣。紆綺索瀾,邀約長子、昔陽兩漳,注之三江九澤;跨越太行,一瀉千裡,左進趙雁而入津門,右穿紅旗渠下豫洲。匯入海河、黃河;流進渤海、黃海;走向東海、大洋。
  • 邂逅千年漳河,金龍泉帶你解鎖好水之密
    晴空萬裡的下午,楚天交通主持人塗駿與漳河風景區導遊夏小姐展開了積極直播互動,在直播間裡主播與網友進行了多維度溝通互動,不斷向在線網友展示漳河水的魅力和特點,同時在直播間裡贈送了金龍泉啤酒等福利。現場金龍泉公司員工介紹,水是啤酒的血液,水質好壞直接影響啤酒質量,優質的漳河水是金龍泉啤酒的核心競爭力,是生產優質品牌的重要基礎。金龍泉系列啤酒優選原料無添加,採用達直飲水標準的富鍶漳河水,新疆、甘肅一帶的優質麥芽及酒花精釀而成,確保每一瓶啤酒品質卓越。
  • 「湖北的夏威夷」——漳河水庫美景怡人
    被譽為「中華地中海,湖北夏威夷」的漳河風景區,位於湖北荊門、宜昌、襄陽三市交界處,地處張家界、古隆中、長江三峽等旅遊熱線的黃金腹地。漳河風景區以聞名全國的八大水庫之一的漳河水庫為依託,風景秀麗、水域寬闊、神韻獨特,水質天然純淨,是一個集工程、人文、自然和生態旅遊為一體的水利風景名勝區。漳河風景區由湖心島及陽光沙灘兩個核心景點組成。
  • 原標題:護水愛水就要有直飲河水的勇氣
    3月22日第23屆世界水日之際,湖北荊門漳河之濱再聚愛水先鋒、環保志士。第七屆金龍泉感恩漳河日暨漳河環保宣傳行活動啟動儀式上,湖北省環保廳環境監察總隊總隊長李永福、荊門市副市長張尚貴現場舀取漳河水後直接飲下,用行動呼籲護水愛水。(3月23日中國新聞網)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沒有水,發展無從談起,一切無以支撐。
  • 漳河風景名勝區
    湖心島以「中國觀音化身最全祈福聖地」 ——觀音島、休閒度假勝地常青島最為著名。到漳河,賞原生態之人文奇觀,看純自然之山水妙象,泛舟衝浪、沙灘沐浴、結伴漂流、採桔賞花、遊釣品魚、飛天走索、露營拓展、參禪祈福,讓您享受悠然自得的愜意,帶走一份彌足珍貴的記憶。
  • 天藍水碧珍鳥飛——魏勇沮漳河水鳥攝影欣賞
    沮漳二水,源出荊山。是楚人的發祥地、「母親河」。《左傳》以「江漢沮漳,楚之望也」而頌之。如今,這條長江中遊上段北岸的一級支流,成為了珍稀水鳥的天堂。沮水、漳水在當陽市兩河口匯合。合流前,各自獨立,平行穿行於山地、丘陵之間。合流後,進入江漢平原,合稱沮漳河,經枝江、江陵入長江。河段長90多公裡。
  • 太行人應該知道的漳河源頭的秘密
    漳河一一源出於高山龜谷,流向低峽山川之河也。被譽為太行神女,上黨母親河。名泉聖水,涓涓細流,走出鄉關,牽手八支。百折不回,綴泊湖灣。紆綺索瀾,邀約長子、昔陽兩漳,注之三江九澤;跨越太行,一瀉千裡,左進趙雁而入津門,右穿紅旗渠下豫洲。匯入海河、黃河;流進渤海、黃海;走向東海、大洋。
  • 沮漳河的歷史縱深
    對於視水為萬物之源的華夏文明而言,河流就是母親的象徵,族群的標記。沮漳河流淌的水,與楚人的血脈是相通的。沮漳河因楚人而出彩。楚人對沮漳河有著刻骨銘心的感情。楚人的光榮與夢想,悲歡與離合,均與沮漳河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千絲萬縷的聯繫。因為楚民族,沮漳河在兩千多年前激起的波瀾,曾響徹華夏大地。
  • 漳河是納盡百川的大湖
    桃花水母是判定淡水品質的一個標準,因其對水環境的要求極高,適宜其生存的水域必須無毒無害潔淨微酸性的一級水質,而漳河水庫春秋均可見桃花水母,可見水質是真好。流火七月,小型水庫、湖泊像一個個大型溫泉池,漳河水庫卻獨享一庫清涼,雖然不是桃花水母出沒的季節,碧綠的湖水,青翠的群山,也是分外怡人。
  • 漳河水畔奏響秋日戀曲
    荊門晚報記者 胡於梅 攝11月7日上午,秋風習習,來自我市各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近120名俊男靚女在漳河陽光沙灘體驗了一場相識、相知、相戀的時光旅行。我市第七屆青年職工漳河環保行暨交友聯誼活動由市總工會主辦,市職工服務中心、市職工志願者協會、市圓夢愛心幫扶會具體承辦。
  • 巨鹿人文——老漳河的傳說
    當今流經邢臺市境內平鄉、廣宗、巨鹿、寧晉、新河一帶的漳河,稱「老漳河」。初唐及之前的時候,漳河曾經在巨鹿縣域西部流經。當時的巨鹿縣城在今天的「夏舊城村」,唐垂拱年間因漳水為患縣城遭到淹沒,之後遷到了當今的位置。
  • 既要抗洪搶險更要未水築壩
    □李榮東 周國剛  近聞一則故事,在汛期到來前,某地發動群眾打壩築堤,以防洪水。而相鄰某地的人們卻譏諷說,他們是「杞人憂天」,吃飽了撐的。結果沒過幾天,大雨傾盆,洪水滔滔。打壩築堤的某地,10多公裡河堤無一處險情,農作物安然無恙;而嘲笑他們的某地,則「水漫金山」,一片汪洋,人畜和農作物都「在劫難逃」,不得不進行「澤國大轉移」。
  • 關於舉辦「金龍泉啤酒水源——漳河千年好水歷史文化論壇」的徵文...
    水,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活化劑」,是人類文明的搖籃。 《左傳》云:「江漢沮漳,楚之望也」。學者云:荊山是楚人的發源地,古漳河是三國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南漳縣具有諸多印證「千年好水宜居人類千年」的歷史文物,足見漳河是條千年古河。自古以來,漳河的水就源於荊山的地下水、地表水。1958年黨和政府為了充分發揮漳河的水利功能,在漳河的荊門境內興建了漳河水庫。 金龍泉啤酒的水源是漳河水庫,漳河水質優良已為現代科學所證明。漳河水庫連續十年發現桃花水母,水質106項檢測指標全部合格,達直飲水標準,富含微量元素鍶0.22mg/L。
  • 盛夏到漳河去看海
    桃花水母是判定淡水品質的一個標準,因其對水環境的要求極高,適宜其生存的水域必須無毒無害潔淨微酸性的一級水質,而漳河水庫春秋均可見桃花水母,可見水質是真好。流火七月,小型水庫、湖泊象一個個大型溫泉池,漳河水庫卻獨享一庫清涼,雖然不是桃花水母出沒的季節,碧綠的湖水,青翠的群山,也是分外怡人。
  • 巨鹿古八景——漳河春漲
    漳河春漲描繪了春天冰河消融,春暖花開,清冽的河水從上遊簇擁而下,在下遊地區形成一副水波湧動,水面明麗蕩漾的漳河水泛漲的情景。 明舉人尼良直詩云: 派接黃河浸海涯,春來兩岸拍睛漪。東風跳浪桃花暖,正是魚龍變化時。
  • 肝不好的人,常吃2紅,常飲2水,遠離2果,你的肝臟會感謝你
    對於患有肝病的人,飲食就要很注意,除了要戒酒,避免暴飲暴食、油膩飲食之外,還可以通過吃一些對肝臟有益的食物來保養肝臟,多喝好的茶水,同時遠離傷肝水果。有人總結說:肝不好的人,常吃2紅,常飲2水,遠離2果,你的肝臟會感謝你,具體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