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霞
2月24日晚間,順豐控股同時發布未經審計的2019年度業績快報和2020年1月快遞服務業務經營簡報。數據顯示,順豐在2019年以1121.93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營收,也成為國內A股首家營收過千億的快遞上市公司。
順豐2019年1月-2020年1月營收(來源於順豐)據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度,順豐控股營業總收入達到1121.93億元,同比增長23.3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57.97億元,同比增加27.24%;每股收益達到1.32元,同比增加28.16%。順豐表示,在2019年快運和供應鏈等新業務持續高速發展,同時,公司策略性地規劃了新產品和服務,帶動了傳統業務板塊以較高的增速發展。
2019年,順豐控股扣非後淨利潤達到42.08億元,同比增長20.78%。順豐對此表示,這是因為在2019年加大對科技成果的應用和成本管控,帶來了經營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截至報告期末,順豐的總資產為 925.35 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 28.9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424.20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15.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每股淨資產為9.61元,較上年同期上升15.64%。
從2019年5月開始,順豐面向電商市場推出特惠專配新產品,帶動順豐的單月業務件量持續攀升。改變策略後的「下沉」順豐,不僅獲得了來自拼多多的訂單,而且在2019年與唯品會深度合作,獲得了後者大量的電商訂單,在電商包裹市場取得了進一步的突破。
順豐快遞業務量變化在同日披露的今年1月的經營簡報中,順豐在2020年1月實現營收(含供應鏈業務)116.28億元,同比增長14.40%;業務量達到5.66億票,同比增加40.45%。數據顯示,從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順豐的單月快遞業務件量均達到5億票以上。
具體看快遞業務,順豐1月速運業務單月營收達到111.50億元,同比10.64%;快遞單票收入19.70元,同比下降21.23%,環比上升2.07%。順豐對此解釋稱,「單票業務同比下降是受到春節成本支出增大、資源傾斜支援疫區、新業務發展等多因素影響。」
受到春節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影響,據國家郵政局2月7日發布的快遞發展指數報告,1月份快遞行業整體業務量下降11%,快遞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2.6%,
在此背景下,順豐取得上述業績頗為難得。
一方面,順豐與中國郵政、京東等幾家直營快遞公司堅持在春節期間做到真正「不打烊」,長期共同承擔了春節快遞配送的主力工作。
2019年國家郵政局公布順豐,京東,郵政,EMS,品駿等5家企業承擔了春節期間快遞市場90%的佔比,而據「物流一圖」測算,預計在2020年,「順豐+京東+郵政」仍將佔據90%的市場份額,其中,順豐有望達到40%。
另一方面,在疫情特殊時期,部分省市郵政管理局明確要求除郵政、順豐及京東等少數幾家快遞公司外,其餘企業不得提前復工。得益於直營模式下對網絡末端的高度管控能力,順豐在疫情期間復工速度更快,在多家通達系快遞公司未能恢復運力的情況下,順豐獲得了相較更高的市場份額。
疫情防控期間,得益於豐富的航空運力資源,順豐贏得了品牌口碑,同時也帶動業務量增長。截至2月21日中午,順豐航空直飛武漢航班量累計執行航班117個,運輸防疫物資3038噸。同時,順豐全網合計運輸至湖北的包裹已達7560萬件,為前線醫療物資和生活物資的運輸送提供物流保障。據「物流一圖」測算,順豐日均業務量在2月突破2000萬單,甚至超過去年旺季11、12月日均水平。
快遞物流行業專家趙小敏此前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疫情將加速快遞行業洗牌的過程,一些表現比較傑出的企業會得到更高的社會認同和更大的市場回報。」
在疫情期間,順豐股價呈明顯上漲趨勢。截至2月24日收盤,順豐控股股價報45.96元,總市值達2028.9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