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快遞一哥」已誕生,營收過千億,和阿里「分天下」

2020-12-21 富豐財經

近些年,隨著網際網路的應用場景不斷廣泛,其中網購更是頗受眾人青睞,現在,大家足不出戶就能夠享受到購物的快感了。網購之下,快遞也成為了需求旺盛的一大行業,再遙遠的距離,也因快遞的出現,而被拉近了距離。

眾所周知,由於快遞行業的發展很好,導致很多企業進入,當下,中國快遞企業數不勝數,大大小小的企業有很多。不過,一些快遞巨頭也早已佔據了主要的市場地位,其中就不得不提到京東、阿里系了。

不過,要說到真正的「快遞一哥」,還要屬這一快遞企業,那就是順豐了。順豐是國內的快遞物流綜合服務商,經過多年的潛心經營和前瞻性的戰略布局,順豐已形成擁有「天網+地網+信息網」三網合一、可覆蓋國內外的綜合物流服務網絡。

成立於1993年的順豐,在2017年才選擇上市,在上市之後,順豐在市值方面也是領跑三通一達。除此之外,順豐在業績方面,也非常喜人,在2020年1月17日,順豐發布了2020年業績簡報。

其中顯示,2019年順豐全年營收突破千億,達到1109.02億元,成為A股首家營收過千億的快遞上市公司。事實上,順豐業績大增的背後,也是得益於順豐服務體系的逐步完善,整體運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一直以來,作為獨立第三方物流的順豐,雖說一直很低調,不過,卻能夠和將「四通」收入囊中的阿里「分天下」,也足以說明順豐的實力是非常強勁了。阿里,雖說是電商巨頭,不過,近些年來,隨著頻頻出手,也佔據了快遞行業的半壁江山。

目前,圓通、中通、百世(原匯通)、申通都歸入了阿里巴巴的版圖。在2015年,阿里投資圓通,2018年,阿里又將中通快遞納入麾下,另外,阿里也早已入股了百世快遞,在2019年,申通也「賣身」於阿里了。

「四通一達」之中,也就剩下韻達了,不過,這些年,韻達和阿里之間也十分的「曖昧」,在業內看來,韻達早晚也會成為阿里快遞版圖之中的一員。而順豐為了應對阿里巴巴與「四通一達」的抱團衝擊,也是做出了一系列的改變。

事實上,順豐作為「快遞一哥」,有著很多的優勢,不僅是國內規模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而且這些年也在積極試水新業務。從順豐的業績大增上也能看出,新業務也正在為順豐貢獻一定的利潤。

可以說,當下,雖說,京東、阿里系和順豐是呈現出「三分天下」的態勢,不過,目前,順豐依舊在快遞行業中排名第一,可謂是中國的「快遞之王」了。當然,這些年,快遞行業也在加速洗牌,競爭也更加激烈了,那麼,在快遞巨頭之爭之下,誰又將勝出?是順豐、阿里系,亦或是京東呢?

相關焦點

  • 順豐穩坐「快遞一哥」!營收千億,「天網」撒遍全國!飛機沒白買
    根據數據顯示,順豐在2019年以著1121.93億元的營收,首次突破了「千億元營收大關」。不僅如此,順豐還憑藉著這個成績,成為了國內A股首家營收超過千億元的快遞上市公司。可以說,順豐將國內的「三通一達」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 又一快遞巨頭崛起!營收破1000億,超日本雅瑪多,躋身全球四強
    歷經行業的多年發展和優勝劣汰,誕生了很多優秀的快遞企業,比如中通、韻達、圓通、百世快遞等等。如今,又一快遞巨頭崛起,營收首次突破1000億,超過日本巨頭雅瑪多,順利殺入全球前四強,堪稱中國快遞「一哥」。
  • 快遞行業「新黑馬」誕生?3個月攬收包裹46億件,超順豐和申通
    根據官方公開信息顯示,我國的快遞行業已加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截至2018年,我國的快遞業務量已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之和,規模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是第二名美國的3倍還要多,中國的快遞包裹量佔全球市場的50%以上。
  • 順豐2019年營收首次破千億元,春節當月快遞業務逆勢增長40%
    數據顯示,順豐在2019年以1121.93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營收,也成為國內A股首家營收過千億的快遞上市公司。具體看快遞業務,順豐1月速運業務單月營收達到111.50億元,同比10.64%;快遞單票收入19.70元,同比下降21.23%,環比上升2.07%。順豐對此解釋稱,「單票業務同比下降是受到春節成本支出增大、資源傾斜支援疫區、新業務發展等多因素影響。」
  • 千億美元估值加持盈利,阿里雲或將助力阿里市值破萬億
    文/楊劍勇阿里巴巴誕生於網際網路發展初期,1999年以馬云為首的18人在杭州成立阿里巴巴公司,創業初期以電商為核心,欲「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經過20年發展,不再是單純的電商企業,而是以技術為驅動的商業生態系統公司。
  • 順豐營收破千億,王衛的飛機買對了
    財報稱,「盈利能力的持續增長得益於公司在保持對新業務持續投入的同時,科技成果的應用和成本管控措施帶來了經營效率的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和成本優勢在新冠疫情時期顯現。陸運管控下其他快遞幾乎停滯,順豐是少有的正常運轉的物流運輸平臺之一。
  • 股價翻八倍VS年度千億營收 山東黃金和紫金礦業誰才是黃金一哥?
    記者注意到,紫金礦業的總資產也是千億級,年報顯示,紫金礦業的總資產為1238.31億元,而山東黃金的總資產是紫金礦業的一半不到,為581.56億元。元/股;而體量和營收都只是其一半的山東黃金則受到二級市場追捧,據了解,2003年山東黃金的上市發行價僅為4.78元/股,截至2020
  • 中國「物流之王」誕生!超越三通一達和順豐,一年營收2437億
    現在在大街上我們經常會看到快遞小哥的身影,這已經意味著快遞行業如火如荼的景象,確實國內的電商漲勢良好,網購已經成為了人們購物的一大主流。得益於電商的火熱,快遞行業的訂單量也開始飆升,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漸漸的這個行業也誕生了越來越多的企業,比方順豐、百世、韻達、圓通等等。
  • 順豐去年營收破千億,快運年收入破百億,總市值逼近美股聯邦快遞
    3月23日晚間,順豐控股(002352)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順豐營收1121.93億元,年收入首破千億大關,同比增長23.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7.97億元,同比增長27.23%。
  • 順豐王衛: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遞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談到順豐快遞,我們第一個想到可能就是「快」,因為在我們大多數人的潛意識裡,發順豐就是比其它的快遞要快一些。「快」確實是順豐快遞的顯著特徵,順豐也正是憑藉這一優勢從一眾快遞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名副其實的「快遞一哥」。但「快」並不單單體現在快遞上,更體現在它背後的老闆王衛的個人風格上。
  • 快遞行業猜想:破局者「阿里」(BABA.US)? 能否求得最優解?
    破局者:阿里(BABA.US)為何有動力?18-19年阿里連續投資了中通(持股7%)以及申通(14.65%,尚需過會),投資焦點再度回歸快遞行業。a)通達系整體已經構成成本護城河,龍頭集中可盡享電商紅利;以量為先是電商快遞當前階段的核心驅動力,通達系市佔率16年後見底回升,19Q1已達57.5%,加百世CR5已達68.5%,二線以下快遞在加速退出市場。
  • 阿里終結「體檢一哥」之爭 耗資50億元成美年二股東
    繼年初完成對愛康國賓的私有化後,10月27日晚間,另一大體檢巨頭美年健康公告稱,阿里耗資近50億元(人民幣,下同)從其控股股東手中接下10.82%的公司股份,一躍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美年健康和愛康國賓數年來幾番爭奪,最後竟然是阿里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體檢一哥」。
  • 專注「吹牛」20年,阿里想當「鋼鐵俠」,發動5億用戶種了1億棵樹
    一起步創業時,馬雲和阿里一直頂著「吹牛」的名頭——據說早年採訪,記者們聽馬雲「吹牛」煩了都走了,只有一個記者出於禮貌聽到了最後。也不怪記者們走眼,眼前的馬雲,一個高考三次才考上大學的「學渣」,其貌不揚,卻很不安分。
  • 順豐即將上市,你的快遞為它千億估值貢獻了多少?
    2017 年,藉助 A 股市場的估值體系,順豐創始人王衛的身價按照目前股價計算已超過千億,順豐速運也將於 2 月 24 日借殼鼎泰新材正式上市,估值約 443 億元。沉默的王衛,低調的順豐,「真的快」的快遞如果你上網翻查關於順豐的資料,會發現這家公司很低調,媒體直接採訪獲得的信息少之又少,不少事情和故事都是由旁人講出。
  • 韻達快遞網點「暴雷」、百世匯通站點「跑路」,阿里系快遞怎麼了?
    在這個包裹運單上,收件人甚至備註要求商家不要發韻達快遞,然而沒想到還是發的韻達快遞,並且包裹滯留。而據維權的二級網點承包商負責人介紹,之所以派件不及時,正是因為觀沙嶺服務站拖欠了他們的派件費,從而無法給快遞員結算工資。受此影響,韻達快遞長沙觀沙嶺服務站旗下的鈺龍天下、濱江寄存網點的派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延遲。
  • 阿里系快遞怎麼了?網點倒閉包裹滯留,客服勸用戶「別再發百世匯通...
    山東財經報導了解到,濟南百世快遞一網點已關閉,大量滯留件不久前剛協調臨時快遞員配送。事實上,關於百世快遞網點倒閉的報導屢見不鮮。有報導稱,今年春節後,百世快遞總部降低了分發給快遞站點及快遞員的派送費,導致全國許多快遞網點倒閉。
  • 「菜鳥直送」誕生!阿里物流戰略再變化
    通過此次整合我們也可以發現,和阿里整合快遞不同的是,同樣是整合,當初整合快遞主要是通過合作投資入股的模式,而這次對城市物流的整合阿里則採取了直接收購再整合的模式,完全都是阿里的獨立品牌,也就是阿里直接出手自己乾物流了(城市物流),這也能從側面反映出,阿里整合城市物流已經吸取了當初整合快遞的一些經驗和教訓,也就說物流還是要自己來掌控。
  • 中國真正的四大財團,其資產都超萬億,阿里和騰訊都要「靠邊站」
    文:稚野由於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有不少的名企誕生,其中在科技發展中很好的也就是阿里巴巴和騰訊集團。也是因為網絡時代的到來,促使了企業更好的發展,而且馬雲和馬化騰也是多次成為過中國首富。然而,也就在今年的10月29日,中國信通院公布了《2020年三季度我國網際網路上市企業運營情況》,數據上顯示,截止到今年的9月30日,其阿里也以51975.1億元的市值拿到榜首位置,而騰訊也是緊跟其後,以43079.6億元的市值排列第二位。  通過數據可以表明,現在阿里巴巴和騰訊集團是目前最耀眼的兩家企業。
  • 營收超四通一達,在國內已成為聯邦快遞最強勁對手
    最近美國聯邦快遞在中國的企業形象大跌,這家跨國物流公司由於接連「誤送」以及「拒送」華為的包裹而引發諸多爭議。在聯邦快遞公布的2019財年第四季度報告中,集團淨虧損19.7億美元,不過從全年來看,聯邦快遞2019財年營收高達697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訂單就超過千億人民幣。
  • 一天營收70億元,超越騰訊、阿里,國家電網稱得上真正的科技巨頭
    本文原創,禁止搬運和抄襲,違者必究! 國內科技巨頭 在國內哪一家公司的營收實力最強呢?如果是在民營企業中,華為當之無愧的第一。去年華為營收了8588億人民幣,今年上半年華為的營收成績更是達到了4540億元。在國內民營企業中,超越了一眾網際網路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