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看貴州】惠水:一個小縣城易地扶貧搬遷的「中國夢」

2020-12-20 央視網

【脫貧攻堅看貴州】惠水:一個小縣城易地扶貧搬遷的「中國夢」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03月01日 14:38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9歲女孩程桂英和央視網記者交談。

明田新村,是惠水縣易地扶貧搬遷代表性的安置點。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佳勇)2月27日下午五時許,貴州省惠水縣明田新村,天氣微冷,在高鎮中心小學讀二年級的9歲女孩程桂英,面對央視網記者採訪時,小手下意識地往兜裡縮了縮,右手緊緊抓住家門的鑰匙。

  自去年9月份搬到明田新村後,程桂英第一次有了自己家門鑰匙。而僅僅在9個月之前,在數十公裡外的老家羨塘鎮剛金村,程桂英一家八口人還擠在破舊、狹窄的老屋裡,不僅沒有自己的鑰匙,還需要和姐姐們同擠一張床。

  「我的新家在8棟三樓,家裡有四張床,」程桂英笑著,滿臉自豪地對央視網記者說,現在她最高興的事情就是放學後第一個跑上樓開門,也不用再和姐姐睡一張床了。

  程桂英一家八口人,按照明田新村易地地扶貧搬遷每人20個平方的標準,他們分到了3套總共160平米的新房。

  明田新村是當地最大的一個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2015年12月2日,貴州省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項目建設啟動時,惠水縣明田新村安置點也在同一天開工建設,2016年3月14日,明田新村迎來了第一批來自大山裡面的住戶。

  新村位於惠水縣經濟開發區的核心區,十幾棟嶄新漂亮的多層住宅樓,環境優美,安置點還配套了學校、文體廣場、社區服務中心等場所。目前,明田新村共有住房1274套,2016年第一批搬遷1095戶4684人,已經搬遷入住了586戶,2461人,全部為整寨搬遷。

  「十三五」期間惠水縣通過精準識別,將規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4161戶17475人,這些人主要是居住在生存環境差、人地矛盾突出、不具備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生態環境脆弱、限制或不宜開發,距城鎮和交通幹道較遠、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難以延伸的村寨中。

  而且這些村寨人口規模都在50戶以下、貧困發生率高達50%以上,不僅扶貧成本大,地震活躍帶和地質災害多發、安全隱患較大等,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程桂英一家正是受惠於惠水縣扶貧搬遷政策4000多戶中的一戶。

  據介紹,惠水易2017年還計劃將剩餘的2868戶11989人全部搬遷,提前完成十三五搬遷任務。

  這個貴州南部的小縣城,也正在用上萬人離開大山「喬遷新居」幸福感,編織著的中國易地扶貧搬遷典型的「中國夢」。

相關焦點

  • 脫貧摘帽之後丨貴州惠水: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 異地搬遷後的...
    貴州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2014年末,全省貧困人口623萬,數量居全國第一。根據「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的「五個一批」脫貧措施,從2016年開始,貴州進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易地搬遷。
  • 馬關輝脫貧攻堅專輯《你的愛》分享會在黔南惠水葉辛好花紅書院舉行
    男高音歌唱家馬關輝放歌漣江12月12日,由貴州省音樂家協會、貴州師範學院、天下貴州人俱樂部主辦,惠水縣文聯、葉辛好花紅書院承辦的男高音歌唱家馬關輝脫貧攻堅歌曲專輯分享會在惠水葉辛好花紅書院舉行,我省知名音樂人黃承志、凌飛、丁傑等與馬關輝分享新專輯的喜悅
  • 易地扶貧搬遷的燕趙答卷
    陳智慧/攝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秦偉 記者成靜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在燕趙大地上迴響!河北是「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的熱土,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心裡最牽掛的大事。
  • 再見,溜索——貴州威寧縣易地扶貧搬遷紀實
    再見,溜索——貴州威寧縣易地扶貧搬遷紀實 2020-08-20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堅決打贏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
    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方略,強化政策舉措落實,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堅決打贏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    胡春華指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取得了決定性進展,進入最後攻堅階段,必須堅持按照既定的目標和任務,突出重點、聚力攻堅。要嚴格鎖定搬遷範圍,嚴守住房面積紅線,保持政策總體穩定。
  • 國務院新聞辦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
    當地探索「吊莊移民」,就是開啟了扶貧搬遷的先河。之後,扶貧搬遷成為中國開發式扶貧的一個重要措施。2001年,國家發改委安排了專項資金,從國家層面有計劃、有組織開展了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大家可能會注意到,原來的是「異」,現在就變成了「易」,叫易地扶貧搬遷。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志願青春」教育扶貧記——聚焦貴州脫貧一線...
    新華社貴陽12月14日電題:「志願青春」教育扶貧記——聚焦貴州脫貧一線的志願者力量 新華社記者駱飛 今年7月,34歲的苗族婦女潘愛松終於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逢人她都忍不住展示一下。儘管筆畫有錯誤,字有些歪斜,但這仍是她最自豪的事。
  • 【新疆脫貧攻堅 · 易地搬遷】走出窮窩窩 開啟新生活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疆各族幹部群眾勠力同心,奮勇拼搏,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扶貧開發的華美樂章。易地扶貧搬遷,無疑是新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一戰。  2019年入冬前,我區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從交通閉塞、貧困落後地方搬遷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或安置點的40146戶16.94萬人,均得到妥善安置。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昭陽靖安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昭陽靖安新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同時,圍繞雲南省易地扶貧搬遷「50個有」,新區內的6個社區衛生室、1所二級綜合醫院,2所幼兒園、2所小學、1所完全中學,1個就業服務站、1所技能培訓學校、2家籤定培訓機構、6家籤約勞務公司,確保了搬遷群眾「能看病、有學上、可就業」;此外,新區內的一站式便民服務窗口,構建了「黨工委(管委會)—服務管理中心—縣區工作站—社區黨總支(居委會)—黨小組(片區)—志願服務隊—樓棟長」的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做到易地搬遷推進到哪裡
  • 「脫貧攻堅看貴州」圖片展巡展在貴陽龍洞堡機場啟動
    (本網記者 徐昆/攝)  近年來,貴州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連續發起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勢、春風行動等戰役,減貧和搬遷人數全國最多,創造了全國脫貧攻堅「省級樣板」。
  • 西藏山南市易地扶貧搬遷:搬離「窮窩窩」 圓了「脫貧夢」
    「多虧了精準扶貧政策,我們才能搬出『窮窩窩』,住上新房子,過上幸福生活。」說起易地扶貧搬遷,今年61歲的曲松縣曲松鎮東嘎村群眾格桑頓珠滿是感激。截至目前,山南市共有335戶1034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了脫貧摘帽。
  • 劍閣縣加快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劍閣縣精準核定易地扶貧搬遷1.5萬餘戶,近4.3萬人,佔貧困人口的43.9%,規模居廣元市縣區第一。實施脫貧攻堅以來,劍閣縣易地扶貧搬遷資金共投入24億多元,佔脫貧攻堅資金總投入的三分之一。共建成6戶及以上集中安置點398個,配套修建農村公路2410公裡,整治山坪塘931口,解決人飲2230人,配套公共服務設施751處。
  • 西藏日喀則市易地扶貧搬遷:搬出窮窩窩 邁上小康路
    與精準脫貧相適應 挪窮窩、拔窮根、摘窮帽  拉孜縣查務鄉明瑪村易地扶貧搬遷點是日喀則市率先建設完成的第一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  日喀則藏曆新年前夕,村民旺堆興高採烈地用新買來的藏式門帘將新居裝扮得漂漂亮亮。  「今年是我們搬到新家的第三個新年,去年我在縣城考了駕照,有了新車,搬遷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 夯實基礎逐夢小康——張掖市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和易地搬遷工作紀實
    現在搬遷至圓夢苑小區,困擾我們多年的問題得到了根本性解決。」民樂縣易家灣村易地搬遷戶武開會是村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說起易地搬遷帶來的變化,他感觸頗深。  基礎設施和易地搬遷是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對我市脫貧攻堅工作來說是一場必須打贏且要打好的硬仗。
  • 雲南瀾滄縣:易地扶貧搬遷成效明顯
    2.57萬戶8.5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9.84%,是全省、全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同時,瀾滄還是一個民族「直過區」,拉祜族、佤族、布朗族3個「直過民族」人口22.88萬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一批」之一,是為了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根本舉措。經過嚴格篩選審查,瀾滄縣符合易地扶貧搬遷「六類」區域人口的共有6368戶22671人,涉及到該縣20個鄉鎮中的17個鄉鎮92個村民委員會215個村民小組。
  •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阜平:易地扶貧搬遷搬出一片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 | 河北阜平:易地扶貧搬遷搬出一片新生活 2020-11-23 19:2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帶你去看山村的「脫貧標語」——貴州脫貧攻堅一線採訪見聞
    新華社貴陽6月5日電(記者段羨菊 王新明 駱飛)盤旋繞行在貴州山區採訪,時時映入眼帘的是一條條脫貧攻堅標語。它們有的漆在路旁,有的塗在牆上,有的寫在牌子上。語言大多通俗,有時不乏幽默,有的還散發著與貧困鬥爭的硝煙味。
  • 喜看雲南紅河縣龍安易地扶貧搬遷點
    喜看雲南紅河縣龍安易地扶貧搬遷點 供圖脫貧攻堅工作以來,雲南紅河縣這個集「老、邊、少、貧」於一體的地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在該縣各鄉鎮各族群眾的衣食住行上得到了明顯的體現,特別是從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上反映出了群眾的滿意度。位於紅河縣西北部的車古鄉,就是這樣一個鄉鎮。
  • 在關愛和感恩中逐夢前行——來自貴州易地扶貧搬遷點的暖心故事
    近日,遵義市紅花崗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搬遷群眾正排隊求職,與建在安置點的「扶貧車間」籤訂勞動合同後,等待覆工上崗。加大對搬遷群眾就業的扶持,讓他們搬得出,能脫貧,就業有收入,小康有奔頭,是貴州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後半篇文章」的重點之一。當前,全省搬遷家庭勞動力的97.3萬人中,年前已落實就業的勞動力有88.24萬人。截至目前,共有65.04萬人已經返崗就業,佔搬遷勞動力的67%,其中省外務工的佔返崗就業人數的43.4%。
  • 湖北十堰: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
    陶德斌/攝  胡玉林  王維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李建民  潘曉娟    十堰地處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上遊,是鄂豫陝渝毗鄰地區,肩負著保水質、保生態和脫貧攻堅的雙重艱巨任務,也是全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有國家級貧困縣6個(其中5個為深度貧困縣),省級貧困縣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