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業超級利好!證監會發聲 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 支持國資助力!六...

2020-12-2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券業超級利好!證監會剛剛發聲 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 支持國資助力!六舉措做強做優 已有資金先行動

摘要

【券業超級利好!證監會剛剛發聲】證監會在答覆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3353號提案時表示,為推動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將鼓勵和引導證券公司充實資本、豐富服務功能、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加大技術和創新投入、完善國際化布局、加強合規風險管控,積極支持各類國有資本通過認購優先股、普通股、可轉債、次級債等方式注資證券公司,推動證券行業做大做強。(券商中國)

  證監會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證券公司。

  證監會在答覆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3353號提案時表示,為推動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將鼓勵和引導證券公司充實資本、豐富服務功能、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加大技術和創新投入、完善國際化布局、加強合規風險管控,積極支持各類國有資本通過認購優先股、普通股、可轉債、次級債等方式注資證券公司,推動證券行業做大做強。

  看點一:六舉措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

  證監會答覆了《關於做強做優做大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構建資本市場四梁八柱確保金融安全的提案》。證監會表示,為推動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證監會在「服務實體經濟、完善基礎功能、防控金融風險」總體原則下,積極開展了六方面工作:

  一是多渠道充實證券公司資本,鼓勵市場化併購重組,支持行業做優做強。支持證券公司在境內外多渠道、多形式融資,優化融資結構,增強資本實力。支持行業內市場化的併購重組活動,促進行業結構優化及整合。

  二是進一步豐富證券公司服務功能。鼓勵證券公司以客戶為中心,依法盤活客戶存量資產,發展櫃檯市場交易,試點信用衍生品、場外期權、跨境衍生品及結售匯等業務,研究推進併購融資,進一步完善、深化資產定價、風險管理和面向客戶的綜合服務能力。

  三是支持證券公司優化激勵約束機制。按照2018年11月證監會聯合財政部、國資委發布的《關於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計劃,完善人才引進的配套措施與保障機制。

  四是鼓勵證券公司加大信息技術和科技創新投入,在確保信息系統安全可靠的基礎上,加大金融科技領域研究,探索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應用,提高金融科技開發和應用水平。

  五是支持證券公司完善國際化布局,按照2018年9月證監會發布的《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設立、收購、參股經營機構管理辦法》,依法設立、收購境外證券經營機構,提升為實體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提供配套金融服務的能力。

  六是督促證券公司加強合規風控管理,不斷增強自我約束力,按照《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合規管理辦法》《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類業務內部控制指引》《證券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規範》等要求,構建完善的合規風控管理制度和系統,進一步強化投資銀行類業務內部控制,實現合規風控管理全覆蓋。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國泰君安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閻峰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遞交了《關於做強做優做大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構建資本市場四梁八柱確保金融安全的提案》,《提案》建議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增進頭部券商資本實力,鍛造資本市場四梁八柱,促進市場穩定,防範金融風險,確保國家金融安全。

  看點二:引導證券公司充實資本

  證監會表示,將繼續鼓勵和引導證券公司充實資本、豐富服務功能、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加大技術和創新投入、完善國際化布局、加強合規風險管控,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證券公司,促進證券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針對「以社保基金、匯金、中投相結合的方式大幅加大對國有大型頭部券商資本投入」的建議,證監會表示,將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積極支持各類國有資本通過認購優先股、普通股、可轉債、次級債等方式注資證券公司,推動證券行業做大做強。

  這與證券行業正在精心打造的「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文化相契合。證券公司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

  一是要突出主業,按照規律辦事。為投資者提供融資、交易、投資等中介服務是證券公司的「主業」,要將「好鋼用在刀刃上」,以高效的服務和風險管理提升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

  二要突出合規,始終依法經營。要將合規意識融進血液、裝進心頭、深入骨髓,切實做到學法守法,合規經營、依法辦事。只有依法合規經營,才能取信於客戶、取信於市場、取信於社會;只有依法合規經營,才能避免犯重大錯誤、釀成重大風險,從而打造「百年老店」。

  三要突出創新,提升服務能力。創新發展是證券基金行業永恆的主題,也是安身立命之本。創新必須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具備風險控制能力、專業能力等必要條件,創新要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逐步樹立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行業氛圍。

  四要突出穩健,持續健康發展。業務發展必須有「邊界」,要始終做到資本充足,要保證業務穩健、風險可控。

  看點三: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為證券公司帶來政策紅利

  證監會正在全面推進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深改12條」中有一條明確,要狠抓中介機構能力建設,加快建設高質量投資銀行,完善差異化監管舉措,支持優質券商創新提質,鼓勵中小券商特色化精品化發展。壓實中介機構責任,推進行業文化建設。

  受政策影響,券商股今年以來表現不俗,截至11月29日,A股36隻券商股2019年以來的平均漲幅近40%。近幾年以來,通過首發上市來募集資金以補充營運資金、增加資本金、擴大營業規模,成為越來越多券商的主動選擇。相關數據顯示,除了36家已在A股上市的券商外,還有多家券商尚在排隊審核序列中,中銀國際11月28日過會,3家券商處於IPO排隊審核序列,萬聯證券,審核狀態為「已反饋」;國聯證券和東莞證券的審核狀態為「中止審查」。

  從三季報來看,光大證券認為,券商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今年前三季度,排名前十的券商歸母淨利潤合計為565.07億元,佔36家上市券商總歸母淨利潤的70.88%。上市券商股之間業績出現明顯分化,在自營業務、信用業務方面具備優勢的券商股業績表現更加優異。

  展望未來,光大證券認為,券商自營業務全年預計保持穩健增長;經紀業務方面,需關注財富管理轉型帶來的增量機遇,尤其是頭部機構財富管理的轉型將會帶來增量優勢;投行業務方面,科創板註冊制提速將帶來增量,目前科創板註冊數量已經突破56家,若年底突破百家,保守測算可為券商帶來40億元左右的收入增量。

  看點四:資金大舉掃貨券商ETF

  進入2019年,券商ETF獲資金熱捧。數據顯示,證券ETF(512880.SH)由去年底的36.07億份增加至11月底的133.32億份,增加額度接近100億份,特別是在最近一個月(11月份),單月增加了超18億份,創下單月淨買入紀錄。

  從三大券商ETF份額變化來看,2019年以來三大ETF均出現較大規模增幅,證券ETF(512880.SH)份額增幅達270%,券商ETF(512000.SH)達323%,證券基金(512900.SH)達290%。而三者在11月份增加份額超過30億份。

  看點五:券商轉型勢在必行

  資本市場改革將推動證券公司轉型。國信證券研報認為,證券公司從「通道類中介」向「專業型投行」轉型,證券公司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證券公司作為連接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橋梁,投行業務、機構業務、資本中介業務、零售經紀業務將進行相應的模式調整和業務優化,從而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轉型的需求。大型券商憑藉規模優勢、平臺優勢、品牌優勢,龍頭優勢將逐漸擴大,特色券商則有望通過其特色業務的領先優勢脫穎而出。

  長久以來,我國證券公司扮演著「通道」類角色,輕資產業務佔比較高,主要表現為:經紀業務以交易佣金收入為主,為機構客戶提供財富管理服務的能力不足;投行業務以承銷和保薦業務為主,服務新興產業功能不足;資產管理業務以通道類業務為主,主動管理能力不強。資本市場改革將使證券公司擴大業務範圍,增強專業服務水平,從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國信證券認為,資本市場改革為證券行業釋放紅利。宏觀層面,金融供給側改革提出要增加有效供給,服務新興產業,促進我國經濟轉型,這將有利於我國直接融資比重的增加;基礎制度層面,註冊制改革承擔起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使命,創業板、新三板改革也將增加對創新型成長企業的包容性,這將擴展我國證券公司的業務範圍和利潤來源;對外層面,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政策不斷深化,國內證券公司不僅要服務國內企業「走出去」,還將直面外資的需求和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這將促使我國證券公司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監管引導下資本市場改革全面深化,市場化、國際化、機構化是大勢所驅,將重塑市場新生態。券商行業是資本市場核心參與者,市場變革將倒逼券商打破原有商業模式,構築生態圈模式。行業轉型也是優勝劣汰的過程,未來券商將走出差異化發展模式,治理機制和戰略定位優秀的券商有望突出重圍。

  具體來看,資本市場市場化、國際化、機構化大勢所趨,將重塑市場新生態。市場化多維推進,制度市場化邁入「存量和增量共同改革」新階段,業務市場化迎來行業新一輪創新發展周期,監管市場化遵循「穩健發展+扶優限劣」兩大基調。國際化從「引進來」和「走出去」雙輪推進,外資券商進入受監管對外開放節奏和證券公司自身競爭力影響,預計會在高附加值業務上對國內券商形成擠壓。機構化趨勢也將深刻影響A股市場生態,監管積極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外資、保險資金、保障類基金、理財子公司、公募基金五大類機構資金入市可期,將提高券商機構業務重要性。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責任編輯:DF075)

相關焦點

  • 證監會六大措施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 支持國有資本多種方式注資
    原標題:證監會六大措施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 支持國有資本多種方式注資 摘要 【證監會六大措施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 支持國有資本多種方式注資】11月29日,證監會在
  • 周末要聞匯總:證監會六大招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
    本周末影響市場的重要資訊有:易綱稱不搞競爭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寬鬆政策;中國11月官方製造業PMI出爐;證監會6大招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支持國有資本多方式注資;證監會核發2家企業IPO批文等。金融資本券業沸騰:證監會6大招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 支持國有資本多方式注資!
  • 又一券商推百億定增!距離54億配股僅隔半年,加速「補血」成券業...
    來源:財聯社在監管部門積極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推動證券業做大做強背景下,今年以來已有包括中原、海通、國信等多家券商陸續通過定增充實資本,天風證券也躋身這一陣營。此前海通、國信等頭部券商超百億定增,不僅獲得國內券業同行的參與,更是獲得外資頭部券商摩根、中國平安第二股東深投控以及知名私募機構高毅資產的積極認購。
  • 券業接「定向降準」!證監會大幅下調券商保護基金繳納比例
    證監會調整證券公司繳納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比例,預計行業2019年度繳納金額將下降8%,2020年度繳納金額將下降45%。 券商行業利好不斷,今日,證監會又有真金白銀舉措出臺。
  • ...業大合併引發無數猜想……哪家券商喊出時代最強音?來看全新展望
    雖然消息甫一面世即遭到了兩家頭部券商的雙雙澄清,不過,「不知道」而非「不可能」,這一設想也令業內誕生了更多的腦洞大開。海通和國君、申萬和銀河也不斷被「拉郎配」,盤算合併可能。在探討之際,業內對航母級券商的推出更多了幾分期待。回顧2019年的證券行業,外資控股券商不斷新增,「深改12條」、「推動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等提法無不暗示著行業格局的改變。
  • 券業另類「降準」正式落地,下調200個BP!券業利好正...
    為上市券商節省約260億流動資金從WIND資訊的數據來看,上市券商的結算備付金總體規模近2897.35億元。其中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等頭部券商的結算備付金規模靠前,中信證券超過300億元。
  • 券商債券融資兇猛 頭部機構加速「補血」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莉  隨著金融業加速開放以及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落地,券業資本金擴張速度也越來越快,其中債券融資成為券商機構「補血」、擴充資本實力的重要途徑。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券商通過發行公司債、短融券、次級債等多類渠道進行融資,總規模已經超1.5萬億,更有頭部券商頻頻發出百億級別債券融資。
  • 又有大利好!券業另類「降準」落地11年之罕見!「附投資周曆」
    據中航證券分析師測算,此次調整涉及近3000億元資金,能夠為上市券商節省260億左右流動資金,佔上市券商貨幣資金類資產(貨幣資金+結算備付金+存出保證金)的 1.57%,利好券商利息收入。賣方研究表示,根據歷史數據,我國中小散戶的頭均苗藥使用金額約16元,而過去五年溫氏股份為68元,牧原股份為124元,頭部企業市佔率的提高,能夠顯著提高生豬頭均疫苗總量。疫苗板塊,已經迎來估值、盈利的戴維斯雙擊。目前涉及到的上市企業主要是中牧股份,生物股份和普萊柯。
  • 中信等四大頭部券商集結第一創業42億定增局,罕見追捧「同行」背後...
    記者 | 滿樂1四大頭部券商集中參與第一創業定增。「第一創業定增價格6元/股,已經是公司在此輪上漲前的均價,目前市場對今年下半年牛市仍有期待,6個月鎖定期結束後出售股份也符合券商利益」。某券商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第一創業投行業務有著自己的特色,公司在華南地區業務也在行業中表現強勢,屬於券商財務投資的優質資源。
  • 兩大中信系券商紛紛闢謠,合併傳聞事件背後的猜測
    近日,券商股的走勢有些瘋狂。而在券商股瘋狂的同時,7月2日的一則關於「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合併」的傳聞,也是給券商股的走勢火上澆油。但是在上周日(7月5日),涉及此傳言的幾家機構先後發出否認公告,消息被徹底否認。
  • 2019成上市券商「爭氣年」 投行經紀自營全面開花 六...
    西南證券、長江證券、中原證券等券商淨利潤也有五倍以上增幅,這其中固然有去年券業整體業績低落的因素,而在資本市場改革全面提速、市場風險偏好提升的背景下,券商行業經紀、自營、投行業績整體大增早已是行業公認的事實,券商2019年整體業績飄紅已毫無懸念。
  • 券商股全線飄紅,2月業績亮眼,政策組合拳利好頭部券商丨牛熊眼
    行業利好政策密集出臺近期,證券行業迎來一波政策組合拳。3月6日,證監會就《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轉板上市的指導意見》公開徵求意見。證監會表示,建立轉板上市機制有助於豐富掛牌公司上市路徑,打通中小微企業成長壯大的上升通道,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有機聯繫,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 2019成上市券商「爭氣年」 投行經紀自營全面開花 六...
    西南證券、長江證券、中原證券等券商淨利潤也有五倍以上增幅,這其中固然有去年券業整體業績低落的因素,而在資本市場改革全面提速、市場風險偏好提升的背景下,券商行業經紀、自營、投行業績整體大增早已是行業公認的事實,券商2019年整體業績飄紅已毫無懸念。
  • 周末要聞匯總:券業又迎利好!券商可在第三方平臺展業與銀行、保險...
    本周末影響市場的重要資訊有: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自16日起開展網上意見徵求;深交所計劃於8月24日組織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企業上市;證監會就《證券公司租用第三方網絡平臺開展證券業務活動管理規定(試行)》公開徵求意見;央行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使用人民幣投資境內債券和股票;海南自貿港發布智慧海南總體方案(
  • 又見券商折戟資管 證監會6份罰單指向中郵等3券商
    (原標題:又見券商折戟資管業務,證監會6份罰單指向中郵等3家券商)
  • 券業潛力還有多大?中信證券全年淨利123億 不及摩根大通1/18
    我國券商行業要打造券商航母,仍任重道遠。投資和投行業務是中信證券2019年業績亮點中信證券公告顯示,2019年度,公司證券投資業務和投行業務收益同比增長。就投行業務而言,由於資本市場開啟改革,IPO發行保持常態化,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增量改革,利好券商投行業務。據wind,中信證券2019年獲得17.95億元的主承銷收入,排名行業第一,較上一年度增1.9倍,2018年全年中信證券主承銷收入為6.10億元。
  • 證監會的新掌門:釋放的政策利好令整個市場歡欣鼓舞
    財經評論員杜坤維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A股得到國際機構認可,這是一種契機,把股市打造成一個投融資平衡的市場,既發揮資本市場最大化支持實體經濟,也讓投資者獲得長期穩健收益。作為投資者也可以借鑑成熟國際機構的投資理念,成熟估值分析、讓自己少走一些彎路,從資本市場獲得更多回報。
  • 「研選」牛市旗手異動 頭部券商合併傳聞再起
    就資產規模來看,根據2020年一季報,合併後資產規模將達到超過1.2萬億,淨資產為2400億,成為遙遙領先的內資券商「巨無霸」。業內人士認為合併事宜「可信」監管將出臺何種措施來打造航母券商,深受各界關注。
  • 中銀證券2021年度策略:金融科技重塑券業 財管+投投引領增長
    競爭環境與監管政策催化下,券商+科技轉型已進入第三階段。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與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力度加大,內外部競爭環境變化使得證券公司競爭壓力日趨激烈,倒逼券商加大信息系統建設與人才儲備、擴大科研投入力度、打造自身核心優勢。
  • 又有券商被重罰!江海證券收到證監會處罰書 三大業務被叫停半年
    來源:東方財富網黑龍江唯一的國有控股券商江海證券,最近收到證監會的多份罰單,處罰相當嚴厲。由於其在開展多項業務過程中出現違規問題,債券自營、資管產品備案、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三大業務均被叫停半年。除此以外,相關的四名高管也被採取認定為不適當人選、公開譴責等監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