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見字如面

2020-12-12 光明日報

作者: 羅倩11月13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開了一方唐代天寶五年的墓志銘,被考古專家認定為顏真卿早期書跡真品。隨後,也有人從墓誌的書寫風格和墓志銘的紀時方式,就這方墓志銘是否為顏真卿所書,提出疑慮。

這方出土墓志銘之所以引起大家如此廣泛的關注,並非因為墓主人是一位名叫羅婉順的唐代貴婦;而是因為書寫墓誌者是當時的長安縣尉——顏真卿。

顏真卿畫像

如今談起顏真卿,是被當做一位書法家來看待的,但是,這位剛正不阿、忠貞不屈的唐代名臣,他的人生卻遠不止書法所能概括。

俗言道:「人以書貴,書以人貴。」顏真卿的書法,與他的人生際遇密不可分,稱得上相互成就。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除去大書法家光環之外的,真實的、有血有肉的顏真卿吧。

01黃泥鶴羽

作為「孔顏曾孟」儒學四姓的顏氏一族,顏真卿的家學淵源十分深厚。細數祖上的風流人物,有孔門七十二賢之首的顏回,與謝靈運齊名的顏延之,寫《顏氏家訓》的顏之推,著名經學家顏師古…… 德行、書翰、文章、學識,是顏氏家族引以為傲的優良傳統。而他的母族殷氏,也是極有名望的書香門第。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下,顏真卿從小就養成了兩種優秀的品質:一是黃泥習字之「勤」。顏真卿三歲喪父,家境清貧,買不起紙筆,於是用毛筆蘸黃泥水在牆上寫字,一邊複習功課,一邊練習書法。「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首耳熟能詳的《勸學詩》正是出自他之手。二是愛惜鶴羽之「仁」。小的時候,家裡養了一隻斷腿鶴。顏真卿很頑皮,他拿著毛筆在鶴背上寫字。二哥顏允南看見後,嚴肅地對他說:「此雖不能奮飛,竟不惜其毛羽,奚不仁之甚歟!」斷腿的鶴雖然不能飛,但仁愛的君子也該愛惜它的羽毛。這番話,顏真卿記了很多年。他晚年為顏允南撰神道碑文時,還深情地感謝兄長當年的教誨。

《顏氏家廟碑》局部

02畫沙印泥

顏真卿二十多歲的時候,曾經遊歷長安,拜張旭為師。據說,顏真卿在張旭住所呆了一個多月,日日懇請老師傳授筆法要訣。終於有一天,張旭把顏真卿帶到東竹林院小堂,師徒二人分別坐於床、榻之上,談論筆法十二意的內涵。最後,顏真卿問起執筆之理,張旭對他說:

「我的老舅從褚遂良那裡聽來,用筆應『如錐畫沙,如印印泥』。我起初不能領悟,後來在江邊見到平淨的沙地,頓生在沙地上寫字的念頭,於是用刀鋒畫沙。留下的字跡真美啊!這一刻,我明白了用筆藏鋒、力透紙背的道理。」

顏真卿若有所悟,將談話的內容一一記下,回去後寫成了《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流傳至今。

《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局部

03匡扶國難

26歲時,顏真卿中了進士,先是擔任校書郎,後又被任命為醴泉縣尉、長安縣尉、殿中侍御史等官職。由於秉性正直,不阿於權貴,不屈意媚上,他得罪了唐玄宗的大舅子楊國忠。在45歲時,被排擠出京,遠赴平原出任太守。平原郡是安祿山管轄的地區。顏真卿很早就發現了安祿山的不臣之心,他私下將各級官員換成自己的心腹,並且以久雨防洪的名義,加高加固城牆,深挖護城河,同時招攬壯丁,儲蓄糧草。但顏真卿表面上卻裝作無事發生的樣子,照常和朋友泛舟飲酒,吟詩作賦,以此來麻痺安祿山的戒心,成功行了一出「瞞天過海」的大計。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了。安祿山偽造玄宗詔書,以清君側之名,率十五萬大軍,起兵範陽,「河朔盡陷,守令或開門出迎,或棄城匿竄,無敢拒者」。聽說河北郡縣紛紛望風而降,唐玄宗焦急地發問:「河北二十四郡,竟無一忠臣焉? 」就在這時,顏真卿不等詔令,發表檄文討伐安祿山,增招一萬士兵。河北郡縣中,唯有平原郡嚴防死守。顏真卿一戰成名。連唐玄宗聽聞後,都高興地說:「朕不識真卿何如人,所為乃若此!」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顏真卿收穫了當朝天子的稱讚,雖然這位年老昏聵的皇帝根本不知道他是誰。

顏真卿畫像

顏真卿在安史之亂中名聲大振,但也付出了失去親人的慘痛代價。顏氏一家30餘口也在城破後全部身亡。乾元元年九月,顏真卿寫下了字字泣血的《祭侄文稿》:

「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

「百身何贖」,出自《詩經·秦風》。意思是,就算我死一百次,也無法把你換回來了。多麼沉痛的哀悼!國難家仇,千萬感慨,悲壯的情懷溢於字裡行間。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全文269字(塗改30餘字),第一筆蘸墨後連寫53字,生動地反映了顏真卿當時行文的情緒起伏,情感傳神,痛徹心扉。

建議橫屏觀看

《祭侄文稿》

05清風兩袖

永泰元年(765年)這年的春天,關中大旱,又有江南水災,導致京師糧價飛漲,鬥米千錢。顏真卿也遭遇了缺衣少食的窘境,全家喝粥已經過了幾個月,後來連粥也喝不上了,只能寫信向好友李光弼的弟弟,任太子太保的李光進求助。這封函札被稱為《乞米帖》,裡面寫道:

「拙於生事,舉家食粥來已數月。今又罄竭,只益憂煎,輒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實濟艱勤。仍恕幹煩也。真卿狀。」

談到窘困的原因,顏真卿直言不諱,說是「拙於生事」,意思是除了做官的俸祿外,自己沒有其他收入來源。

《乞米帖》

後來,因為自己的妻子生病,需要鹿肉入藥,他又向李光進求鹿脯,寫了一封《鹿脯帖》:

「病妻服藥,要少鹿肉,幹脯有新好者,望惠少許,幸甚幸甚!」

其實顏真卿作為朝廷高官,只要他願意,無數條生財之道就擺在他面前。但他寧肯低頭向同事「乞米」、「求脯」,也不願做貪官汙吏之流,始終堅守著心中的清明。常言道:「人如其字,字如其人。」顏真卿這個人,和他的字一樣,既正且直,猶如風雪中的巍巍古松,屹立不倒,貧賤不屈。

《鹿脯帖》

06湖州記憶

永泰二年(766),58歲的顏真卿走出都門,踏上了被貶謫的漫長之路,從此輾轉相徙於南方十餘年,四海為家,直到近70歲才重返京師。湖州,一個清遠的江南之地,是顏真卿被貶的最後一站,也是他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蘇軾《行香子》說得好:「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在湖州,顏真卿就是這樣快活的人。他圓了一個心願(建放生池碑),建了一座亭子(三癸亭),修撰了一部巨著(《韻海鏡源》),為很多人寫碑,與三五親朋,一同吟詩唱和,風花雪月,忘情於山林之間。詩僧皎然、茶聖陸羽都是顏真卿的座上客,湖州唱和一時傳為佳話。當然也有傷心的事情。顏真卿的好友張志和,不慎溺水身亡了。往日的交遊還歷歷在目,如今卻只能對著一汪湖水寄託哀思。顏真卿悲傷不已,寫了一篇《浪跡先生玄真子張志和碑銘》緬懷好友。顏真卿在湖州留下了無數的痕跡。在他死後,新任的湖州刺史楊昱於州治大門外立了一塊「顏魯公去思碑」,以紀念這位可親又可敬的老刺史。

《西亭記》殘碑,顏真卿宦遊湖州時期唯一存世碑刻

07不諳世事

從地方回到政治中心的顏真卿,再次因為剛正的性格,被奸相盧杞所厭惡。盧杞多次打聽哪個方鎮方便些,準備將他排擠出京城。但顏真卿親自去見盧杞,對他說:

「相公先中丞首傳至平原,面上血真卿不敢衣拭,以舌舐之。相公忍不相容乎?」

大意是說,「你的父親(即盧奕)身亡後,頭顱曾送到平原郡,臉上都是血,我不敢用衣服擦拭,親自用舌頭舔淨。這樣你還忍心不容忍我嗎?」這番話幾乎是指著對方的鼻子在質問了。盧杞聽完後驚惶下拜,但內心對顏真卿恨之入骨,他想出了一招借刀殺人的方法。唐建中(783年)正月,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攻陷汝州。唐德宗在盧杞不懷好意的勸說下,命75歲的顏真卿為宣慰使,前去安撫李希烈。顏真卿看穿了盧杞的險惡用心,但他不忍坐視大唐危局,寧願以身試險。此行必定兇多吉少,親友相別之際,不免有生離死別的悲哀。有朋友想阻攔他,顏真卿卻坦然地吩咐了遺骨歸葬的後事,並說:「君命也,焉避之!」是啊,這就是顏真卿,永遠學不會明哲保身,永遠赤誠天真,永遠昂首向前。在冷冽的寒風中,車駕義無反顧地奔赴許州。這一去,山高路遠,烽鼓不息,顏真卿再也沒能活著回來。

《奉命帖》

08 九死未悔

果不其然,顏真卿被李希烈扣押。面對叛賊的多次誘降,他不為所動,甚至對著想要造反的李希烈破口大罵。唐貞元元年(785年)正月,顏真卿被移囚蔡州龍興寺,他在那裡留下了生平最後一紙書帖——《移蔡帖》:

「貞元元年正月五日,真卿自汝移蔡,天也。天之昭明,其可誣乎!有唐之德,則不朽耳!十九日書。」

短短幾句話,言辭堅毅,心境光明,置之個人死生於度外。後人讀之,無不感慨其氣節。

《移蔡帖》

在秋風蕭瑟的八月,李希烈決定派遣部下和宦官去蔡州誅殺顏真卿。宦官到後,先喊:「有敕!」顏真卿下拜。隨後宦官宣讀詔書,說皇帝要賜死他。顏真卿說:「老臣無狀,罪當死,然不知使人何日從長安來?」宦官答道:「從大梁來。」顏真卿明白過來,宦官是奉李希烈之命而來,於是怒罵道:「叛賊耳,何敢稱敕!」然後慷慨赴死,時年77歲。顏真卿的屍身,直到李希烈死後,才得以送回京師,歸葬祖塋。唐德宗李适令廢朝五日,舉國悼念顏真卿,親頒詔文:

「才優匡國,忠至滅身,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拘脅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實謂猶生。」

「才優匡國,忠至身滅」,多麼凝練又悲壯的評價!最終以死明志的顏真卿,用生命踐行了儒家所奉行的「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嗚呼!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移蔡帖》

09 時也命也

關於顏真卿,有一則流傳在坊間的小故事:

《唐語林》裡講,顏真卿曾經服用過一味丹藥,所以年老的時候氣力還像年輕人一樣。介於古稀和耄耋之間的他,在去撫慰李希烈之前,曾向眾人展示健壯的身體。——蓆子環繞在身邊,可以一躍而出;藤椅相背而握,可以腳不沾地千百次;從床東南角到西北,可以不止跳五六下。顏真卿說,這樣的我,怎麼可能會病死呢?我啊,如果死的話,一定是被賊人殺掉的,一定是為國盡忠而亡的吧。

雖說在出行前討論自己的死因,不是一件很吉利的事情,乃至於最後一語成讖;但顏真卿並不在意這些,他如何想,便如何做了,堅決的、毅然的,不計生死,不問歸途。他說:「千百年間,察真卿心者,見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達於時命耳。」時也,命也!時間到了,命運到了,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最後的結果,交給老天決定。

《湖州帖》,一說為宋米芾所臨摹

10 見字如面

相隔千年,關於顏真卿的種種,早已化作前塵往事。揚雄《法言》中提到:「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意思是,言語,是心聲的表達;書法,是心跡的表達。有了心聲和心跡,君子和小人就分辨出來了。而顏真卿的心跡,就藏在他的書跡中。他將剛正不阿的品格融進筆法,並不刻意追求秀美,而是豪放逸宕,渾然天成,字裡行間充盈著浩然正氣。從少年、壯年,一直到垂垂老矣的晚年,一日有一日之「進」,一碑有一碑之「變」,其人其字,皎如日月,又堅如金石。書為心畫,字為心證,這就是顏真卿的一生啊。黃泥習字、愛惜鶴羽,是他;高舉義旗,金戈鐵馬,是他;安貧樂道、兩袖清風,是他;閒居湖州、超然物外,是他;行其道而死生勿替,也是他。這個人,在歷史的長河裡起起浮浮,然後成為一個被不斷記起、又不斷沉澱的文化符號。甚至被當作「神」,以供後人景仰。顏真卿,真卿真卿,一個「真」字,便勝卻千萬言語。與清風同歸,與皓月相伴,都不如見君一面,賞君一字也。最後,感謝那些歷經戰火、屢遭磨難,很不容易才保存下來的書法作品,讓千年之後的我們,還能通過一紙捲軸,一方碑銘,觸摸珍貴的記憶。看見顏真卿的字,就像看見他本人一樣,能聽見他的聲音,窺見他的容貌,知曉他的心聲。歐陽修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見字如面,我們就通過書跡,來認識這位端莊,可愛,又真實的君子吧。

《自書告身帖》局部

《顏勤禮碑》

《爭座位帖》局部

《東方朔畫贊碑》局部

《多寶塔碑》局部

參考文獻:1、嚴傑《顏真卿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朱關田《顏真卿年譜》,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3、思葦《湖州味道 | 顏真卿的湖州時間軸和朋友圈》,載於「學習強國」湖州學習平臺4、鍾離策《如何評價顏真卿的一生?》,載於知乎5、小世界工作室《顏真卿 | 字跡是明證,愈看愈可愛的你》,載於林曦的小世界公眾號6、高丹、王珩瑾《38歲顏真卿真跡被發現,是個什麼水平》,載於澎湃新聞來源:「文化溯源」公眾號(作者:羅倩)

相關焦點

  • 見字如面 字真如卿——從顏真卿書丹墓志銘想開去
    2020年夏天,一次考古意外發現,讓人們的目光穿越1200多年時光,落在正值盛年的顏真卿身上,追尋著這位書法家、政治家、文學家成長的足跡。12月20日,唐代元氏家族墓地新出土的顏真卿手書《羅婉順墓誌》安靜地躺在研究人員案頭,更多的故事還待發掘。這728個楷體字,一筆一畫,剛勁如其人。碑石沁涼,但那顆忠君愛國之心一生熾熱。
  • 長安又見顏真卿
    新華社資料片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楊一苗)11月22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長安又見顏真卿》的報導。一次考古發現,讓人們意外遇見了正值盛年的顏真卿。書法家、政治家、文學家,顏真卿的一生,與長安無法分開。1300多年後,長安又見顏真卿。(小標題)唐代家族墓葬中的意外發現唐皇城,雄踞於長安城北的龍首原上。沿著今天被稱為朱雀大街的道路向南,長安百餘坊,如整齊排列於棋盤上的棋子,拱衛著唐皇城。公元709年,顏真卿出生於長安。
  • 「見字如面」是對「書寫回歸」的深情呼喚
    張國立、何冰、歸亞蕾、王耀慶、蔣勤勤、林更新等多位明星加盟,以「見字如面」的方式讀懂中國歷史和中國人的智慧和心靈。原本私密的家書、情書、與友人書,不但極富個人特色與歷史帶入感,而且打開了認知歷史、認知名人的另一扇充滿意外感的窗口。
  • 高清移動字:顏真卿三稿
    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此帖在顏最為傑思,想其忠義憤發,頓挫鬱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於此書。」 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於詞句間,本不著意於筆墨,卻寫得滿紙鬱勃之氣橫溢,成為書法史上的名作,入行草最佳範本之列。蘇軾曾於北宋長安氏處見真跡贊曰:「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   此帖原為北宋長安安師文舊物,曾刻以傳世。後安氏兄弟析居家財,真跡一剖為二。
  • 《見字如面》第二季騰訊視頻重磅升級
    而《見字如面》第二季的重磅回歸,將繼續登陸騰訊視頻全網獨播。正如企鵝影視副總裁兼騰訊視頻運營平臺部綜藝業務總經理馬延琨說的那樣,《見字如面》能夠讓年輕觀眾汲取到豐富的知識和情感,節目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促使騰訊視頻與其一拍即合。
  • 即時通信時代看「見字如面」 ,只是因為從前慢
    於是,人雖不能至,可自己所表達的意思卻可以到,「見字如面」的書信就成為延時通信時代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書信是延時的,可信函在路途耽擱的時間也不能太長。總不能人自己已經到家了,信還在路上吧?聰明的人因此想出了各種加快信件到達的方法。
  • 《見字如面4》的鋒芒與稜角,包裹的依然是多元認知與獨立思考
    按照預想的那樣,有部分網友在彈幕上反駁、在社交平臺上發出抗議聲音,但截至目前,《見字如面4》依然獲得了豆瓣9.3的高分。 當客觀批評、為弱者發聲、觸碰敏感話題變得越來越難,我們越需要《見字如面》這樣的節目,將現實撕開一道口子,把那些大眾選擇性忽視的社會問題擺到檯面上。
  • 見字如面 | 在隱匿的店招中發現上海
    見字如面 | 在隱匿的店招中發現上海 2020-12-19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顏真卿72歲時的一幅字,被譽為「楷書之豐碑」,真是人書俱老
    之後的蘇軾有表示:顏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後之作者,殆難復措手。後世很難再超越顏氏書法的巔峰。顏真卿《顏家廟碑》顏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唐代傑出的書法家。
  • 《見字如面2》《與妻書》原文+白話翻譯 趙立新朗讀
    ­  「這才是深入骨子裡的熱血,看哭我了」《見字如面2》第五期節目「熱血」篇在12月5號播出之後,以神字幕+神翻譯助力「熱血」傳承,傳遞正確價值,贏得大批年輕人叫好,豆瓣評分高達9.5分。本期《見字如面2》終於迎來萬人心中的「20年代最美情書」《與妻書》,趙立新以其極具感染力的舞臺表現把林覺民的悲嗆深情演繹的淋漓盡致,實力圈粉。
  • 揭秘《朗讀者》、《見字如面》的奪心術:講好一個故事的秘密
    不過,《見字如面》總導演關正文並不喜歡「清流」這個詞,他反問到:「你的意思是人濁嗎?你能說唱歌的節目沒文化嗎?那是最典型的文化,那還是藝術。」 樂正傳媒總監彭侃認為:「《見字如面》模仿英國的Letters Live,《中國詩詞大會》模仿《以一敵百》。模式沒有那麼可怕,它提供框架和製作方法,只要填補模式的內容是本土的就行。」
  • 《見字如面》這次帶來「史上最毒證婚詞」
    導讀還記得那個豆瓣9.5分的高分綜藝《見字如面》嗎?昨晚,第二季在停播了兩個月後,又回來了!而且剛一回來就放了個大招,不僅有「史上最毒證婚詞」,還有一封無法投遞的信讓姚晨淚目…  《見字如面》第一季去年冬季面世,立刻被網友奉為綜藝「清流」,成為年度現象級節目及文化類節目新的標杆之作。《見字如面》第二季在停播了兩個月後,據節目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昨晚,第二期節目「萬象」強勢歸來。
  • 顏真卿的書法與詩歌,讓人肅然起敬
    拙筆翁如許說:「我這一套筆法,叫做《裴將軍詩》,是從顏真卿所書詩帖中轉變出來的,一共二十三字,每字三招至十六招不等,你聽好了:『裴將軍!大君制六合,虎將清九垓。戰馬若龍虎,騰凌何壯哉!』」現實上,我們看這首詩遠不止二十三字,不算標題問題也要有九十字之多。不知為什麼,禿筆翁只選了前四句。這個《裴將軍帖》,至今我們還能看獲得共有九十三字。
  • 「硬筆書寫」列入升學考核,書寫了「見字如面」情懷
    也就是說在這家學校的升學考試中,「硬筆書寫」能力成為其中重要的一項內容,不僅要題目答得對、做得好,而且需要「寫得好」,能夠有「一手好字」就佔據了上風。升學考試中,將「硬筆書寫」列入能力考核開了先河。 由於「硬筆書寫」能力考核十分稀少,也就引發了不少質疑。有的人說:有沒有必要?考試考的是對知識的掌握,知識掌握好了不就行了,難道「字跡不好」就要在升學上受到影響?
  • 顏真卿書法的三重境界:字內精細,字外雄偉
    顏真卿書法的三重境界:字內精細,字外雄偉 2020-12-23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FROM北湖路、萬年西路 TO 老師,見字如面!
    FROM北湖路、萬年西路 TO 老師,見字如面!◎◎◎◎◎原標題:《FROM北湖路、萬年西路 TO 老師,見字如面!》
  • 見字如面 | 一張小卡片上的「深圳溫度」
    見字如面 | 一張小卡片上的「深圳溫度」 2020-03-07 2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見字如面》「茅獎」獲得者畢飛宇談自我「成人禮」
    中國山東網訊 《見字如面》上一期「相思」主題解鎖了古今中外多個愛情故事背後的百味人生,而本周即將迎來的「潤物」則讓溫情繼續流淌。在《見字如面》舞臺上諸多親情類的信件中,這封《畢飛宇寫給兒子畢雨桐》的信寫得既推心置腹又不乏輕鬆。著名演員何冰此次為畢飛宇 「代言」可謂再合適不過,同樣為人父的何冰不僅傳神地還原了圍繞「點菸」引發的戲劇衝突,在他娓娓道來中,這段畢家祖孫三代間傳承的溫潤父愛躍然紙上,同時對於原生家庭的教育思考也餘味不絕。
  • 石景山這所學校入選「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
    日前,「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啟動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石景山實驗學校入選「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試點單位「見字如面」活動是博物館與學校教育教學、綜合實踐有機結合的一種先行探索,希望通過更多類似的實踐教育活動
  • 騰訊視頻《見字如面2》最「毒」證婚詞惹熱議 借古喻今話當代婚姻觀
    「不要再把婚姻當作是兒戲,讓父母汗顏,讓朋友不齒,我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11月15日晚8點,騰訊視頻《見字如面2》第二期上線,老藝術家李立群化身梁啓超,以飽滿的情感讀出了這段「梁啓超在徐志摩婚禮上的祝婚詞」,引發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