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青古道自紹興縣王壇鎮一直到平水上灶古船埠,得名似乎來於其首尾兩端地名,一曰上灶,一曰青壇。
徒步全程11公裡左右,反穿全程:金漁村~萬壽山水庫~上祝~日鑄嶺古道~蘭若寺水庫~鎖泗橋,反穿全程4個小時左右,上青古道沿途美景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起點:金漁村,溪水潺潺,風景如畫,到山頂竹亭,在此解決中飯、補充體力,休整完畢,下山,目標萬壽山水庫。
山林鬱鬱蔥蔥,路邊小溪流水譁譁,鳥兒歡唱,萬壽山水庫建於1958年,碧綠的水,祥和而靜謐,萬壽山大壩俯視,沿此水泥路左側方向上祝村,附近的村子很有歷史味道,古色古香,此處為本次徒步中點,繼續前往日鑄嶺古道。
日鑄嶺名字的來歷據《康熙會稽縣誌》記載,相傳越王勾踐時歐冶子在此設上、中、下三灶鑄劍,鑄劍用的木炭從山裡去運出去的,因為每日鑄劍,故名「日鑄嶺」,而宋代學者吳處厚的《青箱雜記》中則寫到:「昔歐冶子鑄劍,他處不成,至此一日鑄成,故名此嶺名日鑄嶺。」雖然說法不同,但都能顯出日鑄嶺獨特的歷史淵源。
日鑄嶺是平水境內上灶與王化的界嶺,昔日為南通嵊縣、台州、溫州,北連紹興、杭州、寧波的交通要道。
太平井,明代劉伯溫被朱元璋招納之前,曾遊歷至日鑄嶺,途中飲該井水,頓覺暑消,十分欣喜,時值戰亂,故他取天下太平之意,將此井命名為」太平「。
日鑄雲梯,相傳,春秋時期歐冶子奉勾踐之父允常之命鑄劍以抗擊吳、楚。輾轉多地,均不成,夢見日鑄雲梯連天,在此相繼鑄得湛盧、勝邪、純均、魚腸、巨闕五把曠世寶劍,日鑄雲梯因此得名。
日鑄嶺上的日鑄茶在宋朝已是浙江名茶代表,唐代茶聖陸羽用」珍貴仙茗「來形容日鑄茶,舊時,日鑄嶺古道上客棧的茶葉皆採自古道邊的日鑄茶,而煮茶的水便是古道邊的溪水,此水冬暖夏涼,清洌甘甜,煮出來的日鑄茶醇厚回甘、慄香持久,著稱天下之冠,因此,村人把這條小溪稱為」香茗溪「。
整個上青古道也是山谷中伴著溪流的一條石板路,流傳著寧採臣與聶小倩傳說的蘭若寺水庫,比萬壽山水庫要大很多,逛完蘭若寺水庫,回走幾百米就到了日鑄嶺古道出口,總體來講,上青古道給人的印象不錯,幽幽石板路,千古人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