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遍山珍海味,依然想念記憶中那一道道「年味」!

2021-02-08 莆田美食網

最近小夥伴們是不是

都在數著天數過日子

再沒幾天就要過年了

急切的心底莫名生出絲絲歡喜



春聯、鞭炮、大紅燈籠

團圓、聚餐、走親訪友

這個一年中最喜慶的節日

讓所有人無比期盼~



但有網友會說

如今的春節都不如小時候

總感覺找不著兒時那種年味...

紅紅火火便是年味   


紅團是莆仙最有特色的傳統節慶小吃,逢年過節時家家必備。其顏色正紅,形狀圓,寓紅紅火火,團團圓圓之意。大約每年臘月廿七、廿八的時候製作或採購,以供祭拜及品嘗,可謂莆仙人過年的「圖騰」。



莆狀元紅團是以糯米粉為原料,製作時先在糯米粉裡拌上食紅,揉成糯米紅麵團。甜餡有兩種口味,糯米餡或綠豆餡。




紅團出爐的那一刻滿屋飄香,趁熱咬一口,葉香夾雜著糯米綠豆的甜香,瞬間那股節日的溫馨與幸福感席捲而來。



有年糕才叫年   


莆仙人過年必備的一樣小吃就是年糕,我們也叫它「薏粿」



製作時首先需要先墊一層米漿,再撒上一層花生仁及紅棗,然後鋪上米漿就可以上屜蒸熟。等蒸好的年糕新鮮出爐後,將其切成塊狀便可食用了,那甜甜糯糯的口感大概就是新年的味道了...



香香甜甜過一年 


赤餅源於福建抗倭年間,當時百姓為了給軍隊補充糧食,用麵粉烙餅,這種餅用料只有一種,又因為是送給戚繼光軍隊的,自然被稱為「光餅」或「戚餅」,赤餅就是來自「戚餅」。同時,「赤」也有紅色之意,而仙遊人喜歡紅色,赤餅也有寓意吉祥喜氣。



莆狀元赤餅由皮和夾心料組成,夾心料裡有炒熟的花生粉、芝麻、白糖和剛剛油炸起來的半截油條。赤餅好吃的奧秘還有一個在於外面的這一層麵皮,製作工藝看似簡單,麵皮製作也是最難的,要想讓它薄如紙、又韌勁十足,可是極具考驗功底。



莆狀元赤餅混合花生的脆、芝麻的香、白糖的甜,加上油條的火候、麵皮的淡薄,香香脆脆,好吃到你根本停不下來...



走再遠也無法忘記的各種年味 


都說人最愛回憶

即便吃遍天南地北、嘗遍山珍海味之後

這些一盤盤具有代表性的「年味」

總能勾起我們記憶中美好的回憶



莆狀元

相關焦點

  • 【家國網聚·網絡旺年】家味:春節了想念母親做的紅油抄手
    「在四川,早起吃一晚紅油抄手,就像在安徽吃鍋貼一樣,現在在我家,天天都能吃到。」  挑好抄手皮和肉,一到家,樊冬梅便進廚房忙活了起來。乒桌球乓,肉餡被剁得細膩又均勻,撒上嫩綠的蔥花,打上兩個雞蛋,再調好味攪拌好,最後用熟練的手法包成形。這樣的過程樊冬梅已經做了多年,早就熟記於心。她的餡料來自於母親的秘密配方,是她的自信之作。
  • 記憶中年味是年前年中的團聚,你記憶中的年味是怎樣的
    記憶中的年味是從放寒假開始的,每每放假的時候,老師就會跟學生們強調假期的任務和在假期中的種種注意事項。在這段時間裡,濃厚的過年氣氛漸漸開始,大街小巷的店鋪陸續的準備起年貨,掛在店門前的衣服服飾等也開始偏向喜慶風,大紅色的,很有特殊的韻味。
  • 遊子心事:記憶中最美的家鄉味
    生活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在長大的路上,我的腳步離家鄉越來越遠,吃遍了各地的美食,但最愛的還是媽媽做的一碗炸醬麵。媽媽做的炸醬麵是用她自己做的手擀麵,她提前一天把面和好,和好面之後先放一宿,第二天再開始壓麵條。
  • 芙蓉·年味濃 | 網友們最想念的「年味」竟是……空腹者慎入!
    不過光吃辣椒炒肉總還是覺得差點什麼,這個時候果斷要配上「米院士」的大米,保準你回味無窮!如果說年有味道,那就是紅燈籠散發的光,是栩栩如生暗香浮動的糖畫兒,是春聯,是舞龍……大家想念的「年味兒」可能都是上桌的大菜,而我想念的「年味兒」是我從小吃到大的益陽麻辣燙。每年過年都要叫幾個朋友,往小棚子裡一鑽,圍在爐邊,邊聊邊吃,那才叫完整的年。
  • 舌尖上的鄉愁,這些河源客家美食是你記憶中的年味嗎?
    肉爛味香,吃起來鹹中略帶甜味,肥而不膩,一道走向世界的客家紅燜肉!4 客家盆菜   盆菜於客家人的意義,無可代替。它詮釋著十全十美、盆滿缽滿的美好寓意。分別經過煎、炸、燒、煮、燜、滷後,再層層裝盆而成,內裡更有乾坤,集齊了山珍海味,包羅萬象!
  • 新春福器好物,守護記憶中的年味
    正所謂食無定味,適口者珍。雖然每個人的經歷不盡相同,對味道的理解和感受不同,但一個人味覺的形成,往往離不開兒時和故鄉。人在異地打拼多年,除了懷念家鄉的親朋故友,再就是懷念家鄉那最熟悉、樸實的味道了!最有記憶點的味道,永遠都來自家鄉。然而家鄉的味道,越來越難嘗到,兒時的年味,也只是偶爾讓人提起。
  • 一種年味叫外婆家 吃遍天下美食還是它最讓人惦記
    吃遍天下美食,吃過山珍海味,嘴邊惦念的滋味,還是小時候的那個味道。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想要的滋味,總在某一個時間點才遇得上,或是在媽媽的耳畔央求了N久,有天回家,突然驚喜。現在春節,是吃穿不愁的年,卻也因為唾手可得,年味逐漸消失。春節臨近,90後的九九總會想起小時候的年味,久違的外婆家裡的滋味。
  • 《就是愛美食》記憶中的年「味」之酥魚
    咱們中國人過年,總少不了「吃」這件事,
  • 廣德市楊灘鎮的「百家宴」:尋找記憶中的年味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飄香的土豬肉、鮮香無比的桐花河蝦、暖融融的燉鍋……1月17日,廣德市楊灘鎮燎琳村「百家人一家親、和諧鄰裡情」百家宴在鑼鼓聲中熱鬧開席。百家宴當天共準備了16道富有當地特色的菜餚,食材全部取自楊灘本地,一道道充滿楊灘鄉土味道的美味讓食客們大飽口福。「農家菜就是需要土灶炒才入味,我吃到了小時候的味道。」來自廣德市區的陳諾為百家宴點讚,他說:「今年是我第二年來了,相比去年,今年的百家宴活動更加豐富了,我們不僅吃得好,感受記憶裡的年味,而且還能選購葛粉、菊花茶等楊灘農特產品,真是來值了!」
  • 小學生作文,記憶中的年味
    不過,現在感覺這年味是淡了,因為同學們都是一副很平常的樣子,絕沒有為年的臨近而激動。哦,激動顯然這詞是有點過的,那麼就有點高興有算,仿佛也不至於。哎,年味終究是淡了。所以老師想寫寫我們那會兒過年。那味兒算是刻在記憶中了,深深的烙印,不會忘。
  • 人間至味是家味——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而承載著記憶的「家味」,會在某些疲憊、脆弱的瞬間,穿心而過,治癒我們的鄉愁。年關將至,離家在外的你,距離歸期還有多久?記憶中的家味還清晰嗎?這個冬天,我們邀請了三位朋友,記錄屬於他們的「家味」故事。「你心中最想念的家味是?「「這道「家味」承載了哪些暖心記憶?」遼寧葫蘆島人海洋一入冬,我媽就會包酸菜油渣餡兒的餃子。說起懷念的家味,東北人的話匣子打開了。
  • 佳兆業·篆山熙園 | 家鄉味是戒不掉的「饞」(文末有福利)
    氣氛,會讓人釋放坦誠味道,會讓人魂繞夢牽能讓心為之所動的,正是唇齒間的邂逅能挑起味蕾記憶中的味道那是家鄉,是我們一輩子的「饞」意境圖無論在外多久,無論吃過再多的山珍海味但是仍然有一個故鄉的味,異鄉打拼的您最記掛的,又會是哪口熟悉的江津味道?
  • 尋味中華:記憶深處的古早味(人間有味)
    福州人講究吃,那是毋庸置疑的。即便自家燒菜自家吃,也是馬虎不得的。紅燒的,一定要色亮味甜;熱炒的,要脆嫩香鮮;清蒸的,要原汁原味;一個普通的蛋炒飯,也一定要用粒粒分明的隔夜米飯,再加入雞蛋、蝦仁、火腿末、香蔥花,起鍋前還不忘澆上一點老黃酒,還要趁熱吃。
  • 再多的山珍海味也抵不過那忘不掉的家常味!
    再多的山珍海味也抵不過那忘不掉的家常味! 雖然現在生活水平都好了,幹炸小黃魚還是很多人忘不掉的一道家常菜。因為小黃魚不同於一般的江魚河魚,刺兒少還沒有土腥味兒。買菜湊單加了兩包小黃魚,能想到最常做的方法就是幹炸小黃魚。炸好可以選擇直接吃,也可以做成黃魚貼餅子之類的燉菜。
  • 吃遍美食千百味,驀然回首,還是經典川菜最巴適!
    20多年前,川菜開始大規模進入廈門餐飲市場,香辣夠味,經濟實惠,很快遍地開花,成為了廈門人喜愛的餐飲品種之一,並且長盛不衰,記得我上大學時,就經常跟同學們去川菜館聚餐,物美價廉,工作後,中午也經常跟同事去川菜館吃飯,每次點一盆水煮活魚加兩三個菜,就是完美的一頓工作餐,同事們吃得快,
  • 臘八節將至,年味漸濃,別忘了吃臘八豆,那是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每年的這一天,都不禁會哼唱起這首童謠。記得孩提時代,一到臘八節,就想吃臘八豆,臘八豆在湖南歷史悠久,民間多在每年立冬後開始醃製,至臘月八日後食用,故稱之為"臘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且異常鮮美,因而很受人們的喜愛。臘八節將至,年味漸濃,別忘了吃臘八豆,那是記憶中媽媽的味道。
  • 逝去的那一段快樂——找尋兒時記憶中的年味
    媽媽早早地打電話過來,說年三十晚上在家裡聚一下,看看我們想吃點什麼菜,然後媽媽就開始給我報菜名,我說簡單弄兩菜就行。你們年紀都大了,還要出去買菜做飯,挺辛苦的。我說要不等我們回來弄,媽媽說不用,食材已經買好了,她們提前把有些需要燒的、蒸的、燉的菜品先弄好,到時我們回來再炒兩個小菜就行了。
  • 欒川特色小吃終極盤點:吃遍川西、川北、川東,那些滿含記憶的鄉土味!
    欒川特色美食小吃,是滿含著大山記憶的鄉土味道,雖無海味山珍之華,卻實實在在,選用地道的深山食材,帶著山裡人最樸實的愛,用心烹製出的美味,一份份記憶中的老家味道。 ——by全景欒川欒川特色刀削麵、肉絲麵、燴麵,作為欒川人記憶中最經典的日常小吃,在城關鎮遍地開花,那味道之深刻,簡直深入骨髓,很多人可以說是吃著這些面長大的!
  • 舌尖上的年味|尋味八閩 尋找記憶中的味道
    舌尖上的年味則是凝結在舌尖上的回憶是寄託牽掛、凝聚鄉愁的溫暖味它是老舍心心念念的雜拌兒是王蒙過年才能吃得上的一頓肉是莫言記憶中帶錢的餃子是冰心筆下噴香的裹滿「紅糟」的糟肉勾著你去回味、去尋找、去想念跟著藥學學子們尋味八閩不僅僅是短暫地一飽口福
  • 泉州老華僑記憶中的滿煎糕,味道溫潤香甜,願意為它排隊1小時
    而每當這些老華僑回到家鄉時,最想念的無疑是家鄉的各種美食。前段時間,菲律賓的老姨時隔5年終於再度回到泉州。老姨今年80歲了,回來以後聽說我是專業「吃貨」,就念叨著想吃滿煎糕。說實話,雖然我一直都特別喜歡吃,也聽說過滿煎糕。滿煎糕是以麵粉、蔗糖、花生仁等為主要材料做成的糕餅。說實話,這麼簡單復古的材料,對於我這個年輕人來說並不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