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公務機市場的發展潛力已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各大機場面對公務機市場這樣一塊大蛋糕也是動作頻頻,不斷發力。
9月下旬,由澳門機場成功主辦的第四屆中國與葡語國家機場會議將公務機業務的發展作為一個重要議題進行了探討,11月初,第二屆澳門公務機展將在澳門機場隆重舉行。這些,無疑都在說明公務機發展對於澳門機場未來發展的重要性,那澳門機場公務機發展的現狀到底如何呢?
近日,民航資源網筆者帶著這些問題對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委員會主席高級助理兼物流暨通用航空發展部總監崔光先生進行了專訪。
圖:澳門國際機場。
內部生存環境:和澳門經濟緊密掛鈎
眾所周知,澳門的總面積僅為30平方公裡,人口近60萬,整體來說地域狹小,資源有限,人力匱乏,發展基本全靠第三產業,所以在澳門基本上很少會有通用航空相關活動,99.9%通用航空範疇的活動就是公務機活動。
澳門機場公務機的發展和澳門的經濟發展緊密相關,據崔總介紹,澳門在回歸之前和初期,博彩業還沒有完全開放,澳門的的經濟不是很好,那時候的公務機發展始終徘徊在每年300-400架次的水平。勢頭開始發生明顯變化是在高端的旅遊服務、博彩設施的投入使用以後,給澳門地區帶來了大量的高端客戶,公務機隨之也有了迅速的發展,資料顯示,從2007年到2012年底,這五年的時間,澳門機場平均每年公務機的增長量是16%,2012年底達到了1659架次,截至2013年7月31日,共計1,090架次公務機航班,相比去年同期的901架次增長了21%。
崔總介紹說,參加過國內外大大小小很多的公務機展,澳門機場的公務機發展方面算是走在前端的,比如說從1996年澳門機場剛營業的時候就開始實行的FBO(FixedBaseOperator)。
何謂FBO呢?這就需要說明一下澳門機場的運營模式。澳門國際機場與內地大部分機場的運營模式有著明顯的區別,它採用的是特許經營的營運模式,把機場的管理、地勤、保安、陪餐等業務分別交由國際的專業公司來運營,以確保為旅客提供國際水平的各項專業服務。而FBO的含義就是固定運營基地,是設在機場為除了商業航班飛行之外的小飛機,特別是公務機和私人飛機提供加油、維修、旅客等綜合通用航空服務公司。這樣使得澳門機場的公務機業務從一開始就打下比較健康的基礎,同時,也為澳門機場的公務機發展提供了專業的發展模式。
外部生存環境:差異中尋求優勢
說到澳門機場,不可避免的話題就是珠三角地區的香港、廣州、深圳、澳門、珠海五大機場的合作和競爭。對於這個問題崔總毫不避諱的說,各個機場都有生存和競爭壓力,在合作方面實際上難有明顯的成效。所以在這樣的境遇下,建設規模最小的澳門機場該採取怎樣的策略呢?答案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走出自己的特色。一方面是特色點位。不爭大、不爭規模,不爭中心,將澳門機場定位為多功能中小型國際機場。而另一方面就是公務機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內地經濟的急速發展,在公務機市場各大機場也都是躍躍欲試、動作頻頻。珠海機場日前公布《珠海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報告,提出,珠海應與海上救援、應急服務和旅遊交通結合發展通用航空,新闢聯繫世界的公務機航線,建設功能齊全、一流的公務機運營、維修、保障及銷售基地;廣州市發改委最新發布的《廣州第二機場建設前期研究招標文件》顯示,廣州將建設第二個民用機場,同時推進建設南沙新區商務機場,所有前期研究工作將在一年內完成;深圳目前也已經在籌建第二通航機場,珠三角機場的公務機業務正在暗戰。
崔總告訴我們,面對這樣的境遇就需要在機場發展的差異中尋求優勢,然後對症下藥。目前來說澳門機場發展公務機還是有自己優勢的。
比如和珠海機場相比,澳門機場擁有三個優勢。首先是境外的飛機進入珠海要經過民航局的批准,手續較多,而澳門機場只需要澳門民航局批准就可以;澳門屬於自由港,公務機發展的成本是比較低的;澳門具有一個自由的金融環境。再來看香港機場,目前是公務機業務與商業航班矛盾較為突出。這是為何呢?作為大型的綜合性機場,香港機場的跑道資源是非常緊缺的,而公務機起降佔跑道資源和商業飛機的資源是一樣的,所以從收益角度來看存在衝突。
契機與挑戰並存
目前,澳門本地註冊的公務機公司共有3家,佔機場公務機業務的15%,機型主要是以法國達索獵鷹系列為主,境外的公務機公司佔公務機業務80%。
公務機業務作為澳門機場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目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是顯而易見的,由於空間資源有限,公務機和公務機停機坪資源分配的矛盾愈加明顯。
但同時也有契機,澳門機場在現有的土地上將會建立一個8000平方米的公務機機庫,建成之後會邀請MRO投標(Maintenance&Repair&Operations,主要用於公務機的維護、維修、運行設備的物料和服務),可以說,這對於澳門機場未來的發展是一個巨大契機,原來用於停飛機,而現在用於修飛機,崔總告訴我們,同樣的面積創造的產值是不一樣的,它是一種高收益收入。同時,在今年年底,澳門機場準備開放公務機的FBO和MRO的服務市場,如果得到政府的標準,會在今年年底發出標書,在明年第一季度完成評估。
崔總強調,一個機場的公務機起降並不是無限制的發展,據對歐洲15個主要綜合性機場的數據統計,公務機的起降佔機場的飛行活動平均量為3.6%。而澳門機場今年的公務機起降會佔飛行活動的4%,已經超過了歐洲的平均水平,這就需要根據機場的實際情況,評估公務機起降的佔地資源和收益是否處於不匹配的狀態,進行不斷的調整。
了解更多通航資源,盡在通航資源網(www.GARNOC.com)
0薦聞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