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村的「羌風楚韻」

2021-01-09 人民網

在秋雨濛濛中到達隱藏在群山林海中的復興村時,一亮眼球的,是村口搖曳在漫山青翠中紅葉似火的楓樹、用粉色白色花朵點綴著遠山若黛背景的芙蓉樹,還有那嵐煙縹緲的山巒和散落在氤氳雨霧中的農舍。

這座在洪雅瓦屋山中已生存了上千年的青羌古村寨,除了世外桃源般的山水畫面,亦有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美食。美景與美食,是復興村吸引四面八方來客的招牌。讓人在舌尖上留香回味的羌式菜餚,均來自大自然饋贈的天然食材烹製,那湯汁鮮美的山竹筍、野椿芽炒竹林雞雞蛋、山間清泉點制的青豆花,還有用五穀雜糧飼養的土豬豬肉,都令食客感受到不同於城市餐桌上的味道。

如果說美景美食是上蒼對青羌人的一種物質恩賜,那麼,青羌的山歌,則是青羌人在多災多難的歷史和酸甜苦辣的生活中磨練出的一種精神享受了。

哭腔,是青羌山歌的特色,它那高亢蒼涼的旋律是川西平原上極其稀有的一種抒情,有著瞎子阿炳的二胡所流淌出的那種攝人心魄的悽美。我在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毛清全家那古舊的農舍屋簷下,圍著冒出縷縷青煙的火盆聽他唱響青羌人的哭腔,「太陽落山又落西,撿個石頭打竹雞。一群竹雞都打散,哥在東來妹在西」,訴說青羌男子直擊人心卻又無可奈何的相思之情。我的思緒被這哭腔牽拽著,穿過房簷,隨著飄升的煙霧飛向細雨紛揚的群山,與山中的雲嵐相擁,穿越時空沉入「羌風楚韻」的遺音中。

我對復興村上千年歷史的認識,就從青羌山歌的哭腔開始。從老人口中和史料中得知,青羌是羌族的分支,衣著以黑色為主,過去,這些生活在青衣江流域、高山叢林間的青羌人,以麻布包腿、棕葉裹腳,腳上穿的是毛窩子草鞋,這是如今我們在復興村的民俗博物館中看得見的「羌風」。而復興村的年輕人,衣著上早已漢化,裝扮與城裡人沒啥兩樣。復興村這個名字,源於一段令人傷痛的歷史,秦滅楚後,秦始皇將楚國嚴王的族人強行遷徙到當時屬於蠻荒之地的西蜀瓦屋山區,楚人戀戀不忘重振家國大業,將他們的流放之地取名「復興村」。

「羌風楚韻」包含著青羌人的風土習俗與楚人的文化遺存,由此共築了今日的復興村人文景觀,包括他們的山歌。

「羌風楚韻」的青羌哭腔帶有一種讓人傷感的哭聲,但哭聲裡雖然表現著楚人失去故土的悲愴,卻也雜糅著羌人天性中的堅韌與達觀,形成了今天我們聽到的曲調蒼涼高亢的山歌。

在復興村村委會的一間房子裡,我和同行的音樂家聆聽了村子裡幾位青羌山歌達人的演唱和耍鑼鼓表演,其中除了毛清全老人,還有列為市級非遺傳承人的張富軍、張春樹、王成華等人。如果說哭腔是青羌山歌中的底色,就像青翠的山林一樣彰顯著復興村最初的濃墨重彩;那麼青羌山歌中的喜調和耍鑼鼓則是秋季裡瓦屋山的彩林了。

耍鑼鼓也就是人們稱之的「復興響器」,由鼓、鑼、缽和鐃組成,雖然沒有樂譜,但在口口相傳、手手相承的續承中,還是保留了它不同於他方的曲調,過門調《帽子》的曲調始終貫穿整個打擊樂的表演中。除了純粹的響器表演,響器還可以配合青羌人的山歌敲打出不同的節拍。響器的樂曲,有「喜曲」「喪曲」之分,也即紅白喜事的不同門類。據介紹,這些復興響器是流離失所的楚人來到這裡後發明的,敲打出的曲調與楚人、青羌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幾位傳承人向我們表演了《白魚子上灘》和《豬噠嘴》的曲牌,復興村年輕的村支書尹成靜在一旁解釋說,耍鑼鼓的曲調,都是源於當地的動物和大自然發出的本色聲音,如前者的曲調是模仿魚兒在水中晃動魚尾到它遊上河灘的聲響。復興響器這一源自於天籟之音的曲調,已進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復興村的民俗博物館中陳列著村人整理出來的響器曲牌和青羌山歌歌詞手抄本。青羌山歌也取材於村民的生活素材,《送財歌》中的「月兒彎彎照樓臺,小小花燈送財來。一送財來人愉快,騎著駿馬跑長街。二送鸚哥在門外,常年招呼有客來;三送老人當太太,堂前兒孫好文才;四送造林青山在,搖錢樹兒遍地栽;五送英雄來比賽,勞模大會北京開……」依然的哭腔,卻從過去單純的衣食住行、男歡女愛裝進了時代變遷後新生活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正能量。

復興村人的青羌山歌,還有報門歌、上梁歌、打筍歌、望夫歌、插秧歌等,如今收集到的不同門類的歌詞已達300多首。其演唱形式有單人唱,也有男女對唱和眾人合唱。年輕的美女書記與村裡的山歌達人張富軍為我們演唱了青羌山歌中的「喜曲」,「喜曲」的旋律粗獷歡快,它的歌詞像哭腔中的歌詞一樣,亦有著「賦、比、興」手法的運用。

時代的進步已讓復興村民從生產生活到情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知道,除了山川美景,在鄉村遊蓬勃發展的今天,青羌山歌和「羌風楚韻」的文化特色,是吸引山外來客的資本。因此,復興村人對村支書的一個苛刻要求,是必須會耍鑼鼓或唱青羌山歌。難怪這位美女書記有著能歌善舞的才幹。

我在山歌守護者和越來越多外出打工者回到復興村開創「羌風楚韻」的發展道路中,看到了復興村未來的美麗圖景。

相關焦點

  • 「天府旅遊名縣」羌風楚韻古村落 非遺文化助力復興村大步奔小康
    四川新聞網消息(呂偉利 王文君)羌風楚韻古村落,非遺文化助力復興村大步奔小康。傳說,復興村是青衣羌族後裔在大山繁衍至今的古村,更是一個男女老少都熱愛歌舞樂器的青羌人集聚地。村上十分重視羌風楚韻的傳承,修建了青羌民俗博物館和觀光臺廣場,並組建了青羌藝術團,發掘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羌風楚韻。「復興響器」和復興山歌更被譽為是「楚國遺音」,「復興耍鑼鼓」被列入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瓦屋山復興村,青羌人的世外桃源!!
    復興村,坐落在青翠的群山環抱之中,沒多少人家,鮮為人知,是個最普通不過的村莊。可她卻在2200多年前就叫響這個村名了,比如今的洪雅建州建縣的年代還早得多,久遠得多,是一個被歷史遺留下來,而又幾乎被歷史遺忘了的古老村寨。穿越時空,追溯歷史。昏庸的楚國君王,輕信了如狼似虎的秦國奸謀,在強大的軍事打擊下,被徹底滅亡了。大批楚人被屠殺、被奴役。
  • 復興村散記(老兔)
    復興村散記文/老兔山,叫煙坪山。河,叫王河。山名、水名叫得雅。聽起來就有一種深層的遐想。復興村,座落在青翠的群山懷抱之中,沒多少人家,鮮為人知,一個最普通不過的村寨。可她卻在2200多年前就叫響這個村名了。
  • 周周上演 | 瓦屋山復興村篝火晚會,等你來嗨~
    復興村更是一個男女老少都熱愛歌舞樂器的青羌人集聚地她們辛勤勞作,自給自足攝影 | 尹霜林每年盛夏時節村裡都會舉辦篝火晚會活動以青羌人最熱情的方式、景點、特色餐飲穿插在活動的提問互動環節當中答對的人有羌紅等小禮品可拿哦~
  • 復興村,瓦屋山下雪藏的古村落
    雅女湖畔,這就是深居山野的復興村古村落離鄉背井的楚人,將此落腳之地命名為「復興」,將穿村而過的溪流命名為「王河」,以寄託亡國失勢的不甘與夢想淳樸的青衣羌人善待了這群落魄貴族特別是銅礦的發現、開採和冶煉,讓復興村迎來曇花一現的繁榮。八金峰、銅廠溝、鐵廠河、錢窩子等一些沿用至今的地名,依稀閃耀著昔日爐火的光芒。
  • 中秋遇上國慶,九皇山首屆漢羌風情節:看漢羌兒女如何慶雙節
    綿陽市北川縣九皇山景區為促進民族團結,加強民族文化交流,特於10月1日當天舉行了第四屆薩朗狂歡節暨首屆漢羌風情節。據悉景區將從10月1日開始展開為期8天的漢羌文化交流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文化。上午10:30在猿王洞附近進行釋比文化展演,由羌族德高望重的釋比老人展示各類釋比絕活;中午12:00,在羌情園開始羌族民俗婚禮展演讓遊客們見證或參與古老神秘的羌族婚禮;下午14:30,在西羌廣場進行羌族服飾展演,展示羌繡的精巧技藝以及各類羌秀作品;下午16:30在西羌廣場安排有一場原生態薩朗展演,讓遊客和羌族人民一起歡跳薩朗
  • 中秋遇上國慶,九皇山首屆漢羌風情節:看漢羌兒女怎樣慶雙節
    綿陽市北川縣九皇山景區為促進民族團結,加強民族文化交流,特於10月1日當天舉行了第四屆薩朗狂歡節暨首屆漢羌風情節。據悉景區將從10月1日開始展開為期8天的漢羌文化交流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文化。上午10:30在猿王洞附近進行釋比文化展演,由羌族德高望重的釋比老人展示各類釋比絕活;中午12:00,在羌情園開始羌族民俗婚禮展演讓遊客們見證或參與古老神秘的羌族婚禮;下午14:30,在西羌廣場進行羌族服飾展演,展示羌繡的精巧技藝以及各類羌繡作品;下午16:30在西羌廣場安排有一場原生態薩朗展演,讓遊客和羌族人民一起歡跳薩朗
  • 走進綿陽北川石椅村,探尋雲上羌寨的羌風羌韻
    ​四川綿陽北川老縣城外的涼風埡,一條盤山路蜿蜒而上,一幢幢古樸雄渾、特色鮮明的羌式小樓散落在山腰上,這便是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石椅村。他叫母廣元,年逾八旬,是國家級「非遺」項目「羌年」的傳承人,也是石椅羌寨的羌族傳統文化活動總策劃和司儀。「5·12」汶川特大地震後,母廣元投身羌族文化傳承與搶救,先後收集、編著了《羌山情歌》《大山深處鳴羌音》《漫遊羌山探石椅》等,用語言、歌聲和文字,傳播羌族文化,助推當地鄉村旅遊發展。
  • [湖北電臺]「中部崛起」正當時 荊風楚韻熱香江
    [湖北電臺]「中部崛起」正當時 荊風楚韻熱香江
  • 中國這樣一個城市,身處河南卻屬於南方,以豫風楚韻出名
    雖屬河南管轄,但從地理位置上看屬於南城,有著非常特殊的「豫風楚韻」。這個地方就是信陽。信陽位於河南南部,又處於三省交界之間,離安徽,湖北兩省不太遠。這一區域因其優越的區域區位優勢,在社會發展轉型過程中可以同時受到鄭州,合肥,武漢的帶動,不乏社會發展的動力。幾千年的歷史孕育了一大批彪炳史冊的名人,如春申鈞,鄭成功,林伯祥等,在各自的時代和領域都堪稱英雄。
  • 復興村「變形記」!
    甜品、沙拉和三明治對Mary們來說,遠遠不如去隔壁復興村、賀家墩一帶找個蒼蠅館子嗦一大碗鱔魚粉,或者打包幾個燒梅來得熨貼。臺北路、雪松路那些半夜兩三點還亮燈的檔口,爐子上冒著熱氣的粉絲煲和罐子雞湯,才是金融街寫字樓加班族對自己最好的犒賞。這樣的地方總有股神秘的力量,讓人忘掉所有的身份,從工作細碎回到有人情味的飽腹之欲。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只要循著香味一頭扎進去,就能重新想起人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