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茶飲料標籤上的「套路」 茶多酚含量或成硬性指標

2020-12-24 中國輕工業網

          近年來,市售茶飲料品種繁多,很多新品高舉「健康牌」,宣稱含有茶多酚、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已然成為飲料市場的「主角」之一。然而有不少茶飲料名目混亂,外包裝標註「套路」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專家提醒消費者,在選購時應仔細閱讀產品標籤,辨別茶飲料類型。

 

  部分產品茶多酚含量未標註

 

  紅茶、綠茶、烏龍茶、大麥茶、茉莉花茶、蜂蜜茶、柚子茶……走進任何一家超市,呈現在貨架上的茶飲料品種都多得讓人眼花繚亂。市售茶飲料品種越來越豐富,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但隨之而來的麻煩是,消費者無法獲知選哪一種才更好。

 

  2008年,隨著茶飲料國家標準的出臺,消費者似乎有了選擇標準。依據標準來看,茶多酚是區別飲料是否為茶湯飲料的最重要指標。但10年過去了,部分茶飲料包裝上的茶多酚含量標註仍不可見,而且關於茶葉含量的標註也比較混亂,消費者選購茶飲料時仍然是霧裡看花。

 

  在北京市美廉美超市增光路店,茶飲料主要有康師傅、統一、王老吉、三得利、雀巢、達利園等多個品牌,多採用玻璃瓶、PET塑料瓶等包裝形式。大部分產品都在標籤上標註了茶多酚含量,但有幾款產品未標註,如某集團公司的「茶莊蜂蜜柚子茶」為果味調味茶飲料,其標籤卻沒有關於茶多酚含量的標註;某公司的「冰紅茶」產品標籤上也沒有標註茶多酚的含量,只標註了檸檬果汁含量。除了未標註茶多酚含量的情況外,一些產品標註的是茶葉含量,如某一線品牌的一款產品標註的是「茶葉添加量≥3.5克/升」。

 

  據了解,茶飲料國家標準為推薦性標準,沒有強制要求企業將茶多酚含量標註在包裝上,所以,目前市場上茶飲料產品不標註茶多酚含量不能算是「違規」行為,但這樣一來,消費者在選擇時少了一個可參考的硬性指標。

 

  標籤標識較為隨意

 

  仔細閱讀一些茶飲料產品的配料表可以發現,市面上不少茶飲料其實是一種只能稱之為「調味茶飲料」的產品,相比部分未標註茶多酚含量的茶飲料,這種標法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而且,相比茶湯飲料,市售「調味茶飲料」產品佔多數。

 

  目前,我國茶飲料國家標準規定,市場上的茶飲料被分成茶湯飲料、復(混)合茶飲料、調味茶飲料3個大類。其中,茶湯飲料規定,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等飲料的茶多酚含量需≥300毫克/千克,特別是綠茶飲料的茶多酚含量需≥500毫克/千克。而調味茶飲料所含茶多酚含量相對較低,如碳酸類茶飲料僅要求茶多酚含量≥100毫克/千克。茶多酚含量若不達標,則只能被歸為「調味茶飲料」。對於添加特殊果汁的茶飲料,因口味原因,原果汁含量無法達到5%要求時,可歸屬於果味茶飲料,並可在標籤上標示果汁含量。

 

  如今超市貨架上的茶飲料,幾乎所有產品都以較大字體聲稱是「某某茶」,但多數產品標籤上產品類別卻是「調味茶飲料」。以某公司出品的「某樹葉」綠茶產品為例,該產品的包裝標籤上最頂部有「綠茶」兩個字,字體在標籤中最大,標籤上也有「100%茶葉自然抽出」「原味」等字樣,消費者在選購時往往認為其是綠茶。按照國家標準要求,綠茶中茶多酚含量需≥500毫克/千克,而其標籤上茶多酚卻標示為「≥360毫克/千克」,再仔細查看標籤上的產品類別可見,用較小字號標註為「其他調味茶飲料」。

 

  再如某公司出品的青梅綠茶也是類似的「套路」,標籤上以較大字體標註「青梅綠茶」,卻在標籤食品名稱一欄以較小字體標註為「青梅味綠茶飲料」,而且該產品標籤上未標出茶多酚含量。

 

  據了解,我國《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及茶飲料國標對這種打「擦邊球」的行為沒有明確規定,因此,企業在標籤上的標註也顯得較為隨意。

 

  科學選購認準茶多酚含量

 

  20世紀90年代以來,被稱為「新時代飲料」的茶飲料以每年17%的遞增速度風靡全球。有資料顯示,在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故鄉美國,茶飲料消費已達到僅次於可樂的地位;日本茶飲料消費總量早已超過碳酸飲料;歐盟各國茶飲料的消費和發展水平不一致,但總體也處於上升趨勢。

 

  我國茶飲料市場自1993年起步,2001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伴隨著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紅茶、綠茶、茉莉花茶等各種口感、方便快捷的茶飲料,紛紛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中國營養學會原副理事長趙法伋介紹,茶多酚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總稱,佔茶葉乾物質的15%—30%,主要包括黃烷醇類、花色苷類、黃酮類、黃酮醇類、酚酸類等物質,是茶葉中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

 

  儘管茶多酚具有重要功能,但目前中國茶飲料市場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飲料消費群體年齡偏小,以青少年為主,他們更加注重口感而非健康。不過趙法伋認為,隨著消費升級,未來我國消費者會把對口味的重視轉移到健康上,屆時,茶多酚含量將是消費者挑選茶飲料的重要指標。

 

  專家提醒消費者,選購茶飲料時最好購買知名品牌的產品,合格茶飲料的茶湯應均勻適中,液體透明,不結塊,不分層,無發黑現象,不應有沉澱物,口感應為原茶味,滋味甜醇適度,帶有純正茶香味,無雜異氣味。消費者可根據標籤標註類型選購自己喜歡的產品,儘量選擇低糖產品。淡茶型飲料應標明「淡茶型」,果汁茶飲料應標明果汁含量,奶味茶飲料應標明蛋白質含量。

相關焦點

  • 茶多酚含量成謎 茶飲料勾兌香精多喝有害身體
    ,外表健康的茶飲料是不少人夏日消暑的首選,但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的茶飲料大多實為茶粉和香精勾兌的調味茶飲料,而作為茶飲料重要檢測標準之一的茶多酚含量,絕大多數品牌都沒有標註。  茶飲料茶香撲鼻多靠香料勾兌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無論是大型超市還是路邊的小賣店,茶飲料都是飲料貨架上的主力軍。各大飲料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茶飲料系列,包括紅茶、綠茶、花茶、烏龍茶甚至涼茶等等,各種茶的名稱都被茶飲料叫了個遍。不過,仔細閱讀產品配料表就會發現,市面上絕大多數的茶飲料並不等同於茶,而是一種只能稱之為「調味茶飲料」的勾兌產品。
  • 瓶裝茶飲料別瞎喝,裡面根本就沒多少茶
    想不想知道喝毛茶是怎樣的一種體驗?我們備有100份毛茶「搶鮮裝」,在本文評論留言區多與我們互動,就有機會快人一步「嘗鮮」哦~每到炎炎夏日,都是飲料銷售的黃金期,喝茶的好處實在太多了,眼尖的商家們怎麼可能放過這個商機。於是乎,各種主打健康飲品的茶飲料越來越人氣飆升。然而十三夷心中很擔心,像武夷巖茶這樣珍貴的茶品,那些韻味悠揚、豐富營養,真的是那些瓶裝茶飲料能夠複製的嗎?
  • 「無糖」飲料真的無糖?5款聲稱「不加糖」的奶茶飲料檢出糖含量
    本次抽取了20批次飲料,其中15款主流預包裝無糖飲料、5款聲稱不加糖的現制奶茶飲料。   檢驗項目包括總糖(以葡萄糖計)、甜蜜素(以環己基氨基磺酸計)、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安賽蜜(乙醯磺胺酸鉀)。從檢測情況看,本次抽取的15款主流預包裝無糖飲料,有10款未檢出糖,含糖量為「0」;有5款「無糖」飲料檢出糖,含量範圍從0.1-0.3g/100g,但含量均符合標準要求。
  • 茶飲料和平時泡的茶營養一樣嗎? 長年喝綠茶可防便秘是真的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茶飲料和平時泡的茶營養一樣嗎? 長年喝綠茶可防便秘是真的嗎? 市場上的茶飲料、茶飲品可真不少,如冰紅茶、綠茶、烏龍茶他們和我們平時泡來喝的茶,在營養上有什麼區別嗎?有人說自己不愛吃素菜,長年喝綠茶來防止便秘,這可能嗎?
  • 茶飲料中茶湯顏色的變化
    綠茶茶湯的呈色物質為葉綠素和類黃酮,其中葉綠素的含量較少,約0.0015‰,且以膠質狀或油狀顆粒懸浮於茶湯中,但它對綠茶茶湯的湯色起著重要的作用,類黃酮的含量約0.0609‰
  • 這家糖分咖啡因含量嚇人
    本次食博士檢測了茶多酚、咖啡因、糖精鈉、甜蜜素、總糖、反式脂肪酸等項目,對塑料杯裝奶茶還加做了塑化劑(DEHP、DNIP、DBP)指標。咖啡、茶、某些碳酸飲料、可可、功能性飲料、巧克力等食物中都含有咖啡因。
  • 這五大最難喝的飲料,能有啥營養?
    其實,根據我國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的規定,當能量≤17千焦(4大卡)/100g或100mL時,糖≤0.5克/100g或100mL時,可以標註為零。儘管它們實際未必為零,但也算是非常低含量的了,而且因為它們喝起來味道不甜,也沒有額外加入糖,因此我們可以大致認為它們無糖無熱量。
  • 茶多酚抗癌 茶多酚的主要來源是茶葉
    原標題:茶多酚抗癌 茶多酚的主要來源是茶葉   茶多酚主要是來自於各種我們常喝的茶裡面,可以說是茶的主要成份之一。我們常說的喝茶有防癌和抗癌的功效,其實主要是指茶裡面的茶多酚的作用。那麼茶多酚的抗癌效果如何?四大名茶中哪種茶裡面含有的茶多酚最多呢?現在就帶大家仔細的來了解一下吧!
  • 茶葉中的茶多酚對部分癌有作,但喝對茶,對康復效果更佳!
    細胞和動物實驗科學研究表明,儘管茶多酚對肺癌、結腸癌有一定預防和控制作用。茶葉中的茶多酚含量有限,所以茶多酚對部分癌症有用,不是喝茶就能抗癌的,還其他中西醫的配合的。但喝對茶,對康復效果更佳!飲茶養生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不但滋味千變萬化,還具有抗癌、抗衰老、降三高等多種保健功效。花茶作為茶家族中的一個分支,不僅吸納了茶的優勢,其獨特的花香也被證實有良好的藥理作用。
  • 鹿角巷、CoCo…17家奶茶店抽檢,這家咖啡因含量嚇人!
    本次小編檢測了茶多酚、咖啡因、糖精鈉、甜蜜素、總糖、反式脂肪酸等項目,對塑料杯裝奶茶還加做了塑化劑(DEHP、DNIP、DBP)指標。咖啡、茶、某些碳酸飲料、可可、功能性飲料、巧克力等食物中都含有咖啡因。本次抽檢的30批次奶茶均檢出了咖啡因,平均含量為239mg/kg,最多的達483mg/kg,換算後一杯中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達217mg,是一杯中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含量(108mg)的2倍多,一罐紅牛飲料中的咖啡因含量僅為50mg,也就是說,咖啡因含量最多的一杯中杯奶茶=4.3罐紅牛!
  • 茶因子中神奇的成分之一:茶多酚
    首先,用茶多酚作為添加劑的產品將佔領競爭優勢,取得更大的市場,贏得更多的消費者,於是生產企業將會大面積地使用茶多酚替代其它人工合成抗氧化劑。其次,由於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很多人希望使用天然的保健品,對人身無副作用,又能防病治病,而茶多酚就有此功能,隨著茶多酚保健品的開發,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
  • 茶葉第一功臣——茶多酚,喜歡喝茶的人不可不知的茶知識
    我們經常說的茶多酚,它是茶葉中酚類物質及其衍生物的總稱,主要有兒茶素,黃酮類化合物,花青素,酚酸組成,所以它並不是一種物質,因此呢,我們經常稱為」多酚類」或者是叫他「茶鞣質」,它是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抗氧化劑。
  • 五大最難喝飲料排行 第一名就是它!
    東方樹葉在包裝上聲稱自己「0卡路裡/100mL」、「無糖」,配料中也顯示它們的數值均為零。其實,根據我國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的規定,當能量≤17千焦(4大卡)/100g或100mL時,糖≤0.5克/100g或100mL時,可以標註為零。儘管它們實際未必為零,但也算是非常低含量的了,而且因為它們喝起來味道不甜,也沒有額外加入糖,因此我們可以大致認為它們無糖無熱量。
  • 泰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澄清:維生素C飲料中維生素C含量必須與標籤...
    食品夥伴網訊      泰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12月22日消息:該局副秘書長表示,最近消費者基金會發布了飲料中維生素C含量測試結果:在47種市售維生素C飲料中維生素C含量與標籤標識不符,並且8個樣品中未檢測到維生素C含量。
  • 經常喝茶的你了解茶多酚嗎?
    生活中很多喝茶的人都知道茶葉中含有茶多酚,也知道它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具體要說它到底好在哪,卻說不上來。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茶葉中的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葉的主要成分之一,佔茶葉乾物質含量的15%--30%,是茶葉中酚類物質的總稱,相關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質具解毒和抗輻射作用。
  • 喝茶人常說茶多酚,它到底是什麼?與口感有何聯繫
    ~暱茶網茶葉百科:茶多酚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總稱,茶多酚是由兒茶素、花色苷類、黃酮類、黃酮醇類、酚酸類五種成分組成。而茶多酚亦是形成茶葉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時這種物質可以迅速溶解於熱水當中,從而被身體充分吸收和利用。茶多酚是茶葉中最重要的功能性成分,佔茶葉18%-36%的它,換言之,就是一斤幹茶當中含有約100g到200g的這種物質。
  • 奶茶測評:一點點、喜茶等14款號稱「無糖」實則超標
    記者將樣品送至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國家食品及食品添加劑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根據奶茶的種類,工作人員決定對其中10批次檢測:茶多酚、總糖、脂肪、蛋白質和咖啡因等五項指標,另外4批次色彩較鮮豔的水果茶則檢測甜味劑和色素等添加
  • 龍垚茶多酚精釀啤酒:凝聚匠心,驚豔舌尖的品牌工藝!
    喝精釀也被貼上「時尚」「別致」的標籤。這款讓國人驚喜的國產精釀啤酒突破種種重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大眾的視野,品一口便讓你欲罷不能,今天的主角就是它——龍垚茶多酚精釀啤酒。  茶多酚具有極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在抗氧化、抑制心血管疾病、預防和抗癌、鎮靜作用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功效。  經科學研究證明,人體對茶多酚的吸收率極低,平常喝茶吸收率只有3%,喝含有檸檬片的茶吸收率雖有所增加但也僅達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