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售茶飲料品種繁多,很多新品高舉「健康牌」,宣稱含有茶多酚、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已然成為飲料市場的「主角」之一。然而有不少茶飲料名目混亂,外包裝標註「套路」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專家提醒消費者,在選購時應仔細閱讀產品標籤,辨別茶飲料類型。
部分產品茶多酚含量未標註
紅茶、綠茶、烏龍茶、大麥茶、茉莉花茶、蜂蜜茶、柚子茶……走進任何一家超市,呈現在貨架上的茶飲料品種都多得讓人眼花繚亂。市售茶飲料品種越來越豐富,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但隨之而來的麻煩是,消費者無法獲知選哪一種才更好。
2008年,隨著茶飲料國家標準的出臺,消費者似乎有了選擇標準。依據標準來看,茶多酚是區別飲料是否為茶湯飲料的最重要指標。但10年過去了,部分茶飲料包裝上的茶多酚含量標註仍不可見,而且關於茶葉含量的標註也比較混亂,消費者選購茶飲料時仍然是霧裡看花。
在北京市美廉美超市增光路店,茶飲料主要有康師傅、統一、王老吉、三得利、雀巢、達利園等多個品牌,多採用玻璃瓶、PET塑料瓶等包裝形式。大部分產品都在標籤上標註了茶多酚含量,但有幾款產品未標註,如某集團公司的「茶莊蜂蜜柚子茶」為果味調味茶飲料,其標籤卻沒有關於茶多酚含量的標註;某公司的「冰紅茶」產品標籤上也沒有標註茶多酚的含量,只標註了檸檬果汁含量。除了未標註茶多酚含量的情況外,一些產品標註的是茶葉含量,如某一線品牌的一款產品標註的是「茶葉添加量≥3.5克/升」。
據了解,茶飲料國家標準為推薦性標準,沒有強制要求企業將茶多酚含量標註在包裝上,所以,目前市場上茶飲料產品不標註茶多酚含量不能算是「違規」行為,但這樣一來,消費者在選擇時少了一個可參考的硬性指標。
標籤標識較為隨意
仔細閱讀一些茶飲料產品的配料表可以發現,市面上不少茶飲料其實是一種只能稱之為「調味茶飲料」的產品,相比部分未標註茶多酚含量的茶飲料,這種標法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而且,相比茶湯飲料,市售「調味茶飲料」產品佔多數。
目前,我國茶飲料國家標準規定,市場上的茶飲料被分成茶湯飲料、復(混)合茶飲料、調味茶飲料3個大類。其中,茶湯飲料規定,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等飲料的茶多酚含量需≥300毫克/千克,特別是綠茶飲料的茶多酚含量需≥500毫克/千克。而調味茶飲料所含茶多酚含量相對較低,如碳酸類茶飲料僅要求茶多酚含量≥100毫克/千克。茶多酚含量若不達標,則只能被歸為「調味茶飲料」。對於添加特殊果汁的茶飲料,因口味原因,原果汁含量無法達到5%要求時,可歸屬於果味茶飲料,並可在標籤上標示果汁含量。
如今超市貨架上的茶飲料,幾乎所有產品都以較大字體聲稱是「某某茶」,但多數產品標籤上產品類別卻是「調味茶飲料」。以某公司出品的「某樹葉」綠茶產品為例,該產品的包裝標籤上最頂部有「綠茶」兩個字,字體在標籤中最大,標籤上也有「100%茶葉自然抽出」「原味」等字樣,消費者在選購時往往認為其是綠茶。按照國家標準要求,綠茶中茶多酚含量需≥500毫克/千克,而其標籤上茶多酚卻標示為「≥360毫克/千克」,再仔細查看標籤上的產品類別可見,用較小字號標註為「其他調味茶飲料」。
再如某公司出品的青梅綠茶也是類似的「套路」,標籤上以較大字體標註「青梅綠茶」,卻在標籤食品名稱一欄以較小字體標註為「青梅味綠茶飲料」,而且該產品標籤上未標出茶多酚含量。
據了解,我國《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及茶飲料國標對這種打「擦邊球」的行為沒有明確規定,因此,企業在標籤上的標註也顯得較為隨意。
科學選購認準茶多酚含量
20世紀90年代以來,被稱為「新時代飲料」的茶飲料以每年17%的遞增速度風靡全球。有資料顯示,在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故鄉美國,茶飲料消費已達到僅次於可樂的地位;日本茶飲料消費總量早已超過碳酸飲料;歐盟各國茶飲料的消費和發展水平不一致,但總體也處於上升趨勢。
我國茶飲料市場自1993年起步,2001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伴隨著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紅茶、綠茶、茉莉花茶等各種口感、方便快捷的茶飲料,紛紛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中國營養學會原副理事長趙法伋介紹,茶多酚是茶葉中多酚類物質的總稱,佔茶葉乾物質的15%—30%,主要包括黃烷醇類、花色苷類、黃酮類、黃酮醇類、酚酸類等物質,是茶葉中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
儘管茶多酚具有重要功能,但目前中國茶飲料市場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飲料消費群體年齡偏小,以青少年為主,他們更加注重口感而非健康。不過趙法伋認為,隨著消費升級,未來我國消費者會把對口味的重視轉移到健康上,屆時,茶多酚含量將是消費者挑選茶飲料的重要指標。
專家提醒消費者,選購茶飲料時最好購買知名品牌的產品,合格茶飲料的茶湯應均勻適中,液體透明,不結塊,不分層,無發黑現象,不應有沉澱物,口感應為原茶味,滋味甜醇適度,帶有純正茶香味,無雜異氣味。消費者可根據標籤標註類型選購自己喜歡的產品,儘量選擇低糖產品。淡茶型飲料應標明「淡茶型」,果汁茶飲料應標明果汁含量,奶味茶飲料應標明蛋白質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