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名山,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被稱為黃山的「四絕」。
霧凇、雪景、日出也是遊人不會錯過的景觀,古人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說法。
景區分前山和後山。前山是指慈光閣到光明頂,即溫泉、玉屏樓、天海景區一帶,主要景點有迎客松、半山寺、天都峰、玉屏樓、蓮花峰、一線天、鰲魚峰等。後山是指雲谷寺到光明頂,即北海、西海景區一帶,主要景點有始信峰、獅子峰、排雲亭、西海大峽谷、飛來石、松谷庵等。而在眾多景致中,又以「三奇五絕」等異景最為世人留戀。
其實黃山最初並不叫黃山,古稱「黟山」,因為遠遠望去,黃山山色如黛,而且蒼闊,故此以「黟」為名。相傳軒轅黃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來此煉丹,並最終得道升天,唐玄宗篤信道教,遂於天寶六年(公元747年)詔改「黟山」為黃山,黃山之名於是一直沿用至今。千餘年來,黃山積澱了濃鬱的黃帝文化,軒轅峰、煉丹峰、容成峰、浮丘峰等景名都與黃帝有關。同泰山、華山這些名山相比,黃山屬於後起之秀。改名之後的黃山,迎來了歷史上第一位名人—李白。「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李白用他的如椽妙筆,留下了最早的黃山詩篇,也第一次向世人展現了黃山,至此,黃山慢慢走進人們的視野。
景區內分為南門、西門和北門,絕大多數遊客都會從南門出入,南門又有前山後山兩個出入口,都靠近山腳下的湯口鎮。
黃山集中國各大名山的美景於一身,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於世,現在冬雪則成為了黃山第五絕。黃山不僅自然景觀奇特,而且文化底蘊深厚,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所以黃山非但以景取勝,還是幾千年來道家仙士的常遊之所。李白等大詩人也在此留下了壯美詩篇。
黃山千峰競秀,萬壑崢嶸。有名可指的就有72山峰,其中「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極天,氣勢磅礴,雄姿靈秀。黃山原名「黟山」,因山峰和巖石遙望青黑而得名。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採藥煉丹、得道成仙,唐玄宗於是在天寶六年(公元747年)改「黟山」為「黃山」。千餘年來,黃山積澱了濃鬱的黃帝文化,軒轅峰、煉丹峰、容成峰、浮丘峰、丹井、洗藥溪、曬藥臺等景名都與黃帝有關。
黃山的特點是「前山雄偉,後山秀麗,西海奇特」。前山以陡峭難爬著稱,因此將其作為下山路線。我的規劃是由雲谷寺出發,經由雲谷索道,先從後山開始遊覽。
冬日的黃山百裡雲海,讓人醉生夢死。沿著步道一步步的挪動,從這個山頭走到另一個山頭,領頭的導遊小哥哥領著我們不斷的向前,狹窄的步道時常出現堵塞的情況,這就是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