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一個樓市「發達」的省份,有一些縣城(甚至鄉鎮)的房價可以超越國內一些二線省會城市(甚至「新一線城市」)。一般來說,一個城市的市區房價上漲,在市區房價溢出效應下,周邊縣城的房價也會跟隨上漲,這是正常現象。但是一旦縣城的房價超過了市區呢?這還是正常現象嗎?
大家一想到福建房價最高的城市,必然第一個想起廈門。可是廈門全都是區,就沒有高房價的縣城了吧?誠然,廈門本身並沒有下轄縣,但是隔壁漳州的房價卻也被帶動上漲了,除了當年房價飈上2萬的角美和漳州港,甚至常住人口僅20萬出頭的長泰縣,房價也在廈門投資客的哄搶下大幅上漲。然而,經歷了2018年以後,如今角美的房價已經大幅回落,當初的2萬+在此時看來是如此高不可攀。
說到房價上兩萬的縣城,略過了廈門,接下來大家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福州。作為福建房價第二高的城市,福州房價在全國也一直居於前列,可以和南京、杭州等新一線城市相提並論。在市區房價上漲的帶動下,福州周邊的縣城房價也在過去這一輪去庫存行情裡一路飆升。房價能上2萬的有閩侯、長樂、連江。
閩侯「過去」房價能上2萬,甚至有些能上2.5萬,逼近3萬,是因為閩侯是最靠近福州市區的縣城,直接迎接著各種投資客、炒房客,使得房價跟隨市區上漲。而長樂這兩年的房價大幅上漲主要是由於撤市設區,在各種利好消息的刺激下,不僅長樂本地人在搶房,福州市區的投資客也湧入長樂。在多方共同「買買買」的助推下,長樂房價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從1字頭跨入了2字頭,甚至有的房子售價逼近3萬。
如今就連剛開發兩年,還是一片大工地的濱海新城,房價都要逼近兩萬。甚至2018年下半年以來福州五區和閩侯的房價開始大幅回落的時候,長樂區的房價依然還在上漲,看上去是如此「堅挺」。
有意思的是,撤市設區和樓市起落的這兩年,閩侯和長樂的房價幾乎進行了互換。閩侯跌回長樂兩年前的價,長樂漲到閩侯2017年的價。但是目前長樂這些已經漲得太過頭的房子還是不要去碰了,免得高位接盤,悔之莫及。
那麼,閩侯上街因為距離福州市區近而房價高,長樂因為改區而房價漲,連江呢?連江縣城距離福州既不近,也沒有什麼重大利好刺激,改區也是「這輩子不會改區的」,為什麼連江房價都能過2萬呢?
如果不少人的解釋是連江民富、當地人有錢。但是,福建省內民富的縣有很多,例如晉江、石獅、南安、福清等強縣級市也一樣很富,為什麼人家的房價沒有如此可觀呢?福建第一強縣,全國百強縣前五,人口是連江三倍以上的晉江,房價尚且只有連江的一半。
因此,這個問題,別說其他地方的人覺得不理解,想必連江本地人也是一頭霧水,難以解釋得清。
這些房價上2萬的縣城,其主要的購買力還是來自於在當地生活的人,本身縣城的人口吸引力就不強,除了讓鄉下人進城買房之外,其他地方的人買不起房自然也就不會在此定居。舉例而言,一個在連江打工的湖南人、貴州人、四川人等外地人,在這種縣城房價超過二線省會的狀態下,人家是拼盡「六個錢包」的全部積蓄在你一個小縣城裡買房呢?還是回老家在省會城市市區買房呢?答案顯然不言而喻。
那麼,這些縣城的本地人又該如何是好呢?買得起房子的人自然還能硬著頭皮去買,買不起房子又不讓建房的人就陷入了大城市裡買不起,回到縣城還是買不起的窘境。此時該怎麼辦呢?
除了繼續住在老舊的自建房裡,縫縫補補等待時機之外,這些縣城裡急於買房的人,其實不妨把眼光放遠。舉例來說,買不起安溪你可以買晉江、買泉州市區,買不起連江你可以買馬尾,買不起長樂你可以買倉山……既然市區裡都有不少比縣城房價低得多的房子,又何必在縣城死撐呢?限購也不過是交一年社保的事,並不構成多大阻礙。放下非要在本地落葉歸根的念頭,你的眼前就能海闊天空。更何況只有市區才有完善的二手房市場,縣城的二手房成交量本就十分稀少,一旦你房子買得太貴,更是連虧本出手的機會都沒有。
最讓人羨慕的還是羅源人,自從有了天量房源的羅源灣濱海新城,羅源的房價多年以來就一直被定格在了四五千,就算羅源老城的房價能被炒上萬,環境宜人、道路寬闊、配套完善的羅源灣濱海新城依然能讓羅源本地人買得起房。
於是,連江人也不妨借鑑一下羅源吧。尤其是對於在福州市區買不起房,回連江縣城也買不起房的連江人,你們不妨考慮一下貴安吧,這是一片面積相當於半個連江縣城的新城區,配套上比之縣城毫不遜色。不僅距離福州市區近得多,前往連江縣城也最多是半個小時車程,居住環境上和青塘、城東、浦口、東湖之類的荒野片區相比更是強得多,與其苦苦掙扎,又為何不把貴安納入考慮範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