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收不到退款,沒錢生活,沒錢購買其他機票回國,滯留海外,生活困難……」9月1日,記者收到陳晨(化名)投訴稱,花6萬從旅行社買的雙人機票,因被拒絕登機面臨退款難。事實到底如何?對此,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進行了調查。
疫情下收入難保證
花兩萬「介費」購高價票回國難登機
陳晨和妻子在美國塞班島務工。隨著疫情嚴峻,收入難以保證,兩人商量後決定回國。當時,原本幾千元就能回國的機票,已漲到6萬餘元,但依然一票難求。
8月15日,經同事介紹,陳晨聯繫到成都和天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尹某,對方告知可提供8月20日美聯航機票塞班島經關島轉機飛日本東京成田,隨後是國航機票從東京成田飛上海,需要提前支付2萬元人民幣。
在支付「定金」後,陳晨8月19日收到尹某消息,對方已成功購買機票,陳晨根據要求支付了剩餘的65050元,至此他一共支付85050元。
8月20日清晨,陳晨一家到達塞班機場辦理值機,其間因證件問題被拒絕登機。無奈之下,陳晨在機場聯繫尹某辦理退票手續。
因「境外購票」退費六萬變四萬?
「代購」拒絕提供退費標準
「從辦理退票開始,我們一直和代購方周旋。」陳晨說,8月20日當天,尹某表示,國航每張機票要扣除3500元手續費。陳晨聯繫國航客服,得知因為該趟飛機晚點,退票不會扣除任何手續費。
在將此事告知尹某後,對方表示,賠償方案由合作的上海順都航空票務代理有限公司職員王某負責,並將王某拉入微信群。根據王某給出的方案,國航將按照票面價全款退款,但美聯航價值兩萬餘元的機票無法退款,理由是「在境外購買」。
陳晨告訴記者,他多次聯繫美聯航客服,對方明確表示,取消這次航班僅有125美元費用,其他不產生任何費用。
「最初微信交流時,我問過尹某,如果無法登機如何退票,她承諾按照航空公司要求將會按照票面價退款。現在扣除125美元費用,票面價應該是60466元,而對方只退41700元。」陳晨說,自己在和對方交涉時,尹某表示由王某負責,而王某以「境外購票」為由不作退換。當被詢問退款標準時,王某給出模糊的「不退換」截圖,並拒絕接電話、加微信詳細溝通。
美聯航:退票未產生費用;
旅行社:不清楚,錢給代購公司了
王某理由是否充分?根據陳晨提供的信息,記者利用美聯航會員權益對此次購票信息進行了核實。信息顯示,這段機票是一名姓李的人員線上支付了39元人民幣和17500美聯航裡程積分購買。
9月2日,記者聯繫上這位李姓人員。對方稱,自己是在國內通過美聯航官網購買此次機票,而非境外。隨後,記者撥打美聯航中國客服電話,對方查詢後表示,陳晨的航班尚未收到退費申請,但根據規定,此次航班退費不產生扣除費用,將「原路退還到(支付的)信用卡和會員卡」。
「因為是美聯航官網出的票,不管是在中國還是美國(購買),不會影響退票。」客服說。
記者根據上海順都航空票務代理有限公司網站信息,向該公司確認王某為該公司職工。隨後撥通王某電話後,對方始終顯示「通話中」。記者撥通成都和天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的尹某電話。尹某表示:「不退啊,因為我們找的是上海的(票務代理),錢都付過去了,上海是跟境外美國公司買的,美國公司不給退,因為是用積分兌換的,不給退。」當被追問相關標準時,對方表示「不清楚」、「在治病」,讓聯繫上海票務代理。
曝「天價機票內幕」:
中介用軟體囤票,專挑國外航班「黑」
「我們是國外務工人員,因為疫情公司裁員,無奈之下購買高價票回國。又因原公司取消籤證,不能成功登機,要換乘其他不經過美國的航班。旅行社和代購公司不僅利用疫情倒票,還在退票後為難我們,不惜撒謊、失聯,給我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陳晨告訴記者,因為急需用錢,他們暫時答應了退票方案,9月1日收到41700元退費,但內心十分不平。
陳晨說,當時從該旅行社購買機票的還有另外兩名同事,每個人退費標準不一。在和旅行社溝通中他了解到,購票公司利用軟體搶票,或者低價購買積分換機票,再高價賣出,致使一些滯留海外的國人買票難;高達數萬的「中介費」,則讓一些人望而卻步。
「我們帶著幾個月大的孩子,在這邊每個月房租等花費高達上萬,所以狠心買了高價機票。」他說,看到近期中國相關部門已關注倒票行為,希望能對國內此類公司加強監管。
今年4月,民航局下發《關於進一步明確疫情期間國際機票銷售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航空公司對國際機票全部採取直銷模式,確保公開透明、明碼標價,杜絕中間環節倒票、炒票行為。
「因為國內航班管理較嚴格,代票公司往往選擇國外航班』黑』,利用信息差推諉扯皮。」陳晨說,自己已向美聯航反映此事,客服表示因不了解詳情,退票事宜還需他自行與購票公司溝通。
■最新進展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報導後
當事人已經收到全部退款
9月3日,東方今報·猛獁新聞在新媒體率先進行報導後,上海順都航空票務代理有限公司負責人聯繫記者,表示已將所有費用退還給成都和天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隨後,陳晨告訴記者,已收到旅行社打來的全部退款。
■連結
回國機票被爆炒
北京上海已成立專案組
今年3月起,隨著海外疫情的擴散,回國航班驟減,國際機票價格水漲船高,回國機票從2萬~4萬的經濟艙全價炒到10萬元的實際成交價,背後經過了層層加價的多次轉手,加價方卻不一定是擁有正規牌照的機票代理,而是擁有客戶資源的黃牛。
回國航班驟減,國際機票價格水漲船高,似乎是市場自主自發的溢價行為。所謂願打願挨,怨不得別人。且不說有些好不容易買到高價機票回國的人還暗自慶幸,就說那些覺得錢花得冤枉的人,也頂多從道德層面上,在心裡罵商家沒良心,趁著疫情賺昧心錢。
但性質不止於此,因為它已經不止關乎道德,而且涉嫌違法。從一兩萬到近20萬,溢價十倍二十倍,顯然不正常。一件商品的價格,不能想定多高定多高,更不是有市場有人買就一定合法,在特殊時期尤其如此。
4月16日,中國民航局下發《關於進一步明確疫情期間國際機票銷售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航空公司對國際機票全部採取直銷模式,確保公開透明、明碼標價,杜絕中間環節倒票、炒票行為。但少數內部人士和機票代理商不想失去這一賺錢良機,於是抓住乘客急於回國的心理,製造誇張的緊張情緒,不斷抬高機票價格,賺取高額利潤。殊不知,這些建立在違規違法基礎上的操作,已經涉嫌詐騙和非法經營。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最高可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目前,上海和北京公安成立了專案組,以詐騙形式立案調查,有數名旅客成功找代理人退返差價,但90%的旅客並不知情,仍以為是市場溢價行為。
「最近查得嚴,票販子們低調了。」某商旅公司知情人宋剛(化名)透露,已有多家涉嫌代理公司被查處,各大航空公司也從內部嚴格處理相關涉嫌人士。他也呼籲,疫情期間在非官方渠道買到高價國際機票的旅客,可以直接撥打航空公司電話舉報,或向公安報警,挽回消費者損失。
綜合人民日報、北京晚報
(文章來源:東方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