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損傷中,這8種很常見,幾乎全是骨折,但也可以恢復很快

2020-12-26 瀟湘名醫

下肢損傷在臨床上比較常見,不同的損傷類型患者的臨床表現不相同,在治療方法的選擇上也各不相同。在下肢損傷之後會影響患者的正常行走,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必須要針對常見的下肢損傷疾病進行了解,掌握正確的治療方法,提高患者的運動功能。

常見的下肢損傷都有哪些呢?

1、髕骨脫位或半脫位

硬骨脫位主要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主要的臨床表現就是髕骨向外側脫位,主要是由於旋轉或外翻暴力造成的,部分患者能夠自行復位,若急性脫位時需要到急診進行復位,除疼痛症狀之外患者還會出現關節積液和水腫症狀,在水腫症狀消退之後換隻可以進行負重活動,可以逐漸開始進行體育鍛鍊,緩解關節和肌肉的緊張狀態,有助於血液的循環。

2、脛腓骨骨折

頸椎骨骨折主要是由於外傷暴力引起的,骨折的類型性質不同治療方法也不相同,需要到專業的骨科醫院就診,當存在軟組織損傷時還必須要對症治療,對於有輕微移位的患者可以用石膏固定。

3、腓骨骨折

肺骨骨折常常是由於受擠壓或外傷造成的,在受傷之後患者能夠自行站立,膝蓋和踝關節也能夠自行移動,但是大部分骨折都會伴有踝關節和膝關節的損傷,在治療時需要使用鎮痛藥物緩解患者的疼痛,還需要使用彈力繃帶進行固定,若骨折情況比較嚴重還必須要用石膏固定。

4、脛骨骨幹骨折

脛骨骨幹骨折常常因扭轉外傷引起,一般不需要進行復位治療,大多數患者在麻醉情況下就能夠達到滿意的復位效果。

5、幼兒骨折

幼兒骨折主要多發生於1~2歲的幼兒,主要是指脛骨內微小的螺旋形骨折,在發生極小創傷或不明原因創傷之後無法支撐身體的重量,通過常規的影像學檢查很難發現。

6、踝部骨折

踝關節是骨折常發部位之一,當足部扭轉範圍超過最大程度時就容易導致踝部骨折,還容易引起關節的韌帶損傷。除疼痛症狀之外,患者還會出現關節部位的腫痛,在腫痛消退之後,可以用石膏進行外固定,防止骨折部位發生移位。

7、足部應力性骨折

足部應力性骨折主要是指舟骨和跟骨發生應力性骨折,一般多出現於長跑運動員和高性能運動員中,在負重時疼痛明顯加劇,局部會有明顯的腫脹,需要臥床休息進行復位治療。

8、趾骨骨折

趾骨骨折一般是由於擠壓或直接暴力引起,通常比較容易治療,在沒有發生移位情況下可以進行內固定治療,骨折部位的癒合時間也比其他骨折部位要短。

身體平衡性缺失、神經肌肉控制力下降以及下肢肌肉力量不足,都是下肢損傷的高危因素,在出現下肢損傷時必須要掌握正確的應對方法,及早的進行治療,防止損傷進一步加重,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伍佰腳踝骨折致演唱會延期!腳踝骨折後,可能需要這一時間恢復
    指導專家:許樹柴主任醫師廣東省中醫院 骨科8月21日,有媒體報導稱,1臺灣著名歌手伍佰於19日在溜冰時意外摔傷並遭到前方的人群連環追撞此意外導致原定於8月28日的演唱會被迫延期,舉行日期需待定。先前,隨著臺灣電視劇《想見你》的爆火,劇中的 《Last dance》一曲也成為人人傳唱的金曲,而伍佰也重新進入了大眾的視線中,不少人更是由此成為伍佰的歌迷。伍佰受傷的消息一出,受到了粉絲們的關注,粉絲們關心伍佰的傷勢之餘,也表示希望他能快點好起來。
  • 如何判斷骨折?意外損傷後,請認真看這3點
    一般來說,在運動或者一些突發情況,可能會意外出現一些骨損傷。當損傷突發後,患者可能無法立即判定損傷類別,進而做下一步的損傷處理,耽誤後期治療以及恢復。而在日常生活中,骨折損傷並不少見,比如骨折。在臨床上,骨折是指骨結構的連續性完全或部分斷裂,多見於兒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時有發生。患者常為—個部位骨折,少數為多發性骨折。如果及時進行了合理的處理,大多數患者能恢復原來的功能,但少數患者可遺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如果意外突發骨損傷,有疑似骨折症狀表現,該如何進一步確定?骨折可疑,要怎麼才能確認呢?
  • 踝關節骨折,多久可以進行步行訓練?該如何有效進行訓練?
    骨折,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多見的,有的人可能骨折較為嚴重,有的人則不算嚴重,修養一段時間後,就能逐漸恢復健康。在骨折當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就是踝關節骨折,不要小看踝關節骨折,每個人情況是不同的,要想更快地恢復健康,就得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放鬆警惕。
  • 骨折多少天可以康復走路?3種食物最適合骨折患者,可加速骨恢復
    2.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於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該部骨折,使受傷部位發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軟組織損傷。如車輪撞擊小腿,於撞擊處發生脛腓骨骨幹骨折。3.間接暴力間接暴力作用時通過縱向傳導、槓桿作用或扭轉作用使遠處發生骨折,如從高處跌落足部著地時,軀幹因重力關係急劇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處的椎體發生壓縮性或爆裂骨折。3種最適合骨折患者的食物,常吃可加速骨恢復!
  • 為什麼說髖關節骨折是人生最後一次骨折?怎麼防治
    髖關節骨折就是老年人健康不能忽視的問題之一,因為這些患髖關節骨折的老年人中,受傷一年後,能完全恢復到受傷前功能狀態的不足15%,有將近50%的髖關節骨折老人在傷後一年內可能會永遠離開。 所以有人說:「髖關節骨折可能是人生最後一次骨折,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脛骨平臺骨折術後該如何正確康復
    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骨折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疾病,通過手術治療往往可以達到穩定的固定作用。小編最近就遇到一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該患者在4個月前發生了車禍導致脛骨平臺骨折,並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但由於在術後一直畏痛少動,未進行積極地康復治療,致使患側膝關節難以像健側一樣伸直,下肢功能急劇下降。為了避免出現以上情況,今天小編就與您分享,脛骨平臺骨折術後該如何正確康復。
  • 哪些神經性損傷會導致肌肉萎縮
    哪些神經性損傷會導致肌肉萎縮?神經損傷是導致肌肉萎縮主要因素。肌肉萎縮為進行性發展,不同部位的神經損傷會導致相應部位的肌肉萎縮,進而累及更多神經,導致更多肌肉萎縮。常見的神經性損傷主要有以下幾種:如臂叢神經損傷,馬尾神經損傷,腓總神經損傷,撓神經損傷,尺神經損傷,正中神經損傷等神經損傷均會導致肌肉萎縮。臂叢的主要分支有:橈神經、正中神經等。臂叢神經損傷一般分為上臂叢損傷、下臂叢損傷和全臂叢損傷。
  • 外出受傷疑似骨折怎麼辦?
    出行出遊安全最重要突發意外的時候應對就最重要受傷疑似骨折怎麼辦正確的早期處理請收好秋高氣爽,正適合放鬆心情,登高遠眺,擁抱大自然,然而,出遊時意外損傷導致骨折的情況時有出現,更有不少因早期不正確處理嚴重影響了以後功能的恢復的例子。
  • 骨折後的護理不注意這幾點,恐怕很久都不能正常走路
    骨折是骨損傷中多見且程度較重的一種,患處的完全修復少則也要幾個月的時間。如果骨折發於下肢部位,病患需要臥床休養一定的時間才能下地走路,並伴隨著相應的康復訓練使患處功能慢慢恢復,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休養期間如果飲食不當、活動不當等,均可能影響骨痂的形成而延長病程,患肢功能恢復緩慢。下肢骨折後該如何護理?1、骨折治療後應時刻注意患肢變化,觀察是否有腫脹、淤血、傷口開裂等情況,還要注意觀察全身變化,比如出血、休克等各項生命體徵,如有異常情況出現,需及時就醫處理。
  • 滑雪旺季運動損傷多發 專家教你如何安全滑雪
    據路繼科教授介紹,在滑雪事故中,可造成前交叉韌帶撕裂、尺側副韌帶損傷(滑雪者拇指)、扭傷、骨折、腦震蕩等運動損傷。其中包括膝關節在內的下肢受傷約佔據滑雪損傷的5成,上肢受傷約佔35%,頭部受傷則約佔12.5%。  路繼科表示,在滑雪最為常見的下肢損傷中,膝關節外翻-外旋導致內側副韌帶損傷,雪鞋限制使膝關節前移導致前交叉韌帶損傷,「幻影移動」技巧也導致膝關節受傷。
  • 高齡、小兒麻痺、又遭遇骨折的他,還能站起來嗎?
    小兒麻痺後遺症患者下肢肌肉遲緩性癱瘓容易造成髖關節半脫位、髖臼發育不良、骨盆傾斜、關節攣縮等併發症,這些因素是患者跌倒的高危因素,同時小兒麻痺後遺症患者骨質疏鬆發病率高,更容易導致骨折發生。 什麼是股骨頭壞死全髖關節置換?
  • 發生骨折後,別隨意亂動!以免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注意這4點很關鍵!
    繃帶可以用身邊的圍巾、領帶等替代。 如果有明顯傷口或出血較多,進行包紮或壓迫止血。 有明顯傷口時,在家用紗布或乾淨布料進行包紮,避免傷口受到汙染。 傷口出血較多時,可以用毛巾或紗布在傷口處壓迫止血。
  • 骨折術後多久可以拆鋼板?3個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選擇
    「最近經常有私信問黃醫生:骨折術後多久可以拆鋼板?骨折術後拆鋼板的問題,是經常有人來問的。關於這個,黃醫生也有挺多感觸。原來這個老大爺四十多年前摔斷過腿,接受了骨折固定手術。等骨折痊癒後,老大爺看恢復得挺好,就忘了要進行定期複診,也沒有把固定的鋼板取出,這一忘就是幾十年,直到今年開始疼痛,才終於來求醫問診。隨著幾十年的變遷,鋼板已經被骨痂包裹,經過入院檢查,發現腿部的皮膚組織已經出現感染,必須立即手術治療。
  • 術後下肢感覺異常——都是手術惹的禍?
    手術後下肢出現感覺異常,是否都歸咎於術中的手術操作?病人主訴麻木不適,是否都因為術中神經損傷?答案是否定的。今天,我們帶著大家認識一個熟悉而陌生的疾病——感覺異常性股痛。 它常見於單側下肢,而雙側較少見。其主要表現為感覺異常症狀,而不會出現肌力的改變。
  • 下肢靜脈曲張最規範的治療——射頻消融!重塑你的美!
    大隱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疾病,是靜脈系統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原因就是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較薄弱或者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血液積蓄在下肢,日積月累破壞靜脈瓣膜而產生靜脈壓過高,從而引起血管突出於皮膚表面。射頻消融是另一種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微創方法,是腔內利用射頻方式來破壞血管,達到封閉血管的目的,在局部麻醉術後的當天就可以下地活動,創傷小,瘢痕少,患者腿部更為美觀。射頻消融治療靜脈曲張的原理是什麼?
  • 經歷意外的摔傷,出現骨折的症狀,需要避免骨折加重
    ,從而導致後期出現畸形的情況,所以一旦出現骨折的情況,就需要積極進行治療,因為兒童骨折後會出現一些症狀,為了讓大家了解小兒骨折出現哪幾種症狀,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患者骨折後會出現局部疼痛、腫脹的情況,這可能和骨折後造成的局部血供量減少有關,其實這也是比較常見的現象,為了緩解骨折後的疼痛感和腫脹感,就需要進行局部的熱敷,並且當骨折癒合後,還需要去比較好的醫院進行康復訓練,比如對骨折部位進行康復訓練,這樣有利於消腫,為了避免病情出現復發的情況,也需要做好預防措施,比如減少骨折部位劇烈活動,並且患者也需要多注意休息
  • 四肢骨折,你只知道是斷手斷腳,這裡面學問不可不止這麼一點
    原創 朱越 常笑健康▼本文作者▼在現實生活中,四肢骨折很常見,但是大家對於它的認識也只是停止在手腳的骨頭斷了,而它具體的分類、症狀以及骨折以後的治療措施大多數還是知之甚少。
  • 90歲老人摔跤致股骨頸骨折,術後第二天就能下床行走
    日常生活中,因為摔跤、車禍導致骨折是很正常的事情,除了少數嚴重創傷,一般骨折很少會導致患者直接死亡。但有一個部位的骨折,多發生在中老年人,以女性多見,在一年內使老年人死於各種併發症的比例高達30%,它就是股骨頸骨折。 專家表示,因股骨頸骨折一旦發生將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導致老年人翻身、坐起等都十分困難,而長期臥床會引起呼吸、泌尿系統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壓力性損傷等,進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股骨頸骨折常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 骨頭裂了怎麼辦 骨頭裂縫怎麼辦 骨裂怎麼恢復
    骨頭裂縫是骨折的一種,小編了解到骨頭裂縫雖然屬於較低程度的骨折,但還是馬虎不得的。如果骨頭出現裂縫了,還不好好治療,病情就會惡化造成移位骨折。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下骨頭裂了怎麼辦?骨頭裂縫怎麼辦?骨裂怎麼恢復?
  • 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自然恢復需要多長時間?
    那麼,經過治療以後,椎間盤突出是否能夠自然恢復?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對」恢復」這個詞進行一個詳細的解釋和清晰的定義。就如同骨折復位一樣,有解剖復位和功能復位兩種,什麼意思呢?解剖復位就是骨折斷端嚴絲合縫地對合在一起了,而功能復位指的是骨頭其實沒有百分之百對在一起,還是有點錯位,但是癒合以後不影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