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因為摔跤、車禍導致骨折是很正常的事情,除了少數嚴重創傷,一般骨折很少會導致患者直接死亡。但有一個部位的骨折,多發生在中老年人,以女性多見,在一年內使老年人死於各種併發症的比例高達30%,它就是股骨頸骨折。
專家表示,因股骨頸骨折一旦發生將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導致老年人翻身、坐起等都十分困難,而長期臥床會引起呼吸、泌尿系統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壓力性損傷等,進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股骨頸骨折常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家住安化縣的劉爺爺今年90歲高齡了,平時身體還算硬朗,在家裡幹農活時不慎摔跤,導致左下肢活動受限,左髖部疼痛,無法站立和行走。經他人介紹後至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骨關節科就診。
經吳向陽副主任醫師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閱片後診斷為左股骨頸骨折而收住入院。考慮到劉爺爺年齡大,又合併有高血壓、冠心病、淺表性胃炎多種慢性疾病,科室立即組建了由李寶軍主任、吳向陽副主任醫生、闕濛主治醫生等組成的專家團隊,在充分綜合評估後,團隊醫護成員為劉爺爺制訂了個性化手術康複方案,進行了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劉爺爺在術後第二天就能開始下床行走,直呼「真是太好了,終於可以離開床鋪了。」
李寶軍主任介紹,劉爺爺骨折的部位——股骨頸,剛好是人體的一個受力中心點、轉折點,承受的應力較大,因此如跌倒等引起的很小的旋轉外力就能引起骨折,加之老年人骨質疏鬆,肌肉退變,反應減慢,他們往往在輕微外力的作用下就可能導致股骨頸骨折。
李寶軍主任提醒老年人,平時應重在預防,如要戒菸戒酒,多吃含鈣高的食物,補充維生素D,適量運動,多曬太陽,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鈣製劑等。
平常動作應適當放慢速度,應特別重視容易摔跤的幾個時刻:如夜起時因夜間光線黑暗上廁所時容易摔跤,夜起時發生體位性低血壓易導致摔跤;洗澡時地面溼滑容易摔跤;飯後血液都到消化系統,大腦缺氧,容易摔跤;做家務時候,如踩到小板凳上容易摔跤;急於接電話時易摔跤等。
如果不慎發生股骨頸骨折了應該怎麼辦呢?李寶軍主任介紹,若患者身體狀況穩定且無嚴重並存疾病,應及早手術,因股骨頸骨折後容易損傷股骨頭血液供給的血管而導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如果患者全身情況差,如合併有嚴重心、肺等功能障礙的患者,可以採用皮牽引臥床6-8周的保守治療等方式。但對於高齡患者,常建議做人工股骨頭置換或全髖關節置換術,科室已成功為多例90歲以上患者進行置換手術,年齡最高者達100歲,術後患者均恢復良好,收到了滿意效果。
手術後,恰逢劉爺爺九十高壽,在骨關節科李寶軍主任、戴進軍護士長的精心安排下,科室為劉爺爺舉辦了一個簡約的生日Party,責任護士姚婷、責護組長祖歡、主治醫生闕濛等為革命老前輩獻上鮮花和蛋糕,慶祝革命老前輩重獲新生,擺脫骨折困擾重新站立,全科室的患者都分享到了劉爺爺的「壽星蛋糕」,劉爺爺及家屬對科室、醫院表示由衷感謝。
瀟湘晨報記者張樹波 通訊員唐英 戴進軍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