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城鎮化進程中重塑鄉村——訪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李鐵在中國新型城鎮化人居環境發展(廣東)論壇上作主題演講。 本報記者 張建軍攝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人大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提到:「城鎮化、逆城鎮化兩個方面都要致力推動。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輔相成。」這是總書記首次在公開場合提到逆城鎮化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熱烈探討。在中國新型城鎮化人居環境發展(廣東)論壇上,本報記者針對有關逆城鎮化的熱點問題,專訪了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

  記者:當前我國城鎮化發展趨勢如何?逆城鎮化又如何表現?

  李鐵:可以說,城鎮化建設任重而道遠,同時逆城鎮化現象已經在一些地區出現。

  我國城鎮化近些年處於高速增長期,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平均每年以一個多百分點的速度增長。到2017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了58.52%,城鎮人口達到7.9億。從進程看,我國已經完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人口城鎮化過程。但由於各項改革進展較慢,我國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還有16個百分點的差距,也就是說,目前在城鎮就業的2.8億農民工,還未真正實現在城鎮落戶。可見持續通過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推進城鎮化進程任重而道遠。

  什麼是逆城鎮化?就是在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口的就業、居住和消費以及投資從城市向郊區和農村地區擴展的現象。當前,一部分城鎮化發展較快的地區已經出現了逆城鎮化現象。如東部地區的3大都市圈地帶,消費的多元化趨勢從城市向農村漫延,從近郊區向遠郊區擴展。北京的周末經濟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持續到現在,一直處於升溫狀態。周末和大小長假通往郊區的公路嚴重塞車,充分說明了郊區經濟發展的長盛不衰。隨著時間的演變,周末經濟甚至擴展到河北、內蒙古、山西境內。

  記者:在城鎮化發展任重而道遠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提出推動逆城鎮化?

  李鐵:的確有很多人感到疑惑:城鎮化還沒到火候,怎麼就逆城鎮化了?其實,逆城鎮化不是對全國講的,而要結合不同地區的情況具體分析。城鎮化率只有達到70%以上,才會出現逆城鎮化趨勢。為什麼總書記是在廣東團提到逆城鎮化問題?因為珠三角地區的城鎮化率已超過80%,城鄉連片發展已成趨勢。長三角、京津冀地區同樣如此。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工業企業呈現遠郊區化,這是國際城鎮化進程的普遍規律。同時伴隨著農業經營的規模化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深層次調整,城市的資本和要素也需要投向農業和農村尋求新的發展機會。

  正確理解城鎮化和逆城鎮化發展的新情況,對推動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兩個方面都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記者:我國逆城鎮化的發展有何具體現象,又面臨著哪些機遇?

  李鐵:舉幾個例子。比如旅遊等消費的逆城鎮化。為什麼鄉村旅遊那麼興旺?因為我國旅遊消費人口已經以億為單位計算,傳統景點遠遠滿足不了需求。人們正在尋求新的旅遊景點,和大自然做最親密的接觸。有消費就有投資,就能帶動鄉村發展,這方面有非常大的挖掘潛力。

  又如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已成為新的投資空間。當前農產品的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從過去簡單的糧食生產到瓜果蔬菜花卉等多種經濟作物,而且還要實現規模化生產。而這種需求變化,靠農民自己是滿足不了的,所以才會有褚時健的「褚橙」、潘石屹的「潘蘋果」、柳傳志的「柳桃」,才會有大量城裡人帶著資本投入鄉村。從很多案例看,通過投資的逆城鎮化進程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已成為現實。

  交通和網絡基礎設施的改善也有利於加快逆城鎮化進程。截至2017年,全國公路總裡程達到477.35萬公裡。資本下鄉、消費下鄉和投資下鄉由於交通設施的改善,大大減少了阻力。同時,網際網路的發育大大縮小了要素流通的空間距離,加快了城市空間和農村空間的聯繫。

  記者:適應逆城鎮化現象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您認為下一步需要破解的難題是什麼?

  李鐵:在逆城鎮化進程中,未來通過產業來重新塑造鄉村是可以實現的,但最後要破解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向中小城市放權。

  回顧我國城鎮化的歷史,從上世紀80年代「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鄉鎮經濟,到90年代淘汰鄉鎮企業、關閉縣級以下工業園區,最終形成了現在的產業園區格局。但在今天,成本抬高逼迫工業企業重新選擇發展模式,規模化工業將向小城鎮甚至鄉村轉移。這是更高層次的「村村點火,戶戶冒煙」,沒有汙染,卻能降低成本。

  認清了我國城鎮化發展的這種規律,就要結合逆城鎮化現象,及時調整政策。要給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放權,允許他們自行尋找和接納更多企業前來投資開發;要允許一定規模的工業企業到小城鎮和村莊落戶,降低企業發展成本,同時為農村產業帶來長期收益;要改革傳統的產業園區發展模式,形成新的產業空間布局模式……通過一系列大膽改革,去激發城鎮化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動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鄭 楊 張建軍)

(責任編輯:秦爽)

相關焦點

  •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召開 2020年度中心課題中期匯報會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召開 2020年度中心課題中期匯報會 2021-01-07 2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德國的小城鎮發展模式
    德國的小城鎮發展模式  西方國家的城鎮化已經走過較長的歷程,達到了較高水平。比如,目前德國的城鎮化率是97%,70%的人居住在小城鎮。美國大概有50%以上的人居住在5萬人以下的小城市、小城鎮。
  • 加快城鎮化進程對四川資源和環境影響研究
    結合城鎮化進程中分析的結果表明,農民由農村向城鎮轉移的過程中由於自身素質、技能及觀念等多種原因,很容易淪落為城鎮中的弱勢群體和救濟對象,城鎮化過程中的農村貧困問題實際上隨著城鎮化的進程部分轉移到了城鎮中來,這也是我們在實施城鎮化過程中面臨的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 【直擊】聚焦2020中國(溫州·龍港)新型城鎮化改革發展高峰論壇
    (圖片來源:溫州發布)向改革要動力 做實做強中小城市2020中國(溫州·龍港)新型城鎮化改革發展高峰論壇聚焦「中小城市培育與改革發展」和「城市治理現代化」「做實做強中小城市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將有條件的鄉鎮改轉為城市,進一步增強中小城市的整體實力。
  • 加快丘陵地區新型城鎮化進程
    該市將從七個方面著力突破,全力加快丘陵地區新型城鎮化進程。    著力拓展城市規模,壯大區域中心城市。圍繞省委、省政府「培育壯大四大城市群、做大一批區域中心城市」要求,南充加快主城區北部新城、擁江主城、產業新城建設,打造嘉陵江「百裡親水長廊」,高起點規劃建設嘉陵江第一曲流牛肚壩森林公園,凸顯山水田園城市特色。    著力強化產業支撐,實現城鎮化與促進就業良性互動。
  • 胡祖才同志赴城市和小城鎮中心調研座談
    胡祖才同志赴城市和小城鎮中心調研座談 2021-01-07 2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徵程】大力推動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
    【新徵程】大力推動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 堅定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把鄉村建設成為與城市共生共榮、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園,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
  • 大力推動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
    在過去五年的砥礪奮進中一幅幅秀美活力的鄉村新圖景在雲嶺大地上愈加清晰《中共雲南省委關於制定雲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下一個五年如何大力推動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一起來看——●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推進村莊規劃建設管理全覆蓋。●分類推進村莊建設,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保護利用傳統村落、鄉村風貌。
  • 中國城鎮化人口相當於4個日本9個韓國,但依舊粗放
    大城市狂飆突進,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都在迅猛發展。因此,中國城市化進程呈現出明顯的「城鎮化」特徵。經過二十多年發展,目前中國的城鎮化處於什麼樣的水平呢?最近,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針對今年兩會「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的表述,從宏觀上談自己對中國城鎮化進程的看法。
  • 中國城鎮化發展規劃今年出臺 戶籍改革或成突破口
    房產稅改革試點、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城鎮化發展規劃、戶籍制度改革……這些關係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性改革要點,昨天一併出現在《關於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  這份由國家發改委提交、國務院批轉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今年經濟體制改革的7項重點工作,涉及行政體制、財稅體制、民生保障等方方面面。
  • 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雙輪驅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從城鄉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總體布局看,新型城鎮化戰略立足城市、根植於鄉村,鄉村振興戰略聚焦於鄉村、聯動著城市,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應以協調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樹立城鄉等值化、差異化、均衡化的價值取向,再現鄉村價值,重塑鄉村魅力,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有序流動,構建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價值共同體。
  • 新型城鎮化建設新進展②|超大特大城市落戶放鬆:2020年新型城鎮化...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指出,從長遠來看,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符合現代化建設的方向和目標要求; 從近期來看,這對於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滿足民生需求具有現實作用。《重點任務》最大的特點是政策的系統性較強,既提出了重大項目安排意見,也注重體制機制的形成與完善;既重視城市群、都市圈、大中小城市等,也重視重塑城鄉關係;既重視規劃、建設,也重視城市治理。
  • 國家發展改革委出版發行《宏觀經濟管理——新型城鎮化建設專題》
    為貫徹落實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加強新型城鎮化等「兩新一重」建設的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會同宏觀經濟管理編輯部等有關單位,加強新型城鎮化政策的指導引導和宣傳解讀,出版發行《宏觀經濟管理——新型城鎮化建設專題》,包含特稿、政策解讀、熱點觀察、典型案例、研究探討等5個板塊。
  • 廣西人口密度繼續增加 常住人口城鎮化進程放緩
    近日,自治區統計局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廣西人口增長和城鎮化進程的分析報告。報告指出,2016年廣西人口發展變化呈總量保持平穩增長、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的特徵。
  • 肖磊:城鎮化進程中生態治理困境與破解之道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依託。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迅猛推進,我國城鎮生態環境正面臨嚴峻挑戰。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汙染加劇、生態系統破壞嚴重、生態安全隱患突出等生態問題成為制約我國城鎮化發展的主要因素。
  • 科學時報每周聚焦:中國城鎮化戰略
    最近,國家主席胡錦濤指出,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中國正處在城鎮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對於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對於優化城鄉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究竟是政府主導的城鎮化還是農民參與的城鎮化?
  • 城市旅遊|「小鎮之春」——英國小城鎮旅遊引領新風尚
    小城鎮一直是我國城鎮化方針的戰略重點,作為農村人口實現就地城鎮化的重要空間載體,對新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具有重要作用。西方國家小城鎮的發展經驗也表明,小城鎮仍然是城鎮化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城鎮人口聚集的重要空間載體。
  • 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路線圖出爐
    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路線圖出爐讓城鎮化的「輪子」轉得更好《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提出,完善和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增強經濟發展優勢區域承載能力,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空間格局,形成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
  •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志宏就新型城鎮化建設方面工作到省人民政府...
    黔中城市群加快培育發展,預計城鎮常住人口達到1130萬、比2015年新增200萬左右,貴陽—貴安融合發展和鐘山—水城、七星關—大方、凱裡—麻江同城化及花溪—龍裡、都勻—凱裡、興義—興仁等一體化步伐明顯加快,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城鎮功能得到明顯提升,盤州、黔西、甕安、德江等一批小城市和仁懷茅臺、湄潭永興等一批小城鎮加快發展,一批特色小鎮正加快培育。
  • 以城市群為主體實現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所謂城市群是在城市比較密集的區域內,有一個以上大都市依託便捷的交通條件與周邊城市的經濟聯繫越來越密切,逐步發展成為功能互補的具有一體化趨勢的城市共同體。城市群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區域空間形態的高級現象,能夠產生巨大的集聚經濟效益,是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現代化水平逐步提高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