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大廈與「民主燈塔」的雙重陷落

2021-01-09 光明日報

【鳴鏑】

在時隔兩個多世紀後,美國國會大廈被再次「攻破」。有所不同的是,1814年8月24日火燒國會大廈的是效忠於英王的不列顛軍隊,而2021年1月6日的「入侵者」則是來自全美各地的川普支持者。

歷史的弔詭之處正在於此:當年被美國軍民守護、象徵著「合眾而一」的建國理念、被稱為美國人民豐碑的國會山,今天在一夜之間竟然成為一部分怒火中燒的美國人衝擊和破壞的對象。儘管人們早已知悉川普頻繁鼓動支持者阻止國會認證大選結果,儘管華盛頓市長在此前明確發出了安全警示,但當如此真實的衝突和暴力畫面被傳播到全世界時,相信多數人仍然會感到大吃一驚:這還是那個被視為具有高度成熟和穩定的民主制度的美國嗎?顯然,隨著國會大廈一起「陷落」的,是美國一直以來竭力打造的所謂「民主燈塔」。

推倒美國「民主燈塔」的首要力量,是與國會山互成犄角的白宮。自2020年11月4日總統大選投票結束後,白宮便成為席捲全美的選舉爭議的風暴眼。從指控投票作弊、提起法律訴訟,再到向喬治亞州州務卿電話施壓改報選票數量、公開號召支持者「向華盛頓進軍」,川普的種種表現不像一個曾經歷過選舉的在任總統,而更像是既有體制堅定的反對者和破壞者。正是由於這位白宮主人拒絕承認競選失敗並不厭其煩地鼓動,在部分美國人看來,選舉的客觀事實究竟如何已完全不再重要,他們自我認定和接受的事實才是唯一的「真相」。更令人驚詫的是,這些人竟然被川普口頭褒獎為「愛國者」,有人還因此付出了血的代價。

在國會大廈清場後,共和黨資深參議員羅姆尼在發言中將騷亂歸咎於「一位自尊受損的自私總統和他憤怒的支持者們」。在美國最高權力交接的歷史上,確實從未出現過今天這樣的亂象,其間至關重要的因素與其說是美國制度設計方面的無懈可擊,不如說是因為美國足夠幸運,沒有出現過像川普這樣對規則和制度極度蔑視乃至敵視的權力擁有者。

而在這位對美國制度極度蔑視的總統背後,則是美國嚴重的政治極化。在日益兩極分化的政治環境中,美國政治制度良性運作的基本條件之一——不同社會群體達成共識的可能性遭到嚴重破壞。在幾乎所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議題上,我們都可以發現勢均力敵的分化陣營相互角力。寬容和多元不再被視為美德,反而被當作綏靖和投降。攻佔美國國會的人究竟是破壞秩序的「暴徒」,還是捍衛憲法的「英雄」?這個原本不是問題的問題在美國政治極化的背景下竟然成了一道選擇題。在本次大選後,美國社會深層撕裂所帶來的政治隱憂引起了不同分析人士的高度關注,只不過當時多數人認為政治極化還不足以在短期內釀成更為嚴重的公共衝突。現在,暴力攻佔國會大廈直截了當地將政治隱憂變成了觸目驚心的現實。正如諸多評論所言,美國的民主運作在國會騷亂中進入了「至暗時刻」。

對即將上任的當選總統拜登而言,「國會陷落」對其未來施政帶來的衝擊不容小覷。如何重構美國政治制度並重塑美國全球領導地位,將成為困擾新一屆政府的重大難題。就國內政策而言,新一屆美國政府重構政治制度的關鍵在於能否同川普主義徹底決裂,能否快速有效應對疫情,能否儘快恢復經濟增長,能否實質性彌合社會裂痕。對拜登團隊的好消息是,民主黨將同時控制白宮和國會兩院,而共和黨高層一改此前對如何處理川普政治遺產的猶豫不決,在國會暴力事件發生後快速與現任總統劃清界限,攻佔國會事件肯定也將促使部分美國民眾進行更深刻的反思。然而,即使白宮易主,美國政治極化的基礎並不會鬆動,美國的社會撕裂仍將存在,沒有了川普的「川普主義」依舊會對中低收入人群和保守主義者產生極高的吸引力。這一切並不會隨著政府換屆隨風而去。

對於重塑全球領導地位,美國建制派政治精英們對新政府抱有極高的期待,拜登團隊對此也表露出志在必得的決心。然而,重塑國際領導力的難度看來並不亞於處理美國國內問題。排除其他主客觀條件不談,一個關鍵因素是,美式民主對全世界的吸引力已經大打折扣。冷戰後美國強勁的「軟實力」經過幾屆政府的消耗,特別是經過川普四年任期的揮霍後,已所剩無幾,部分西方盟國對美國是否具有承擔起所謂「全球領導」的能力和意願頗有疑慮。事實上,一國的國內狀況是其對外戰略的基礎,基礎不穩則根本無法形成長期連貫的對外政策。很明顯,本次攻佔國會事件進一步把「美國領導」這一霸權神話拉下了神壇——試問,一個存在諸多結構性國內問題的國家,如何能夠承擔起「全球領袖」的責任呢?

攻佔國會事件發生後,美國的政治人物們紛紛出面譴責暴力、號召團結,共和民主兩黨在這一問題上達成了難得的一致意見。然而,在當天國會繼續進行的對拒絕選舉人團結果動議的投票中,仍然有120位共和黨議員投下了贊成票。這一結果儘管沒有改變拜登當選的事實,但卻充分說明引發美國亂象的根子問題並未得到解決。事實上,美國的「民主燈塔」一旦「陷落」,就絕不會像國會清場一般能夠輕易地再次樹立了。

(作者:黃海濤,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國會陷落」戳破美國民主的「濾鏡」
    美國司法部當地時間8日宣布,目前共有13人因「涉嫌參與6日的衝擊國會大廈事件」而面臨聯邦指控。司法部還說,除了這些已經確定被指控的人,對於其他嫌疑人的調查也正在加緊進行。6日發生的衝擊國會大廈事件目前已造成五人死亡。示威者轉戰林肯紀念堂 警察「放任」不管
  • 美國國會陷落,美媒:川普導演了華盛頓大騷亂!
    從美國媒體報導的場景看,場面異常火爆:國會大廈門口濃煙滾滾,「勤王軍」奮力衝擊,警衛們拼命用槍抵住破碎的玻璃大門,但終因寡不敵眾節節敗退,「勤王軍」衝擊國會內部歡呼勝利。一切都恰到好處。正當主持聯席會議的彭斯剛清點完總共538張選舉人團票中的12張,就與議員們緊急疏散撤離。切入點了國會大廈的川普支持者得意地坐在彭斯留有餘溫的座位上拍照留念。
  • 美國國會「陷落」!川普支持者攻佔國會大廈,一人中槍身亡
    據美媒報導,當地時間1月6日下午,川普支持者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舉行示威遊行,數百名示威者闖入美國國會大廈
  • 戈巴契夫:攻破國會大廈,使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命運受到質疑
    在唐納·川普再次拒絕承認總統選舉的結果之後,他的支持者包圍並衝進了華盛頓的國會大廈。這一事件頗具歷史意義,美國國會大廈上一次遭到襲擊還是1814年,當時的英軍在佔領華盛頓後焚燒了國會大廈這一美國獨立的象徵。
  • 國會和白宮在電影中頻頻「陷落」
    【環球時報記者 唐牧茂】美國國會「陷落」!川普支持者6日衝進國會大廈,這一幕讓全世界大跌眼鏡。但對電影迷來說,這種場面簡直不值一提,因為他們已經在電影中見證了包括美國白宮、國會大廈等建築因為恐怖襲擊、外星人入侵而多次「陷落」,場面之宏大遠勝現實。
  • 國會大廈擋不住「暴民」?美國國會發現不對,查出10多個「內鬼」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12日消息,川普支持者"攻佔"美國國會大廈之後,國會警察局已經開始清查"內鬼",目前有10多人正在接受內部調查,至少有2名國會內部職員已經遭到了停職處罰。1、 "內鬼"浮出水面在1月6日美國國會暴亂事件中,幾乎所有美國媒體都在報導中用"暴民"和"暴徒"等詞彙來描述這些抗議者。
  • 美國網友提問:國會大廈「陷落」,中國、俄羅斯等國會不會大笑?
    02Steven Koperniski【電氣工程師;普渡大學電氣工程學士】這些國家也許正在為國會「陷落」而歡呼,但是真正的危險在於,這是美國歷史上極其衰弱的時刻。他們或許不會對我們指手畫腳,但他們可能會採取之前不敢採取的行動。
  • 國會大廈——是加拿大人最自豪的價值觀民主與自由
    國會大廈所代表的是加拿大人最自豪的價值觀:民主與自由,它不只是首都渥太華的地標,更是國家的精神地標。 國會大廈位於渥太華河畔的山坡上,居高臨下,1826年英軍初到此地,便選定這塊山坡作據點。國會大廈建於1866年,以競標的方式建成。
  • 歐洲頭條丨「民主燈塔」崩塌 美國危機遠未結束
    美國國會衝擊事件之後,首都華盛頓恢復了表面的平靜,而大選的鬧劇卻遠未謝幕。距新任總統宣誓就職僅剩不到半個月時間,呼籲川普提前下臺的聲音卻不絕於耳。與此同時,大西洋彼岸的歐洲盟友也紛紛譴責這場暴亂,美國「民主燈塔」形象正變得黯淡無光。英國知名學者馬丁·雅克指出,國會事件反映出美國長期以來的分裂與衰落。美國政治亂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美國一片混亂、民主形象崩塌 民進黨還吹「臺灣民主受美國肯定」?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照) 許智傑還故意抹黑「香港警方拘捕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的活動分子」一事,「看到大陸只有看到不信任,看到臺灣就是看到信任,樂見全世界相信、信任臺灣民主制度。」 民進黨「立委」趙天麟也說,這是臺灣地區退出聯合國後首見,「樂見臺灣成為民主的燈塔,彌足珍貴,熱烈歡迎及期待克拉夫特大使的來訪」。
  • 美國國會暴亂!川普支持者衝進國會大廈,已有4人死亡
    6日下午4:05,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發表講話,稱民主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攻擊」,稱川普必須「站出來」結束。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執法人員稱有1人在國會大廈內被執法人員開槍擊中並受傷。警方開始疏散國會辦公人員,示威者繼續在國會山抗議遊行。
  • 美國國會遭遇暴力衝擊 政治亂象為何愈演愈烈
    確切地說,說明了美國的政治霸權地位嚴重削弱。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大霸權國,支撐美國霸權有四大支柱,即政治霸權、軍事霸權、美元霸權和輿論霸權,撇開軍事、美元、輿論霸權不說,單就政治霸權來講,美國已經徹底坍塌。美國政治霸權有兩大核心內容,一個是民主制度,一個是眾多盟友,而這兩大根基已經嚴重動搖:一是美國幾十年以來一直高喊美國是「民主的燈塔」、「人權的楷模」,如今是什麼樣子?
  • 美國「恥辱一日」:國會大廈再次被攻陷,不是英軍是川粉
    新墨西哥州眾議院議長、民主黨人布萊恩·埃戈爾夫說:「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以暴力行為延緩權力的和平移交。這是一個可恥的時刻,我希望國會能夠儘快恢復。」喬治亞州州長布萊恩·坎普稱,衝擊國會事件是「非美國化的恥辱」。他對記者說,他正在延長禁止夏季抗議活動的行政命令,並啟動國民警衛隊,以防周一立法會議召開時議會大廈需要保護。
  • 國際時評 | 論美國「燈塔」的倒掉
    部分示威者衝進國會大廈,與警方發生衝突,造成4人死亡,當時正在舉行的認證大選結果的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也被迫中斷。(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據說,上一次國會山淪陷,尚是1814年英美戰爭時期。時隔200多年後和平時期的這次「淪陷」,旨在以暴力手段阻止權力的有序過渡,動搖了「美式民主」的根基,讓粉墨經年的「美式民主」跌下了神壇。
  • 美國示威者攻破國會大廈:場面混亂 多個盟國領導人表態
    隨後,示威遊行轉向暴力傾向,部分示威者進入美國國會區域,並攻破了國會大廈,議員們已被緊急疏散。美國多個盟國領導人就此表態。英國首相鮑裡斯形容國會山的場景是「可恥的」詹森剛剛發推稱美國國會的場面是「可恥的「。在推文中,詹森稱:"美國國會的可恥場面。美國在世界各地主張民主,現在至關重要的是實現和平有序的權力交接。
  • 美國國會山陷落,眾議院成擺拍現場,這回不是美麗的風景線了?
    對此,咱們的交部發言人直接在新聞發布會上公開回懟:「我們希望這樣的『風景線'在美國越多越好」。2021年1月6日,這是美國總統最終花落誰家結果的揭曉的日子,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將舉行聯席會議認證大選結果。對於美國來說,這應該一個神聖而莊重的日子;而國會大廈更是美國的象徵,是美國的權力核心,不容褻瀆,更不容侵犯。
  • 縱火國會大廈,焚毀白宮,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之華盛頓陷落
    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一批川普的支持者襲擊了國會大樓,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並有傷亡。這是美國歷史上國會大廈第二次被攻佔,上一次還是發生在1814年第二次獨立戰爭期間。不過第一次可比這次嚴重多了,當時英軍不僅攻佔了國會大廈,而且在國會大廈、白宮乃至整個華盛頓縱火焚燒。
  • 海外網深一度:國會槍響,美國「淪陷」
    圖:美聯社一夜之間,美國國會「淪陷」。當地時間1月6日下午,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們高呼「USA」,揮舞著美國國旗以及「不要踐踏我」的旗幟在國會大廈前進行抗議。圖:美聯社就在國會陷落前幾小時,川普面對數千支持者發表了一場激情四溢的演講,他高呼:「我們永遠不會放棄,我們永遠不會退讓。這個國家受夠了,我們不會再容忍。」
  • 美國國會「陷落」!華盛頓已開始宵禁
    當地時間6日中午,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在首都華盛頓舉行大規模支持川普和反對拜登當選的示威遊行活動,示威者與警方發生衝突並闖入國會,導致當天的大選結果認證程序暫停。當天,大批抗議者聚集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舉行支持川普的示威活動。
  • 亂局結束:美國國會確認拜登勝選 駐美使館提醒中國公民注意安全
    隨著美國國會亂局結束,參議兩院當地時間6日晚恢復聯席會議認證總統選票。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媒體7日最新消息,美國國會確認拜登贏得2020美國總統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