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俠劇:「功夫」的底色仍是家國大義

2020-12-12 環球網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文藝觀潮】

烽煙滾滾,又見江湖。近日,許久不見的武俠風又勁吹螢屏網絡。帶著一代人的電視經典記憶,翻拍劇《大俠霍元甲》在央視播出,繼上一版13年後再度喚起人們對俠義英雄的熱情。新版《鹿鼎記》卻因演員演技、故事節奏等問題遭到觀眾吐槽,引發輿論關於經典應該如何演繹問題的再度探討。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不同於以往對武俠經典的反覆翻拍,由網絡小說改編或原創的新武俠題材作品紛紛湧現,如《月上重火》《暮白首》《錦繡南歌》《少年遊之一寸相思》《俠探簡不知》等,在各播出平臺上獲得了不錯的收視效果。這批新武俠劇集中湧現,給陷入同質化怪圈的古裝劇創作帶來了一派新鮮氣象,但依然在表現形式和內容方面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在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景下,如何挖掘蘊藏在武俠故事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創作者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真功夫」考驗流量明星的基本功

新武俠劇的「新」主要對應著在網際網路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年輕受眾。這些作品大多改編自較有影響力的網絡小說,通常在頭部視頻網站首播或臺網聯動播出,擁有原著小說的忠實粉絲就是製片方胸有成竹的流量保證。因此,創作者在製作風格上自然會考慮從網絡文學網站遷移過來的青年觀眾的喜好。比如他們更願意起用年輕人追捧的藝人,任嘉倫與張慧雯在《暮白首》中的聯袂出演,秦昊與李沁在《錦繡南歌》中的攜手合作,羅雲熙與陳鈺琪在《月上重火》中的對手演繹,都集聚了大量粉絲的目光。創作者也醉心於追求鏡頭畫面的影像感和人物造型的藝術感,既滿足粉絲們挑剔的審美習慣,也與原著小說普遍唯美的敘事氛圍相契合。

有意思的是,傳統武俠劇讓人回味無窮的「武功」,在當下這些作品中卻常常被弱化。原因或在於,俊俏柔美的流量明星們一般不會具有太高的武術素養;再者,武功也不是創作者要著力表現的對象,一卷武林秘籍,一件奇門兵器,一味強效毒藥,通常就撐起了故事情節中的基本功夫邏輯。於是,慢鏡頭的放大渲染,關鍵動作的定格跳切,人物表情的誇張特寫,對手競逐的點到為止,替代了經典武打戲一氣呵成的連貫場景。這種鏡頭表現得重「神」不重「術」,削弱了武俠劇本應有的熱血豪情。

此外,這些武俠題材作品往往迴避紛繁複雜的敘事線索鋪排,人物關係力求簡單清晰,敘事節奏力求簡潔明快,多元的類型化敘事套路紛紛被移植到情節中。比如《俠探簡不知》採用懸疑探案模式,各個案件自成獨立單元又彼此呼應,主人公簡不知在探尋真相的過程中連續破案,最終找到了讓他自己人設顛覆的身世之謎。《暮白首》採用家族敘事模式,龍吟城與凌虛閣兩大家族的生死糾葛成為安排人物命運、推動情節發展的主要動力。《少年遊之一寸相思》則採用公路片似的任務型敘事模式,為尋找一卷遺失的山河圖,從雁蕩山麓到茫茫戈壁,一群意氣風發的少年縱馬馳騁、結伴而行。這些故事淺顯易懂,符合當下觀眾強情節、碎片化,重感官、輕意蘊的觀賞需求。

江湖俠義的敘事套路正被打破

新武俠劇的湧現無疑給人們帶來了熟悉而又陌生的視聽體驗,但這些作品的熱度卻往往局限在相對狹小的青年文化圈層中,口碑也多有爭議,即便故事好看、演員用心、服化道精緻,也並沒有能成為被全民熱議與廣泛好評的現象劇。究其根本,是這些武俠劇大都缺少宏闊的歷史與文化氣象,也缺少縱橫捭闔的敘事格局,便難引發人們的廣泛共鳴。梁啓超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俠之小者,為友為鄰。」這些作品中的「俠」顯然屬於後者,大多數情況下圍繞個人離奇的生存境遇展開,有俠義情但缺少英雄氣,有江湖紛爭但極少胸懷天下。門派傾軋、家族恩怨、兄弟反目、姊妹誤會,敘事套路與技巧雖然比較嫻熟但顯得急功近利。

尤其明顯的特點是,這些作品中的兒女情愫常常是敘事的主線,仿佛所有的紛亂與鬥爭都是在為男女主人公曆盡劫波的虐心愛情搭建布景。經典武俠劇裡浩然正氣的男主角在這樣的場域中很難綻放光芒,相映成趣的是,近些年古裝劇中常見的大女主姿態卻風姿綽約。《月上重火》中的重雪芝,《錦繡南歌》中的驪歌,《暮白首》中的容嫿,《少年遊之一寸相思》中的蘇雲落等,她們均身懷超人的武藝,為著特殊的使命和任務行走江湖。英姿颯爽的女主角當然可以為武俠劇增色,但這些「女俠」柔美的身姿、嗔嬌的臺詞,以及在愛情陷阱或蜜罐中瞬間的「傻白甜」角色轉換,實際上很難讓觀眾們辨清武俠劇與青春偶像劇的界限。

相比之下,取材於真實歷史的《大俠霍元甲》則在近期的武俠劇中卓然而立。作品將人物置於動蕩的歷史風雲之中,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凸顯霍元甲從津門俠士到愛國武術家的成長。主人公的成長並不是一些個人或家庭的偶然事件促成的,而與一系列真實的歷史事件相伴而行。這一方面讓電視劇有了更多厚重的時代質感,比如譚嗣同慷慨就義、大刀王五豪氣幹雲,真實歷史人物的生動呈現讓螢屏溢滿豪邁而悲壯的歷史氣息;另一方面,霍元甲的成長看似是他人生格局由狹促走向開闊的生命過程,但也更是在大時代浪潮的推動下,像他這樣的仁人志士逐步找到的為國為民的必由之路。在這裡,個體、集體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的關係被藝術化地呈現出來,「俠之大者」的境界也因此從想像走入現實,激蕩起人們內心的熱血情懷。

在新時代語境下傳承新武俠精神

武俠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也是伴隨著「功夫」走向世界的鮮明的中華文化符號。無論「兼濟天下」的入世情懷,「士不可不弘毅」的責任擔當,還是「詩酒年華、仗劍天涯」的灑脫性格,都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心嚮往之。正因此,充分折射這些精神的金庸小說才會長盛不衰,引領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萬人空巷的武俠熱,也引領了前些年武俠題材翻拍劇的創作熱潮。

無論從民族文化承繼的角度,還是從文化走出去的角度看,武俠題材的文藝創作都是極有價值的。當下這波武俠劇的創作熱恰好為人們提供了反思的契機。最核心的問題是,在觀眾面對諸多青春、甜寵、懸疑劇作品開始審美疲勞時,武俠劇的創新應該「新」在何處?是眾裡尋他千百度,追求故事內容的新?是新瓶裝舊酒,追求形式技巧的新?還是合縱連橫,追求營銷傳播的新?

這是一個個人夢想與民族夢想匯聚的浩蕩前行的新時代。或許對創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新」在於,能不能在當下時代語境中更好地詮釋新武俠精神?一些冤冤相報、人命天定、俠客意氣的舊元素需要重新審視,一些玄幻、離奇、誇飾的表現手段需要淡化處理;而那些激蕩在英雄心中、傲然於天地間的自信、勇氣、智慧與家國大義,依然是這個時代急切需要的精神品質。小而言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都需要光明磊落的正氣,每一個個體都需要強大的精神推力呼喚他們心中的夢想;大而言之,俠客行走的故事江湖或可以理解為今天百舸爭流的創新景象,一個英雄輩出的神奇瑰麗的想像江湖固然令人神往,一個群英薈萃的萬象更新的現實世界其實更能夠激動人心。

(作者:劉永昶,系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廣播電視系主任)

相關焦點

  • 「功夫」的底色仍是家國大義
    有意思的是,傳統武俠劇讓人回味無窮的「武功」,在當下這些作品中卻常常被弱化。原因或在於,俊俏柔美的流量明星們一般不會具有太高的武術素養;再者,武功也不是創作者要著力表現的對象,一卷武林秘籍,一件奇門兵器,一味強效毒藥,通常就撐起了故事情節中的基本功夫邏輯。
  • 《大俠霍元甲》開播,熔民族興亡和功夫奧義於一爐,詮釋俠之大義
    在沒看到郭靖宇版本的《大俠霍元甲》之前,小編心目中的霍元甲一直還是從前(min)香(gan)港引進的小製作《霍元甲》呢,那個時候,內地沒有功夫片和功夫劇,所以一見到《霍元甲》時,內地幾乎達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當時小編就覺得這個(min)香(gan)港的連續劇簡直是太好看了。看看人家這功夫片拍得多好。
  • 《劍王朝》用「俠仁大義」講述中國故事 以傳統文化書寫武俠精神
    著名導演、總監製馮小剛,新力量影視公司董事長、總製片人陸國強,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總製片人戴瑩,攜主演李現、李一桐、姚笛、趙圓媛、李光復、肖旭、張維娜等亮相見面會,與到場的媒體和粉絲進行交流。活動現場,戴瑩表示:《劍王朝》的核心價值觀是俠仁大義,也是這部劇的魅力和意義所在,未來愛奇藝將繼續深耕優質內容,持續為用戶帶來豐富的視聽體驗。
  • 90古裝武俠電視劇大全 女神那些年主演的武俠劇仙風道骨
    每個年代的古裝武俠劇都有每個年代的特徵,小編最喜歡看的是90年代的古裝武俠劇,而這些武俠劇大多改編自經典武俠名著,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90古裝武俠電視劇!   90古裝武俠電視劇大全:   1、《蜀山奇俠》主演:楊寶玲 關禮傑 90年
  • 為家國大義?
    縱觀金庸先生15部武俠傳奇,其中最有資格擔當「大俠」的,非喬峰莫屬。喬峰一生都光明磊落、為國為民、追求忠義兩全,然而,最終卻落得聲名狼藉、眾叛親離、錯手殺愛人,最後自殺收場,所以喬峰的一生用悲壯二字形容最為貼切。喬峰,身為契丹人,卻因為慕容博的一場陰謀, 痛失雙親,被漢人撫養長大,在少林高僧培養下習得絕世武功。
  • 《功夫》:香港電影的武俠文化
    在香港電影的低迷期,周星馳的《功夫》創下香港開埠以來最高的票房成績,這個記錄仍未被打破。《功夫》是一部向上世紀香港武俠電影致敬的經典。武俠世界是一個重新架構的亞社會。那裡沒有法律也沒有政府,一切標準只關乎個人操守是否光明磊落?
  • 功夫武俠電影90年:邵氏武俠,李小龍真功夫,徐克翻拍均成經典
    新武俠電影的特點是武打動作講究動作的寫實和美感,動作有嚴格的設定感,有別於早期戲曲動作的特點。在這一時期,兵器交接、輕功這些武俠小說中出現的情節也派上了用場,比如飛鏢、接暗器這些武器的使用就讓整部帶有濃厚的武俠味;場景上諸如客棧、竹林、酒樓也讓觀眾進入武俠的世界中。
  • 功夫武俠經典100部(10)
    熹宗駕崩之後,新皇帝崇禎賜奸臣魏忠賢死罪,魏忠賢其後自縊身亡,但崇禎受奸人所惑,將明朝大將袁崇煥賜死,致使大明江山從此瓦解。一航與霓裳在對國事失望之時,雙雙退隱江湖,過著神仙眷侶的生活。看超炫動畫版本請點連結:http://yule.sohu.com/s2008/gf360/連結:·功夫武俠經典100部(20) ·功夫武俠經典100部(19
  • 大秦賦:被李斯下毒,被姚賈下套,韓非的家國大義,賺足眼淚
    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主演的《大秦賦》正在熱播,有人說呂不韋下線之後,就不再追劇了,但韓非的下線,值得一看,太催淚了。
  • 何為武俠?為國為民,俠之大義!
    在現代一個離武俠越來越遙遠的年代,很多人會有著這樣一個疑問,俠是什麼,俠義精神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想必在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一個答案,有著自己理想中的一種俠義精神。什麼是武俠?武俠是華人界特有的一種流行文化。武俠文化以各式俠客為主角,以神乎其神的武術技巧為特點,刻畫宣揚俠客精神。武俠與儒家和道家在文化上有一定的聯繫。
  • 五大打星齊聚劇版《葉問》 今晚再掀全球功夫夢
    原標題:五大打星齊聚劇版《葉問》 今晚再掀全球功夫夢    由蘇州福納出品,著名作家、編劇、製片人、導演範小天親自操刀,鄭嘉穎、韓雪、劉小鋒等領銜主演的民國新武俠大戲《葉問》曾在2013年的中國螢屏掀起了一股詠春風,而今晚,《葉問》詠春將再度來襲登陸陝西衛視。
  • 香港電影,四十年「功夫英雄」背後的家國和歷史
    為什麼「近代功夫英雄」會被賦予這種文化中介職能?這主要是由功夫在廣粵文化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決定的。可以說,功夫,也就是武術,是立足廣粵文化背景對家國天下進行想像的最好切入點。歷史上,廣粵地區的尚武文化在明末清初之際就已經發展成型。
  • 聯袂北大才女 功夫世界將武俠進行到底
    由國內一流遊戲團隊開發,領銜新一代中國武俠網遊巔峰之作《功夫世界》已對外正式宣布面市。為了使武俠的概念更深的融入遊戲之中,《功夫世界》製作團隊邀請來北大才女、美女作家步非煙作為武俠「文化大使」。雙方將聯手在遊戲內外多層次、多角度的合作,聯袂將武俠進行到底。
  • 十大華語功夫武俠電影排行榜
    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馳騁江湖,快意恩仇是多麼瀟灑的一件事啊。然而······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因太胖取消原計劃。功夫武俠電影不算是華語電影獨特的一部分,但絕對是最有特色的一部分。雖然華語影壇上了拍了無數部功夫武俠電影,但優秀的也不算太多,這裡我們挑出十部最優秀最有代表的功夫武俠電影。
  • 《龍都迷蹤之鬥戰乾坤》熱血上線,揮灑寫意打造出古裝武俠新風格
    由陶源導演,浙江魚知樂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出品、製作,浙江橫萊映畫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浙江星炫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智盛聯合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古裝武俠電影《龍都迷蹤之鬥戰乾坤》在11月28日熱血上線,一場夾雜著愛恨情仇、家國大義的血雨腥風隨即開啟,上線僅兩天,就贏得了一波好評。
  • 90年代初李連杰主演的十部經典武俠電影,每一部都是經典之作
    被譽為「功夫皇帝」的李連杰可以說是武俠電影最具代表的人物。他在影片中顯示出了武打方面的表演天賦,他的功夫使力量與美感結合在一起,從而造就了力量、速度、柔韌三者有機融於一體的武術美感。動作柔中帶剛、敏捷漂亮,招式中蘊含了豐富的中國哲學意境。李連杰的功夫展現了他深受傳統中國文化薰陶的思辯,並且具有一種不露聲色的儒雅。他的一招一式華美如舞,內含豐富的中華武俠精髓。
  • 《功夫小鎮》明日上映 熱血真功夫展現極致武學魅力
    霸氣出場動作喜劇電影《功夫小鎮》將於明日上映,真身真打真功夫,熱血十足真武學。茶王大賽高手如雲,各方勢力虎視眈眈,武痴大龍(龍武 飾)將如何過關斬將一舉奪魁?茶王爭霸蓄勢待發 武學精神得以彰顯動作喜劇電影《功夫小鎮》講述了一心練武的武痴大龍(龍武飾)從少林寺學成歸來,在一座功夫小鎮開了茶館,機緣巧合遇到來鎮上遊玩的各路高手,意外打破了一行海外遊客的盜寶計劃。該電影在延續傳統功夫片江湖俠義、忠肝義膽的精神內涵同時,更是緊跟時代思想的變遷,深入探討了在當今社會形態下「武俠」該有的生存狀態。
  • 《功夫小鎮》聚齊當今武林高手,再現硬橋硬馬真功夫
    該片的製片人兼主演龍武告訴記者,片中全部武打戲份均由中國武術家真實對戰組成,其中更是邀請到八極拳、鐵砂掌、鷹爪功等門派掌門人親自上陣出演,希望能夠展現了硬橋硬馬的招式、拳拳到肉的打鬥,彰顯中華武學最強張力。
  • 豆瓣評分最高的8部國產武俠劇,琅琊榜第二,第一名卻是……
    前幾天小七給大家分享了10部經典的TVB武俠劇,雖說大陸擅長的是歷史劇、抗日劇、諜戰劇,但是在多年的積累之下,也有很多經典的武俠劇,今天小七就給大家分享分享。網友評價:當年的吳京白淨溫潤,功夫又好,這部劇就算在現在來看,仍然是質樸純粹,故事通俗易懂不狗血,實在是非常用心的一部武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