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死等口,越等越沒口!想要快速聚魚,多久換一次餌有講究

2020-12-13 小飛的釣魚閣

泡一杯茶然後隨便找個位置坐下,不打窩,掛上兩顆餌丟出去,有魚吃則提竿,沒魚吃就靜靜地欣賞風景,這是一種釣魚方式

合理選位,準確調漂,打下精心製作的窩料,開一款香噴噴的餌食,有魚吃則提竿,沒魚吃就快速分析問題,及時做出改變,這也是一種釣魚方式

每個人的釣魚目的不同,選擇的作釣方式也不一樣。

如果僅僅為了休閒、打發時間,怎麼釣都可以,開心就好;反之如果想多看口、多上魚,把魚情弄明白,那麼在作釣不順利的時候一定要多調整,死等口的後果就是越等越沒口

前幾天找釣點的時候碰到一很有趣的哥們,我見他下了護便上去問問魚獲順便遞了支煙,小哥結過煙、點上,深吸了一口,然後露出一幅很無奈的表情:哎,最近魚不好釣啊,走哪都空軍,勸你別下竿了,省點餌料費

說罷,他慢慢地撈起3米長的魚護,向我展示了他這一上午的成果,一個馬口、一個奶鯽。好吧,看來魚情確實不好。既然這樣,我也就不下竿了,於是便在他背後站了半個小時,倆人從野河聊到黑坑,從臺釣聊到路亞。

除了聊天,我也觀察了一下小哥的釣法,這半個小時裡,他一共提竿三次,掛的是蚯蚓,都已經泡得發白了還不「捨得」換掉。我問他為什麼不換,他說不能慣著魚,愛吃不吃,不吃拉倒,還給我分析野河與黑坑不同,用不著打頻率,安靜等著魚來就行

後來我還是下竿了,釣到下午四點半,粗略數了一下大概二十多條,不算餐條、馬口和麥穗等小魚

最近天氣是不好,要擱以前也許魚獲能多一倍,但我和這位釣友面對的天氣是一樣的,那這十倍的魚獲差是如何產生的呢?

除了窩料、餌料、以及一點點運氣之外,我覺得釣法很關鍵,小哥是守株待兔,而我選擇了出動出擊!

野釣不能死等口,越等越沒口

小哥的想法是很多野釣愛好者的通病,大家總覺得野釣不需要打頻率,撒兩把誘餌慢慢等著魚來就可以了,經常起竿換餌反倒容易招小魚

不經常換餌,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避免雜魚鬧窩,但同樣也會導致目標魚進窩慢。小魚鬧窩可以有更好的解決方式,比如換大漂、增加鉛墜、摻粘粉提升餌料附鉤性,再解決不了可以用空鉤蘸小米、掛顆粒麥子等氣味淡、沒有霧化的餌。單純地靠降低提竿換餌的頻率來防小魚不算是明智的做法

釣大魚需要多等,甚至出現一些小信號我們會故意放掉,但那是在進窩之後。

大魚吃餌警惕,稍有風吹草動讓它起疑就會馬上離開窩點,再想誘回來就很難了,因此我們都習慣釣鈍、放口甚至等死口。不過這些是在它進窩以後的事,沒進窩之前還是得勤奮一點

小雜魚多消耗餌料的速度也快,為了防止大魚進窩沒吃的,我們更需要加快餌料的投放速度、加大投餵量;如果小雜魚多得一塌糊塗,到了不管丟多少餌感覺都餵不飽的地步,那只能換一種釣法,打老玉米、穀子、麥子等堅硬、不易啃食的窩料,然後釣餌也採用相同類型的

稻穀、老玉米掛鈎,雖讓小雜魚無從下嘴,但也不可死等,仍然需要按時提竿、再拋投,讓餌料反覆地下落,以便附近有大魚經過時能夠及時發現

保持一定地換餌節奏並不代表打頻率

有人說:野河的魚分得較散,和黑坑沒法比,勤換餌不見得有用但肯定特別累人

不建議大家死等口並非代表要快速抽竿、打頻率,只是說根據魚情來選擇一種合適的換餌節奏,比如固定幾分鐘換一次餌,三分鐘、五分鐘都可以,等到了自己設定的這個時間無論有沒有信號都要起竿

而死等口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小哥的做法,浮漂有信號則提竿、沒信號就讓餌料在水裡泡著,或者過個10分鐘、20分鐘才看一看,完全是隨心所欲的釣法

多久換一次餌

大部分水域都有小魚鬧窩的現象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餌料入水小魚一哄搶,很容易造成餌料過早脫落或者沒到底之前就被吃完的情況,部分釣友看著上頂下跳的浮漂不得不起竿換餌

換餌速度越勤,小魚聚的就越多,浮漂信號也越誇張,浮漂信號過於誇張又會激起起竿的欲望,於是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此時你首先要做的是解決掉小魚鬧窩的問題,方法前面已經說過了,反正不管採用什麼手段,一定要保證餌料順利到底!

換餌的時間和是否打窩、釣餌的種類、目標魚大小、目標魚是否進窩等因素有關

不打窩換餌速度要快些,打了窩換餌速度可慢些

餌料易溶散換餌速度要快些,餌料不溶散換餌速度可慢些

目標魚越小換餌速度要快些,目標魚大換餌速度可慢些

魚未進窩換餌速度要快些,魚已進窩換餌速度可慢些

以上只是建議,需要結合當地魚情自行調節,另外再補充兩點

1、當兩種或兩種以上情況疊加時,出現矛盾該怎麼辦?比如上面說到的釣小魚換餌速度要快,而魚進窩後換餌速度又要慢,那麼小鯽魚聚窩時換餌該快還是該慢呢?

這時你就需要根據現場魚情靈活應對,首先魚越小越容易聚窩,聚窩後口肯定特別好,適當增加抽杆換餌的頻率既能夠釣得多也有希望引更多的魚過來

可是當窩子裡的小鯽魚多到一定數量時,就會出現搶食的現象,浮漂在下降過程中還會出現接口,這時就不要一味地加快抽竿頻率了,容易矛魚、炸窩,建議新手慢放節奏,先讓餌料到底(把魚壓在水底釣),然後主抓有力的頓口,以穩為主

2、打了窩可以放慢抽竿的頻率,但不是死等。窩料有誘魚和留魚兩大功效,有些窩料誘的效果大於留,有的窩料留的效果大於誘,通常情況下越接近粉質、味道越大的窩料,誘魚性好留魚性差;越不易溶散、味道越淡的餌,誘魚性差留魚性好

舉例:咱們用老玉米打窩,商品餌掛鈎作釣,因為老玉米味道小、不會霧化,誘魚是比較慢的,想要加快魚進窩的速度怎麼辦呢?

要麼提前打窩,今天傍晚打窩,明天早上開釣,在整一個晚上只要有魚經過就會有一定機率把它留在窩裡

還有一種辦法是靠改變釣餌狀態+抽杆頻率來誘魚。我們可以將餌料開成幹散狀,同時配合快速的抽竿頻率,這樣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誘餌隨著水流漂散出去,把遠處的魚吸引過來,小魚再多不用怕,我們打了老玉米,大魚進窩有足夠的食物來留住它

最後再強調一下

釣魚是娛樂、是放鬆,只要自己能玩的開心怎麼釣都行,方法和技巧只是留給需要的人,另外我只是個普通釣魚愛好者,上面寫的這些僅代表個人一點淺見,談不上絕招更不能成為大家執行的標準,文章如有錯誤或不足還望指出,歡迎交流、但不接受無理由的謾罵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

相關焦點

  • 商品餌沒口,一換蚯蚓就中魚,這種現象你遇到過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用商品餌沒口,但換上蚯蚓就中魚」的情況,這種現象雖然事出有因,經過一些調整可能可以解決,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沒有必要的,換根蚯蚓就能解決的事,何必費心費力去倒騰商品餌呢。當然了,換不換餌是一回事,弄清箇中原因又是另一回事,這問題也不是一兩個釣友問了,所以今天寫篇短文和大家聊聊。以下只是個人見解,歡迎討論交流。
  • 商品餌沒口,一換蚯蚓就中魚,這種現象你遇到過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用商品餌沒口,但換上蚯蚓就中魚」的情況,這種現象雖然事出有因,經過一些調整可能可以解決,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沒有必要的,換根蚯蚓就能解決的事,何必費心費力去倒騰商品餌呢。當然了,換不換餌是一回事,弄清箇中原因又是另一回事,這問題也不是一兩個釣友問了,所以今天寫篇短文和大家聊聊。以下只是個人見解,歡迎討論交流。
  • 野釣拉餌有時候真的沒口,蚯蚓就效果很好,是魚不吃商品餌嗎?
    當魚對餌料有特殊需求時,他們會選擇性的吃餌,其他類型的餌可能會後一步再吃,這有可能就是我們說的魚口慢。第一個結論是,餌料味型的選擇偏差,導致不吃餌,會被誤認為不吃商品餌,我們常說,我試過了所有辦法,但可能你就沒試過它喜歡吃的那一種而以。有些釣魚的師傅,可能一輩子也沒釣幾回蚯蚓,但平時釣魚絕對不用,除非釣特殊魚種,公認只吃蚯蚓。所以,味型問題會導致不吃餌的錯覺。
  • 野釣沒口不上魚,你是做調整還是聽天由命?動則生進取為樂
    #最近出釣的釣友有沒有覺得魚特別難釣,苦守一天沒有口,有時甚至連小魚都不鬧,或是由於天氣轉涼,魚口變得特別輕,在微弱的漂相下,抬竿不中魚的情況時有發生。全水域大致如此,那麼換釣位的意義則不大,此時我們應做適當的調整來改變局面。誘魚和餌料的入口性是關鍵。抬竿不中魚,魚的活性差,沒口或口輕。釣鈍,調低釣高在此時的魚情,微弱的漂相下,難免顯得反應過慢。釣靈?
  • 什麼是滑口魚?我們垂釣滑口魚時注意這幾個技巧能讓漁獲翻倍
    眾所周知,不同的魚口表現都有其針對性的釣法。不同的釣法措施就是應對不同的魚情。針對當下平臺上喜釣魚者人群聚多,有野釣的,也有自然水域坑釣的,更有黑坑池作釣的。但是,作釣中經常碰到所謂的滑口魚且很難釣,事實也確實如此。
  • 補窩未必有魚,野釣碰到這3種情況別補窩,補得越多虧得越多
    第一種情況主要是指打隔夜窩,打了隔夜窩要是沒口,不是補窩的問題,而是建議你換釣位。你要想隔夜窩誘了一晚上都沒魚,白天守幾個小時基本也不會有戲了。第二種情況主要指現打窩現釣,因為冬季水溫低魚活性差,所以進窩慢是正常的,況且野釣資源本身就不像黑坑,有時候守個幾小時也正常。
  • 寒冬野釣,3個臺釣習慣與板鯽無緣!大多數釣友還沒明白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平時養成的臺釣習慣所致,它不適合在寒冷的冬季野釣板鯽,大多數釣友都還沒弄明白。1 : 窩料太集中冬季野釣鯽魚做窩的目的就是誘魚和聚魚,這個原則放在哪個季節都不會錯。只是在寒冷的冬季,定點時過於集中的窩料往往會起反作用。
  • 冬季釣鯽魚,打窩聚魚不如散炮聚魚,用這些方法,魚越聚越多!
    冬季魚不好釣,原因很多。比如低溫魚的進食少,自然難釣。天氣變化頻繁,適合出釣的天氣不多,也是其中的原因。找不準魚窩,釣組搭配不當都可能導致釣不到魚。如何聚魚,也是冬季釣魚的一個重要技巧。聚魚之後讓魚越來越多,合理的養窩也是一個關鍵技巧。
  • 冬釣沒口,怪誰呢?按我說的做,魚餌入水就有口,特過癮
    冬釣沒口,在很多釣友看來,是一件極為正常的事情,畢竟天氣寒冷,魚的吃口比任何時候都要少。但這種假象確實迷惑了不少釣魚入,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鯽魚只要水溫不低於5攝氏度,它基本上都不會停止攝食。所以冬釣沒口,越釣越煩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釣法上沒注重靈活性,雖然本人算不上是老司機,可根據以往的作釣經驗,現在就來談談相應的破解方法。1、更換蚯蚓蟲餌自從臺釣的出現,致使很多釣友喜歡上拉餌,而放棄了傳統意義上的蚯蚓餌,米飯餌,雖然拉餌上魚快,上餌也比較方便。
  • 玩黑坑學會這樣配散炮,大鯽魚咬口不斷,越釣越過癮
    要想釣到魚首先要學會誘魚,誘得越多就能保證釣得越多且越快。而且魚有個特性,當窩子裡只有一兩條時警惕性會比較高,吃餌就沒有那麼積極,漂相也會比較弱。可一旦窩子裡魚聚的很多,比如有一二十條,那吃餌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甚至形成搶食,屆時反應到浮漂上的動作也會非常漂亮。
  • 冬季野釣口輕不好抓?三個解決方案,大幅提高中魚率
    這其實和男人一樣,哪怕你病倒在床上喝粥都沒啥力氣,但是看到一個大美女還是會說:兄弟,扶我起來(我要吹個口哨)!濃腥的餌料(腥味材料佔比超過50%)有特別強的誘惑力,這一點一年四季都是一樣,只不過濃腥的餌料在其他解決比較容易招惹小魚(白條、麥穗、小羅非),但是冬天的時候這幾種都不怎麼活躍,所以不用擔心小魚鬧窩。
  • 黑坑想「上岸」牢記4個字,沒口不要急,選對方法打窩才是重點
    除去釣位和技術的影響,剩下的也就剩窩料了,別以為魚塘那麼點地方放個千八百斤魚就不需要窩料了,很多時候黑坑用窩料比野釣更費因為黑坑打下去的窩料,更多是為了將其他釣友窩子裡的魚也誘過來,尤其是新放下去的生口魚,通常是誰的窩料多、霧化強、味道重,誰就聚得多、釣得好!
  • 路亞野釣鱸魚,大口鱸魚作釣教學,學會基本功你就能釣到魚
    路亞野釣鱸魚,大口鱸魚作釣教學,學會基本功你就能釣到魚。對於路亞野釣鱸魚,首先我們去作釣前必須要去了解它,關於大口鱸魚,它值得研究的東西太多,未解之謎也很多,很多釣友也在研究,淺層的中上層魚種你要懂,它的追擊餌的水層絕不僅僅限制於中上層潛伏、追擊、悠閒都是它,但是有一點經驗告訴我,在某些時間段,它的攻擊欲望會變換水層,也就是這段時間水面系好用,下個時間段底層搜索好用,餌魚在哪魚在哪一個方面,再有鱸魚興許在變換水層玩耍,至於是不是我們也不知道。
  • 冬釣想要有魚口,一動不如一靜,冬釣想要有漁獲,一靜不如一動
    但是,老鳥們卻這樣認為,想要有魚口,一動不如一靜,想要有漁獲,一靜不如一動,這話是什麼意思呢?一、想要有魚口,必須要守窩,靜守才能等到魚口冬季水溫低,魚的活性差,魚群都是抱團聚在一起,所以,冬釣打窩之後,要麼就不發窩,發窩之後,必是連杆。所以在守窩的時候,多選擇背風、向陽、安靜的區域,運氣好,用不了多久,就會有魚給口。
  • 用了魚獲翻倍的蝦餌製作教程,秋冬釣鯽魚,野釣黑坑都管用
    其實魚也和人一樣,喜愛吃新鮮的味道,死蝦,凍蝦、幹蝦或蝦仁都沒有那種新鮮味,不適合用作開餌,就算用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太大的蝦塊在魚咬鉤時會擋口,保持攪成米粒大小的蝦肉粒最好,這樣做成的餌料入水後能有顆粒狀的蝦肉脫落,起到留窩續窩的作用。
  • 打窩有講究,大窩、重窩,可不一定能有魚,一不小心就變成餵魚了
    要說魚的覓食習性,根據生活水層不同,進食的特點不同,這些習性也不盡相同,打窩這個事,好真不是大窩厚窩,就一定能誘聚目標魚群,更別提還能連竿爆護,那麼,我們在野釣環境中,目標魚不同,我們打窩,在數量、味型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又有哪些講究呢?其實,這主要就要看魚種和釣法了。
  • 黑坑想「上岸」牢記4個字,沒口不要急,選對方法打窩才是重點
    除去釣位和技術的影響,剩下的也就剩窩料了,別以為魚塘那麼點地方放個千八百斤魚就不需要窩料了,很多時候黑坑用窩料比野釣更費因為黑坑打下去的窩料,更多是為了將其他釣友窩子裡的魚也誘過來,尤其是新放下去的生口魚,通常是誰的窩料多、霧化強、味道重,誰就聚得多、釣得好!
  • 野外釣魚為什麼會突然停口?多年經驗告訴你:無非以下這幾種情況
    很多釣友喜歡野釣,在野河釣魚本來釣得好好地,正在連杆感覺就要爆護了,不知怎麼的就突然停口了,試過各種方法,補窩,重新開餌,或者換活餌,都沒有效果,還是沒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無非就一下這幾種情況1、窩子裡的魚釣光了一般的魚都是群遊了,成群結隊的覓食,體型越小群體越多,體型越大群體相對較小,也有夫妻檔,家庭組的,有時釣到的魚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大個體的魚會有一雄一雌的出現這就是明顯的夫妻檔,當我們打窩後,誘來一群魚,當我們不停的作釣,一條接一條的上魚,而窩子裡沒有吸引來新的魚群或是單個的魚,第一次誘來的魚被釣光,自然窩子就沒有魚了,也就沒有口,
  • 糧食換魚,這也要看釣什麼魚,用什麼釣法
    又有哪些講究呢?;所以酒米、玉米碴子、剩米飯糰、麥粒等,都是誘聚鯽魚的好窩料,數量也就以一次雞蛋團大小足以,再多,不能誘聚更多的鯽魚群進窩不說,還很容易讓魚群提前吃飽,對釣餌沒有進食慾望;所以釣鯽魚打窩,講究一個勤,但是不可多;窩料要碎,顆粒不要大,窩料拋灑密一些,不要太稀疏。
  • 野釣鯉魚,一定要遵循鯉魚的習性才能有口必中魚
    野釣來說鯉魚和鯽魚是最為普遍的目標魚了。現在這個時節鯽魚已經不像開春那時好釣了,現在鯉魚活性開始高漲,正是開始垂釣鯉魚的時節。鯉魚雖然不像鯽魚那樣即使在野外也有比較好的密度,但是鯉魚中魚後的感覺那時非常好,為了體驗那種感覺垂釣者是非常喜歡釣鯉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