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說方言嗎?當然會了,不然怎麼和爺爺奶奶溝通?
那你會用方言朗讀報紙嗎?這有點彆扭,但勉強可以試試。
那你有沒有想過用方言語法和詞語來製作橫幅或廣告牌?這個真沒有,畢竟從小到大的語文課都是用標準普通話學的。
其實,恰當使用方言語法和注音詞的傳播效果比純粹的普通話會更好一些。不信,我們就拿東北話來廣東話來證明一下:
要論中國哪裡的方言最有喜劇效果,東北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我們先來看看東北生意人是怎麼玩方言梗的。
東北人會把「豬肉」讀成「zhu you」,然後「又」字筆畫最少,小超市裡經常寫「豬又」。
這裡有家小飯館,老闆簡直是東北街邊文案大師,「嘎嘎香、來就得了」 。路過的老鐵們,你要是不進去吃一頓,感覺都對不起大東北。
「不來老後悔了」,就憑這句話也該進去溜達溜達呀,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請不要高手摸,謝謝合作」。外省人看了之後的內心獨白是這樣的,「你憑什麼說我不是高手,想挑釁我嗎?」。其實東北人的意思是「請不用手去摸(我家的貨品)」。
「不樣釣魚」,雖然是錯別字,但我卻不忍心拆穿魚塘老闆。
不要以為只有農村或菜市場能看到東北方言,嚴肅的公共場合也「淪陷」了。
分分鐘腦補出一段對話:
醫生:醫保載這兒不好使,直道(知道)不?
患者:艾瑪,我布道(不知道)啊
萬萬沒想到,一向倡導「說普通話 做文明人」的學校裡也會有這種警示語,「別卡禿嚕皮了」。
我想起瀋陽前女友教我說的第一句東北話,「波稜蓋 磕馬路牙子上 卡禿嚕皮了」
「到站下車,請您吱聲」,這標語絕了。我很好奇,這要是第一次來東北的南方人該怎麼應對這種場面,是不是要學知了叫幾聲呀!
知識點來了!「麻爪」指由於見到某些煩惱、驚奇、或者恐怖的事物之後而不知所措,意思近似於「不會了」。
在這種語言環境下,狂拽酷炫國際大牌「宜家家居」也不得不入鄉隨俗,大量使用東北方言詞語來做標語。
在南方方言中,粵語最高大上。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會唱幾首粵語流行歌。五大一線城市中,廣州、深圳和香港的地鐵站都使用了粵語廣播。
先來看看廣州人的橫幅,從來沒到廣東的朋友可能都認不全這些字。
▲ 溫馨翻譯
第二屆「沒理由一年都被老婆欺負又沒得反抗,唯有一幫兄弟出來吐槽」座談會
▲ 溫馨翻譯
第一屆「有什麼理由一年這麼長,要帶孩子又不能反抗
,只有一班姐妹出來喝喝酒」年終宴
再來看看香港人的標語,骨骼更加清奇,甚至連廣東人都不一定能看懂。
這是一條你明白其英文意思卻不認識中文字的粵語標語。科普一下,"嘥"在這裡即是waste,意為"浪費"。」整句話翻譯成普通話就是:能吃的就不要浪費,不亂倒食物的你最乖了。
▲ 溫馨翻譯
(紅色字)緊握扶手,站穩
(白底黑字)為安全行為點讚
這是香港街頭一則公益公告,大意為:準備養寵物的時候,不要一時衝動,停一停、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能照顧它們。
佢,第三人稱代詞,意思是「他、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