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道上天可好?

2020-12-21 華夏經緯網

  深圳有政協委員建議設自行車空中連廊 國內不乏成功案例

  目前的城市自行車專用道多與人行道共用。(資料圖片)

  全國首條空中自行車道。(資料圖片)

  近年來,共享單車的快速發展緩解了人們最後一公裡的交通需求,但人們對提升騎車通勤的速度、安全及舒適度有更強烈的願望。到底要不要給自行車獨立車道,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近日,深圳市政協有關生態文明專題協商會提交的一份報告就建議建設自行車空中連廊,緩解通勤壓力。空中自行車道真的可行嗎?

  市民:

  人車混行體驗不佳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下班高峰期浩浩蕩蕩的自行車大軍成為一個時代的縮影。而今,各城市的道路主角是各種機動車。隨著共享單車的普及,自行車又重新回歸到街頭,成為公共運輸的有益補充。各地的綠道和山間公路,都是周末騎行的好去處。

  在記者採訪過程中,很多深圳的市民表示,更希望騎車不僅僅是作為周末休閒,還能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品,不過受道路條件限制,如今的出行效率及體驗舒適度有待改善。80後的小尹家住碧波花園附近,在福田區紅嶺中路的一家企業上班。她告訴記者,最初看到共享單車很是興奮,仿佛又回到了中學時代。但是由於深圳各主要街頭幾乎沒有專門的自行車道,騎行上班經常要和行人或者車輛混合搶道,既不暢快又存在一定風險。

  在福田區新聞路附近一家寫字樓上班的白領小劉也表示有的自行車道設計非常狹小,僅一米寬,只能容一車通行,如果後面有來車只能從人行道上超車。他還支招說,如果上下班騎行一定要設計好路線,儘量選擇人車較少的路線,預估好時間。「有些交通設計不適合騎自行車,經常需要繞路找天橋,這也很浪費時間。」

  建議:試點建自行車空中連廊

  與嚴峻的城市交通擁堵挑戰相對應,更健康環保的慢行交通正逐漸引起人們重視,提倡步行和自行車交通方式已是大勢所趨。廣東省住建廳會同省發改委近日印發的《廣東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步行和自行車交通方式佔全方式的55%。廣東省住建廳與省經信委等部門聯合出臺的《關於完善自行車道系統規劃建設提升品質生活的指導意見》則明確,要將自行車道規劃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中,新建及改擴建城市主次幹道應100%設置自行車道。其中,提出新建自行車道按照主廊道、連通道和休閒道三個等級標準進行建設,其中,主廊道主要承擔高頻率自行車出行,單向通行不宜小於4米。

  深圳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在近日舉行政協專題協商會上提交了《關於加強深圳生態文明建設的若干建議》,其中提出建議在通勤需求量大的交通節點先行試點,重點推進空中自行車道的連接建設。該報告中表示目前以休閒健身為主的「綠道」無法滿足市民通勤需要,特別是原特區內外綠道銜接不暢,綠道被山體、主幹道和立交橋截斷,市民往往選擇汽車出行。

  為此,報告具體建議在通勤需求量大的原梅林關口等交通節點先行試點,結合城市山地景觀、綠化長廊和現有道路,設計北接民治和坂田片區、南接上梅林片區,遠期可沿彩田路、皇崗路延伸至福田中心區和華強北片區,建設自行車空中連廊。

  借鑑:國內已有空中自行車道運行

  記者了解到,目前「自行車高速路」的概念漸漸在全球流行起來。作為「自行車高速路」的先行者,丹麥與荷蘭主要定義為在於增加通勤者的速度,安全和舒適程度,同時儘量減少在道路上停靠等待的次數。丹麥第一條自行車高速路於2012年建成,連接哥本哈根市中心和阿爾貝特斯隆的市郊,長度為22千米。

  而在我國,廈門空中自行車道示範段(BRT洪文站-BRT縣後站)已於今年1月26日開始運行,其全長約7.6公裡,是目前全國首條、世界最長的空中自行車道。這條道路定位為「自行車專屬」,不允許機動車、電動車、行人等進入。由於道路通行形態特殊,廈門市公安局還專門發布了相關交通安全管理公告。而根據媒體報導,北京天通苑至中關村首條自行車高速路正在規劃中,有望明年落地。

  深圳可否在主要路段建設專門的自行車道,是否會有空中自行車道落地?深圳交委相關負責人近日在政協的專題議政會上表示,對於有條件的道路完全可以收窄車道。他還表示,深圳目前被確定為國家城市步行與自行車交通示範城市,深圳未來新建道路一定要把自行車專用道作為標配,原有道路也必須進行改造,「我們計劃在2020年,所有的軌道站點、公交站點50米範圍內必須要有自行車停放設施。」

  如何建設自行車專用道?

  根據相關資料,在1985年,深圳自行車交通出行比例一度高達44%。而隨著經濟發展,小汽車迅速進入家庭,作為慢行系統的自行車開始讓道。

  如今一度曾在街頭消逝的自行車能否再次復興?根據調查,目前騎自行車的深圳市民平均出行已經是9.8公裡。「這已經不僅僅是解決最後一公裡的交通問題,說明自行車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深圳市政協委員、深職院交通運輸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說。截至今年8月,深圳全市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企業共有10家,車輛規模約89萬輛,日均使用量453萬人次。

  據了解,由於歷史原因,深圳單車道路資源嚴重缺乏,目前僅佔全市道路設施空間資源的6%。建於2006年底的華僑城自行車道,是華僑城集團投資修建的內地首個自行車專用道系統,雙向車道總長16公裡,在廣大自行車愛好者中素有「深圳最美自行車道」的美譽。然而這樣的專用道在其他社區及街頭極為罕有。

  到底要不要給自行車獨立的車道呢?在王雪看來,機動車、行人和自行車應該各行其道,才能夠確保安全。她認為比較可行的辦法應該收窄機動車道。「深圳的機動車道比我國香港、東京、倫敦很多城市的機動車道都寬,如果把一條車道收窄幾十釐米,幾條車道下來有一個獨立的自行車道完全不是問題。」為此她建議從根本上解決道路規範設計問題,從制度上保證道路設計的前瞻性。

  反思:讓騎行和步行回到城市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現有道路設計的弊端逐漸顯現。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市蕾奧城市規劃設計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規劃師王富海則對目前汽車優先的車行系統提出了質疑。他說,現在的系統以車為本建立,所以無論是步行還是騎行系統都是支離破碎的。「(城市)應該形成步行生活圈。」王富海說,深圳也應發展步行系統,這有助於城市的人性化、綠色化發展。

  政協委員們的見解也得到了部分深圳政府機構人員的贊同。深圳國土規劃委相關負責人去荷蘭學習考察期間,對當地的慢行交通感觸很深。即使在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邊上,也有一條自行車道貫穿荷蘭全境。

  她說,目前深圳所有的交通規劃均是圍繞機動車,自行車和慢行交通已被擠壓得沒有空間了。「應該反思,讓自行車和步行回到城市中來。」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鮑文娟

來源: 廣州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自行車道上天可好?深圳有政協委員建議設自行車空中連廊
    但是由於深圳各主要街頭幾乎沒有專門的自行車道,騎行上班經常要和行人或者車輛混合搶道,既不暢快又存在一定風險。在福田區新聞路附近一家寫字樓上班的白領小劉也表示有的自行車道設計非常狹小,僅一米寬,只能容一車通行,如果後面有來車只能從人行道上超車。他還支招說,如果上下班騎行一定要設計好路線,儘量選擇人車較少的路線,預估好時間。
  • 廈門最美的空中自行車道強大攻略,不看可惜了
    不如,跟隨我,一起騎車上天吧!剛到空中自行車道起點BRT洪文站的時候,我的的內心其實是崩潰的~~~那麼多人!小心臟差點跳出來!旁邊一群吃瓜群眾不停在問,他們在幹什麼?自行車比賽嗎?哈哈哈~~~小貼士:請提前下載好各種單車軟體,摩拜,哈羅,騎行樂。。。
  • 小夥把「自行車」玩出新高度,安上了螺旋槳會上天!
    在以前那個交通不發達的年代裡,自行車可是非常的受歡迎的,不僅如此,如果誰的家裡可以有一輛自行車,那麼這也代表了這戶人家裡一定相當的富有。但是呢,隨著如今小汽車的興起,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願意去騎自行車了。因為與小汽車比起來,自行車實在是太費勁了,而且還累,最重要的是速度太慢了。
  • 北京自行車道的奇怪現象:機動車停自行車道、自行車走機動車道
    2019年中,北京市的首條專用自行車道在海澱區的建成,這也體現了北京市對於自行車這種交通形式的支持。與之相對,北京市區的自行車道卻非常尷尬,經常出現一種奇特的現象:機動車停自行車道、自行車走機動車道。其中的根本的原因,就是非機動車道(自行車道)常常無條件變為機動車的停車場。下面幾招照片明顯是北京市區汽車停在自行車道上面的情況。
  • 「自行車王國」怎能少自行車道?
    而在歷次的交通整治中,為保「暢通」,自行車道的使用空間屢屢被擠壓。          6月14日,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首屆中國城市發展與規劃年會上發言時表示,建設部堅決反對限制使用自行車道的做法,並已勒令一些城市恢復被取消的自行車道。
  • 廈門五條美麗的自行車道,還有一條最美海上自行車道
    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你可以找一輛共享自行車,帶上您的愛人和孩子,一起騎行在風光旖旎的自行車道上。廈門這五條自行車道,每條都代表著廈門的美,還有一條就位於海上,堪稱最美海上自行車道。環島路自行車道環島路是一條廈門海邊最美麗的路線,全長31公裡,它也是廈門的驕傲。
  • 北京城區多處自行車道被擠佔 市民籲讓出自行車道
    市民反映城區多處自行車道不連續或被擠佔  騎著騎著就沒路了  近日,有讀者給本報打來電話反映,城區不少路段的自行車道被佔用,騎車人不得不將車騎上機動車道。他想通過本報呼籲,共享單車已遍布大街小巷,符合綠色出行的趨勢,但是自行車道的不連續或被佔用現象,造成騎車不便,希望大家能夠讓出車道,也希望交管部門能多規劃一些自行車道。
  • 紐西蘭南島著名自行車道
    紐西蘭自行車道項目從2009年開始進行建設,原計劃的車道線路只包含18條自行車道;但是隨著建設的繼續,線路不斷擴展並納入了其他越野車道,其中包括奧塔哥中部鐵路觀光線,另外還有一些公路自行車遊覽車道。本篇文章的內容介紹的是紐西蘭南島的一些著名自行車道,供 華人自行車愛好者分享。
  • 年關將至,用這道紅燒羊肉招待親友可好?趕緊學起來!
    年關將至,用這道紅燒羊肉招待親友可好?趕緊學起來!來一道紅燒羊肉可好?紅燒羊肉是中華傳統美食,歷史悠久,尤以回族風味最具特色。主料是羊肉,輔以胡蘿蔔燉製而成。羊肉性溫,適合冬季食用。紅燒羊肉,肉爛軟香,湯鮮味醇,風味獨特,深受歡迎。食材:羔羊腿一隻,蔥姜蒜少許,陳皮2-3瓣,生抽適量,鹽適量,糖適量,白蘿蔔適量,料酒適量。
  • 自行車道和人行道_2020年自行車道和人行道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如今,世界各地建有不同特色的自行車道,在科學技術、藝術性、材料的選擇及對區域發展的意義上,均超越了人們對城市道路的傳統印象。 」  世界上最長的空中自行車道——廈門空中自行車道 XIAMEN BICYCLE SKYWAY 項目地點:廈門,中國 設計團隊:Dissing + Weitling事務所 2017年3月,中國第一條高架自行車道在廈門正式向市民開放。
  • 鄭淵潔投訴自行車道被侵佔 各國自行車出行方便嗎?
    此外,不少非機動車道被路邊畫線收費機動車停車位侵佔,導致自行車和機動車混行、自行車或騎上人行道或和步行者混行,給交通參與者造成風險。對此,朝陽區政府官方微博@北京朝陽日前回復鄭淵潔稱,已收到他反映的問題,會將其訴求轉至相關部門,並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進展。放眼海外,其他國家自行車道有著怎樣的使用規範?如何保護自行車道,避免機動車佔用?
  • 巴黎:大街變身自行車道(2)
    新華社/西霸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5月13日 (外代二線)(2)巴黎:大街變身自行車道 這是5月12日在法國巴黎拍攝的變身自行車道的街道。 巴黎著名街道裡沃利大街等多條道路11日起僅限自行車通行。
  • 深圳自行車道的「昨天、今天、明天」
    鍾先生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可以說是深圳自行車的鼎盛期,當時小汽車還不多,深圳大部分道路都在輔道上設有自行車道,當時他身邊的大部分熟人都是選擇騎自行車上下班的,感覺深圳的自行車道很寬敞,很好騎。 記者查閱相關數據顯示:1985年,深圳自行車交通出行比例一度高達44%。
  • [宜蘭縣].冬山河自行車道
    今天的冬山河之行,是以鐵馬代步,想要完整的騎一圈冬山河自行車道。認識冬山河自行車道十多年了,卻只騎過其中一段路而已。最近對鐵馬旅行懷抱熱情, 想起了冬山河,於是安排了這趟鐵馬旅行。冬山河自行車道,北起五結防潮閘門,南至冬山火車站附近的冬山河森林公園,全長約10公裡, 環狀來回20公裡,騎乘時間約2至3小時。冬山河親水公園的位置約在冬山河自行車道的中點,公園內有自行車出租站, 而公園外附近也有租車商店,所以最多遊客選擇從這裡租騎自行車。
  • 探訪自行車出行問題:自行車道被佔用防護措施少
    上周四,本報曾經調查了自行車的停車問題。今天,我們來關注自行車道被佔,甚至沒有自行車道的問題。司機們在小攤上吃飯,車就停在路邊的自行車道上。&nbsp&nbsp&nbsp&nbsp記者注意到,路北側的這一段路雖然也有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的隔離帶,但隔離帶並不連貫。趁著斷開的縫隙,汽車就會違章停進去。類似的路段,還有海澱區的成府路。清華東門向西的這一段路,原本沒有隔離帶,自行車道經常會被汽車停滿。
  • 騎遊在宜賓的空中自行車道
    騎遊在宜賓的空中自行車道,既能鍛鍊身體,又能欣賞宜賓沿江風光,豈不美哉!臨港濱江路全長約23公裡,起點是流杯池公園的丞相祠,止於臨港開發區與南溪區羅龍鎮交界處。而空中自行車道的起點就在岷江大橋下,面對如此漂亮的空中自行車道痛快旅遊忍不住決定體驗一番。
  • [鐵馬旅行].二重環狀自行車道
    沿著捷運站旁的文化南路往南走,抵達光興街口,即看見街角旁的Youbike租車站,在這裡租一輛自行車,展開今日的鐵馬旅行。順著文化南路騎至淡水河的河堤,然後沿著河堤旁的道路北行,不久就看見了自行車牽引道,由此越過新北環河快速道路及堤防, 來到了堤防外的淡水河岸自行車道。
  • 慢騎島波海道、楓葉耶馬溪自行車道
    ,全長約70km,連接著愛媛縣今治市與廣島縣尾道市,車友們能以騎乘自行車的方式馳騁在海平面上方,並欣賞有東方愛琴海美稱的瀨戶內海與美麗島群交織成的美景,更能騎車跨越7座大橋穿越大島、伯方島、大三島、生口島、因島、向島等6座島,觀賞每座島嶼專屬自己的美麗與特色,是非常特別的一條自行車道,也是一生中非常值得騎乘一趟的自行車道之一。
  • 【騎行臺灣】臺灣的特色自行車道
    臺灣非常適合騎行,多地建有完整而特色的自行車道,周邊也不難租借自行車,可選一段體驗騎行。
  • 北京首次實現自行車分道行駛
    北京的雙向多車道路面,都分出機動車左轉、直行、右轉專用線,現在,自行車道也有了這樣的區分。日前,北京市首個分道行駛的自行車道在宣武區菜市口出現,此舉旨在改變機動車右轉與非機動車直行的衝突。為了規範行人的交通行為,該路口還首設了行人安全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