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清明節!這些時令食物,你們都有吃過嗎?

2021-02-16 湛江唯食網

又是一年清明,不少人已經準備好了小長假掃墓、踏青的計劃。

對於吃貨而言,清明自然還有另一個含義——時令美食~特色小吃~~~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不少極具春色的美食也悄然登場,今天就和小編一起,搜尋時令的味道吧~

1.青團

清明時節,正是江南的麥漿草欣欣生長之時,過了清明,便難覓蹤影。也因此,用麥漿草做成的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清明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到田間揪一把麥漿草,回家搗爛壓汁,與晾乾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和好,包上細膩的豆沙。為了讓口感更佳,民間的訣竅還要放入一小塊豬油~團好坯入籠蒸熟,出籠時,再薄薄刷一層熟菜油在表面。就這樣,油綠如玉、清香撲鼻的青糰子,就亭亭於眼前了~

傳統的青團一般是甜豆沙餡兒,隨著老百姓的生活條件逐步提高,各種新穎口味兒的青團也紛紛出現在市面上,比如曾刷遍了朋友圈的蛋黃肉鬆青團,給鹹黨的清明美食清單也增添了一筆~

2.清明果

在浙南,一種叫「清明草」,學名鼠麴草的中草藥正當時。當地人採摘其葉頂,洗淨搗爛,再和糯米攪拌在一起。包上用糖豆沙、紅蘿蔔、春筍等做成的不同餡料,上鍋蒸熟,這便是「清明果」了。

除了清明草,艾葉也是做清明果的極好材料,清香而略苦,別有一番風味~

清明果的造型各異,有包成糰子的,也有做成圓餅的,但最受歡迎、也最普遍的還是包成餃子樣,那皺褶的花邊一個個碧綠剔透,十分精緻~

蒿蒿繭

春暖花開的清明,在鎮江丹徒的高橋鎮,家家戶戶的廚房裡都會散發出一種沁人心脾的草香味,這是當地獨有的清明食品——「蒿蒿繭」的味道。

「蒿蒿繭」是一種用蒿蒿、糯米等材料製作而成的糕點。大家將採回來的蒿蒿洗乾淨、打成菜汁,與糯米粉和起來,麵團瞬間就變成了淡淡的綠色。和完面,把麵團分成拳頭大小,然後包餡,有豆沙餡兒、芝麻餡兒、菜餡兒等等。和青團不同,蒿蒿繭要經過模具壓印,形成各種形狀,然後將其架在竹葉上,放進大鍋裡蒸熟。

在當地,製作「蒿蒿繭」的習俗已經傳承數百年,從明朝時期,延續至今。在高橋人的眼裡,它早已不是一種簡單好吃的點心,更融合了對先人的懷念、對童年的回憶和對春天的嚮往~

3.艾餈

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種常見的食材。每到春季,田頭水邊就會長出一叢叢艾草,綠色的葉子盤旋而上,像寶塔似的非常可愛。

清明時節,傳統的客家女人帶著孩子們到田邊把艾草採下,回家將糯米蒸熟之後,拌入艾葉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間包些花生或芝麻餡,團成一個個綠綠的小球放進鍋裡蒸熟,這就成了有名的客家美食「艾餈」。

艾餈的味道濃烈,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如果吃不慣,可以在做艾餈時少放些艾葉,這樣吃起來就會滿口清香,還帶著一種特有的甘味,讓人胃口大開。吃艾餈時,客家人還喜歡泡一壺紅茶,再輔以鮮筍、山楂等小食,那感覺更是無比美妙~


4.歡喜團

關於成都的清明節,清人曾作《錦城竹枝詞》,其中有句描寫:「『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賣食百憂寬。」

這裡的歡喜團,便是舊時成都一帶的歲時食品。農曆清明節,以炒米作團,用線串之,或大或小,各色點染,謂之「歡喜團」。「歡喜」之名的由來,一是因為這種美食只在成都北門外到歡喜庵的路上售賣;二是討個吉利,「吃了歡喜團,便可以消除煩惱」。

5.潤餅

清明吃潤餅,是閩南、潮汕、臺灣一代的傳統食俗。

潤餅在各地的別名有很多,有叫「春餅」的,也有叫「薄餅」、「擦餅」。將烙好的薄麵皮鋪開,再卷進混雜的熟菜,捲成筒狀或枕頭狀而咬食。

雖然各地的春餅形式相同,口味卻大不相同。泉州的潤餅卷的大多是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餚,製作簡單;晉江的潤餅餡兒則複雜許多,主料甚至能擺滿滿一桌:豌豆、豆芽、豆乾、魚丸片、蝦仁、肉丁、海蠣煎、蘿蔔菜……吃的時候,必須兩張餅皮才能保證不會被撐破;而潮汕最有名的潤餅是「糖蔥薄餅」,用白糖和麥芽糖加工過的糖蔥,吃起來香甜可口~

6.烏稔飯

說到清明的時令美食,也不能不提到閩東畲家的烏稔飯。

烏稔飯又叫「烏米飯」,主料是糯米。畲族婦女背竹簍去寨外,將當地生長的一種烏稔樹的新鮮葉子採摘下來,洗淨後放在清水中煮,然後用煮出的汁液來泡糯米。浸泡大約9個小時後,撈出糯米,上鍋蒸熟,一鍋烏稔飯就做成了。烏稔飯看似烏黑,但入口綿軟微甜,令人唇齒生香~

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畲族村寨的家家戶戶都要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

7.饊子

雖然各地的飲食習慣大相逕庭,但無論大江南北,清明節吃饊子,準是沒錯的~

饊子在古時叫「寒具」,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為了紀念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寒食節(清明節前一二日)要禁火三天。於是,人們便提前炸好一些環狀麵食,作為寒食節期間的快餐,這就是饊子的由來。現在,寒食節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不再流行,但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雖然都吃饊子,但南北方依舊有一些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麵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為有名。

雖說是「即食快餐」,但饊子拿來煮著吃,也是十分美味~絲瓜茶饊就是小編最愛的淮揚菜之一,再加上牡蠣、春筍……想想就餓了(¯﹃¯)沒吃過的小夥伴一定要試試看!

後臺回復【入群】進入唯食吃貨群

湛江愛吃愛玩的小夥伴的交流群!

群內福利多多:試吃活動、紅包福利等。

來源:中國廣播網

相關焦點

  • 【創義美分享】舌尖上的清明節,這些食物您都聽說過麼?
    清明祭祀的參與者是全體國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於歸鄉掃墓。據宋《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清明節傳統食物有哪些?
  • 清明節美食不止有青團!東西南北這些特色小吃你都嘗過嗎
    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除了祭祖掃墓外,在這個時節品嘗時令美味也是一大特色,且從古至今都很有講究。自古中國人就有「吃清明」的說法,這吃清明可不是隨便什麼都可以吃,是根據老祖宗傳下來的習俗進行的,且因地而異,各有各的特色。
  • 舌尖上的石城,這些獨有的客家美食,你們都吃過嗎?
    舌尖上的石城,這些獨有的客家美食,你們都吃過嗎?聽說石城是個好地方,別看石城是個小縣城,它有不輸江浙的山靈水秀,同時也不缺江南園林的精緻。這裡的特色美味小吃也不少哦!下面就跟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石城都一些什麼好吃的吧!
  • 舌尖上的安陽,讓人念念不忘的美食,網友:你們都吃過嗎?
    舌尖上的安陽,讓人念念不忘的美食,網友:你們都吃過嗎?確實好吃。大家好,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美食啦,小編每天的願望就是可以讓你們喜歡小編分享的美食,並且小編有時候會分享些家常菜或者糕點的做法,如果你們照著學會做了的話,味道也不錯的話,那小編是非常高興的,證明小編給大家傳遞的美食還是有意義的,大家至少都會做了呀。
  • 你知道清明節祭祀的來源是什麼嗎?清明節都祭祀什麼食物?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每逢到了清明節前後就會下起雨來,感覺老天也感受到我們對逝去親人的念想,用雨滴來表達我們的心情。那麼你們知不知道清明節祭祀的來源嗎?祭祀的時候是需要準備什麼食物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清明節適合吃什麼食物?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清明節適合吃什麼食物?時間:2020-04-04 18: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有哪些風俗和禁忌?清明節適合吃什麼食物?
  • 北方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物?這些食物你見過幾種?
    1、子推饃子推饃對於南方人來說應該是比較陌生的,有的人甚至是聽都沒有聽過。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寒食節不準動煙火,只能吃冷食涼菜。這道美食是山西的特有清明節傳統食物,清明節吃子推饃的習俗流傳至今。2、饊子這一看就是一種油炸食品,香香脆脆的,寒食節(清明節前一二日)要禁火三天,於是人們便提前炸好一些環狀麵食,作為寒食節期間的快餐,既是為寒食節所具,就被叫做「寒具」。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
  • 風靡中國的5種特產食物,吃一次就難以忘懷,你們都吃過嗎?
    我們中國的話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而且我們中國各個地方都會有一些特色食物,不同的地方特色食物也都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吃起來的感覺也不同,尤其是在前段時間的時候,大家應該都知道,有一個舌尖上的中國這個節目也是進入了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美食,這些美食多種多樣各有特色,除了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各大菜系之外
  • 國內「坑爹」4種小吃,而它上過《舌尖上的中國》!你吃過嗎?
    國內「坑爹」4種小吃,而它上過《舌尖上的中國》!你吃過嗎?吃是人之天性,人人都離不開吃,但人對於味覺的要求從古至今都非常高,從早餐到晚餐,可以說人一頓不吃餓得慌,有好吃的、更有難吃的,那麼問題來了,國內「最坑爹」的四種小吃中你認識幾種?
  • 清明節必吃的食物竟然是它?
    清明作為我國傳統佳節正是給大家踏青遊玩的好時節傳統佳節一般都有傳統的食物例如:中秋的月餅、元宵的湯圓等長沙的清明節必吃的食物蒿子粑粑▼蒿子粑粑,又叫青團,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所以青團碧青油綠,糯韌綿軟,甘甜細膩
  • 農村這一野草被稱為「草中燕窩」,只在清明節前後才有,你吃過嗎
    農村這一野草被稱為「草中燕窩」,只在清明節前後才有,你吃過嗎。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慢慢提高了,有的人也慢慢開始注重了生活質量。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能體現出來,特別是在吃這一方面,表現得更為突出。
  • 到象山尋找「舌尖上的春天」,各種時令野菜吃起來!
    這時候山上的各種野菜被採栽下來,紛紛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一道道美味。掐準時令,依令而食。吃到嘴裡,滿滿的都是清香。吃貨們終於迎來了「舌尖上的春天」!這種菜葉片長得很長,沒有蔥味的濃鬱,卻比韭黃味感辛辣一些,吃起來脆嫩無渣。在民間,它穿上小蒜頭的馬甲,看起來一下子就接地氣多了。
  • 你知道各地清明節都有什麼習俗嗎?
    上海清明節習俗上海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是掃墓和踏青,每年清明節前後祭掃出行人次近千萬。由於公募化的興盛,而相關地址以外省的蘇州,嘉興等地為主。此外,青團是江南地區的清明時令點心。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墳墓四周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掃墓的同時,也要祭拜長期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有一塊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勞,更有感恩圖報的意思。臺灣還有一個特殊習俗,如果在這一年內家中有喜事,掃墓時要整修墳墓,還得準備一個小紅燈(油燈)點在墓前,回家時再帶回家,據說可招來更多的喜氣和吉祥。
  • 清明節吃什麼?這3種傳統食物要知道,營養美味還健康!
    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清明節除了掃墓祭祖,人們也有空閒的時間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這些國家的清明節與中國的傳統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
  • 舌尖上的美食,這幾道特色食物成長沙代名詞,你吃過嗎
    導語:舌尖上的美食,這幾道特色食物成長沙代名詞,你吃過嗎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湘菜與川菜其實吃起來差不多,唯一的特點就是辣,其實作為地地道道的湖南人來說,湘菜與川菜還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湘菜的話主要是偏辣一些,麻味輔;而川菜主要側重於麻。
  • 清明節掃墓,這些禁忌老禮你都知道嗎?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3、清明掃墓越早越好嗎?
  • 清明節吃的傳統食物
    清明節一直都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也是有一直不變的食俗流傳下來。我們的祖先在清明時節吃的傳統食物,在流傳的過程中很多都已被我們遺忘了。寒食節還會吃「青精飯」。青精飯也叫「烏飯」,主要是為滋補身體,祭祀祖先,相傳為道家所創。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中有這樣的記載:「此飯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釋家多於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原先朝廷也給大臣賜食青精飯,嘉靖十四年間,皇帝認為其名不雅,於是改為賜百官於午門食「麥餅宴」。
  • 舌尖上的美味:蘇州十大美食盤點,這些你都吃過了嗎?
    蘇幫菜還不拘一格,善於運用新鮮時令,做到四季有別。今天老王給大家盤點蘇州十大美食排行榜,看看哪些是你吃過了。萬三蹄家有宴席,必有酥蹄。去過周莊的小夥伴,都不會忘記萬三蹄。萬三蹄是江蘇地區傳統名菜之一,香嫩美味,鹹中帶甜,肥而不膩。起源於明代沈萬三家,主要是用來招待貴賓的必備菜餚,相傳沈萬三用萬三蹄宴請過朱元璋。
  • 泉州這些美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3》,你都吃過嗎?
    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帶來了多樣獨特的小吃品類,這些食物往往就地取材,最親和、最能體現當地特色,也最令人回味,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具有突出地位和旺盛生命力。小吃濃縮一地風土人情,成為別致的地方民俗符號,體現著當地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
  • 盤點清明節各地的專屬美食,你都吃過哪幾種?哪個出自你的家鄉
    盤點清明節各地的專屬美食,你都吃過哪幾種?哪個出自你的家鄉清明節,又稱為踏青節,祭祖節。清明節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了,不僅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還是人們親近大自然,踏青遊玩的歡樂節日。除此之外,清明節還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每個節日都有它獨有的特色美食,清明節也不例外。那接下來,讓小編帶大家看看各地的清明特色美食有哪些吧!看看你都吃了哪幾種?哪個出自你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