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樓下有水果店,本來是便利居民購物的好事。可是,杭州的餘女士卻說,她沒法好好休息,都快弄得精神失常了。原來,水果店用高音喇叭招攬客戶,每天循環播放14小時,讓不少居民苦不堪言。根據實測發現,該水果店喇叭的音量遠遠超出國家的噪聲排放標準。
事實上,從國家到地方多部法律早就明令禁止商家為了提高銷售業績使用高噪聲設備攬客,可是,這樣的現象卻在杭州屢見不鮮。
餘女士家住杭州下城區東新街道三塘櫻園小區。
她說,樓下的水果店為了招攬生意,裝了一個喇叭。每天早上7點半,喇叭會準時響起,循環播報著店內水果價格的信息,一直會持續到晚上9點。
「這聲音誰受得了?我每天午休都難以入睡,都快被弄得精神失常了。」餘女士說,她曾去水果店交涉,要求店主把喇叭關掉,店主態度倒也是好的,二話不說就把喇叭關了。可是沒多久,店主繼續用喇叭招攬生意了。「實在是忍無可忍了。」
餘女士的鄰居們說起這件事,個個頭疼不已。有人說聽習慣了,但更多的人說被吵得都不敢開窗了。
「我的每一天是從喇叭聲開始的。」三塘櫻園小區業主董大伯說,他居住的單元樓緊挨著這家水果店,只要一開窗,喇叭聲聽得一清二楚。為了不被打擾,他平時都不敢開窗,但即便如此,這些聲音依舊可以隱約聽見。
水果店在三塘櫻園小區東側碧桃巷路邊。這裡不是主幹道,附近除了住宅,還有不少水果店、餐飲店。還沒看到水果店,就已聽到喇叭裡傳來「新鮮的葡萄,6塊8一斤」的吆喝聲。循聲走到水果店,差不多10米。
在水果店門口看到,傳出叫賣聲的喇叭是手持式的,就放在出售的西瓜與哈密瓜中間。
當天下午2點多,挑選了水果店1米左右的位置,用分貝測試儀進行了3分鐘的測試。測試結果顯示,3分鐘內,水果店附近的分貝數始終在72~76分貝之間。其間,沒有車輛路過。參照我國《聲環境質量標準》規定的環境噪聲規定最高限制,居住、商業等區域需要維護住宅安靜,晝間環境噪聲限值為60分貝。而這3分鐘的測試結果,不僅遠高於該區域的最高限值,甚至超過了鐵路幹線兩側一定距離之內的最高限制,即晝間70分貝。
水果店隔壁經營餐飲的張老闆也說:「就算這喇叭的聲音不是特別響,聽多了聽久了,人多少還是會很煩躁。」同樣都是生意人,張老闆說,用喇叭播報店內各類促銷信息等無可厚非,但應該調節好喇叭播報的音量和時間,不應該一味地追求「宣傳效果」而做出擾民的舉動。
該水果店的女店主不願告知姓名,倒也很爽氣地說,決定把喇叭叫賣聲調整至下午4點到晚上9點播出。隨後,下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東新中隊也到了現場。中隊長王文輝說,他們對水果店老闆進行了勸導,建議將開喇叭的時間調整到下午4點到晚上7點,並調低音量,儘可能減少對附近居民的影響。
從12345杭州市市長公開電話的投訴來看,近期關於噪聲的投訴不少,其中商家叫賣聲引來的投訴最多。
溫情執法難道成為了無限縱容
根據《杭州環境噪聲管理條例》規定,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固定或流動設備、設施造成環境噪聲汙染的單位,必須按規定向環境保護部門申報擁有的造成環境噪聲汙染的設備、設施狀況和防治環境噪聲汙染的設施情況,以及經營方式。拒報或謊報噪聲汙染情況的,給予警告或者處以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罰款。此外,在商業經營活動中未採取有效防治措施,致使所使用的設施、設備產生的噪聲超過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的,責令改正,並可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如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喇叭或採取其他發出高噪聲的方法招徠顧客,由所在地公安機關給予警告;警告後仍不改正的,處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從杭州市公安局了解到,公安機關也基本上在接到有關噪聲投訴後上門進行勸導、教育。對商家動真格的罰款很少。
噪聲會損傷神經
小孩、孕婦尤為明顯
在採訪中,不少市民認為,噪聲讓人難受,但是,對人體應該無害吧。
根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持續暴露在85分貝的噪聲中,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甚至會對耳蝸中的毛細胞造成永久性損傷,最終帶來聽力的損失。
「噪聲對人體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人對噪聲的反應都不一樣。比如說有的人在50多分貝的環境下能適應,但有的人就覺得很煩躁;有的人可以在很嘈雜的環境下倒頭呼呼大睡,而有的人睡覺時聽不得一點聲響……」賈月芝表示,噪聲對人體的危害沒有明確的標準,但對於個體來說,噪聲越響危害越大,這種危害不僅局限於聽力器官,也包括對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
2011年4月,世衛組織和歐盟合作研究中心公開發布了一份全面報告《噪聲汙染導致的疾病負擔》。這份報告也證實了賈月芝的說法。報告指出,噪聲汙染不僅讓人煩躁,影響睡眠質量,更會引發或觸發心臟病、學習障礙、耳鳴等疾病,甚至會影響人的壽命。
此外,噪聲對兒童和孕婦的影響也非常明顯。噪聲會增加孕婦流產、早產的機率;也會使兒童大腦部分區域受損,嚴重影響智力發育,特別是閱讀能力。
兒童的器官對噪聲的敏感度要比成人大多了,長期處於噪聲環境的孩子,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交際能力都會比較差。即使是未出生的胎兒,也會因為噪聲影響聽覺器官的發育。
為此,有網友建議,治理噪聲汙染,可否借鑑浙江「五水共治」的經驗,成立專門的部門或領導小組進行統一管理和協調。這個辦法可行性有多少不得而知,但是,從今年7月有過一次聯合執法,效果還不錯——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分局湖墅派出所聯合拱墅區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大隊、拱墅區城管局湖墅執法中隊等單位,對信義坊商業街酒吧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噪音擾民等問題進行聯合整治。據聯合執法人員介紹,每晚8點開始,信義坊商業街燈紅酒綠,吸引著不少年輕人。但繁榮的背後,是周邊居民對噪音擾民等方面的頻繁投訴。去年,湖墅派出所還召集信義坊周邊的酒吧業主召開座談會,要求酒吧業主要規範營業時間,入夜後要降低音量,自覺做好降噪控噪工作,確保不影響周圍居民。
當市民發現社會生活噪聲時,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使用手機或其他錄音設備進行錄音,也可以對產生噪聲的設備進行拍照,方便執法部門「對症下藥」;如果無法提供這兩個證據,可以撥打12345進行投訴,執法部門也會進行現場走訪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