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來臺灣的時候,看到摩託車大軍,總是很驚訝,想來臺北這個怎麼算也是大都市的地方,不應該是車水馬龍,高樓大廈的嗎?車應該是汽車公車之類的,並不是自行車和摩託車,誰想到,高樓大廈很少,車水馬龍是摩託車,我記得我拍到過一張照片,是從臺北的臺北橋下面的紅綠燈,烏央烏央的摩託車,很像北京的七八十年代滿大街的自行車,所以臺北的摩託車總是會忍不住把我拉回到那個年代。
看到那種一臺摩託車坐四五個人的,我老公就會感概他小時候一家四口也是這樣坐摩託車的,他帶著點懷念帶著點不可思議,好像自己以後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情,我來了臺灣第一年就考到摩託車駕照了,但是幾乎沒騎過車,也覺得不會這樣帶那麼小的孩子騎車。
在遇到圓山公園之前,我們都堅定的執行者不帶孩子騎摩託車的觀點,大兒子開始喜歡站在摩託車上面之後,偶爾老公會騎車帶他上學,不過5分鐘車程,老二出生之後我們發現了圓山公園,走路過去要將近20分鐘,騎車過去5分鐘,開車過去經常沒車位,不得已也開啟了我們一家四口騎一臺車的場景。
生活不會是一成不變的,想法也是,2020年我們一家四口開始騎上我們心愛的老摩託,奔向小夜風中,為生活逆風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