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境門的「大好河山」成為張家口的標誌,人盡皆知,這也是「大好河山張家口」的由來。可你知道在張家口還有個張庫大道嗎?
先普及一下,張庫不是人名,而是兩個城市的簡稱,張即張家口,庫即庫倫。簡言之,張庫大道就是從張家口出發,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一一烏蘭巴託(當時叫庫倫),並延伸到俄羅斯恰克圖的貿易運銷線。
張庫大道全長1400多公裡,是有著「北方絲綢之路」之稱的古商道。張庫大道歷史悠久,它始於明,盛於清,衰於民國,被譽為「草原絲綢之路」和「草原茶葉之路」,在國內外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以及歷史地位。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專門描述過這個溝通歐亞的貿易商道。
當時的貿易活動,幾乎覆蓋了長江以南到整個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亞的廣大地區,許多俄羅斯、日本、美國、德國的商人也加入其中,使張庫大道的商業活動多元化、國際化。貿易的繁榮,促進了張家口金融業的活躍,衍生出許多新行業,英、德、美、日、法、俄等國在張家口設立的商行達到44家,大境門外的西溝每日可見貨物堆積如山的皮市、馬市、駝市等景象,店鋪最多時達到1500多家。
在歲月的長河中,張庫大道的興盛成就了張家口。如今,這條見證了張家口悠遠歷史的百年商道也映照出了張家口的滄桑巨變。張家口深度挖掘張庫大道內在文化價值,全方位展示這條古老商道的無限風情、提升品牌影響力。位於張庫古商道上的橋西區檀邑溪谷文化園,內建張庫大道歷史博物館,其中展覽收藏1800多件文物,分為《千年茶路》、《商道春秋》、《商埠輝煌》、《記憶鄉愁》四個部分,完整記錄了張庫大道的興衰歷程。透過文物的展示拉開了歷史的長河,置身其中感受百年前張庫商道的興起與繁榮。
張庫大道的故事被拍成了電視劇,名字就叫《張庫大道》,故事發生在清朝同治年間至民國時期。此時張家口在中國是僅僅比上海稍差一點的大口埠,其進出口金額驚人。國內商家一千多家,外國洋行接近五十家,口商呂家為八大皇商之一。呂家家大業大,一系列的陰謀和血雨腥風在呂老爺子死後不斷發生……
《張庫大道》重要取景地正是在張家口清河影視基地。8月10日,第三屆張家口旅發大會閉幕式在這裡舉行,現場播放了《張庫大道》的片花,並用實景演繹了當時的故事。
時光荏苒,現在的張家口以嶄新的面貌屹立在河北在西北方,搭乘冬奧的春風又將闊步向前。願張家口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