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榮博堪布:如何證明輪迴存在 其實方法非常簡單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很多高僧大德說過,你可以宣稱自己不相信佛法,但你不可以不相信因果。因果不因為你不信就不存在,但因果一旦與報應相連,一般人或許就不會認同;再與三世結合起來,就很容易被人視為迷信。這種現象其實非常詭異,深層心理有待詳細分疏。還有些人會問:「我沒見過輪迴轉世,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前世,請問六道輪迴如何證明是存在的?如果輪迴真的存在,那麼其他很多佛學道理就容易相信了。」我們來聽聽希阿榮博堪布的回答,或許可以解開疑團,豁然開朗。

六道是眾生存在的六種形態,是眾生各自業因果報的外現。(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在我們討論輪迴是否存在這個問題前,最好先來看看佛教所說的輪迴到底是指什麼。佛陀在《圓覺經》中是這樣解釋的:「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也就是說,有始有終,有生有滅,有聚有散,相續循環,就是輪迴。可見一般人的生活,見聞覺知,起心動念,可不都在輪迴中嘛。

六道指的是眾生存在的六種形態,分別是天道、阿修羅道、人道、旁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眾生的所言所行所想產生相應的後果,每個眾生根據自己需要承受的後果而經歷順逆苦樂的境遇,也就是老話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不同的境遇總的可分成六大類即六道。六道,與其說是獨立、絕對存在的六個地方,不如說是眾生各自業因果報的外現。六道裡又有細分,二十八重天、十八層地獄等且不說,人與人之間在境遇上的差別是大家都看得見的。造成這種種差別的是眾生各自的作為,不是其他。

你看自己心裡各種各樣的念頭此起彼伏,有的是善念,有的是惡念,隨著念頭而產生言行舉動,這一切都會留下印記,一點一點印記串起來就構成一股前因後果環環相扣的軌跡,它不僅是過去和現在的紀錄,也預示著未來的趨勢。

比如說,以前人們認為很多事情都是偶然發生的,彼此之間沒有太大的關聯,後來網絡和計算技術的發展使得記錄存儲海量數據成為可能,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行為被記錄下來,僅僅是這很小的一部分言行的記錄和分析,已經足以讓人們看到生活中無所不在的關聯和延續。這種關聯和延續不是技術創造出來的,它一直都無形地存在,只是最新的數據存儲和分析技術發現並把它描述了出來。當然這與佛教所講的業因果相比,在深度、廣度、完整性、精確性上還有很大差距,但不管怎麼樣,也算是為比較崇尚科技的現代人理解佛教的某些概念提供了一個方便。

如何證明有前世,其實跟證明是否有昨天是類似的。

你說:「昨天當然有,因為我記得。」那麼,也有人記得他前世的經歷,如果說記得就證明有,那前世也應該有。

你說:「大部分人都記得昨天而不知道前世的情景,所以昨天肯定有,前世不一定有。」如果大部分人都不記得就說明不一定有,那麼大部分人應該都不記得自己一歲以前的情景,這是否說明大部分人可能都沒有經歷過嬰兒期,生下來就能跑會跳呢?

你說:「昨天發生過的事,我有照片、視頻、錄音等等為證。」的確,技術發展到今天,我們有了很多記錄的手段,但這些所謂科學、有形的證物,有之能證明有,無之不能證明無,否則在影像技術發明前的漫長時期裡,人們無法記錄下「昨天」的影像,豈不是他們都不曾有昨天而只活在「今天」了?文字記錄也是同樣道理:有的族群以文字的方式記錄自己的過去,有的族群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但是記錄的缺失不代表經歷的空白。

你說:「昨天工作的成果,我今天在享用。昨天還有很多事沒做完,我今天接著做。如果沒有昨天,我今天身在其中的這一切又是從何而來?」其實同樣道理,你的今生也是前世因果的延續。前世積的福,你今生在享用。前世造的惡,你今生在償還。享用不盡、償還不完的,順延到後世。跟昨天沒做完的事今天做、今天完不了明天做,是一個道理。

人天生就帶著很多東西來的,相貌、性情、福報受用,一生下來差別就很大。這不是偶然的,也不完全是遺傳而來,你看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也各各不同。

你如果願意把事情的發生都歸結於偶然性,我也不反對,但我更願意相信凡事都有前因後果,至少這是更為理性的態度。

你說:「昨天的我活到了今天,今天我還活著就證明了昨天的存在。」事實上,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不是完全一樣的。細胞新陳代謝的道理你應該懂,分分秒秒間,構成我們身體的細胞都在變,並沒有一個一成不變的身體從昨天過到了今天。就心而言,覺知、感受、認知、思想等也並非自成一體,而是一個個念頭的前後遷流。

如果把身心的這種相似相續定義為存活,從昨天活到了今天,那麼前世到今生,一貫而下的業因果在繼續,身心作為業的體現,也是前後相續的,因此也可以說是從前世活到了今生。不同的是,兩天之間的差異一般情況下不易察覺,而兩世之間的差異比較大。

其實,不要說兩世,就是在一生當中,我們從小到大,因自然的生長、衰老,都要從裡到外徹底變幾次。童年的你,長大成人的你,老年的你,無論外表還是內心,差異都很大。

若是發生重大變故(也可以理解為重大的緣起),則外表、內心都可能在短時間內有巨大改變,前後判若兩人。比如遭遇災難、事故,身體被損,變得面目全非;或者內心因為受到某種強烈刺激而喪失記憶或精神失常。兩世之間,經歷死亡、轉生、住胎的巨大恐懼和痛苦,身心迥異是同樣道理。

昨日今日,前世今生,皆是業力和緣起顯現的相續。因緣漸變,則身心漸變。因緣巨變,則身心巨變。因緣差異大,身心世界的差異也大。所以不能以看上去相同或不相同,來證明延續或不延續。

我們可依此類推地繼續下去,但我不想陷入邏輯辯論當中,所以在這裡只是簡單地舉幾個例子,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發,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並嘗試去挑戰自己的某些成見。

不是所有東西都需要靠實物去證明,也不是有實物證據就一定能解決問題的。比物質生活更高一層的情感、思想世界是如此,比情感、思想又高一層的精神生活更是如此。

相關焦點

  • 希阿榮博堪布:如何證明輪迴存在 其實方法非常簡單
    因果不因為你不信就不存在,但因果一旦與報應相連,一般人或許就不會認同;再與三世結合起來,就很容易被人視為迷信。這種現象其實非常詭異,深層心理有待詳細分疏。還有些人會問:「我沒見過輪迴轉世,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前世,請問六道輪迴如何證明是存在的?如果輪迴真的存在,那麼其他很多佛學道理就容易相信了。」我們來聽聽希阿榮博堪布的回答,或許可以解開疑團,豁然開朗。
  • 希阿榮博堪布:我沒見過輪迴,如何證明有前世?
    問:我沒見過輪迴轉世,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前世,請問佛教裡講的六道輪迴如何證明是存在的如果輪迴真的存在,那麼其他的很多佛學道理就容易相信了。希阿榮博堪布答:在我們討論輪迴是否存在這個問題前,最好先來看看佛教所說的輪迴到底是指什麼。
  • 世事紛繁,耕耘不輟 ——專訪希阿榮博堪布
    見到希阿榮博堪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能採訪到他更是難得。希阿榮博堪布常年駐錫在四川甘孜的扎西持林閉關中心,那裡有綿延的雪山環繞,冬日氣溫達到了零下二三十度,交通相當不便,是一處遠離了塵世的喧囂、名副其實的「寂靜地」。
  • 《次第花開》:紅教法王如意寶大弟子希阿榮博堪布的人生感悟
    而在他的弟子中有一位希阿榮博堪布,是法王座下的得意弟子。希阿榮博堪布出生於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小時候就追隨著家鄉寺院裡的大德高僧們虔誠的學習佛法,16歲時開始對顯密教法有了系統完整的修行。直到21歲的時候他收了比丘戒,來到了日夜嚮往的佛學殿堂——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也見到了他畢生的恩師寧瑪派最偉大的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 對話希阿榮博堪布: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供圖:菩提洲網站)原標題希阿榮博堪布:浮躁時代,唯有寂靜調柔的心讓人真正信服希阿榮博堪布總是露出孩子般的熱忱笑容。他身邊的人形容他有一種柔和的力量,「僅僅是看著你,坦白、謙卑,你就無法不流淚」。他1963年出生於四川甘孜德格。
  • 《環球人物》專訪希阿榮博堪布:無欲無求並非消極
    ——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記者:王晶晶不是消極,而是堅韌和開闊《環球人物》:時下流行「佛系青年」一詞,年輕人似乎是無欲無求,您心中認可這個說法嗎?希阿榮博堪布:我不太清楚「佛系青年」這個詞的具體所指。不過人們似乎對佛教所說的無欲無求有不少誤解。
  • 《環球人物》專訪希阿榮博堪布:修行要貼近生活
    ——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記者:王晶晶五明佛學院以外,希阿榮博堪布大部分時間住在四川甘孜的扎西持林。這座閉關院坐落在藏人眼中的「神山」上,相傳是格薩爾王的叔叔超統大王一生修持馬頭金剛並獲證圓滿的聖地。交通相當不便,從成都出發要700多公裡,開車得十三四個小時。對希阿榮博堪布來說,這裡卻是熟悉的藏地、可愛的家鄉,離他出生、長大的村子不過幾公裡。
  • 希阿榮博堪布:念佛時如何做到心靜,無雜念?
    問:念佛時如何做到心靜?心無雜念的境界好難。希阿榮博堪布初學者往往以為凡事都有竅門,總想找個機巧的法子,其實最大的機巧就是堅持,串習。一件事,做十遍不成功,就做一百遍;一百遍不成功,就做一千遍。反覆堅持做下去,熟能生巧。
  • 希阿榮博堪布:發菩提心,並不是發願流轉輪迴救度眾生
    文:希阿榮博堪布繼續在娑婆世界,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菩薩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出於悲心,乘願力、神通入輪迴救度眾生;一種是凡夫循業流轉,因業力牽引不得出輪迴。如果是自己已解脫了煩惱束縛,有能力跳出輪迴,而由於悲心仍然發願在娑婆世界積累資糧、護持佛法,那是菩薩的願行,我由衷地讚嘆隨喜。如果自己還沒有解脫煩惱,也不發願往生,完全是因為業力而流轉輪迴,自己的煩惱惡業都還沒辦法清淨,又怎麼去教別人有效地對治煩惱?
  • 希阿榮博堪布:學佛要先厭倦輪迴 最終逐步圓滿三慧
    諸如:修行時應如何循序漸進?學佛應該經過幾個步驟?這些環節都有什麼要點?我們來聽聽希阿榮博堪布怎麼說,或許能有意外收穫。 學佛修行三大步驟,第一要先厭倦輪迴。(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修行有三個要點: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慧。
  • 希阿榮博堪布:浮躁時代,唯有寂靜調柔的心讓人真正信服(3)
    希阿榮博堪布總是露出孩子般的熱忱笑容。
  • 希阿榮博堪布:六道輪迴真實不虛 不記得不等於沒有
    兒時的安樂與痛苦,現在誰又能回想起來呢? 三善道中的人和天人與三惡道的眾生相比,雖然暫時擁有些許安樂,但他們經歷的一切其實也不離痛苦的本質:天人在福報享盡後,會有墮落之苦;人生一世,無論貧富愚智,生老病死等痛苦誰也逃不掉。 一位弟子從南方打電話給我,說她認識的當地一位很有地位的人患上了癌症,正在住院治療,非常痛苦。
  • 《次第花開》:紅教法王如意寶大弟子希阿榮博堪布的人生感悟
    而在他的弟子中有一位希阿榮博堪布,是法王座下的得意弟子。希阿榮博堪布出生於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小時候就追隨著家鄉寺院裡的大德高僧們虔誠的學習佛法,16歲時開始對顯密教法有了系統完整的修行。直到21歲的時候他收了比丘戒,來到了日夜嚮往的佛學殿堂——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也見到了他畢生的恩師寧瑪派最偉大的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 聞思修:應該如何做功課|佛教|希阿榮博堪布_鳳凰佛教
    希阿榮博堪布(圖片來源:資料圖)很多人皈依佛門後,還要繼續扮演自己在社會、家庭中的角色,但是,不論你在世間做什麼,都一定要把從輪迴中獲得解脫作為人生的最終目標。凡夫的心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幹擾,我自己對此也深有感觸,有時在做功課時來電話,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非常為難。讓大家關掉手機等,就是要儘量避免這些幹擾。幾年前,扎西持林為了工作方便,給達森堪布配了一部電話,但沒過多久,堪布就說電話對修行人的幹擾實在太大了。
  • 六道輪迴真實存在 用這個方法就能證明!
    因果不因為你不信就不存在,但因果一旦與報應相連,一般人或許就不會認同;再與三世結合起來,就很容易被人視為迷信。這種現象其實非常詭異,深層心理有待詳細分疏。還有些人會問:「我沒見過輪迴轉世,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前世,請問六道輪迴如何證明是存在的?如果輪迴真的存在,那麼其他很多佛學道理就容易相信了。」我們來聽聽希阿榮博堪布的回答,或許可以解開疑團,豁然開朗。
  • 希阿榮博堪布心靈隨筆《次第花開》:心生歡喜
    《次第花開》是希阿榮博堪布所寫的心靈隨筆集,以現代人的思維和表達方式,將心靈世界應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來。本書就像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時候,給我們以鼓勵和啟發,讓我們生起對三寶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脫的決心。書中處處散發著慈悲與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樸實生動的開示,幫助我們坦然地面對心的本性,並從各種困惑中解脫出來,獲得重塑心靈世界的力量。
  • 希阿榮博堪布心靈隨筆《次第花開》:心生歡喜
    《次第花開》是希阿榮博堪布所寫的心靈隨筆集,以現代人的思維和表達方式,將心靈世界應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來。本書就像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時候,給我們以鼓勵和啟發,讓我們生起對三寶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脫的決心。
  • 希阿榮博堪布:六道輪迴真實不虛 不記得不等於沒有
    也有人文:「如果佛教所講輪迴轉世存在,我們現在為什麼記不起前世?」我們來聽聽希阿榮博堪布的回答,或許可以解開疑團,豁然開朗。 兒時的安樂與痛苦,現在誰又能回想起來呢?(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如果我們這一世沒有解脫,來世肯定還要在六道當中輪迴。
  • 次第花開,希阿榮博的談話與隨筆,直擊每一個讀者心靈
    《次第花開》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辭藻和刻意堆砌的語句,它通篇都是簡單作者希阿榮博堪布從小就與佛法有緣,在他六七歲時外婆就去世了,這時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生命和生活的無常,也感受到了佛法對人的價值。在隨後的幾十年裡,希阿榮博堪布不斷地在海內外弘揚佛法,受到了廣大佛學子弟的尊重和喜愛。這本書其實是由希阿榮博堪布曾經發表過的文章、故事、與弟子道友們的談話等構成的,但並不影響廣大讀者對它的喜愛。而且恰恰因為早期的文章深受讀者的喜愛,這些弟子讀者在徵求希阿榮博堪布的意見後便自發地編輯整理、印刷成書。
  • 希阿榮博堪布:苦源自於業和煩惱 輪迴中生命沒自由
    編者按:很多前賢都說因果輪迴是佛教的基礎,離開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就談不上佛教。近代高僧倓虛法師說過,惑、業、苦三者是輪迴之根,因為迷惑必然造業,造業必然受苦,愈受苦愈迷惑,愈迷惑愈造業,愈造業愈受苦,於是輪迴無已、受苦無休。